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迷雾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作者 (西班牙)米格尔·德·乌纳穆诺
出版社 译林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20世纪世界文学最重要的作品之一!

雾霾时代,关于生存的阅读!

存在主义文学的典范!

萨特、加缪的思想先驱!

  《迷雾》行文中融入了作者米格尔·德·乌纳穆诺的哲学思索,他以小说的形式,探讨了存在主义的几个本质性问题。作者通过奥古斯托和欧亨尼娅和罗莎里奥的梦幻般的婚恋悲剧,表达了他对人性乃至是西班牙民族性的悲悯。

内容推荐

《迷雾》是20世纪世界文学最重要的作品之一!

生活好像一场迷雾。奥古斯托爱上了欧亨尼娅,但欧亨尼娅并不爱奥古斯托。对于奥古斯托来说,整个故事看起来是一个爱情悲剧。他反复思考,是“我爱故我在”,还是“我思故我在”?爱与思的困惑,正是上千年来欧洲哲学的迷雾。

但是,当《迷雾》作者米格尔·德·乌纳穆诺亲自出现在文本之中时,我们遇上了淡淡的嘲讽。然而,这一切终究笼罩在更深的隐忧之中,因为作者明白:乌纳穆诺创造了奥古斯托,而上帝创造了乌纳穆诺。我们的生存,是一场不知道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迷雾。

目录

序言

后序

《迷雾》的历史

迷雾

仿照尾声写的悼词

试读章节

男仆人给他开了门……

奥古斯托富有但孤独,因为在这些小事情发生之前六个月他的老母亲去世了。现在和一个男仆、一个厨娘住在一起。他们是他家的老佣人,是从前为他家做事的佣人的后代。他们已经结婚,但是没有孩子。

仆人开门后,奥古斯托问他是不是有人来过。

“没有人来,少爷。”

这样的问答是他们的习惯,因为奥古斯托几乎从不在家里接待客人。

他走进自己的房间,拿来一个信封写道:“堂娜欧亨尼娅-多明戈·德尔-阿科小姐收。E.P.M.”接着,他面对白纸,双手托腮,合上了眼睛。“首先得想一下她,”他对自己说。于是他竭力想在黑暗中捕捉到随意拖着他走的那一双眼睛的光辉。

他这样想象了一会儿欧亨尼娅的形象。由于几乎没有看见她,他只好猜想了。多亏这样的思想活动,一个交织着梦幻的不定形象出现在他的脑海中。可是,他睡着了。他睡着是因为夜里焦虑不安,失眠了。

“少爷!”

“啊?”他叫道,被惊醒了。

“该吃午饭了。”

是仆人的叫声还是辘辘饥肠(那个声音只不过是回声)把他惊醒的呢?神秘的心理活动!奥古斯托这样想。他一边向餐厅走一边自言自语:“唉,心理活动!”

他津津有味地吃完他那千篇一律的午饭:两个炸鸡蛋,一个土豆牛排,还有一块瑞士干酪。然后喝了咖啡,躺在了摇椅上。接着点上一支雪茄,塞到嘴里,对自己说:“啊,我的欧亨尼娅!”他准备好好地想想她。

“我的欧亨尼娅,是的,我独自想象的这个是我的,”他自言自语。“不是另一个,不是那个活生生的,不是我看见从我家门前走过的那个偶然的幻影,不是看门妇说的那一个!偶然的幻影?什么幻影不是偶然的呢?幻影出现的逻辑何在呢?这些由烟雾形成的一系列形象的逻辑就是它的逻辑。偶然!偶然是世界的根本节奏,偶然是诗的灵魂。啊,我偶然的欧亨尼娅!我的这个平静、墨守成规、卑微的生命是用每天的千百件小事编织成的品达。式的颂歌。每天的!我们每天的面包今天得到了!上帝把每天的干百件琐事安排给我们做。我们这些男子汉忍受不了巨大的痛苦和巨大的快乐,因为这种痛苦和这种快乐笼罩着浓雾般的小事件。生活就是这个,就是雾。生活中弥漫着浓雾。现在从浓雾中出现了欧亨尼娅。那么欧亨尼娅是谁呢?啊!我意识到,很久以来我就是在找她。正当我找她的时候,她迎着我走来了。难道这不是找到了一种东西吗?当你发现了你所寻找的幻影的时候,不正是同情你的幻影自己走到你面前来的吗?不是美洲来找哥伦布的吗?不是欧亨尼娅来找我的吗?欧亨尼娅!欧亨尼娅!欧亨尼娅!”

