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不明物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魏思孝
出版社 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被生活的社会,我们被变成了什么?

你有压力,我有压力,谁都有压力。物价飞涨、工资不涨的时代,为追求自我的“奔奔族”做出了一些让人啼笑皆非的荒诞事情。

中国第一部黑色幽默的青春小说,《不明物》讲述了三位主人公刚踏入社会所过的迷茫生活。首部对王小波“荒诞”精神最为精确的继承和诠释,作者魏思孝用荒诞不经的笔调诠释了当今普通大学生普遍的生存状况和所面临的社会压力。

内容推荐

刘骨因丢失身份证件,出走到小县城投奔马学病,认识了他的表妹余小烟,开始一段“无性恋爱”。

马学病,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喜欢上了公关小姐李汝南,冒险绑架了她后,被警察拘留。而李汝南却爱上了这个行事怪异的家伙,出钱把他赎出来了。

为了寻求生活的改变和男女之间的爱情,四人走到一起,准备去流浪,让爱情接受生与死的考验,过程中状况百出……

美院大学生杨文菌,在金钱和精神的双重打击之下,选择退学北漂。路上,他遇到了张迪,两人滋生了一段无果的感情。张迪走了,杨文菌来到小县城和马学病、刘骨厮混在一起,过着毫无目的的生活……

面对生活的重重压力,三个男人举办了一次行为艺术,结果却引发了一场火灾。火灾后,他们开始到医院去上班,不久之后对生活又产生了厌倦……

中国第一部黑色幽默的青春小说,《不明物》讲述了三位主人公刚踏入社会所过的迷茫生活。

《不明物》是首部对王小波“荒诞”精神最为精确的继承和诠释,作者魏思孝用荒诞不经的笔调诠释了当今普通大学生普遍的生存状况和所面临的社会压力。

目录

第一章 遗失身份证的青年

第二章 她悲伤地躺在你床上

第三章 余小烟的一块身体

第四章 看守所之旅

第五章 突如其来的爱情故事

第六章 一起共享死亡的人

第七章 成本效益分析

第八章 夏末秋初的北方

第九章 问题出现我再告诉大家

第十章 文青的心是躁动的

第十一章 按兵不动

后记

试读章节

我和马学病在旅馆中说到半夜,他听得兴致勃勃,一直追问我被那些保安囚禁了一个夜晚都发生了什么事情,还有我和李雅婷后来又见面了没。“她不是说要杀死你吗,有没有采取行动?”

对于他的这些问题我都没有给出标准答案,我是这么对他说的:保安对待我的方式和对待其他的人差不多,其实你应该听明白了,他们只是找借口修理我一下。说实话他们如愿以偿了,我确实被修理了,到现在我还没忘记被电棒电击的感觉。我对马学病说:“你有机会真应该去尝试一下的,除了疼之外,就是全身发麻,如果你体会的次数多了就有点性高潮的感觉。”

“没那么夸张吧。”

我让马学病有机会去体验一下,他说小时候自己体验过。他把铁片插进插座里然后用手握住,电流通过他的身体,有点痛,最后他用力往后拉才把手从铁片上拿走。

他还想知道李雅婷是怎么杀我的,我只是简单地说,她没杀死我。“这根本不用你说,我又不是不知道,问题是她是怎么杀的,我想知道。”我不想再说这些,就应付道:“真没什么好说的。”

我本来是想取得马学病的信任才和他说了这么多的事情,可他听了之后还是不满意,因为我在一些关键的地方还是有些隐瞒。比如说李雅婷扬言要杀了我,这就是我虚构的。在我和李雅婷的事情上,我有些故弄玄虚。你知道的,我和马学病不是很熟悉,我现在是来投奔他,当然要对自己的过去进行一下夸张的处理。我和马学病躺在旅馆的床上,他津津有味地听我讲自己的事情。如果你身处其中,你会发现马学病有点童心未泯,而我如同养育他的父母,以讲故事的形式来哄他入睡。

马学病没有如我所料地入睡,反而不停地追问我,李雅婷是如何杀我的。我支支吾吾地不知道如何是好,其实都怪我把故事讲得太引人入胜了。我的本意是要把自己伪装成一个有故事的人,让马学病对我整个人感兴趣,毕竟我从外地只身而来,以后还要仰仗他。可令我没想到的是,马学病是一个求知欲非常强烈的人,这就搞得我有点骑虎难下了。

“快说说,李雅婷是怎么杀你的。”

“没什么好说的,一切都已经过去了。”

“讲出来吧。”马学病说,“前车之鉴,让我也吸取一下教训。”

“我不想一直生活在过去。”

“你可真没意思。”马学病说,“话说半截,早知道会这样一开始我就不听你说。”

“其实也没什么的。”我又开始捏造事实,“后来李雅婷又让我去找她,我去了之后她拿着刀子要杀我,不过被我夺下来了。”

“这女人还真心狠手辣。”

马学病又说:“结果就这样呀,那也没什么呀?真不知道你为什么要对我隐瞒。朋友之间最重要的是信任,你信任我,我信任你,不要什么都遮遮掩掩的,这样的话以后怎么交往呀?”

