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真情岁月(任上海交大党委书记的体验领导篇)/上海高等教育文库
分类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党政读物
作者 王宗光
出版社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大学的领导要有强烈的改革意识和责任意识,建设一个好的党政领导班子,形成团结的领导核心。班长要有高度的政治敏锐性和深邃的战略眼光,去规划和指导学校的发展,不失时机地抓住机遇,扎扎实实地开展工作。王宗光正是这么一位班长。

大学的办学方向、党的建设、学校长期的稳定,是学校发展的基础,王宗光在上海交大工作期间,倾注了大量心血并作出了许多开创性的工作,总结了许多新鲜经验,细读本书在这方面会得到很多收益。

内容推荐

本书辑录了作者王宗光任上海交通大学党委书记期间撰写的部分专文、报告。全书较全面地记述了上海交大在20世纪90年代抓机遇、求发展、敢为人先、勇于创新的发展历程,也彰显了作者在这一奋斗历程中的昂扬激情、真情求实、开拓创新的精神品质和工作风格,体现出作者为上海交大的发展做出的令人信服的贡献。

本书可作为高校领导、教育研究人员及高校师生工作研究和了解高校发展历程的参考读本。

在编辑本书过程中,还收录部分文稿作为附录,以更全面反映作者在此期间的工作状况。

目录

上海交通大学在改革开放中崛起/1

 在改革开放中抓住发展机遇/17

 关于上海交通大学管理体制综合改革方案的说明(1992年1月)/19

 团结鼓劲深化改革(1992年6月6日)/29

 抓住机遇深化改革创办世界一流大学(1993年5月26日)/35

 关于学校机关改革的讲话(1993年6月1日)/43

 发扬历史传统振兴中华教育(1996年4月)/50

 拓展改革发展视野服务于“211工程”建设(1997年3月24日)/58

 上海交大徐汇、闵行两地办学十年回顾(1997年9月)/65

 将上海交通大学建成国际水平的大学(2000年12月)/71

 抓住闵行校区二期建设的新机遇(2002年9月)/80

 上海紫竹科学园区暨闵行新校区建设(2002年12月30日)/84

 关于人事制度的改革攻坚(2003年1月8日)/92

 向着世界一流大学目标大步迈进(2003年1月28日)/96

教学科研是立校之基/107

 本科教育是立校之基(2000年9月13日)/109

 认清文科建设现状加快人文学科发展(2002年11月13日)/118

 上海交大科研的使命是创新(2002年)/126

 对上海交大人文学科的评价与希望(2003年6月26日)/130

 科技创新在实现大学使命中的地位和作用(2003年5月26日)/135

 培养全面素质的创新人才(2003年7月31日)/139

以人为本建设师资队伍/149

 以人为本建设高水平师资队伍(1999年)/151

 积极做好吸收优秀青年教师入党的工作(2000年)/157

 适应世界变化加强理论学>-7(2000年10月27日)/163

 对中青年干部教师队伍建设的战略思考(2001年4月27日)/167

 积极应对wTO挑战大力培养现代化全面发展的人才(2001年12月)/174

 培养赶超国际先进水平的学术带头人(2002年11月)/180

 架起今天的桥梁,构筑明天的辉煌(2002年12月)/183

探索思想政治工作新途径/187

 交大的优良传统与我校学生的使命(1996年4月)/189

 新形势下爱国主义教育的实践与探索(1997年)/194

 回顾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五十年(1999年)/204

 努力开辟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途径(2000年7月5日)/213

 思想政治工作要抓住三支队伍建设(2001年4月)/221

 改革开放对高校师生思想观念的影响(2001年)/228

 培养学生成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2002年9月)/234

创新校园文化建设/242

 建设一流大学校园文化(1995年10月26日)/243

 与许嘉璐关于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谈话(2002年10月9日)/251

 发挥大学文化对城市文化的引领和助推作用(2002年)/259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全面推进我校精神文化建设(2003年)/266

