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美真善的感悟(泰戈尔随笔精选)/中外名家经典随笔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作者 (印度)泰戈尔
出版社 长江文艺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美,真善的感悟》是“中外名家经典随笔”系列丛书之一,收录印度诗人、哲学家和印度民族主义者泰戈尔的经典随笔30多篇,包括:《前往喜马拉雅山》、《漫步在广袤的原野上》、《昆虫的天地》等,分生活、旅行和感悟三篇集结。

内容推荐

泰戈尔是印度诗人、哲学家和印度民族主义者。1913年他成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人。他的诗中含有深刻的宗教和哲学的见解,对泰戈尔来说,他的诗是他奉献给神的礼物,而他本人是神的求婚者。泰戈尔的诗在印度享有史诗的地位,代表作有《吉檀迦利》《飞鸟集》。但本书《美,真善的感悟》收录的并非是他的诗歌,而是他的随笔。分生活、旅行和感悟三篇集结。

《美,真善的感悟》由湖北长江出版集团旗下的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

目录

前言

生活篇

 前往喜马拉雅山

 童年

 竹笛

 十七年

 一天

 负义的哀痛

 多刺的树

 溺死的男孩

 诗人叶芝

 往事悠悠

 少女

 甘地的绝食斗争

 探望狱中的甘地

旅行篇

 旅欧书札

 恒河畔

 萨罗希尼号船遇险

 漫步在广袤的原野上

 深夜渡河

 孟加拉风光

 出访

 美丽的西湖

 乘船到南京城

 访日散记

 俄国书简

感悟篇

 人生旅途

 昼夜

 净修林

 美

 春天的遐想

 昆虫的天地

 地球

 中国和印度

 文明的危机

试读章节

削发、左肩挂圣线的宗教仪式即将举行,我急得整天抓耳挠腮,愁眉苦脸。挂着那玩意儿怎么去上学?洋人的孩子对印度的牛抱有浓厚的兴趣,但绝不会看得起我这个年幼的婆罗门!即便不朝我的光头投掷什么破烂取乐,奚落嘲笑是免不了的哩。

正当我心事重重的时候,我被叫上三楼。父亲问我,想不想跟他去喜马拉雅山。我若石破天惊地大叫一声“想”,这是道出我真实心情的回答。我就读的孟加拉学院附小,岂可与神奇的喜马拉雅山同日而语!

前往喜马拉雅山之前,我们先得在波罗普尔住几天。

不久前,二哥萨登特罗那德曾和父母游览波罗普尔。我听他讲的旅行故事,十九世纪高楣名门的见过世面的少爷绝不会相信。我那时尚未学会准确判断哪儿是可能与不可能的界线,卡里达斯、伽斯罗摩达希对我不肯鼎力相助,彩色连环画和小人书也不提醒我注意分辨真假。我是上了当,摔了跤,才晓得人世间凡事都有铁的规律。

二哥煞有介事地对我介绍,没有特别的能耐,上火车非常危险,脚一滑就完了。火车启动时,必须使出吃奶的力气坐稳,不然让人一推,便没影儿了。我走进车站,心里真有点忐忑不安。等我毫不费劲地上了火车,还猜想真正的“上火车”在后面哩。

火车轻快地启动了,我仍未发现任何危险的征兆,感到十分扫兴。

火车向前飞奔,列车两侧,一排排绿树镶嵌的广阔原野,葱郁树木掩映的一座座村落,画一般迅速往后滑动,仿佛蜃景里的湍流。日暮时分,我们准点抵达波罗普尔。上了轿,我立即闭上眼睛。我宁愿波罗普尔的一切奇迹明天闪现在我清醒的眼前,提前在苍茫暮色中窥见奇迹的影子,明天的乐趣将是不完整的了。

翌日清晨,我怀着怦怦跳动的心走到外面。先于我游览此地的二哥告诉我,波罗普尔与世界其他地方最明显的不同之处,是当地的卧房与院里厨房之间的甬道上,尽管没有布篷什么的,走在甬道上,却完全感受不到阳光的照耀和清风的吹拂。我到处寻找这种甬道,读者听了大概不会觉得奇怪,我至今尚未找到。

