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德鲁·莱恩编著的儿童长篇小说《少年福尔摩斯(Ⅶ冷石人)》讲述了:
福尔摩斯的哥哥迈克罗夫特安排他前往牛津,师从当时著名的数学家查尔斯·道奇森(化名刘易斯·卡罗尔创作了著名的童话《爱丽丝奇境漫游记》)学习数学。牛津医学院的太平间出现了丢失尸体器官的奇怪事件,好奇的福尔摩斯连同伙伴马蒂一起追查下去,查到了嫌疑人费尔尼·韦斯顿先生那里,从韦斯顿先生手中接过了题莫蒂默·马伯利解决会移动的房子的大难题,也顺藤摸瓜,破获了一起在牛津作案多年的飞天大盗悬案。最后福尔摩斯揭露了一个冷石心肠的人物形象——韦斯顿的太太玛丽,她指使儿子裘德盗窃牛津当地贵族世家的珍贵古董珠宝,同时饲养各品种的有毒生物给世界各地的罪犯提供作案物品——毒药。
安德鲁·莱恩编著的儿童长篇小说《少年福尔摩斯(Ⅶ冷石人)》讲述了:
近来,牛津医院太平间时常出现人体器官失窃事件。眼睛、耳朵、手、脚……尸体的某个部位经常不翼而飞。如果不是医学院学生的恶作剧,也不是偷尸人的罪行,这一切,究竟是何人所为?
福尔摩斯从太平间的蛛丝马迹出发,一路追查到了一座“会移动的房子”那里。不料,从人体器官失窃案到马伯利家族的宝藏传说,一串古怪神秘的悬疑案件竟牵连出了一个毒蝎女人的真实面目……
夏洛克·福尔摩斯坐在座位上,身子前倾,全神贯注。此刻,台上年轻的演奏者拿起小提琴,放在肩上,下巴卡在小提琴的腮托内,慢慢举起琴弓,悬在琴弦上方。舞台边沿的煤气灯闪烁着光芒,光影舞动,映在小提琴手的脸上。那一瞬,小提琴手的脸上仿佛掠过了数百种难以名状的表情。
观众都屏住了呼吸。片刻之间,剧院里变得异常安静,甚至能听到手帕落地的声音。然后,小提琴手开始演奏了。
第一个音符好像是从天而降般,一落下来就充盈了整个演奏大厅。乐声纯净细腻,夏洛克听在耳朵里,觉得自己愿意用一年的生命来换取如此美妙的音符。这样一个用木头和几根琴弦做出来的小东西,被一个动辄犯错的凡人拿在手里,竟然可以演奏出近乎完美的乐曲,真是不可思议。
“他用的是斯特拉迪瓦里小提琴。”鲁弗斯·斯通在夏洛克身旁低声解释道。不过夏洛克的注意力完全集中在了舞台上的那名年轻的小提琴手身上,几乎没有注意到自己的朋友兼老师所说的话。他专注地倾听着,倾听着连续不断发出的音符。这些音符从小小的舞台中央飘散而出,给人一种无比真切的真实感,音乐厅和听众反倒像是缥缈虚幻的了。夏洛克从未想过,小提琴可以演奏得如此优美。
在接下来的四十五分钟里,夏洛克全神贯注地聆听着一首又一首曲目,几乎忘记了身边的一切,甚至忘记了呼吸。有一两支曲子,夏洛克自己练习过,因而略知一二。他听得出,有些是西班牙舞曲,还有一些是众所周知的歌剧选段,但更多的曲子对他来说是完全陌生的。从小提琴手收放自如的表现来看,有些曲子也许是演奏者自己创作的。
有些曲子极其复杂,同时也极其美妙,小提琴手的左手需要飞快地拨弄琴弦,致使整只手看上去有些模糊。过了好一会儿,夏洛克才发现,坐在他另一边的哥哥迈克罗夫特正在不停地挪动身下的软垫。显而易见,这里的椅子对哥哥来说实在太小了。迈克罗夫特的胳膊肘一直顶在夏洛克的胳膊上,另一边也始终顶在邻座的胳膊上。不时地,夏洛克还能听到迈克罗夫特气哼哼地发出的动静,仿佛他在下意识地给周围所有的人发出信号,告诉大家他此刻的心情有多么糟糕,向大家表示他宁愿待在任何别的地方,也不愿待在这里。也许,他这样做根本是有意为之。想必迈克罗夫特非常清楚自己正在越来越恼火地向四周发出什么样的信号,但他一点儿都不在乎。
这个时候,小提琴手举重若轻地演奏了一段难度极高的曲目,然后,音乐会的上半场就此结束。台下的听众爆发出热烈的掌声,音乐家鞠躬致敬,幕布缓缓地降下。
“谢天谢地。”迈克罗夫特咕哝道,“我刚才差点儿以为自己已经一命呜呼,进了地狱。你们刚刚说的这名年轻的小提琴手是谁?” 夏洛克瞥了一眼身旁的鲁弗斯。鲁弗斯的表情半是诧异半是气恼。
“他叫巴勃罗·萨拉萨蒂,”鲁弗斯小心地控制着说话的语气,“他是西班牙人,二十六岁,很可能是继尼可罗·帕格尼尼之后最杰出的小提琴演奏家。”
“哼!”迈克罗夫特说,“我宁愿去公园听铜管乐队的演奏,在我听来那更像音乐。”
“那里的躺椅也更适合你那……”说到这里,鲁弗斯迟疑了一下。夏洛克对他表示同情。严格说来,迈克罗夫特是鲁弗斯的老板。“源自本能的坐姿。”鲁弗斯平静地把话说完。
“我需要来一大杯干雪利酒。”迈克罗夫特说,好像鲁弗斯刚才什么都没说过似的,“趁着台上'猫叫'的间歇,我们能否去酒吧看看?”
