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论语的智慧经典集(上下)
分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作者 任德山//邢群麟
出版社 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任德山、邢群麟编著的《论语的智慧经典集(上下)》是现代读者领悟《论语》智慧的理想读本。全书按递进关系分为上、中、下三篇。上篇在精研《论语》的基础上,对《论语》全部二十篇原文进行了准确细致的注释和翻译。中篇是在精读《论语》原文的基础上,进一步带领读者聆听胡适、钱穆、梁漱溟、辜鸿铭、章太炎、林语堂、蔡元培、陈寅恪、周作人、李泽厚等国学大师对《论语》的智慧进行解读。下篇通过南怀瑾先生独到的讲解,对《论语》进行了再进一步的深读。

内容推荐

《论语的智慧经典集(上下)》对《论语》全部二十篇原文进行了准确细致的注释和翻译,并汇集了胡适、钱穆、梁漱溟、辜鸿铭、章太炎、林语堂、蔡元培、陈寅恪、周作人、李泽厚,尤其是南怀瑾等国学大师对《论语》各自独到的解读,以大量生动的事例进行阐发,对《论语》中有关如何自我修养、为人处世、齐家立业等方面的思想作了全面深入的挖掘,把《论语》的智慧导入现代社会的生活情境中,帮助读者更切身地领悟《论语》,用《论语》的智慧成就事业和人生。

《论语的智慧经典集(上下)》由任德山、邢群麟编著的。

目录

上:

上篇 精读《论语》:经典常读,经典常新

 学而篇第一

 为政篇第二

 八佾篇第三

 里仁篇第四

 公冶长篇第五

 雍也篇第六

 述而篇第七

 泰伯篇第八

 子罕篇第九

 乡党篇第十

 先进篇第十一

 颜渊篇第十二

 子路篇第十三

 宪问篇第十四

 卫灵公篇第十五

 季氏篇第十六

 阳货篇第十七

 微子篇第十八

 子张篇第十九

 尧曰篇第二十

下:

中篇 解读《论语》:最适合中国人的智慧

 绪论:片言之赐,皆我师也

走下圣坛的孔子

孔子其人

杏坛勤耕终成林

德配天地,堪为师表

幽默的个性,丰富的感情

积极入世:众人皆醉我独醒

圣人之所以为圣人

《论语》的智慧

大师的布道

 第一讲 胡适:德行比才能更重要

德行比才能更重要

好德如好色般自然流露

态度恭顺未必是德

修养三宝

人该有所畏惧

宽容让你的人生境界更开阔

摆正礼让与竞争的天平

虽为良医,愿人无病

 第二讲 钱穆:感天动地的孝

孝是一种生存策略

能养只是一半的孝

大孝要做到表里如一

“游必有方”:离家创业但孝心依旧

不让父母担忧即是孝

如何面对父母的过错

对父母的孝要尽心尽力

 第三讲 朱熹:朋友之道,考察他的行为比听他的言说更重要

交友的选择

益者三友与损者三友

密友未必是真朋友

规劝朋友也有限度

说得好听,未必做得漂亮

 第四讲 梁漱溟:以方圆之态享受人生

俯身比昂首怒目更有威严

将审视的目光放在自己身上

有实践才会有所悟

信用是命运的底板

以“内讼”达到情感与理性的和谐

各司其职,各显其能

言行一致,表里如一

琢磨别人的人是最愚蠢的

时不我待,把握生命的每一分钟

 第五讲 胡适:做人之道,从改变自己开始

自我约束以求上进

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换位思考,将心比心

仁爱即是智慧

给他人机会是为“大仁”

“礼”是一种做人的需要

成人之美换得自身解脱

大爱无声

 第六讲 辜鸿铭:充满诗意与智慧的“心灵生活”

得意失意皆从容

在名利的漩涡中寻回自己的单纯

以音乐陶冶性情

如瑚琏般深藏不露

无欲则品自高

如山水般充满诗意与智慧的“心灵生活”

