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如何,我应该把这场战事记录下米。让更多的人知道,在我们经常路过的大东门,在我们耳热能详的小东门,曾经有如此多的人用自己全部的鲜血浇灌了这片上地。我们应该记得他们,记得他们为什么而死。我们令天和平安宁的生活,正是建立在他们的生命之上……
方方的长篇小说《武昌城》为你叙述1927年前后武昌城的一段历史。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武昌城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方方 |
出版社 | 人民文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无论如何,我应该把这场战事记录下米。让更多的人知道,在我们经常路过的大东门,在我们耳热能详的小东门,曾经有如此多的人用自己全部的鲜血浇灌了这片上地。我们应该记得他们,记得他们为什么而死。我们令天和平安宁的生活,正是建立在他们的生命之上…… 方方的长篇小说《武昌城》为你叙述1927年前后武昌城的一段历史。 内容推荐 方方的中篇小说《武昌城》叙述的是1927年前后武昌城的一段历史。小说以两个青年人陈明武和马维甫为主线,讲述战争对老百姓生活的摧毁,以及战争中人的成长、毁灭和重生,讲述一段城墙永久的消失和一段历史永久的定格。与书写乱世人生的其它小说不同,方方并没有过多地关注自在状态的世俗烟火,没有以回望的姿态对旧日的时光进行历史的喟叹,相反,小说的叙述平实而冷静,掩藏了历史的价值判断,而充分尊重其模糊性:所有的毁灭中都包含着重生,而所有的重生又都孕育着死亡的因素。因而,《武昌城》的故事反而成了一个浑然自在的天成状态,而所有人对于变故来临而产生的应激反映都只不过是寻常的逻辑,都包含了世代的永恒真理。或许,小说的故事发展和人物逻辑都略显老套,但其记录历史的方式、解读历史的态度却从另外一个角度贯穿了历史与现实的潜在规则。 目录 上部 攻城篇 下部 守城篇 附录 武昌城简史 北伐战争武昌战役攻守态势图 北伐战争及在鄂境内的三大战役 武昌战役所涉重要历史人物 北伐誓师词 国民革命军第四军武昌战役部分阵亡者名单 后记 试读章节 天已经黑了下去,摆放在梁克斯面前的米粉业已凉了。卖粉的老板有点惶然,说:二位先生?梁克斯掏出钱,递给他,说:辛苦你了,我们等下就走。然后他转向罗以南,说:你为这个离开学校?罗以南说:在那样的地方我没办法待下去。我要走。梁克斯说:去哪里?罗以南说:离开这个世界。 梁克斯吓了一跳:你想寻死?罗以南苦笑笑:我这样的人,又如何有胆寻死?我好没用,我只想逃得远远的,远到没有人找着我,我也不见其他人。梁克斯深知罗以南非但迷恋苏曼殊还喜欢在寺庙流连,老早便说过将来说不定就出家的话。便说:那么……你真想……出家?罗以南说:此外又有何处可供我栖息。梁克斯说:你不想为陈定一报仇?罗以南低声道:我这样一个人,哪有那样的胆量。梁克斯生气了:不是有胆没胆的问题,而是有心没心。看现今我们的山河,满目疮痍,民不聊生,多一个和尚,只不过多出一个废人罢了。罗以南喃喃道:大概此生我就是一个废人,这世上就当我没有来过好了。梁克斯更加生气,声音放大了许多:你真的亲眼见到陈定一的脑壳吗?你既然亲眼见到了,为什么还说这样的话?你忘记陈定一救过你的命了?罗以南依然喃喃道:他救过我一命,是呀,他救过我一命,可是他救过我的这条命我再也还不起了。梁克斯说:还不起也要还。罗以南的目光还是漫散着,心无着落的样子,说:怎么还?还给谁?梁克斯说:好,我来告诉你怎么还——用你的命,去消灭那些杀死他的人! 罗以南呆望着他,没有说话。梁克斯说:你不是说就当你没来过这世上吗?