我是在城里长大的孩子,从未见到稻田。书中读到放牛娃的故事,就在想象的画布上,一丝不苟地勾画放牛娃的容貌。我从二哥口中得知,波罗普尔遍野是金黄的稻谷。和牧童做游戏,是他每天必做的事情。主要的游戏,是从稻田运来雪白的大米,煮成香喷喷的米饭,和牧童坐在一起享用。

我急切地举目四望,唉,沙漠边缘地区哪有什么稻田!牧童可能在荒原的什么地方放牧,但一时无法和他们结识。

未遇见牧童的懊丧,转眼间云消雾散了。我观赏的景物,对我来说,已经够多的了。这儿,仆人不来管束我。职司方向的女神,用地平线在遥远的地方画了个大圆圈,我在圆圈里行动自由,不受干扰。

我当时还小,可父亲并不阻拦我外出游玩。旷野表层的土壤让雨水冲走,裸露出绛红的鹅卵石,形状奇异的小石堆,洞穴,一条条细流,颇似小人国的地貌。当地人称起伏的沙丘为“库亚伊”。我用衣摆兜着捡到的五颜六色的石子,欢天喜地地回到父亲身边。他没有现出不悦的神色,也不说我耐心地捡石子是可笑的举动。相反,他惊喜地赞叹:“啊,这些石子真好看,哪儿捡到的?”我洋洋得意:“还有好多好多,成千上万颗呢,我每天去捡。”“很好,很好,用石子装饰那座土山吧。”他为我出主意。

当地人挖池塘,因下面土质坚硬而作罢。挖出的泥土堆在南边,形成土山似的高台。父亲拂晓上高台坐在蒲团上祈祷,旭日在他前面的地平线上冉冉升起。他鼓动我用石子装饰的就是这个高台。离开波罗普尔回家的时候,我未能带回我捡的一堆堆石子,心里很难过。我还不懂得运石子不容易,运费惊人。其实,并不非要与攒积的东西保持关系不可。然而,心理上至今不愿接受那种事实。那天,天帝倘若大发慈悲,满足我的心愿,说:“你可以一辈子捧着那些石子。”此刻谈及此事,我恐怕笑不出声来了。

沙丘地里有一个蓄满雨水的深潭,碧澄的水漫过潭口,汩汩流向沙地,几条小鱼神气活现地逆水游泳。我异常兴奋地向父亲报告:“我发现了一股十分美丽的泉水,弄几罐来,可以喝,也可以冲澡。”

“太妙了!”父亲快活地附和,旋即派人去汲水,以此作为发现者的奖赏。

我常去勘探那片沙丘地,寻觅前人未发现的“矿藏”,我是面积不大、鲜为人知的这个小王国的李文斯顿。这是用倒置的望远镜观察到的国度:沙丘低矮,涧水细瘦,孤零零几株矮小的野黑浆果树和野枣树,几条游鱼约一寸长。不消说,发现者也很小。

大概是为了培养我的责任心和谨慎办事的习惯,父亲给我几块钱,要我学算账。并把他那只昂贵的金表让我上弦,全然不管可能蒙受损失。

P3-6

序言

记得初一时初看泰戈尔的散文诗,看着看着,便不知不觉地睡去了。但那睡眠并不很沉,模糊之间,刚刚看过的文字、情景似乎漂浮在身边,有一种很宁静的感觉;特别是那些散文诗中经常会涉及终极的死亡,在我宁静而模糊的意识中,也变得柔和、美好,不再有任何的恐惧,就如同甜美的梦。如果要用几个词来形容泰戈尔的散文诗,大概不出宁静、祥和、美好等等。

泰戈尔为我们所熟知,主要是因为他的散文诗。自“五四”时起,这些散文诗就被翻译过来,在中国的精英知识者和一般读者中均产生过重要影响。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著名诗歌流派“新月派”(包括了徐志摩、闻一多、林徽因等人)就得名于泰戈尔的散文诗集《新月集》。当然,泰戈尔获诺贝尔文学奖,也是因为他的散文诗,那个集子叫《吉檀迦利》。