坚定信念 加强党的建设/271

 在改革中加强党建和思想理论建设(1992年8月24日)/273

 在竞争中奋起在改革中前进(1992年5月30日)/285

 运用邓小平党建理论开创高校党建工作新局面(1993年12月)/288

 做党委一把手的体会(1994年2月17日)/299

 学习落实四中全会《决定》,实践党建新的伟大工程(1994年11月15日)/303

 新形势下坚持和健全党的民主集中制的实践(1995年7月11日)/316

 珍惜基层党支部建设成果迎接新的机遇和挑战(1996年12月6日)/328

 加强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和制度化建设(1998年5月)/335

 专心致志细致扎实愉快工作(1998年12月)/339

 深入开展“三讲”教育(2000年4月10日)/348

 “三讲”教育的成功实践(2000年)/358

 认清形势坚定信念增强反腐倡廉的信心(2001年3月7日)/364

 搞好“三讲”教育“回头看”(2001年6月6日)/373

 改进领导方法提高领导工作水平(2001年)/378

 我们应该怎样做工作(2001年3月22日)/383

 巩固党员先进性教育成果(2001年10月17日)/386

 提高认识摆正心态-实践好清正廉洁(2002年12月)/392

 转变作风全面推进学校的党风廉政建设(2002年)/395

 艰苦奋斗居安思危(2003年3月19日)/403

 掀起“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新高潮(2003年7月1日)/409

 党管人才——新世纪党建工作的新要求(2003年)/414

 欣然卸任迎接未来(2003年9月10日)/421

附录/425

 2003年9月10日大会记录(摘要)/427

 王宗光的“航空航天”情缘/432

 在科学前沿耕耘——记高分子材料专家王宗光教授/434

 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思考——访上海交大党委书记王宗光教授/439

后记/442

试读章节

上海交通大学在改革开放中崛起

(2008年7月8日)

1896年建立的交通大学,徐家汇是她的发祥地。百多年的发展史作证,她始终与国家命运相连,与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历史息息相关。一个多世纪以来,从华山路交通大学典雅的中国红校门里,走出了20多万莘莘学子,李叔同、汪道涵、钱学森、王安、吴文俊、江泽民等则是他们中杰出的代表。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人们把交通大学比作为中国高校的“老母鸡”。经过1951、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大批特色专业、著名教授,离开了老交大的根据地,将良种撒播在祖国各地,生根发芽,茁壮成长。1957年以后,党中央国务院决定交大分设上海、西安两地,1959年7月,一个交大变成了两个交大。50多年来,新中国谱写的高等教育壮观篇章之中,处处闪现交大人的光辉。“文化大革命”中,上海交通大学和全国高校一样,受到了严重的破坏。

1978年12月18日,中央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似春雷震撼大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改革开放,把上海交大带入豁然开朗的全新境界。上海交通大学顺应天时、地利、人和,与党中央始终紧紧保持一致,在教育部、上海市委、市政府支持下,在改革开放中重新崛起,走上了“一流城市、一流高校”发展之路。

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前几个月,时任党委书记的邓旭初“石破天惊”地率领上海交大教授代表团,在全国首次打开国门,出访美国交大校友会,同时在党委领导下,轰轰烈烈地开始了中国高校首个“管理体制”改革。从此以后,以“重振交大雄风”为目标、以稳定全局为前提、以改革为发展动力,坚持发展才是硬道理的思想,上海交大全校师生员工同呼吸、共命运,团结一致奋斗了30年。上海交大在不断改革发展中,通过抓住机遇,改变自我,在实践中不断完善科学发展观念,获得了超常的发展,使学校的综合实力和整体办学水平,从比较落后的状态跃入全国高校前列,并正在向世界一流大学迈进。

30年的改革开放历史彰显:没有邓小平理论的指导,没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就没有中国高等教育的大发展,就没有上海交通大学的今天。上海交大30年的改革开放,始终坚持和发扬了“第一个敢于吃螃蟹”的探索精神、抓住机遇开疆拓土的实干精神、以人为本挑战世界一流的创新精神。

1956年我考入交大,毕业留校任教,“文革”期间深受>中击迫害。恢复正常工作后,我从1984年开始进入校党委领导班子,担任党委副书记,1992年任党委书记,直到2003年9月离开党委领导岗位,在我工作的所有时间里,与交大这块热土结下了不解之缘,我也在上海交大的改革开放中,历经了风风雨雨、甜酸苦辣,亲眼目睹、亲身感受改革开放为上海交大带来了春天、提供了迅速崛起的机遇。

不甘落后,敢于“第一个吃螃蟹”

1978年,上海交大已从“文革”造成的阴影中走了出来,重新奋起。是什么力量让交大师生重新振作,重新奋起呢?是党中央“拨乱反正”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大讨论;是党中央总结了建国以来的历史经验,英明地提出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政治路线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深深地打动了交大共产党员和师生员工。正如邓小平指出的,我们党和国家所面临的体制问题,“确实到了不能容忍的地步,人民不能容忍,我们党也不能容忍”,如果不进行改革,“不只是四个现代化建设没有希望,甚至于要涉及亡党亡国的问题,可能亡党亡国。”(《邓小平文选》第二卷369~370页,人民出版社),交大党委和广大办学骨干经过大彻大悟之后,深感必须进行改革。在党委领导下,交大师生员工思想得到空前解放,工作热情高涨,都想“把文革损失了的时间补回来”。邓旭初和党委一班人,遵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立志高远,动力巨大,以敢于“第一个吃螃蟹”的精神敢为天下先,带领大家投身改革开放。改革从政治上最敏感、困难最大的校内管理体制为切入口,大胆突破;开放从打破常规走出国门,联络校友做起。

