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馆(历史艺术与话语机制总第18期2010年A辑)》的“当代文化中的美术馆”专栏中,罗伯特·科尔斯的《艺术博物馆与社会压力》从种族与社会的角度探索艺术博物馆在社会性疗救中的性质和作用,对于我们当下的公共社会建设尤具现实意义。李雪曼和爱德华·B·亨宁撰写的《艺术品、艺术观念及艺术博物馆》从艺术与历史研究的广阔背景上,重新审视了艺术创作的本质价值观念与艺术博物馆的种种错综复杂的关系。
本辑的“广东美术馆专题”以正处于发展转型中的展览个案分析了中国当代美术机构的实践经验,如罗一平、王嘉撰写的《文化视野中的城市地标》一文以广东美术馆与广州这座现代城市的协调发展为课题,对“美术馆与现代城市的协调发展”进行了具有实践性质的探讨。
本辑“开放的学科”专栏收入多篇值得一读的思想性文本。德里达的《谎言的历史》乍看之下满纸玄虚之语,实则是对谎言的传统定义和所由产生的各种心理语境以及相关的价值批判进行了深度反思,揭示了“说谎”这一意向性行为的多元性、复杂性和异质性。马里翁的《无限的形式理性》强调“一个不反思无限的理性——不仅反思它,而且依循它的要求——不成其为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