罗以南摊开自己的双手说:你说杀死他们?怎么杀?我杀得了?梁克斯说:那我就再告诉你,跟我一起去追北伐军。他们正在前面打仗,现在已经进了湖北,武昌肯定是要打下的。横直你当自己没到这世上来过,如果你战死了,也就是这样的结果。但如果打完仗你还活着,那么你已经报答过陈定一了。 罗以南这时候仿佛清醒了一点,他眼睛直直地盯着梁克斯。想起梁克斯离开学校的原因,突然说:梁文琪,你离开学校就是去参加北伐?梁克斯说:当然。现在,我不再是书生梁文琪,我将是北伐战士梁克斯。罗以南喃喃道:梁克斯?好熟呀,这名字。梁克斯笑了,笑得一脸天真:猜不出来头?这是马克思的克,恩格斯的斯。罗以南又喃喃道:哦。竟如此气魄。梁克斯说:正是。这时代正是要让我们拿出气魄来。罗以南说,那你怎么又到了这里?梁克斯说:我跟表哥约好,去追随他的部队一起北伐。等我赶到广州,才知他们早到湖南了。我就一直追,从广东追到湖南,又从长沙追到岳州,还是没追上。岳州的一个军官告诉我说,就在前面了,沿着铁路往前追。罗以南说:岳州已经打下了?梁克斯说:北伐军太能打了!真想不到呀,岳州差不多不攻自破。你不知道,我去时,满城都在放鞭炮,通宵都不安静。罗以南说:哦,我本想去岳州的,结果火车不走了,我只好走路走到这里。梁克斯说:幸亏如此。现在,我要在这里截下你,我押也要押着你跟我一起去追北伐军,绝对不能让你出家。我得让革命队伍里多一个士兵,哪怕是多一团炮灰,也不能让这社会上多一具活尸。再说了,你命中不能当和尚,你也没资格当和尚。你的恩人陈定一死了,你要为他而战,你欠他的恩情,你必须回报。反正你准备像死了一样活着,那就不如好好死它一场。但更可能——梁克斯挥动着手臂,斩钉截铁地说——你经历过这样一场战争,并没有死,但却明白了活着的意义。 罗以南呆望着他,他不知道他的这个同学何以有着如此的激情,他慷慨激昂的吐沫已经喷到了他的脸上。他不想多说什么,只是觉得身心倦怠。 这天的夜晚,没找到客栈,罗以南和梁克斯便寻了户农家住下。农家的偏屋,堆放着柴火和工具。梁克斯大概累了,躺下即睡着了。罗以南虽然也累,却久不能眠。蚊子一直在耳边嗡嗡着,梁克斯亦不停地发出呓唔,打!冲呀!仿佛梦中正在战场。P9-10 后记 武昌以前是有城的。这个概念我竟长久不知。 我在武汉生活了五十几年,青少年时代住在江北的汉口,三十岁后住到了江南武昌。我在山水逶迤的武昌街上来来去去,逐渐对它的地名了如指掌。我坐在公共汽车上看了洪山看蛇山,也骑着自行车穿过古楼洞,路经胭脂路,还到花园山参观过老教堂。但我从来没有想过武昌以前是不是有城。 直到有一天,我的同学夏武全约我一起去昙华林看老街老建筑。夏武全在《长江日报》当副刊部主任,跟我在武大中文系同一个班甚至同一个小组。毕业后因为所从事的工作都与文学相关,所以我们日常来往颇多。他们要做一个关于城市老建筑保护的专题,请我也说说话。这样的邀约我自然不能不去。便是那一次,我在老前辈石瑛家的后院,看到了武昌城残留下的一点城墙角。同去的历史专家冯天瑜先生说,这真的是老武昌城的城墙砖。我有些惊讶,甚至有点震动。抚摸着那些古朴而苍老的墙砖,心里竟有万千感受奔腾而起。原来武昌有城啊!我当时这么想。 然后就开始留意了。 相当长一段时间里,我为写《到庐山看老别墅》《汉口的沧桑往事》和《汉口租界》三本书,在图书馆和档案馆翻阅资料以及在武汉的街巷中穿梭考察。甚至开着车,把整个张公堤从头到尾跑了一趟。长时间的泡资料以及实地观看,我对武汉这座城市的理解又深入了一层。我知道自己生活多年的城市,竟有着如此复杂丰富的历史,有着如此惊心动魄的事件。时光将这一切都已掩埋。生活在这时光层表层上的人们,成天东奔西走,忙忙碌碌,竟对它曾经惊心动魄的过往一无所知。这其中包括一九二六年初秋的武昌围城。 我曾经问过很多人,你知道武昌围城的事吗?回答仿佛统一过口径:不知道呀。有一天,我站在大东门,望着蛇山和长春观的屋顶,心想,你们是知道的。