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演义》是一套统一布局,分卷撰写,多卷合成的大型历史丛书,共计十八本,从炎黄传说写到五四运动,系统地反映了五千年的中国历史发展概貌。本套丛书采取“大事不虚,小事不拘”的原则,用文学讲述历史的内容,文史结合,是一部好看的信史。
赵俄编著的《战国争雄》是大型历史丛书“五千年演义”的一部,讲述了战国时期重要的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五千年演义(战国争雄)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赵俄 |
出版社 | 辽宁少年儿童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五千年演义》是一套统一布局,分卷撰写,多卷合成的大型历史丛书,共计十八本,从炎黄传说写到五四运动,系统地反映了五千年的中国历史发展概貌。本套丛书采取“大事不虚,小事不拘”的原则,用文学讲述历史的内容,文史结合,是一部好看的信史。 赵俄编著的《战国争雄》是大型历史丛书“五千年演义”的一部,讲述了战国时期重要的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 内容推荐 赵俄编著的《战国争雄》是大型历史丛书“五千年演义”的一部,从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写起,到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止,共549年的历史,较为详细地介绍了春秋五霸、孔丘、孙膑、屈原、廉颇、蔺相如和“三分公室”、“田氏代齐”、“商鞅变法”、“合纵连横”、“长平之战”等重要历史人物、重要历史事件。《战国争雄》整体结构合理,叙述描写流畅,使春秋战国这段时间跨度大、人物事件纷繁复杂的历史形象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目录 序言 前言 再版说明(一) 再版说明(二) 第一回 顺时势三家分晋国 图富强求贤来魏邦 第二回 变新法文侯用李悝 收中山魏斯信乐羊 第三回 治邺城西门豹除弊 守西河魏文侯得人 第四回 讳疾忌医齐侯病死 听琴纳谏威王振兴 第五回 齐威王改革听邹忌 秦孝公求贤用卫鞅 第六回 为改革卫鞅排众议 行仁政孟轲说齐王 第七回 怀嫉妒庞涓害贤士 受刖刑孙膑写兵书 第八回 孙膑装疯逃出虎口庞涓中计进人马陵 第九回 触恶势商鞅遭车裂 求生存奴隶初显威 第十回 暴动者机智战秦将 巧鲁班受命制云梯 第十一回 图霸业楚王求贤士 梦蝴蝶庄周乐逍遥 第十二回 倡合纵苏秦说列国 行连横张仪欺楚王 第十三回 楚怀王贪利受欺骗 屈大夫捐躯葬汨罗 第十四回 为强盛赵主学骑射 求贤才昭王筑金台 第十五回 焚债券贤冯骥买义 驱火牛勇田单救齐 第十六回 蔺相如完璧归赵国 秦昭王忍怒击瓦盆 第十七回 廉颇认错负荆请罪 范雎逃生离魏入秦 第十八回 敬贤才秦王任张禄 听谗言赵主疑廉颇 第十九回 战长平白起坑赵将 救邯郸如姬窃兵符 第二十回 吕不韦图利居奇货 秦王政用计并六国 试读章节 第一回 顺时势三家分晋国 图富强求贤来魏邦 战国时期有七个较强的国家,他们是齐、秦、燕、赵、魏、韩、楚,晋国在春秋中期还是一个数一数二的强国,到了战国时期它怎么就消失了?要弄清它的来龙去脉,还得回过头来看一看晋国的内部斗争情况。 在晋文公称霸的时候,晋国有十几家有名的卿大夫,他们辅佐文公,为晋国出过力,立下过汗马功劳。随着时势的推移,有不少家逐渐零落,如狐氏、栾氏、原氏、邰氏等,已先后降为皂隶。到春秋末期,只剩下六家了。这六家是知氏、范氏、中行氏、韩氏、赵氏、魏氏。史书上称这六家为“六卿”,也称作“六将军”。这六家的势力越来越大,控制了晋国的军政大权。