但也正因为泰戈尔的散文诗名气太大,所以掩盖了他在散文随笔上的成就。如果说散文诗更侧重于所思所想,那么随笔则侧重于所见所闻。泰戈尔的所思所想是那样神秘、微妙,渗透了印度古哲学的意念——梵——宇宙万物的统一体,人类和谐的最高象征。但泰戈尔并不是一个宗教者、冥想家,并没有沉浸在一个纯粹的精神意念世界中,如康德——差不多一辈子都没离开过自己的家乡科尼斯堡。反之,泰戈尔积极投身社会运动,热爱旅行,足迹遍及印度次大陆和远东、近东、欧洲,会晤各界名人,着实热闹风光。这一切自然也会引发我们的好奇心——这样丰富的所见所闻,与他的所思所想之间是一种怎样的关系呢?是和谐还是分裂?是相互冲突还是互为补充?

我们不妨首先来看两段文字:

多少条帆船曾从村边驶过,多少旅人曾在那榕树下休憩,渡船曾把多少人送到对岸的集市,但是从未有人留意这个地方,乡间小路边,靠近破损的石阶伸近水面的池塘,曾住着我亲爱的姑娘。

——《爱者之贻》之16

早晨起床整理行装,正打算神色黯然地向爱说爱笑的嫂子辞行,忽然听说她带着孩子要和我们同行。不知她听谁说,有人嘴上讲走水路去巴里沙尔,其实目的地并非巴里沙尔。她怀疑我们也在弄虚作假,目不转晴地看着纤纤细指考虑了半天,八点左右,悉数收回凝聚在手指甲上的猜测、判断,跟我们上了车。

——《萨罗希尼号船遇险》

前一段文字是散文诗,而后一段则是散文,或日随笔:共同之处是文字皆如行云流水,皆有微妙之意趣。然散文诗中之微妙乃是心灵的微妙,是纯粹的精神世界理想世界的微妙,这种微妙使得精神与理想不复僵滞而充满了一种灵动;而散文中之微妙乃是生活的微妙,是世俗世界日常生活的微妙,这种微妙体现了作者高超的体验力和感悟力,使日常生活摆脱了凡俗枯瘪而变得人情味儿充盈荡漾。

但泰戈尔的笔触又是有分寸的。他并不会将这人情味儿激荡成狂风巨浪,并不刻意地渲染、烘托、制造悬念、触发张力。既如上面那篇《萨罗希尼号船遇险》,虽然名为“遇险”,但文中对遇险的叙述实在有限,不过是一段旅程的众多插曲之一,不过是事后回味的众多谈资之一。但也正因为此,正因为这种不加任何调料的“清蒸”式的写法,叙述(烹调)对象本身的“鲜美”反而在一种淡淡的口味中自然散发出来,初品不觉其特别,而过后却是余味无穷:

夕阳西下。哥哥在船顶上一面踱步一面沉思。显然,与通往巴里沙尔的水路相比,返回的旱路短且安全。我坐在盘绕的缆绳上,力图在浓重的暮色中点燃欢乐情绪的火焰,可惜我的幽默像雨季潮湿的火柴,擦来擦去,难得闪出一星火花。

我信口胡编萨罗希尼号出事后的情形——萨罗希尼号连同旅客在恒河水宫的泥榻上憩息,最终完成人生四大义务:敛财,布施,情爱,解脱。报纸的《事故》栏目中一则三四行的消息里,我们安详地圆寂。这则简讯像一颗丸药,被读者就着一匙热茶,咕咚一声咽进肚里。友人回忆这位不幸的诗人,扼腕喟叹:唉,失去了一位盖世无双的天才。话题接着转到我那位受人尊敬的嫂子身上:这位女性虽然貌不惊人,瑕瑜兼有,但正是她使家庭充满温馨啊!等等,等等。听着,听着,好似两片磨盘中间泄出纯净的白面,嫂子那紧闭的两片嘴唇之间漾出了一丝笑意。