奥古斯托这样大声叫着欧亨尼娅的名字。从餐厅门口经过的男仆人听见了他的喊声,走进来问:

“少爷,你叫我吗?”

“不,不是叫你!我说,请问,你是叫多明戈吗?”

“是,少爷,”多明戈回答,对少爷提的这个问题一点儿也不感到奇怪。

“你为什么叫多明戈?”

“因为人们这样叫我。”

“好,很好,”奥古斯托对自己说,“我们的名字就像人们叫的那样叫。在荷马时代,人和事物都有两个名字:人给起的名字和神给起的名字。神怎么叫我呢?为什么我不能像别人称呼我的那样称呼自己呢?为什么我不能给欧亨尼娅起个不同于别人给她起的,不同于看门妇玛格丽塔叫的名字呢?我该怎么称呼她呢?”  “你去吧,”他对男仆人说。P10-13

序言

米格尔·德·乌纳穆诺是西班牙近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家,也是著名的“九八年一代”的代表作家之一,其丰富而杰出的文学创作在西班牙文学史上占有不朽的篇章。

乌纳穆诺1864年9月29日生于毕尔巴鄂,1936年12月31日卒于萨拉曼卡。六岁时失去父亲,三年后又目睹了在王位战争中故乡被围困的情景。后者是他一生经历的最早的社会事件,在其作品《童年的回忆》和《战争中的和平》中有着生动有趣的描述。1880年至1884年他在马德里中央大学攻读文学与哲学。因不喜欢首都马德里,毕业后即回故乡从事研究工作和高等教育工作,先后讲授心理学、逻辑学、伦理学、哲学和拉丁文。1891年任萨拉曼卡大学希腊语和文学教授。教学工作是乌纳穆诺青年时期的主要活动。在那些岁月,他虽然收集和准备了不少创作的素材,但几乎没有写作。

萨拉曼卡为他的天才和文学活动的发展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这座古老而光荣的城市使他了解了卡斯蒂利亚省的风貌,卡斯蒂利亚又使他了解了西班牙。而粗犷的巴斯克地区又使他找到了将两种爱——对故乡的爱和对西班牙的爱——融为一体的极好方式。1901年他被任命为萨拉曼卡大学校长,同时继续担任西班牙语教授,因为他很喜欢西班牙语的研究工作,还因为经济上有需要。1914年,由于参加政治活动,其校长职务被撤销。这时,第一次世界大战已经爆发,他写文章支持协约国,抨击西班牙君主制度,因而受到当局的迫害:被判六年监禁。1913年被共和党推为议员候选人,但未能得到议员证书。1923年发表一系列政论,猛烈批评普里莫‘德‘里维拉将军的独裁统治,再一次遭到迫害:被流放到西班牙富恩特本图拉海岛,期满后拒绝回西班牙而去巴黎侨居,直到独裁政府倒台。1930年11月间,他像英雄一般凯旋马德里,受到热烈欢迎。