鲁弗斯紧皱眉头,刚想出口反讥,不料被夏洛克抢了个先。”好主意。”他说。他们动身踏上座位之间的过道时,鲁弗斯拽了一下夏洛克的胳膊。“你哥哥早晚会要了我的命!”他悄声说,“要么因为他指派给我的某项危险卧底任务,要么因为我听够了他没完没了地抱怨自己有多么讨厌音乐而一拳砸得他脸上开花。”
“我也不知道他跟来干吗。“夏洛克说,“这不是他平时喜欢做的事。”
“他跟我说过,他想找个既舒适又不那么正式的场合,跟咱们两个谈谈。”
“即使是这样……”夏洛克朝整个音乐大厅环顾了一圈,“一定还有比这更适合他的地方呀。”
鲁弗斯做了个怪相:“可能因为我只是跟他说过,我要带你去剧院,但没有具体说来看什么。现在回想起来,你哥哥或许认为我们是来看戏剧的,而不是来听音乐会的。”
“他的确挺喜欢一个戏剧的。”夏洛克议论道,“他有次跟我说,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让他懂得了所有和斯堪的纳维亚的政治有关的必要知识。”
……
P9-11
本书是“少年福尔摩斯”系列中的第七本,它是一个奇怪的混合体。至少,在我的心目中它是这样的。一方面,它标志着与过去的决裂:让夏洛克离开大本营,即他的伯父家(尽管在五、六册中,他实际上也没待在那里),让他准备进入大学;同时也让他远离一些朋友的支持,如鲁弗斯·斯通、弗吉尼亚·克罗和阿米尤斯·克罗等,走向独立处事的未来。另一方面,本书也是一个回归,回到那种简单、纯净的版本,就像我在《少年福尔摩斯1:死亡云》中尝试的那样——夏洛克和马蒂两个人独立解决某个罪案。未来会怎样,任何人都会有自己的猜测——不过我确实有一些相关的笔记。
像往常一样,我做了大量的研究,以确保相关的历史和人物大体准确。在描写牛津镇和牛津大学的时候,我设法借鉴了W.R.沃德所著的《维多利亚时代的牛津》(弗兰克·考斯出版公司,1965年)一书中的描述,而涉及查尔斯·道奇森的孤僻性格和个人历史,我则借鉴了三本书:
罗宾·威尔逊的《刘易斯·卡洛尔漫游数境:他的奇妙的、数学的、逻辑的一生》(企鹅出版社,2008年);斯蒂芬妮·洛维特·史托菲尔的《刘易斯·卡罗尔和爱丽丝》(泰晤士与哈德逊出版公司,1997年),以及卡洛琳·利奇的《梦想儿童的影子下:刘易斯·卡罗尔新认识》(皮特·欧文出版公司,1999年)。
有关维多利亚时代人们对死亡和尸体的态度的内容,根据是《墓地:伦敦和这里的故去者》(西蒙与舒斯特出版公司,2006年),作者是凯瑟琳·阿诺德,此书我之前在《少年福尔摩斯4:火风暴》中就使用过。
当然,遇到有些知识的空白,或是偶然冒出的问题,我会查阅维基百科,比如:“圆筒冰激凌是何时发明的?”(答案:这种东西第一次被提及是在1825年,说到它们是用“小松饼”做出来的。所以,在后记中,我写到夏洛克和迈克罗夫特在公园里吃冰激凌,这是有史实依据的。)
顺便说一下,夏洛克第一次碰到女房东麦克科里瑞太太,后者介绍他认识她的猫咪标本的事儿,实际上曾经发生在我身上。当时我在威洛敦,这是一个位于苏格兰的邓弗里斯和加洛韦之间的小镇。我去那里参加一个文学节。乘坐了飞机、火车和汽车,经过长途跋涉,我最终到那里的时候已经是深夜了。天已经黑了,我又累又饿。艺术节主办方非常体贴地安排我住在当地的一个农家,那里的床铺和食物都很好。经营那家民宿的可爱的女士领我进入她家的小客厅,跟我说她去给我准备一壶茶和一些热松饼。我坐下来放松一下。我看见了一只猫咪蜷缩在炉火旁。我这个人很喜欢猫,就走过去抚摩它,想跟它交朋友。大家能猜到余下的故事了。这件事当时是,现在仍然是,曾经发生在我身上的最为离奇的事件之一。也许我只是过得太舒适了。
如果一切顺利,我会顺势而为,着手写作本系列的下一本书。书名可能是《刺骨风》,也可能是《暗夜光》——我还不确定。然而,我敢肯定的是,查尔斯·道奇森会在书中成为一个重要角色,而且夏洛克也可能回到自己家中,看望母亲和姐姐。书中还可能涉及詹姆斯·菲利莫尔先生的案子,这个人回到自己的房子去取雨伞,却再也没有在这个世界上出现。
保重,下一本书再见。
故事情节巧妙,颇具原著风范,脉络清晰、极具说服力又精彩刺激。
——柯南·道尔产权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