旷达洒脱的人生

健康养生:提高你的生命质量

 第七讲 章太炎:处世立身,知人识人

透过现象观其本质

知人、识人,更要爱人

经验是一条没有“标准”的准绳

不要盲从别人的意见

 第八讲 林语堂:幽默是一种生活态度

幽默必定与合理的精神联系在一起

幽默是旷达人生的自我解读

幽默体现人生智慧

玩笑是生活最好的调味剂

 第九讲 蔡元培:求学问既要好学又要善学

求得经世致用的学问

学与思结合才是真学问

举一反三,方得学问

谦虚得识,自信护志

承受苦难的磨炼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知道自己“不知道”是最高的智慧

总有很多是你没有学到的

学习是一件终生的事情

 第十讲 王夫之:义与利的多项选择

只有“义”才能给你带来长久的“利”

君子有时也“喻于利”

命里无时莫强求

靠自己的劳动获取财富最踏实

金钱的光芒掩盖不了内心的失落

勇敢是“义”的代名词

以利交友不是真的朋友

私欲膨胀必引火烧身

 第十一讲 陈寅恪:人生道路的多重选择

成为什么样的人是你自己的选择

当理想遭遇现实的无情打击

“安贫乐道”未必不思进取

 第十二讲 周作人:尽自己所能做到更好

写下你要为之奋斗的方向

朝着既定的目标全力而行

理想与现实的尽善尽美

做自己的救世主

尽心尽力就是胜利

 第十三讲 林语堂:世界上最会说话的人

言是百行之本

脱口而出的蠢话贻害终生

“讷者”是最杰出的谈判家

“看”与“见”有天壤之别

把住嘴巴的“关”

只说该说的话

低调蓄势,厚积薄发

 第十四讲 李泽厚:以理性的节制获取幸福的体验

享受至真至善的写意人生

习惯让你偏离正道

中庸并不等于圆滑世故

幸福源自内心的简约

宽容是一种美德

三思而后行

下篇 深读《论语》:南怀瑾的妙手别裁

 第一讲 真聪明与假糊涂

你距离完美还有多远

尊重自己最好的方式是尊重他人

应该缓行的“特立独行”

学会变通

死要面子活受罪

不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

“柔情似水”的处世哲学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真聪明与假糊涂

 第二讲 行走在“治世”与“乱世”的官场

当官的“料”

政治家的万世师表

做官一阵子,做人一辈子

小不忍,则乱大谋

让人惧不若让人敬

君使臣以礼

对下属不要吹毛求疵

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

要学会中和

烧好当官三把火

怎么做官才算合格

慎对下属的忠告

腾出一只手

 第三讲 “犯上”的关键是把握火候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官场“护身符”

功成身退数风流

居之无倦,行之以忠

身后有余忘缩手

知人论事

当仁不让于师

做一个有责任感的下属

学会把握火候

 第四讲 潇洒行走于人世间

真善无迹

不迁怒

要有一颗谦虚的心

别碰他人的“禁区”

防人之心不可无

有些谎言不必拆穿

宽容并不是纵容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老好人并不受欢迎

得理也饶人

不念旧恶

最难揣摩是人心

 第五讲 抱怨不如争气

“怀才不遇”与“怀才晚遇”

做好“前因”,不惧“后果”

不患无位,患所以立

画地为限是一道看不见的陷阱

求人不如求己

学会推销自己

匹夫不可夺志

用好你的“两张照片”

兼听则明

 第六讲 最高的知是无知

眼见未必是真

不怕你不懂,就怕你装懂

谦虚是最高深的学问

只有成熟的稻穗才会弯腰

最高的知是无知

吃水不忘挖井人

 第七讲 知道“不善”方能“行善”

“小我”与“大我”的碰撞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君子取义,小人得利

宁得罪君子,不得罪小人

试读章节

防人之心不可无

孔子说:“一个君子有不仁的时候,但是你要是告诉我说一个小人突然变得仁义,那是不可能的。”如果我们结合自己的人生经验来看,就会发现孔子说这句话是有深意的。南怀瑾先生指出,一个好人难免有时候会不那么仁慈,这就像上面所说的做好人容易,难的是做一辈子好人。但是我们什么时候见过一个坏人发善心了呢?正所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强盗发善心是不可能的。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每个人都应当把老祖宗传下来的一句话当做自己的行事原则——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我们千万不可如春申君一样无防人之心。