1931年,西班牙共和国诞生。乌纳穆诺返回大学任教,并被任命为萨拉曼卡大学的终身校长。在纪念共和国成立四周年之际,他被授予萨拉曼卡荣誉市民称号。

乌纳穆诺三十岁时才开始写作。起步虽晚,但他的创作丰富多彩。他写小说、诗歌、戏剧,也写随笔、评论、政论等。由于他涉猎多种文体,并且各种文体互相渗透,所以使得乌纳穆诺的研究者们常常不知所措。研究他的哲学的,却发现他是个小说家;研究他的小说的,却发现他是个戏剧家;研究他的剧作的,却又发现他是个诗人、小说家和哲学家。在传统的文体分类中,人们很难把他的作品恰当地归于何类,对他的小说的看法更是众说纷纭。例如他的研究者和崇拜者胡利安·马利亚斯认为:“小说是乌纳穆诺创作中最重要的品种,它显示了作者在写作上达到的深度和新颖程度。”另一些评论家则认为,应该不限制地扩大对小说的传统概念,以便适用于乌纳穆诺所写的小说。乌纳穆诺的小说类型的确不同一般,无论其风格、技巧,还是其结构,都和那个时期(二十世纪前二十五年)西班牙国内外作家所写的小说不同。这是因为乌纳穆诺有自己独特的小说概念,并忠实地把它运用于小说创作。譬如,他认为当时流行的现实主义“纯粹是外在的、表面的、肤浅的和轶事性的,它所指的是文学的艺术,而不是诗的艺术或创作的艺术。在一首诗——优秀的小说也是诗——乃至在一部创作中,现实并非是批评家们称为现实主义的那种现实。在一部创作中,现实乃是一种内在的、创造性的、具有意志力的现实。而现实主义作家笔下的形象往往是些徒有衣饰的木偶,其动作由牵线来操纵,其胸中装着一架留声机,只会喋喋不休地重复它的佩德罗师傅从街头、广场和咖啡馆收集来记在笔记本上的陈词滥调。”。显而易见,这种小说他是不满意的,他希望小说能够表现更深刻、更符合人之常情的东西,故事应该是富有戏剧性的、强有力的,现实应该是内在的、亲切的,既无什么掩饰也没有那种常常缺乏真正的、永恒的现实主义。人物则应该是有思想、有意志、有力量的人,而且必须生活在外在的、理性的世界中,必须幻想着梦幻似的生活。正是从这样的真实人物的冲突中产生出悲剧、喜剧、小说和Nivola。来。乌纳穆诺的全部小说都是根据这样的见解和原则创作出来的。他笔下的人物和现实都具有一定的幻想或梦幻色彩,往往使读者感到难以置信,但又不能不信。因此当时不少人说他的小说不是小说,至少不是真正的小说。然而,历史是最富有说服力的见证。乌纳穆诺及其小说早已载入文学史册,为后世所公认。如《西班牙与西班牙美洲文学通史》(1979年第三版)这样写道:“难道乌纳穆诺不是小说家吗?恰恰相反,我们认为《战争中的和平》、《迷雾》、《殉教者圣曼努埃尔·布埃诺》和《图拉姨妈》都是杰出的小说,都是很好的小说,人们对它们的阅读兴趣与日俱增,它们使读者获得了真正的快乐。其特殊的表现技巧和作者关于小说的概念甚至是无懈可击的。”(引自该书第1266页)  他的小说一般都比较短,大多数是中篇小说。第一部小说《战争中的和平》于1892年出版,是一部历史小说。写的是西班牙王位战争(1822—1826)中毕尔巴鄂被围困的情形。小说基本上遵循传统的创作方法,正如作者在第二版(1923)的前言中指出的,“它有着对自然风景的描绘和对时间与地点的描写与展示”。但是自1902年开始,这种倾向就从他的幻想作品中完全消失了。这一年他出版了第二部小说《爱情与教育学》。乍一看,这是一部讽刺实证主义者阿维托‘卡拉斯卡尔的失败的幻想小说。他的那些荒唐设想使得他把科学变成了宗教,试图以严格的科学原则为基础培养和教育一名纯洁的天才。当然这不是反对科学的怪故事,而是揭示这两种要求之间存在的明显矛盾:其一是理智的教育学和优生学的要求,其二是强烈的自然冲动(如性爱和母爱)和死亡的恐惧的要求。对乌纳穆诺的意图来说,最重要的是这个事实:阿维托的计划一开始就遭到了挫折。例如,在决定让那位需要天才的母亲必须是个金色长发女人后,他反倒突然爱上了黑色短发的玛丽娜。这样,尽管阿维托竭力用新宗教的全部礼仪严格教育儿子,但是玛丽娜却常常用夹杂着迷信和另一种宗教教育的母爱热情来破坏他的努力。阿维托完全意识到了自己的失败,所以在小说中他一再自言自语:“完了,完了,你又完了。”而当他的天才到了恋爱的年龄却受到未婚妻的冷待时,便走上了轻生的绝路。但是阿维托并未以此为训,还想拿他的孙子做试验,尽管他要设法避免所犯的错误。这显然是一个富有喜剧性的荒诞幻想故事。对于这部作品,读者的反应是和作者的初衷相悖的。一些读者和批评者指责它根本不是一部小说。乌纳穆诺却气愤地反驳说,如果读者不认为它是一部小说,那就叫它Nivola好了。