李雅婷确有其人,但她并没有要杀我。那天晚上我确实被市委的保安给软禁了起来,但是李雅婷没有给我发过信息,我们后来再也没有见过。那天晚上我从李雅婷住的地方出来,也不是为了去买避孕套。李雅婷根本没想过要和我上床,而是我对她的目的有些不纯。

我和李雅婷最后一次见面发生的事情,其实是这样的:我把她按倒在床上,想脱掉她的衣服。刚开始她拼命地反抗,当发现无济于事的时候就哭了起来。我已经把她的上衣脱光了,李雅婷的下身也只穿着一条底裤。我看着李雅婷在抱头痛哭,就把手松开走掉了。就算我这样对待她,她也没想过要杀死我,不过痛恨我是肯定的。

当天晚上保安抓住了我,我被关在小黑屋里两天。在这两天的时间里保安们轮番对我百般侮辱和进行人身攻击,至于怎样的攻击,我实在不想提及。无非就是把你的衣服脱光用棍子打你,用绳子拴住你倒挂在天花板上,让你像只灯泡一样在半空中晃来晃去。

其实我只是对结果隐瞒了,而就因为这样我并没取得马学病的信任。人与人之间往往就是这样的,他不会在意你已经知道了多少。如果我当初只字不提的话,马学病也就认为我身上没发生什么事情。可我说得越多,他就以为我身上还有更多的事情没告诉他。我对马学病的第一印象就是:好奇心很重。

后来马学病说最近学校出了些事情,查得很严,要回去,不能继续在旅馆陪我。据马学病说,事情是这样的:由于师大新建女生宿舍楼,学校里来了很多外地的农民工。前几天学校里发生了几起女学生下晚自习在回宿舍的路上被人性骚扰的事情,然后大家都怀疑是这帮农民工做的。为了维护学生的权益,他们学生会组织大家来和农民工交涉。

马学病苦恼地说:“本来我们学生会商议的是由我们几个出面交涉,可不知道是谁走漏了风声,一听说双方要交涉,就自发组织过来了。”当天一共聚集了好几百大学生,堵住了农民工的路,树上有个大学生是校广播站的播音员,奉命进行现场直播。本来双方的情绪还比较稳定,毕竟学生们都心知肚明,只是趁这个机会发泄一下,可就在大家准备散场的时候,树上的那个大学生播音员拿着喇叭广播说:“最新动态,昨晚两名大二女生被人强暴。”

话音刚落,一片哗然。仅仅安静了几秒钟,突然大学生的阵营骚动起来,骂声连天,后面几个好事者举着旗帜呼喊着往前冲,整个队伍波浪般地向前涌过去。在农民工阵营最前列的几位农民工被卷入了大学生的浪潮中,瞬时间双方大打出手,局势难以控制。P28-30

后记

周围有些朋友问我,小说里面的一些事情都是从哪里来的?我想了想,给出了以下的答案:一、我真实经历过的;二、虚构的;三、从新闻里看到的。

拿这部小说来说,里面百分之七十以上的事情都是我虚构的,余下的事情也是在事实的基础上进行了夸大的处理。这部小说我大约断断续续地写了半年,写到最后已经不是起初我想写的样子。刚开始我本来是想写一个关于绑架的短篇小说,主人公只有马学病和李汝南,后来我的生活发生了一些事情,总之就是感觉到越来越难以生存了。而我本人没有一技之长,那就写个长篇小说吧。这是我写这部小说的初衷。

如果有人问我是什么时候开始对文学感兴趣的,我会说是在大学。离开父母去外地上大学,展现给你的是一个非常自由的环境。我对本专业的课程没有兴趣,在将近一年多的时间里身边也没有女朋友,那我总要找点事情消磨时间,就开始动笔写东西。

