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牧惠集/中国杂文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牧惠
出版社 吉林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杂文作家牧惠曾在中山大学中文系读过两年,战乱时期,他放弃学业加入了抗战队伍,打过两年游击,后从基层逐级调到中央《红旗》杂志。搞过基层群众工作,编过学习小报,当过政治经济学讲师,然后当编辑,搞文艺创作,还写小说、文学评论等。这本《牧惠集》收录的就是他的杂文作品,共计32篇,包括:《烤鸭的片数与凌迟的刀数》、《说说维辛斯基》、《良心的扭曲和代价》等。

内容推荐

《中国杂文》系列丛书,当代作家选五十位,每人一部杂文,五十篇左右。另有合集十部,每部二十几位作家,共二百多位作家,四百多篇作品;现代作家二十位,每位五十篇杂文,七万多字,另有四十多位杂文作家,十部合集;最后选七十多位历代杂文作家,均为合集,每篇作品都有注解、题解、古文今译。

《牧惠集》就是该系列丛书之一,收录的是杂文作家牧惠的32篇杂文,包括:《华表的沧桑》、《造神运动的终结》、《两种“大树特树”》等。

《牧惠集》由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和全国百佳图书出版单位出版。

目录

华表的沧桑

海瑞墓前的沉思

“皮”“毛”之论

“族诛”小考

造神运动的终结

烤鸭的片数与凌迟的刀数

自由、宽容及其他

《柏杨杂文选》编外记

不该忘掉的血泪

明朝的自宫热

老都管的天下太平论

民谣与谣言

自投文网

谏的条件和艺术

观念落后也要挨打

官心雕龙

说说维辛斯基

《朱元璋传》的两种版本

两种“大树特树”

谁来管好她?

为潘金莲翻案

马南邮的药方

从艮岳到魏祠

魏收、秦桧与修史

文天祥之死

别怨诺贝尔

我读蓝英年

“文革博物馆”从这里开始

“人”的位置

堕落的必然

良心的扭曲和代价

瞎折腾

试读章节

华表的沧桑

在北京住了那么些年,经常路过天安门,也就总见着竖在金水桥前的华表。可这华表到底是代表怎么回事呢?从来也没有想到过要打听。后来读《史记》,才终于晓得,这华表原来大有来历。

据说,在唐虞盛世,“圣君”们很重视接受群众的监督,注意听取各种意见。除了在朝庭里设有史官、谏官之外,对来自民间的意见也很重视,“士传言谏过,庶人谤于道,商旅议于市”,知识分子、平民百姓、做生意的人,都可以公开议论政事。尧又是其中一个很得人心的圣君。他在治理国家的时候,有一项措施是,树一根有一条横木像个“午”字那样的“表”在外头,叫做“诽谤之木”,让人们把他在政治上的缺失写在上面。这“诽谤之木”,相当于意见箱、意见簿之类。它就是华表的前身。

这“诽谤之木”如何一步步演化成华丽的装饰品华表呢?照我看,大概同“诽谤”这个词的含义的变迁有着很密切的联系。

如果我们细心地分析一下,确实可以找到不少这样的现象:一个词,本来的意思是好的、褒的,由于种种原因,它开始同它本来的含义区别、分开甚至闹到对立起来,变成一个坏的、贬的意思。例如“辩论”这个词,按照字典的解释,按照过去的理解,应当是持不同意见的各方互相讨论,分清是、非、真、假的意思。讨论问题的各方面应当是平等的,讨论的方法应当是说理的。然而,曾几何时,“辩论”这个词儿却变得有点可怕。“辩他一辩”、“这个人挨辩论过”,这话给人的印象,是这个人犯了非同小可的错误,最少挨批判过。“造反”这个词,在封建社会、在解放前,等同作恶;解放后,明白“造反”其实就是革命;后来,又被林彪、“四人帮”把它搞成同捣乱、破坏一样意思。诸如此类,例子不少。“诽谤”这个词,同样有过这种经历。