楚考烈王没有儿子,相国春申君为此甚为忧愁,寻求宜于生子的妇人进献给考烈王,虽然进献了许多妇人,却始终没人能生出儿子。

这时赵国李园想把自己的妹妹献给考烈王,可是又听人说自己的妹妹并无生子之相,又担心自己将来得不到考烈王的宠信。李园就想了个办法当上春申君的舍人,在当上舍人不久,他请假回家,又故意晚回。回来见到春申君,春申君问他为什么晚回。李园回答说:“齐王派人来娶我的妹妹,我和使者喝酒,结果耽误了回来的时间。”春申君说:“送过聘礼了吗?”李园说:“还没有。”春申君说:“可以让我见一下令妹吗?”李园说:“可以。”于是李园就把妹妹献给了春申君,他妹妹很快得到春申君的宠幸。当李园知道妹妹有了身孕,就和妹妹商量了一个计谋。

李园的妹妹依计对春申君说:“君王宠信您,就连兄弟也不过如此。现在您当楚国相国已经二十多年,可是楚王还没有儿子。等到楚王死后,必然立其兄弟为王。楚国王位更换,必然重用自己的亲信,您能长久得到宠信吗?不仅如此,您出任宰相的时间这么长,难免对大王的兄弟有失礼得罪之处。将来大王的兄弟如果登上王位,您定会身受大祸,又怎能保全相国的地释,就是孔子说他是一个有帝王之才的人。

看过鲁迅《阿Q正传》的人都知道,阿Q有一头癞疮,他平时最忌恨别人这么说他。老百姓说“打人莫打脸,骂人不揭短”,因为谁都会有不完美的地方。你如果刻薄地非揪住他人的短处不放,那结果肯定是不欢而散。

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你自己不愿意被人戳到痛处,就不要在和他人交往的时候毫不顾忌,更不能将这种不尊重视为一种心直口快,千万不可像朱元璋的穷哥们儿那样乱说话,否则会造成极其严重的后果。

明太祖朱元璋出身贫寒,做了皇帝后自然少不了有昔日的穷哥们儿到京城找他。这些人满以为朱元璋会念在昔日共患难的情分上,给他们封个一官半职,谁知朱元璋最忌讳别人揭他的老底,认为那样会有损自己的威信,因此对来访者大都拒而不见。

有位和朱元璋一起长大的好友,千里迢迢地从老家赶到南京,几经周折总算进了皇宫。一见面,这位老兄便当着文武百官大叫大嚷起来:“哎呀,朱老四,你当了皇帝可真威风呀!还认得我吗?当年咱俩可是一块儿光着屁股玩耍,你干了坏事总是让我替你挨打。记得有一次咱俩一块儿偷豆子吃,背着大人用破瓦罐煮,豆还没煮熟你就先抢起来,结果把瓦罐都打烂了,豆子撒了一地。你吃得太急,豆子卡在嗓子眼儿,还是我帮你弄出来的。怎么,不记得啦?”

这位老兄还在那唠叨个没完,宝座上的朱元璋再也坐不住了,心想:“此人太不知趣,居然当着文武百官的面揭我的短处,让我这个皇帝的脸往哪儿搁?”

盛怒之下,朱元璋下令把这个穷哥们儿杀了,这就是戳人痛处的下场。

在为人处世中,场面话谁都能说,但并不是谁都会说,一不小心,也许你就踏进了言语的“雷区”,触到了对方的隐私和痛处,犯了对方的忌,对听话者造成一定的伤害。其实,每个人都有所长,亦有所短,待人处世的成功,’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善于发现对方身上的优点,夸奖对方的长处,而不要抓住别人的隐私、痛处和缺点,大做文章。切记:揭人之短,伤人自尊!

揭短,有时是故意的,那是互相敌视的双方用来作为攻击对方的武器;揭短,有时又是无意的,那是因为某种原因一不小心犯了对方的忌讳。有心也好,无意也罢,在待人处世中揭人之短都会伤害对方的自尊,轻则影响双方的感情,重则反目成仇。

应注意“揭短”和“批评”是两回事,前者针对他人的缺陷,攻击别人的软肋,非君子所为;后者则就事论事,较为客观。

掌握了这一项原则,比掌握许多别的技巧更有效,也更加体现出尊重他人,尊重自己。

为人处世时最好时刻铭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教诲,若如此,便能做到“言寡尤,行寡悔”。

P505-507

序言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论语》是我们传统文化思想的源头,也是我们中国人自己的思想与智慧宝库。自西汉以来,《论语》所表述的孔子学说迅速扩展,其影响遍及政治、思想、文化、教育、伦理道德等各个领域,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标识。有关《论语》的章句注疏也累代不绝。

当下,读《论语》在中华大地变成一种时尚,这种现象小而言之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回归”,大而言之应该视作世界范围内“人本”思潮对现代社会价值失范现象的拨乱反正。1988年,全球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举行会议后发表宣言:“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就必须回头2500年,去吸取孔子的智慧。”

然而,2500年前的言论能够跨越时空差异与文字隔阂,显示其中蕴藏的智慧光辉吗?这些言论在今天还有多少可行性与正确性呢?如何在新的“文化重建”里使古老的典籍重新释放出新的活力?作为读惯了白话文的现代读者,又如何才能正确地把握《论语》的真实含义?