那我写作的初衷是什么?第一是消磨时间,第二是想发表文章赚点稿费请哥们儿吃烧烤。前者没什么好说的,后者比较有意思。二oO五年春天,那是大一的下学期,一个女同学对我说她在杂志上看到一个关于“80后”女作家的采访,她说写小说能让她过上衣食无忧的生活。那几年全国各地“80后”作家方兴未艾,我是“85后”也是其中的一员。我心想既然这样我也要写小说,过上衣食无忧的生活。我当时好像还给自己制订了一个计划,要用一年的时间出版小说扬名立万之类的,总之现在看起来很可笑。后来随着几篇文章投稿后石沉大海,我开始降低自己的标准,短时间内在杂志上发表篇小说有几百块钱的稿费,请我最好的几个哥们儿吃烧烤喝啤酒也不错。我奋笔疾书,上课也不听讲就伏案疾书,每写完一篇就给我哥们儿看看。后来我哥们儿看得多了,就有点厌烦,有次直接把我的文章扔地上了,说了句,什么乱七八糟的东西。我当时很受刺激,觉得没人能理解,甚至还偷偷流了点眼泪。主要问题是我赚稿费就是想请他喝酒,丫还这么对我,真是辜负我的一片痴心呀。现在回头看看,也真不怪这哥们儿,那时候写的文章确实烂极了,小矫情呀小情怀呀之类的,我哥们儿没动手打我已经是很仁慈了。

一年之后在我的不懈努力之下,终于发表了一篇短篇小说,有三百元的稿费。不过我没请任何人吃饭,没过几天我就生病了,在医院住了一个多月,光医药费就花了一两万。再后来我开始写诗歌,每时每刻都在想怎么写,还给自己定了工作量,每天起码写一首诗歌。有时候跟女朋友去外面游玩,突然我就神情凝重。女朋友问我怎么了,我说今天的诗歌还没写,你别打扰我,让我自己想一下。或许你也看出来了,我这是在女人面前装逼。不过我那段时间确实很热爱诗歌,但就是写不多。这种情况一直到我在图书馆借到一本杨黎编著的关于第三代诗人的书《灿烂》才有所好转,看完之后我激动无比,我终于找到了真正的诗歌。后来我开始关注杨黎的废话诗,这才是诗歌呀,我一天能写十多首诗歌都不觉得累。我开始把写的诗给另一个哥们儿看,他人比较忠厚,应该不会把我的诗随手丢掉。

他看完我的诗之后,我问他写得怎么样。

他想了一会儿说:“挺不错的。”

这让我很兴奋,随即问:“好在哪里?”

他说:“我头比较晕,以后别给我看你写的诗歌了。”

如果有人问我,哪些作家对我影响比较大,我会列举出以下的名字:王小波,刘震云,王朔,杨黎,何小竹,韩东,加缪,贝克特。我相信这个名单会不断地扩大。我看的外国作家的小说不多,主要是因为外国人的名字都太长,很难记忆,还有一点是翻译的问题,让你无法看清文章的本来面目,而我的英语水平很差。

直到现在我还记得第一次读王小波小说的情形:那是在冬天,我回宿舍的时候在学校路边看到一个书摊,顺手买了一本王小波的文集。在宿舍我一边吃饭一边读他的《黄金时代》,刚读了没到一页纸,我就抬起头透过窗户看着外面灰蒙蒙的天空,彷佛走进了另外一个世界。继续读,我大笑不止,索性站起来拿着书向大家朗诵起来。当我读完之后,大家莫名其妙地看着我,以为我是在发神经。大学临毕业的时候,我哥们儿开始手捧着王小波的书不放,对我说,他真是个人才,可惜天妒英才。

王小波对我的影响有两个方面:一、让我第一次读到真正的小说,告诉我有趣才是最重要的;二、带给我一个女朋友,更可能是我的老婆。我和我的未婚妻就是通过王小波认识的,那时我们都在西祠胡同的王小波门下走狗论坛。我们当时的对话是这样的:

我:你好。

她:你好。

过了好几天。

我:你好。

她:你也好。

再过了几天。

我:你好。

她:你也好。

我:难道我们就这样一直好下去吗?

