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一本名人传记,可以说是经历了一次影响深远的思想之旅,打开了一扇启迪成长的智慧之门。
秦始皇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割据混战的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国家,其改革措施对于中国政治统一、经济与文化的发展具有重大影响,他开创的中央集权制度后来一直沿用下来,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但他实行的“焚书坑儒”政策,严重摧残文化,禁锢思想,造成了恶劣影响。
文景主编的《秦始皇》用简洁流畅的语言勾勒出秦始皇的精彩一生,选有多幅历史照片,真实再现历史场景,使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此外,文中出现了各类文化知识、科学常识、典故趣闻等都随文注出,为阅读拓展了无限的空间。
秦始皇,即赢政,也称赵政,秦庄襄王之子,是战国末期秦国国君、秦王朝的建立者,公元前246~前210年在位。即位时年仅13岁,吕不韦和太后宠信的宦官缪毒专权用事。22岁时(前238年)开始亲政,先后铲除嫪毐与吕不韦,重用李斯、尉缭,并派王翦等大将继续进攻六国,从公元前230年灭韩开始,到公元前221年灭齐,十年之间完成统一大业,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公元前210年,在东巡途中驾崩于沙丘(今河北省邢台广宗西北)。
《秦始皇》是“世界名人画传丛书”之一,由文景主编。
《秦始皇》选取在人类历史长河中具有重大影响的名人秦始皇,用简洁流畅的语言勾勒出他的精彩一生,向青少年朋友描述一段百味人生,将秦始皇坚毅的品性、过人的胆略、恒定的信念与执著的勇气展示给你。
公元前259年,秦昭襄王派大将王陵率领精兵数十万前来攻打邯郸。赵国军民奋起抵抗,多次击退秦军的进攻。第二年春天,秦昭襄王又派兵前来增援。赵王大惊,一面率领军民进行殊死抵抗,一面派人向其他诸侯国求援,同时命人拘捕异人,投入狱中。
吕不韦大惊,急忙四处活动,并用六百金重重贿赂看守异人的官吏,然后带领异人连夜逃出邯郸,一路向西而去。第二天,两人才逃到秦军大营。赵王大怒,又命人拘捕赵姬母子。幸亏赵姬娘家人赵悦冒死藏匿,赵姬母子才得以活命。
由于赵军殊死抵抗,秦军久攻不下。这时,楚王派大将黄歇、魏王派大将晋鄙率军前来救赵。秦昭襄王派人警告魏王说:“如敢救赵,我灭赵后立即派兵伐魏。”魏王害怕,就命晋鄙屯兵邺城,不敢前进。后来,魏国信陵君设计夺取晋鄙军权,率兵救赵,秦军大败。
公元前259年,异人回到咸阳,在吕不韦的授意下,身穿楚服入宫拜见安国君和华阳夫人。华阳夫人大喜,当即将他收为养子,更名子楚。
一晃三年过去了,赢政已经6岁。按照秦宫礼制:孩子5岁时开始接受嗣子基础教育,包括礼、书、乐、射、御、数和剑法;12岁时接受成人教育,学习政治、兵法、刑名等;15岁时接受个别教育,即按照太子、嫡嗣子、庶公子的等级分别进行不同的教育。其中,以太子、嫡嗣子所受教育最为严格,一般由学识渊博的太师负责教育。
赵姬非常疼爱自己的孩子,就想给他找一位好老师,悉心辅导他。有一天,赵悦建议说:“邯郸城内有一位中隐老人,学识渊博,深有谋略,不如把政儿送往那里。”赵姬闻言大喜。
中隐老人姓名不详,是战国末期的一位隐士,很有才能,曾培养出许多优秀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但他不想显达于诸侯。当时,他正在邯郸隐居,与寻常百姓为友,终日混迹于市井之中,从不拘于礼数。
大约公元前254年,赵姬择定吉日,在赵悦的陪同下,带着赢政乘车前往中隐老人住处。在赵悦的指引下,赵姬带着赢政来到一座木屋前,看到一位须发皆白的老者。赵悦忙上前施礼,说明来意,赵姬母子也忙上前施礼相见。
中隐老人不禁抬头打量眼前这个孩子,见他高高的鼻梁,长而有神的双眼,粗重的眉毛直入鬓角,虽然只有五六岁,但浑身透着一种难以抑制的豪迈之气。中隐老人大喜,但又见他胸部前凸,声音宏亮尖戾,隐隐有豺狼之声,料定他性情凶悍,桀骜难驯,不禁又有所忧虑。沉思良久,中隐老人点头答应,收他做了自己的关门弟子。 从此以后,赢政就留在那里,在中隐老人的指导下读书、识字、练习剑术,并学习修身处世之道。有时,赢政还帮着干些农活,甚至帮着老人到大街上卖西瓜。在这里,赢政第一次知道了人生的艰辛,了解到民间的疾苦,同时也知道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灾难。 ’
光阴似箭,转眼三年过去了,赢政已经八九岁了。在中隐老人的指导下,赢政不仅受到良好的基础教育,还培养了刚毅坚韧的性格。当时,因战争频繁,许多青壮年被征调到战场上,致使田地荒芜,大批妇女儿童衣不遮体,流离失所,而那些贵族们依然骄横淫逸,挥霍无度。有一天,赢政看到许多伤残的士兵衣食没有着落,乞丐般哭叫着跪伏在宫门外,要求面见赵王,却遭到守宫军士的驱赶,不禁愤恨难平。
面对城内流离失所的饥民和伤残士卒,赢政心里十分忧虑,对他们产生了深切的同情。有一天,赢政突然问:“先生,人间为什么要有战争呢?各诸侯国之间为什么要打仗呢?”