在邓小平支持、王震副总理和六机部部长柴树藩力挺之下,由邓旭初组织校内10人教授代表团,访问美国交大校友会,作为中美高等教育界的破冰之旅。这次访问历时47天,考察访问了20个城市27所大学、14个研究所和企业,联系接触了200多位交大校友中的教授、企业家,还和400多位美国朋友、社会名流交谈。代表团看到了外部开放的世界,从此,架起了我校与海外校友、朋友交流的桥梁,开通了向海外引智和引资的渠道。紧接着一批海外著名教授、学者如杨振宁、李政道、克莱因,企业家王安等,纷纷涉足交大进行学术交流,同时也开展了交大教授走出国门,掌握科技前沿的新途径。我校在海内外的交流合作中,开展了新的学科建设,如计算机、通信、图像处理等一批新兴学科与实验基地纷纷启动,也促成我校重新恢复理科和人文学科。交大重建管理学科,并首先开创了与美国宾州大学沃顿学院联合培养双学位硕士研究生。在邓小平的鼓励下,上海交大大胆接受世界船王包玉刚先生1 000万美元的巨额捐赠,在交大校园内建起了我国第一个以捐赠者个人命名的“包兆龙图书馆”和“包玉刚图书馆”,总面积近4万平方米,瞩目于世。海外资源从此以多种方式进入国门和校门。

交大教授代表团访美效应震动了中国高教界,与此同时,交大勇敢地拉开了校内管理体制改革的帷幕,这在国内引起的反响更大,首先引起全国媒体极大的反响,也一度震惊全国高等院校。它既反映了全国高等院校同样要求改革的强烈愿望,也包含了社会和高校对交大改革的疑虑。

P1-3

序言

我在高教战线工作十多年,经历了高等教育的大发展大改革时期。回忆这一段历史,给我印象很深的有几位学校党委书记,他们长期地默默地在学校工作,为学校的改革、发展、稳定,为保证学校改革发展顺利进行作出了重要贡献。长期担任上海交大党委书记的王宗光同志就是其中的一位。在我的催促下,她把在任期间的文章、讲话整理成册,现在终于出版了,我非常高兴。

王宗光同志对党的教育事业有高度的责任心,对上海交大有着深厚的感情。她1983~1992年任上海交大党委副书记,1992~2003年任书记,历时20多年,特别是在1992年以后,正是我国高等教育大改革大发展的时期,这一时期也是上海交大改革发展创新的辉煌时期。她担任学校党委书记,不辜负党的重托,抓住机遇,大胆开拓,带领交大师生员工勇于改革,大力发展,为上海交大的改革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大学的领导要有强烈的改革意识和责任意识,建设一个好的党政领导班子,形成团结的领导核心。班长要有高度的政治敏锐性和深邃的战略眼光,去规划和指导学校的发展,不失时机地抓住机遇,扎扎实实地开展工作。王宗光正是这么一位班长。

大学的办学方向、党的建设、学校长期的稳定,是学校发展的基础,王宗光在上海交大工作期间,倾注了大量心血并作出了许多开创性的工作,总结了许多新鲜经验,细读本书在这方面会得到很多收益。

王宗光是一个很有思想的同志,工作勤勤恳恳,好像一辈子有用不完的热情,充满工作激情。全书内容丰富,文如其人,很值得我们教育工作者特别是大学的党政领导同志,细心参阅。

周远清 2008.6.15

后记

2008年离1978年已经30年了,这是党和人民激情奋斗的30年。我有幸亲身经历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尤其是1992年至2003年我担任上海交大党委书记期间,我与上海交大的同仁和师生员工,在上级党委的领导下日以继夜地工作,为学校的建设和发展奋斗,深深感到改革开放的伟大力量。现将我任党委书记工作期间撰写的部分报告和文稿,整理成此书,记载上海交大改革开放一部分实践历程。我在撰写这些文稿的过程中,曾经得到过党委办公室俞文虎、李建强、张凯、孙松涛等同志的帮助。为出版这本书,在整理文稿的过程中,又得到了校史研究室朱隆泉等同志和党委办公室杨德和、蔡惠康等同志的帮助。在此一并向他们表示感谢。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3 0:55: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