后来,我们就这样好了,甚至会一直好下去。

相比较王小波,杨黎有句话让我印象深刻。他说,好的诗歌要像是小说,好的小说要像是诗歌。这是一个很高的标准,需要不断的努力还不一定能够达到。通过阅读其他作家的小说,让我更加深信一个道理,那就是世界是荒诞的。至于是如何的荒诞,我不是个理论家并不能解释清楚,但我就是这么认为。世界充满了荒诞,生活到处都是黑色幽默。有些小说的情节就是在我看到真实的新闻事件才有感而发的,这也印证了一句话,小说有无限的可能性,生活远比小说更加有趣。

在这部小说中,李汝南的死就源自于我看到的一个新闻事件。一对情侣在海边吵架,男的赌气之下走进海水里,阴差阳错地死掉了。除此之外还有马学病因为购买假币被抓摘,也是来自于真实的新闻事件,只不过主人公是一个女的。还有钓鱼执法之类的就不用详细说了,每天都有稀奇古怪的事情发生,让人哭笑不得。如果说文学来源于生活的,那么我的文学之路将会一直持续下去,因为生活是生生不息的。

在我的小说中经常会出现主人公进看守所的情节,不管是进看守所或者是警察出现,都是我对世界的一种态度。我和警察接触得不多,也没见过看守所是什么样。我长这么大除了去派出所办理户籍和警察对话过几次,最亲密的一次接触是在二○○八年的冬天。我和朋友在车站附近看到一个钱包放在地上,周围很多人冷眼旁观看着钱包在地上却不敢捡起来。据朋友说这是一种很常见的骗术,当你捡起钱包的一瞬间,突然会有几个大汉冒出来说钱包是他们的,而且里面少了很多钱,就断定钱是被你拿了,这是讹人的一种手段。当时我想捡起这个钱包,朋友拉着我走不让我捡。就在这时候我看到一个出租车女司机想要捡,我感受到空间的压力眼疾手快就把钱包捡了起来,也没见有几个大汉冒出来,这确实是有人丢钱包了。钱包里有七八百块钱,当时我们没有工作没有收入寄生在家里,这些钱对我们还是相当重要的,可是我们潜在的正义感就这么不合时宜地出现了,我们去了火车站的派出所,把钱包交给了警察。事后我们把事情告诉了很多朋友,无一例外地都骂我们脑子进水了。我心想现在的社会没这么差劲吧,当我一个警校毕业并在派出所实习的朋友告诉我的确脑子进水后,我才知道我脑子确实进水了。

我一直觉得警察的存在是很有趣的,都说天赋人权,但警察出现了,让你怎样你就要怎样,让你回答问题你就要回答,你还不能拒绝。我这样想是站在有趣的角度上,不是说我反社会反人类之类的。

我希望读者在看我的小说时,能发现两点:一、这是一部有趣的小说;二、能反思一下自己的生活。生活中的我们就像小说中的杨文菌和张迪,他们本来是可以长相厮守的一对,却不能在一起,虽然他们认识的途径并不困难,马学病就是张迪的前男友,但他们并不知晓。有些人和事擦肩而过之后就会永不相见,即使你再拼命地去追寻,你所找到的也再不是最适合你的了,这就是生活。

小说的大体框架是我在一间租的房子里写的,房间是由客厅改装的,两个挡板和两面墙壁隔成的一个空间。我陷入了迷茫中,不知道自己以后该去做什么。不只是我,同时期我身边很多朋友都处在这种状态下,现在有些朋友的生活已经好转,有些仍然在迷茫中摸索。

我们是从农村出来的,后来通过各种方法考上大学,以为大学毕业之后会出人头地,没想,到摆在我们面前是更加残酷的现实。我们在夹缝中生存,回到农村的话我们没有基本参与农业劳作的能力,在城市中我们没有起码的人际资源和财力进行创业。我们心比天高命比纸薄,迷失了。

我当时的心态是希望通过写一部小说来改观自己的生活,起码能衣食无忧,不要连饭都吃不上。半年多过去了,这部小说终于要出版了,对于那些久久不能出版小说的人来讲,我是幸运的。鼓励远比金钱重要,之前我都不好意思对别人说我是写小说的,因为你根本没有作品。身边的朋友会说,你整天这么写来写去的,不知道有什么用。我将这部小说的出版视为我的宣言,以后我可以坦然地对人说,我是写小说的。

对于出版这部小说,我要感谢很多人。我的女朋友王兰芳,她陪伴在我的身旁默默地支持我。大坤、王凯和穆锡强,小说中多少有些你们的影子,是你们这些朋友陪伴我走过青春,让我的生活充满了色彩。等以后我们的孩子长大了,让他们读这部小说,看看他们的爸爸年轻的时候都干了些什么。张墩墩、郑在和莫寒,有你们的鼓励和支持让我在写作道路上不再孤单。最后还要感谢磨铁图书的编辑刘倩,因为你这部小说才得以出版,希望我是你发现的千里马,感激不尽。

最后借用青年作家张墩墩的一句话,今年我二十四岁了,希望在我三十四岁的时候对文学仍然有感觉。

魏思孝

二○一○年七月三日星期六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15:1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