你们都亲眼见过那惨烈的场景,你们的身上甚至浸染过血迹。但你们却只是默然。 我动念写《武昌城》是二○○六年。在阅读了关于武昌战役的回忆资料后,我开始动笔。这一年是武昌战役结束的第八十年。十月,几乎在当年围城结束的日子,我写完了它的上部,即围城部分,有近八万字。小说发表在《钟山》杂志上。因为篇幅太长,不便转载,读到它的人竟是不多。这是很让我遗憾的一件事。 小说发表不多久,我在东北大学当教授的二哥来武汉开会,会议结束后在我家小住了两天。二哥是文学爱好者,早年当知青时在乡下写过小说和相声,说来当年也是湖北的业余作者。我们经常笑说,当年如果高考他选择的是中文系的话,说不定就是那些厉害的老三届作家中的一员了。但是二哥的愿望却是当科学家,他选择了理工科,成了他所学专业的专家。虽然远离文坛,二哥却仍然热爱阅读。他把高阳所有的历史小说都读过一遍。我家的二月河小说也都挪到了二哥的书架上。而我二嫂则是王安忆最忠实的读者。在我家小住的两天里,二哥读到了《武昌城》。他说,你写得很好呀,我非常喜欢。可是你为什么不把它写成长篇呢? 其实从一开始写这部小说我就是中篇的构想。我恐怕自己对历史的氛围把握不好,对战争的场景描述不真,便没打算写长篇。但二哥的话对我却是富有诱惑力的提示。我想,是啊,其实是可以写成长篇的。我可以按我自己适合的方式来写,按我所理解的历史氛围和我所推测的战争场景来写。小说毕竟不是原始事件的还原,而更重要的恐怕还是写作者对历史事件的想象。于是回过头来,我再次翻阅资料。那些曾经被我放弃的关于武昌战役的林林总总,重新浮出水面。同时,我开始利用互联网,寻找更多有意思的细节以及搜集我所不知的事情。便在这样的搜索中,我看到了一份武昌战役部分人员死亡名单。这份名单令我发呆。看着那些密密麻麻的名字,我觉得,无论如何,我应该把这场战事记录下来。让更多的人知道,在我们经常路过的大东门,在我们耳熟能详的小东门,曾经有如此多的人在此长眠。他们用自己全部的鲜血浇灌了这片土地。让我们从此路过这里,心里会想起他们,想起他们为什么而死。我们今天和平安宁的生活,正是建立在他们的生命之上。 于是,二○一○年,我重新开始动笔写《武昌城》。我准备以两个独立的中篇来展示这场战事。守城和攻城,各有自己的角度,各有自己对事情的看法,也各有自己的痛苦和悲伤。战争将人性中的大善大恶都张扬了出来。我相信,无论革命军还是北洋军,投身行伍,有人是为了解决饥饿,有人是为了反抗压迫,有人是因为天性尚武,也有人就是无可奈何。但亦有人,为的就是理想。这理想便是希望中国有个美好的未来,希望能投入自己的一己之力让国家和平安宁。他们的理想是相同的,只是选择不同结果也全然不同罢了。 这些人,我们都应该记住。 为了让人们能更透彻地了解武昌战役,我作了一个附录,以补充小说所发生的历史背景。毕竟,那个时代离我们太远了。 春天,我完成中篇《刀锋上的蚂蚁》之后,便开始全力写这部作品。而这期间,不断地插进一些事来,打断我的写作。所以时断时续,一直写到今年春节前夕才完稿。感谢编辑杨柳的耐心等待。我的第一部长篇《乌泥湖年谱》亦是杨柳的责编,那部小说她等了十几年。她的认真和专业,我深有体会。我们自一九八三年在兰州认识后,弹指间,已经过去了快三十年,真的是老朋友了。从那时候开始,她就找我约写长篇,一直约到现在。我们两人所做的事似乎一成不变,她依然当她的编辑,我依然写我的小说。当年我们青春勃发,现在却已然几近老年。有时候我会觉得,只有在和平岁月,才有可能一生都在同一个地方做同样一件事,从不改变。这样想过,真的会由衷感谢那些曾经为了我们今天的和平安宁而付出生命的人们。 把《武昌城》的稿子交给杨柳,我对她说,如果你喜欢,我就很高兴了。 方方 2011年春于武昌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