南风习习,夜空闪现了晶莹的星斗。穆斯林水手已做完晚祷。一位狂放的水手摇晃着蓬乱的头发,一边弹七弦琴一边动情地歌唱。

当泰戈尔将他那创造了罕见之美与无上智慧的散文诗的笔触投射到凡俗的日常生活中,便又为我们奉献了世界散文创作中不可忽略的精品。这些“所见所闻”的随笔,并非单纯的游记、印象记,而同样是梵——无所谓宗教,也就无所谓世俗,无所谓永恒,自然也就无所谓短暂——这正是不分彼此的最高和谐。

不在这些外在的标记上做纠缠,泰戈尔本人的才性便在这些随笔中展露得淋漓尽致。微妙含蓄自不待说,泰戈尔的幽默俏皮也是一流的。不说前面那篇散文中对嫂子的几处点睛之笔,单看到《旅欧书札》中的这段文字:

有一天,我们三四个人在船顶上海阔天空地闲聊。糟糕的是。B先生忽然在他面前吟道:“啊,美丽的星星在夜幕上浮现了。”他立即就繁星和人类生活之间的密切关系,绘声绘色地发表长篇演讲。

我不免要窃笑,不知冰心和志摩见到这段话会有何感想。还有这段话,更不像是从泰戈尔的笔下流出:

唉,日用品在需要的时候很派用场,在诗人笔下却受够了冷遇!诗歌试图把我们从日用品的桎梏下解放出来,是太不切实际了。雨伞、鞋子、衣服万古长存。听说随着文明的发展,诗歌有可能最终绝迹,但雨伞的专利权将不断地申报。

《孟加拉风光》

风格的创造者从来都不会受自己所创造的风格的限制,他们是风格的主人,自由地入乎其内又出乎其外。而许多后来的模仿者却多少成为风格的奴隶。这就是泰戈尔和他的众多崇拜者、仿效者之间的区别。

于是,诗意的泰戈尔在散文中或许调侃,圣洁的泰戈尔在随笔中或许嬉戏,平和的泰戈尔在散文中或许愤怒,冥想的泰戈尔在散文中或许实际。然而又是转瞬之间,泰戈尔又会凭借着日常生活中的一个细节,施魔法般踏入永恒,为我们放射出耀眼的光芒:

结亲的喜乐与普通的乐曲有什么相同之处?隐秘的不满,深深的失望,遭受欺压的愤恨,渺小欲望包藏的自私,龌龊的乏味的唇枪舌剑,不容宽恕的狭隘的纷争,生活里习以为常的尘封的贫困——这一切的形迹,神奇的笛音中可以发现吗?

鼓乐,撕破世俗生活上盖着的全部常用词汇的重幕。永世年少的一对新人那纯洁的目光交融,含羞地躲在绛红色的面纱之下,在乐音中才显露出来。那里笛音袅袅交换花环时,我看见此地的新娘——戴着金项链、金脚镯,立在泪海一朵欢乐莲花上。

——《竹笛》

这就是泰戈尔的散文带给我的感受。读罢泰戈尔的散文诗,再来读他的散文,我们将更加折服于他的多才多艺——他确是一个全面发展的人,个性思想气质多样,才艺更是卓绝:不仅是作家、诗人,还是一位颇有成就的作曲家和画家。泰戈尔一生共创作了两千余首激动人心、优美动听的歌曲。其中,《人民的意志》于1950年被定为印度国歌。泰戈尔七十高龄时学习作画,留有一千五百余幅作品,曾作为艺术珍品在世界许多有名的地方展出。泰戈尔不愧是一位全方位体现并参与创造了印度现代文明的文化巨人。

泰戈尔并非自觉的散文家,自己也不曾编过散文集(书简集除外)。广义地说,他除诗歌(含散文诗)、小说、戏剧之外的所有文字都可归入散文之列。其中有文学性较强的散文,也有更侧重于思想性、政论性的散文。本书一方面选取了他最具代表性的思想、政论散文,但更侧重的主要是他的文学性的随笔,诸如游记、见闻、回忆、书简等“所见所闻”之方面,意在使读者首先开阔眼界,由文学世界里的“行万里路”最终通向“知世间事”、“明人生道”。

(本书所选作品,除篇末已有署名者外,皆为白开元先生所译。特此说明。)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 15:35: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