晋君到晋定公、晋出公的时候,实际上成了这六家的傀儡。 公元前455年(周贞定王十四年)晋出公在位的时候,知氏联合了赵氐、韩氏、魏氏,灭了范氏和中行氏,分了他们的土地和财产。至此,晋国便由六卿专政变为四家掌权了。这四家就是知伯、赵襄子、韩康子、魏桓子。 晋出公见这四家的势力太大,自己不甘于做他们的傀儡,就秘密地向齐国和鲁国借兵,想削弱他们的势力。兵还没借到,这消息早传到知、伯的耳中。知伯联合了赵襄子、韩康子、魏桓子共同向晋出公发起进攻。出公无力抵抗,弃城逃跑,在逃往齐国的半道上就死了。知伯出面主持立敬公为国君,并把敬公牢牢地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实际上,知伯等于把整个晋国的大权抢在自己的手中了。但他还不满足,时刻想着废掉敬公,自己来做晋君。 一天,知伯和哥哥知宵、弟弟知开商量如何独吞晋国的事。知宵说:“如今魏、韩、赵三家的势力还不算小,废君自立的时机还不成熟,必须先想法把这三家一口一口地吃掉,然后才能干这废立的大事。” 知伯点点头,说:“说得对,说得对。可怎样才能够把他们吃掉呢?” 知开说:“这事得一步一步地来。现在国君掌握在咱们手中,咱们可以打着他的旗号,办于咱们有利的事。先出一道命令,就说为了增强晋国的防御力量,要韩、魏、赵三家各献出一百里土地,作为收取赋税扩大军事开支之用。如果他们交出土地,我们不用费事自得三百里的地盘,他们的力量也大大削弱了;他们如果拒绝交出土地,那时咱们以国君的名义发兵讨伐,也就名正言顺了。” 知伯觉得这是个好主意,高兴地说:“对,就这么办!” 第二天,知伯分别派人去通知三家献地。韩康子接到通知,心中很不情愿,但他惧怕知氏,只得装出笑脸,乖乖地交出了自己一百里封地。魏桓子接到通知,对知伯的勒索很为不满,但没表现出来。他知道知氏强横,不敢违抗,也拿出地图,如数割给了。通知送到赵襄子手中,赵襄子却拒绝了。他对来人说:“土地是祖先传下来的,我无恤(赵襄子的名)怎么敢轻易拿它送人呢?”话听起来不软不硬,但态度很坚决。 知伯听说赵襄子竟敢违抗命令,气得脸色煞白。立即下令:“出动全部军队,向赵家进攻!” 知开赶紧摆摆手拦住,说:“不忙,不忙。我们得通知韩、魏两家和我们一起出兵。这样,一者可以壮大我们的军威;二来也可以把这两家一起拴在我们的战车上,让他们非跟着我们走不可。” 知宵提出疑问,说:“这办法好是好,就怕他们两家不肯出兵,如果这两家再违抗出兵的命令,我们还能同时去攻伐三家吗?”知开说:“我们要集中力量对付赵家,必须想法拉拢住韩、魏两家。如今我们联合他们一起出兵,不要光下命令,还要许他们一些好处,就说灭赵之后,三家平分赵家的土地和财产。” 知宵还是不解,急着说:“平分赵家的土地?那不又增加了韩、魏两家的土地,壮大了他们的力量吗?”知开笑着说:“等灭赵之后,他们还不是得听我们的!哪能真的和他们平分土地呢。” 知伯听到这里,把拳头向桌子上猛击了一下,站起来,说:“好,就照你说的办!” 韩康子和魏桓子接到知伯要他们出兵攻伐赵氏的命令,本来很不情愿,因见知伯十分专横,不敢公开违抗,又听说灭赵后可以分得赵家的土地,就各出一军,跟随知家去攻打赵家。 赵襄子听说知、韩、魏三家一起杀来了,就要组织力量抵抗,家臣张孟谈给他出主意,说:“知家自己来进攻,我们还可以抵挡,三家同时攻来,不可轻敌,我们可撤退到我们的封地晋阳(今山西省太原市),以避其锋。”赵襄子也知道寡不敌众,就采纳了张孟谈的建议,带领人马连夜退到晋阳城中。 知伯听说赵襄子逃到了晋阳,亲自带领军队去追赶,同时又命令韩、魏两家也一同出兵,共同围攻晋阳城。 晋阳是赵氏的先人赵简子的封地,先后经过赵家有才能的老臣董安于、尹铎等的精心治理,城池修筑得十分坚固,粮草器械储备得又很充足,人们又很拥护赵家,都愿意和赵襄子一起坚守城池。知伯催促军队攻打了几天,攻不下来,就下令把晋阳城团团围住,扬言打不开城池也要把赵家困死。 知家军连年来被知伯制造的内战拖得苦不堪言,多数人不愿替他拼命攻城,韩、魏两家的兵本来都是被强迫来的,也不肯为知伯卖命,就这样,晋阳城围困了三个多月,仍然没有攻破。 