1914年,乌纳穆诺出版他的重要代表作《迷雾》。为了避免引起读者像对《爱情与教育学》那样的看法,作者明确地说这是一部Nivola,并且再一次采用令人困惑的喜剧方式表现他认为非常严肃的问题。《迷雾》的一个重要思想是表现人的个性。这一思想对当时的乌纳穆诺来说已非新鲜。在《爱情与教育学》中他就认为人是缺乏个性的,并且开始进行冒险的选择。他还认为,人是他的作品的产物,原型在变成作品的人物之前什么也不是。《迷雾》的男主角奥古斯托·佩雷斯便是一个这样的人:直到结婚的年龄,还没有获得一种确定的个性。过了一段时间后,作为一系列可笑的专断行为(作者似乎暗示是命运的安排)的结果,佩雷斯才获得了一种暂时的个性(他做了欧亨尼娅的未婚夫)。但是当欧亨尼娅在举行婚礼的前夕跟她的情夫私奔后,佩雷斯不禁恐慌之至。他刚刚意识到自己存在的真正价值,欧亨尼娅却突然离他而去,他怎么能受得了呢?于是他便起了自杀的念头。同时他还沮丧地说:“我不存在,我不存在,我是一个幻想的人,是小说中的人物……”作者通过这个人物的种种怪诞想法和思想矛盾表达了他对人的存在和价值的看法。有一个细节是颇为有趣的:作者打算让男主角佩雷斯消失,不同意他继续活下去,佩雷斯自然不能容忍,便据理反驳说:“不,这不行,我要活着,哪怕再次受到嘲弄,哪怕另一个欧亨尼娅和另一个毛里西奥把我的心撕碎……”“你要我死,你也会死,因为你创造了我。”这种表现人物和作者争辩的手法,在当时的世界文学中是绝无仅有的。只是到后来,在意大利剧作家皮兰德娄的剧作《六个寻找作者的剧中人》(1921)中才再一次见到,且剧中人的争辩与佩雷斯的争辩如出一辙:“先生,这真是一桩罪过,因为降生为角色的人是不死的!人,剧作家,作为创造的工具,是得死去的;他的创造物却不会死!无须特殊的天赋或奇迹出现,他就得到了永恒的生命……”这种表现手法,既显示了作者小说创作上的创造,同时又巧妙地表现了作品的主题:人,既然被创造出来,就应该存在,应该有其人格和价值,而不应该任凭他的创造者随意处置。

在《迷雾》之后,乌纳穆诺的小说创作几乎完全集中于探讨人的真正存在和人的价值问题。在《三篇模范小说》(1920)的序言一文中,乌纳穆诺阐述了一个关于人格的朴素理论。这就是“关于人,除了上帝、别人和自己心目中的人之外,还有一种人,即他本人愿意成为的人。而这种人,即他自己愿意成为的人,就其本身而言,就其内在的实质而言,是一个创造者,是名副其实的现实的人。我们或胜或败皆取决于我们愿意成为什么样的人,而不在于我们已经是什么人。”这一理论或思想便是乌纳穆诺写作《三篇模范小说》的出发点。作品的人物都是自己愿意成为的人,他们有理想、有意志、有力量,他们把自己的愿望变成了现实。这也就是他称之为模范小说的理由所在。

除了小说外,乌纳穆诺还写有为人称道的随笔和散文《堂吉诃德和桑乔的生平》(1905)、《生命的悲剧意识》(1913)和《基督教的挣扎》(1925)等;诗作《诗集》(1907)、《十四行抒情诗集》(1911)、《委拉斯开兹》(1920);剧作《菲德拉》、《梦中的影子》、《另一个人》、《孤独》等。

朱景冬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 15:2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