本书即是现代读者领悟《论语》智慧的理想读本。全书按递进关系分为上、中、下三篇。

上篇在精研《论语》的基础上,对《论语》全部二十篇原文进行了准确细致的注释和翻译。每章句分为原文、题解、注释、译文四个部分,注释精准,译文流畅明白,同时还配备了大量与《论语》内容紧密相关的图片资料,不但给专业研究者提供了若干研究线索,更便于普通读者正确理解《论语》的真实含义,实为雅俗共赏之佳作。尤其是“题解”部分,不仅有篇章结构、段落联结上的提示,而且有对原文义旨以及历史背景的点拨,内容新颖,蕴意深邃,可以帮助读者把握每一句语录在整部《论语》中的地位和意义,这在众多注释《论语》的书籍中是别具一格的。

中篇是在精读《论语》原文的基础上,进一步带领读者聆听胡适、钱穆、梁漱溟、辜鸿铭、章太炎、林语堂、蔡元培、陈寅恪、周作人、李泽厚等国学大师对《论语》的智慧进行解读。大师们凭借渊博的学识对《论语》都作过深入的研习,他们以风趣、睿智的语言将《论语》中所蕴涵的人生哲理和处世方略阐释得淋漓尽致,见解精辟、独到。在诸位大师的深入浅出的讲解中,孔子和他的《论语》撩开了神秘的面纱,正如2500年前一样,给最多数的人以有益的启示,使世人皆能从中撷取智慧。“大师之所以为大师,是因为他们把复杂的道理简单化了,”通过大师的讲解,孔子的形象与以往正宗儒者在经学中塑造的形象大相径庭,没有生硬刻板,没有简单说教,没有不近人情,他只是一位循循善诱、学识渊博,又不失幽默风趣的长者。他和蔼可亲地在向你讲述人生的道理,而这些都源于他自己对人生的深切体悟。大师本身就承载了太多的思想和智慧,听他们解读《论语》,会让你仿佛置身于杏坛之下,如沐春风,轻松进入《论语》的丰饶世界,领悟《论语》的思想内涵,掌握其中的智慧精髓。细细体悟大师的哲思妙语,会让你有一种醍醐灌顶之感。

下篇通过南怀瑾先生独到的讲解,对《论语》进行了再进一步的深读。南怀瑾先生在宝岛台湾享有极高的声誉,并有着很多的头衔,如“教授”、“大居士”、“宗教家”、“哲学家”、“国学大师”和“禅宗大师”等,他还曾一度名列“台湾十大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之一。如果说传统儒者把孔子推向了远离普通人的神坛,那么,南怀瑾先生便是使孔子走下神坛的一座桥梁。在传统意识中,人们对《论语》抱以“高山仰止”的敬畏之心,将孔子的思想推向了常人不可触及的高处。但在南怀瑾先生的讲解中,《论语》这本完成于2500年前、被很多人奉为圭臬的著作,充满了浓厚的人情味和人性关怀,与我们当今普通人的生活和精神息息相关,是一本立身、修身、处世的宝典。南怀瑾先生的解读通俗易懂,所言之事都是人一生中必须面对的事情,在深入浅出的文字之间将人生道理演绎得几近完美,于诙谐间见机智,于平易处见深邃。南怀瑾先生在《论语》的讲解过程中给我们最大的启示就是,抛却前人的思想束缚,用自我鲜活的心灵体味孔子真正的思想内涵。正如南怀瑾先生所说:“孔子学说与《论语》的价值,无论在任何时代、任何地区,对它的原文本意只要不是故加曲解,就能认识到其中的不朽价值,后起之秀笃学之,慎思之,明辨之,融会有得而见之于行事之间,必可得到自证。”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5 7:5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