晋阳城中的箭快要用完了,赵襄子十分着急,就要杀出城去与知伯拼个你死我活。张孟谈劝阻说:“主公不要着急,我听说董安于修建这城时,有些柱子是用铜铸成的。,宫墙里面还储备了芦柴和荆条。我们可以拆几根铜柱制作箭头,把墙内储存的芦柴和荆条拿出来做箭杆,粮食储备也还不少,只要大家同心协力,晋阳城是能够守得住的,不应该出去硬拼。” 赵襄子采纳了张孟谈的意见,亲自去慰劳守城的士卒和百姓,又让自己的家眷也和大家一起制造弓箭器械,一起登城防守。全城军民同心同德,坚守城池,知伯一连围困攻打了三年多,仍然不能把晋阳城攻破。 P1-4 序言 我于1986年开始参加工作算起,至今已经过了24年的时间了,一直从事着中学历史教学工作。故而,要说到给广大的青少年们推荐历史读物,我还是有一些自己的想法的。因此,值此辽宁少年儿童出版社约我在工作之余,抽出一点儿时间为他们即将全新再版的“镇社之宝”——大型丛书“五千年演义”写序之机,我便欣然提笔。 大凡学过一点儿历史的人都知道,历史是一门记载和解释作为一系列人类活动进程的历史事件的一门学科。正是因为如此,历史学科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过去性:发生了,就永远成为过去,不能重复。换句话说,我们所知道的历史,实际上是历史学家对历史的认识,即历史学家对人类过去的回忆和思考。我们由此也可以看出,历史学具有主观性的特点,历史学不可能把自己的价值定位在追求描述历史的真实性上。这就引出了下面的一句话:“历史有什么用?”年鉴学派史学大师布洛赫曾遭到其幼子此般的质问。 对于一般人而言,不管你学习的是什么,都会有上述这样的想法。因为,任何学科面向的,都应该是未来,而不是过去——历史学科当然也不例外。正是基于此种考虑,有的朋友就会觉得,历史一点儿用处没有,因为它不能给非常现实的我们带来任何物质财富。 但我不这么看。对我来说,历史非常有用,因为它能给我们带来任何我们想要的东西——借用一千多年前的宋真宗在他的《励学篇》中的话说,就是:“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安居不用架高楼,书中自有黄金屋;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男儿欲遂平生志,五经勤向窗前读。” 您想想,是不是这个理儿?证据嘛,就不用我多说了吧?我纪连海本人不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么?您想啊,如果不是我本人多年沉浸于历史学科的研讨,人家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组能找到我么?即使人家一不留神发了昏,找到了我,我能够挑起这副担子么?我能够取得“百家讲坛”栏目开播九年来无人能及的0.69%的收视率么?换句话说,如果不是我本人多年沉浸于历史学科的研讨,能有我今天的成就么?如果不是我本人多年沉浸于历史学科的研讨,您能知道我是谁么?现在的问题在于:为何会有如此大的差距呢? 依我看,差距就在于你在学习历史的时候,是否遵从了新中国的开国领袖毛泽东在几十年前所说的非常精辟的“认真”二字。中国有句古话:“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话说到了这儿,很自然的就会有个问题:应该看些什么样的青少年通俗历史读物呢?“五千年演义”这套书,在它刚刚出版的时候,我就看过,当时就觉得不错。这次又经认真修改后再版,质量更加精良,是一套水平较高、值得推荐的青少年通俗历史读物。当然,这只是我的一点儿浅见,您的感觉如何呢?看了,就知道我所言不虚了。 纪连海 2010年9月27日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