中隐老人笑道:“你仔细想想!”
赢政沉思了一会儿,说道:“我想那是因为周天子赢弱,各国诸侯互不服气,为了争夺霸权,才致连年征战。如果出现一位真正的霸主,他公正、严明而能制服天下诸侯,那么战争就必然会减少!”中隐老人听后默然不语。
赢政继续说道:“西周初期,王室强而列国弱,周天子威德布于四海,法令行于天下,故四海一家,列国宾服,所以干戈平息,天下太平,百姓安居乐业。随着王权的衰落,礼乐的崩坏,王室弱而诸侯强,尤其春秋以来,周天子武不出京城,法不出京畿,于是列国争雄,战乱频繁。先是郑庄公射伤周桓王,接着是齐桓公九合诸侯,称霸中原,继之以宋襄公、晋文公、楚庄王等,再就是吴越争衡,三家分晋,最终出现战国七雄。总而言之,天下连年混战,主要是因为没有一个能制服各国诸侯的真正霸主,就像小孩子没人管教,难免要惹事生非。因此,要想没有战争,就必须一统天下。”
中隐老人听后十分惊奇,没想到他小小年纪竟有此等见识,不禁又惊又喜。
有一天,赢政问道:“先生,天下纷扰已久,不知何时才能太平?”中隐老人叹了口气,说道:“纵观当今天下,虽战乱频繁,但一秦独强而六国暗弱,已成秦国一统天下,扫平六国之势,只是秦昭襄王年事已高,恐将不久于人世,若后继者能像他一样英明睿智,天下统一的日子就不远了。”
赢政听后若有所悟,又问:“先生,如何才能做一个英明睿智的君主呢?”中隐老人说:“谦躬、博闻、深谋、远虑、爱贤、惜命!” P11-17
秦始皇,即赢政,也称赵政,秦庄襄王之子,是战国末期秦国国君、秦王朝的建立者,公元前246~前210年在位。即位时年仅13岁,吕不韦和太后宠信的宦官缪毒专权用事。22岁时(前238年)开始亲政,先后铲除嫪毐与吕不韦,重用李斯、尉缭,并派王翦等大将继续进攻六国,从公元前230年灭韩开始,到公元前221年灭齐,十年之间完成统一大业,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公元前210年,在东巡途中驾崩于沙丘(今河北省邢台广宗西北)。
秦王赢政统一全国后,着手进行一系列的改革,建立了一套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分全国为36郡,郡下设县;确定皇帝为最高统治者的称号,自称始皇帝,国家一切重大事务由皇帝决定,中央和地方的重要官吏直接由皇帝任免。
面对500多年的分裂割据局面造成的巨大地域差异,秦始皇采取“书同文,车同轨”的措施,统一法律、度量衡、货币和文字,大大促进了各地经济文化的交流,加强了全国的统一。
下令拆毁战国时各国边邻地区的城防工事,修建驰道、直道,以加强全国陆路交通。
中原地区稳定以后,又开始巩固南北边防的征战。在北方,派兵出击匈奴,收复河套地区,并把秦、燕、赵三国修筑的长城连接起来,建成西起临洮、东至辽东的万里长城。在南方,征服百越,设置闽中、南海、桂林、象郡四郡。这些措施有助于巩固统一和推动经济、文化的发展。
为了加强统治,销毁民间兵器,焚烧过去各国的史书和民间所收藏的儒家经典及诸子书籍,坑死460多名以古非今的方士和儒生。
由于实行专制主义,严刑苛法,大兴土木,租役繁重,加以连年用兵,使得民不聊生,怨声四起,去世后不久即爆发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秦始皇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割据混战的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国家,其改革措施对于中国政治统一、经济与文化的发展具有重大影响,他开创的中央集权制度后来一直沿用下来,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但他实行的“焚书坑儒”政策,严重摧残文化,禁锢思想,造成了恶劣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