现在我们讲“诽谤”,那意思,同歪曲、造谣、诬蔑之类的词义是相同或接近的。其实,在最先,“诽谤”只是非议的意思。对政事有什么非议,你就写在“诽谤之木”上头,如同今天写在意见簿上一样。既然是非议,是意见,粗分起来,最少有两种:一种是符合事实的,正确的;一种是不符合事实的,错误的。为什么后来“诽谤”就只剩下后一种含义呢?一种可能是,“诽谤之木”老是写着一些造谣诬蔑的谎言,因而慢慢把“诽谤”这个词败坏得如同造谣;一种可能是,那上头写的其实是一些实实在在的值得听听的意见,统治阶级不喜欢,把一切非议都说成是坏的,得定罪的,慢慢地也会把“诽谤”同恶毒攻击混同起来。看来,在封建社会,后一种可能性要大些。诽谤变成恶毒攻击,“诽谤之木”给塑上龙凤,成为摆设,也就是自然而然的了。

这也不纯是靠推理。大家都晓得,秦始皇那时就是不欢迎提意见的。刘邦数秦的罪状,说它“诽谤者族,偶语者弃市”,只要非议一下秦始皇,就有灭族之祸。贾山给汉文帝上书,也讲到秦所以失败得那样快,就是由于他“纵恣行诛,退诽谤之人,杀直谏之士”。从这里看,在汉那时,“诽谤”两个字还并没有等同造谣诬蔑;但是,秦始皇却早已经把它看成是很坏很坏的字眼了。也许在秦那时“诽谤之木”就早成为阿房宫前面的华表了吧?

在封建社会,一些开国的皇帝,一些比较清醒的政治家,多少懂得设立这个意见牌之类的必要性。唐太宗李世民的纳谏且不去讲了。朱元璋也是个开国皇帝,他设了一个通政使司,就颇有点竖“诽谤之木”的味道。按规定,“凡四方陈情建言,申诉冤滞,或告不法等事”,可以密封交到通政使司,然后直接送到朱元璋那里。洪武十年,他任命曾秉正当通政使,对曾“训谕”一番。意思说,政治好比水,得经常流通,使下情容易上达,天下才得太平,所以管这个单位叫“通政司”。朱元璋让人民有机会直接向皇帝非议政事,这个制度应当说是好的。

但是,封建皇帝到底不可能同人民群众有真正的“流通”,更多的时候是堵塞,搞“诽谤者族”。朱元璋自己当政时都未必通,他才死不久,一切更是告吹。不要说来自民间的非议他的子孙听不进,因为进谏而被皇帝下令廷杖至死的,多得难以统计。到后来,好几个皇帝索性根本不同大臣照面。当了十几年皇帝见过一次大臣,就被歌颂为“盛事”了。仅仅因为谏阻正德皇帝老是去游玩,就有数以百计的大臣罚跪午门,关人囚狱,廷杖至死。如此这般,昏昏噩噩地过了一百六十多年。

于是,明朝永乐皇帝修建的宫殿在,华表在,而明朝的江山却被这些未必懂得华表的作用的子孙断送了。竖立在那里的华表,就成了这一切的见证。

1980年1月

P1-4

序言

人类的文学艺术,源远流长,丰富多彩。随着社会的推进、发展,其分门别类日益精细——从最初的歌曲、舞蹈、神话、故事等逐步演绎出诗、散文、小说、戏曲。直到上个世纪初,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融合,又有了电影、电视剧等。

有一种文学艺术虽然在中国问世两千余年,由于后人未给予“名分”,以致到二十世纪初,才从文学艺术谱系中分野出来,这就是古老而年轻的杂文。

人类和自然界大体都遵循适者生存的法则萌芽、生长与消弭。两千多年来,杂文本应与小说、诗、散文、戏剧、音乐、电影等姊妹艺术一道,繁花似锦、根深叶茂。然而,它没有像先贤们渴望的那样,而是纤弱,时生时灭,时有时无,同其他汗牛充栋的文学艺术作品相去甚远。

时序到1915年,中华文学艺术宝库迎来新曙光,一个精灵出现了——杂文在多灾多难的中华大地,被一些先知先觉的知识分子接受了!

杂文这个新成员一俟来到华夏,其特性便与众不同——首先是符合社会发展规律,它主张顺应历史潮流。它不重复生活,不还原历史,不演绎过去,而最突出展示将来,预期社会走势,判断人间是非。

杂文一俟来到华夏,便告之,它向往和平、民主、科学、自由、平等、人道、富裕及真善美;杂文憎恶专制、昏聩、愚昧、野蛮、特权、贪婪、奴性、虚伪及假恶丑。杂文与其他文学艺术既相通又有自己的特性。

杂文一俟来到华夏,就融于文学大家族,与各种文学艺术形成天然的血肉联系。它不像小说刻画人物,而是粗线条勾勒人与事;它不像诗、散文等那样纤细、抒情,而是明白如话,开诚布公。但杂文能够调动各种姊妹艺术如寓言、故事、说唱、戏曲、元杂剧等“为我所用”。

杂文一俟来到华夏,它就友好地“拿来”社会科学乃至自然科学的多种文化元素。它不是政治学,但只有不迷失政治选择,才能解析身边社会的变数;杂文不是社会学,但只有掌握瞬息万变的时代脉搏,才能适应人间丛林法则;杂文不是历史学,但人总应拨开历史雾障,略知历史长河的走向;杂文不是生理学不是心理学,但它能解剖人性、解读人生、理顺人际关系;杂文不是方法论,但它无处不闪烁思想方法光芒;杂文不是文艺学,但它评价文艺现象既深刻又形象;杂文不是美学,但每篇优秀杂文无不抨击假恶丑,无不向往美、赞扬美……

理解杂文、认识杂文,才能与杂文为友,才懂得杂文的大爱。杂文真的是半部百科全书。

杂文打捞历史风尘,知耻近于勇。杂文对于文化批判,社会批判,历史批判,人性批判,世世代代惹来不知多少是非。

嫉妒杂文、讨厌杂文者,甚至欲将杂文从百花园中斩草除根,所以,杂文往往难以长成大树,多少代都不能像其他文学艺术那般枝繁叶茂。有人说杂文偏激,有人说杂文片面,有人说杂文招惹是非,更有人对杂文产生各种各样的误解。以致于把杂文称之为乌鸦,恨不得把一切不祥之物都推到杂文身上。

杂文,曾为作者“惹”下多少祸根,有人曾因杂文葬送自己的大好前途,多少代杂文人曾为自己带来难以洗清的污秽。

然而,实践证明,杂文只能为民众造福,世世代代多少志士仁人,曾为杂文洗刷了一切不实之词,它为人们启蒙越来越受人们欢迎。  四

本书作者共计三百八十位,分当代、现代、历代。

我们试图把1915年《新青年》“随想录”诞生前的杂文划为历代,1915年到1949年划为现代,从1949年到当今划为当代。

1915年“随想录”之前称之为杂文,主要是根据作品性质、特点,而不是按刘勰在《文心雕龙》所谈的“杂文”。

当代作家选五十位,每人一部杂文,五十篇左右。另有合集十部,每部二十几位作家,共二百多位作家,四百多篇作品;现代作家二十位,每位五十篇杂文,七万多字,另有四十多位杂文作家,十部合集;最后选七十多位历代杂文作家,均为合集,每篇作品都有注解、题解、古文今译。

当代五十位杂文作家大体是根据五点遴选的。

一、杂文创作时间超过二十年;二、曾创作有影响的杂文作品在三十篇以上;三、曾创作经典性杂文作品;四、作品强调思想倾向的同时,艺术性也不为之忽视;五、曾在国内组织带领作家创作杂文卓有成就者。

二十多年来,我曾在助手们协助下选编各种版本杂文集五十余部,选编如此大型杂文丛书,对我是一种尝试,深知其难度。这部《中国杂文》(百部)整整花费我四年时间。杂文作品浩如烟海,读数百册杂文集、数百7)-篇杂文作品,难免挂一漏万,特别是这部大型丛书在国内尚无参照系,错讹在所难免,恭请诸位指正。

选编者2012年11月10日

于长春杂文选刊杂志社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13:1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