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宗吾说:“我自读书识字以来,就想成为英雄豪杰,求之四书五经,茫无所得;求之诸子百家,与夫廿四史,仍无所得,以为古之为英雄豪杰者,必有不传之秘,不过吾人生性愚鲁,寻他不出罢了。穷索冥搜,忘寝废食,如是者有年,一日偶然想起三国,想起三国时几个人物,不觉恍然大悟日:得之矣,得之矣,古之为英雄豪杰者,不过面厚心黑而已。”
“厚黑学”并非什么奇谈怪论,而是一门实实在在的致用之学。王隐村编著的《求人办事要懂厚黑学(经典珍藏)》教你在工作中如何运用“厚黑学”用人管人,如何树立古今、成为一位有影响力的领导者。深入了解《厚黑学》,用人管人也就容易得多了。
《用人管人要懂厚黑学(经典珍藏)》由王隐村编著。 《厚黑学》作者李宗吾,1879年(清光绪五年)生于成都,一度任国民政府官员、四川大学教授,后来成为自由拟稿者,抗战胜利前夕的1944年不幸去世。 李宗吾遍检诸子百家,读破二十四史,期望求得历史的真谛,终于发现;如果不是彻底的厚颜与黑心,就不可能成为大奸大雄。他把这一认识整理为理论,在1917年写成了轰动一时的奇书——《厚黑学》。 《厚黑学》辛辣地讽刺了旧时政治的黑暗以及官场上的弊病。这无疑引起了许多官僚的忌恨而进行攻击,也有朋友对作者加以劝阻,以致《厚黑学》在成都《公论日报》未能连载完全。几经周折,在1934年才正式出版,受到读者的好评。 中国辛亥革命之后数十年的动乱中,许多社会现象和“政治家”的表演也与《用人管人要懂厚黑学(经典珍藏)》中的剖析、刻画极其相似。因此有些知名的学者评论家曾经指出,《厚黑学》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奇书。
领导者气度要恢宏
气度,包括一个人的雅量、容量与气量。修养气度的方法,在于戒除忌妒、怨恨之心,对人能容忍、宽恕。戒除了忌妒、怨恨之心,对人能容忍、宽恕,自能心量涵广、不计得失。
吕坤说:“学者最大的弱点,就是气度太小。”自古英雄豪杰、圣贤志士更是如此。陶觉说:“自古以来的英雄豪杰,只是因为气度太小而导致许多不必要的失败。”
明万历中期,朝政内外,乌烟瘴气,天下有志之士皆汇聚东林党旗下,弹劾贪官,指陈朝政,确实有相当大的号召力。一时之间,国家栋梁无不以东林相标榜。但是,东林党人在大局的把握上面,不仅犯了“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的毛病,而且过于意气用事,排挤他人,摆出一副“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的架式。他们壁垒森严,门户之见甚深,只要有不合东林之旨的人,他们都将之斥为异党,竟相反对。在东林最盛时,即使是卓然自立、不附任何党派者,也遭东林攻击,被斥为小人。即使攻击东林的人,也偶有清操独立之士,但也遭东林排挤。这样就使东林为全天下人侧目,人人共愤。而且,在危如垒卵的时局下,东林人和其他派别也不肯联手一致对外,还要存门户之见,置国是于不问;以后竟然又自相倾轧,发生内乱,窝里反。最终,东林党被大太监魏忠贤一手铲除了。
东林党的失败,很大程度上是他们太意气用事,太认为自己正确,从而拒绝了许多中立乃至试图伸援的助手,从而孤立了自己。如果东林党人胸怀宽广些,心态宽容些,岂不是有更多人的支持?
曾国藩说:“盛世建功立业的英雄,以襟怀豁达为第一义:乱世扶危救难的英雄,以劳心劳力为第一义。”不襟怀豁达难以成就大事,不心力劳苦难以建立功绩。吕新吾说:“男儿创建事业,经纬天下,见识要高远,规模要庞大,气度要恢宏。”能够完善见识与规模之人,必然有气度。所以做领导的人要以气度恢宏为第一要义。
《战国策·赵策》载:赵国蔺相如因两次出使秦国有功,皇上加封他为上卿,地位在将军廉颇之上。老将军不服,公开说:“我做将军,多次身先士卒,攻城野战,立下大功,他相如素来贫贱,只不过张张嘴巴,地位反在我之上。我认为耻辱!如果让我碰到了他,我定会当面羞辱于他!”相如听到了这些话,每次外出,只要看见廉颇,远远地便叫手下之人赶车躲开,相如手下人都认为受了屈辱。相如则说:“秦国之所以不进攻赵国,不是其它的原因,是因为有我们二人在。假如我与老将军对立,肯定必有一伤。先考虑国家利益,后考虑个人恩怨,这就是我躲避廉将军的缘故呀。”这话传到了廉颇耳里,他顿感羞愧,便赤着胳膊背着荆条,到相如住处去谢罪。最后两人自然和好如初,成为生死之交。个人恩怨不放在心里,以国家利益为主,以大局为重,这样做的人就是有涵养、有思想的高人。
见忤不怪,大家风范
在中国,有所谓“逆鳞”之说,据说在龙的喉部以下,约直径一尺的部位上有逆鳞,如果不小心触摸到这一部位,必定会被激怒的龙所杀。不论高贵如领导者,低贱如乞丐者,都有逆鳞存在。关键在于领导如何对待别人触犯逆鳞的行为,它反映了一个人气量的大小。
裴遐是晋代地方长官,他与东平将军周馥是十分要好的朋友。有一次,裴遐到周馥家中做客,周馥立即吩咐下人沏茶。落座不久,裴遐和人下起围棋来,周馥的家人前来敬酒,裴遐正玩在兴头上,全部精力都集中在棋盘上,所以,他将递过来的酒搁在一旁,没有及时喝下去。这可气坏了家人,他有意地顺手用力推了裴遐一下,裴遐一个没注意,硬生生地从椅子上跌下来倒在地上。裴遐若无其事地爬起来,仍旧回到座位上继续下棋,举止不变,神态安详,好像什么事也没发生。王衍后来问裴遐,在当时那种情况下,为什么没有反应?裴遐回答说:“因为当时我很糊涂。”
晋代兵司马谢万曾经和蔡系争抢一个座位,蔡系把谢万从位子上推了下去,弄得帽子和头巾都掉了。谢万站起来拍拍衣服,边回到座位边说:“你差点弄伤我的脸。”蔡系说:“我本来就没有考虑到你的脸。”两个人都没有把这件事挂在心上,当时人们都称赞他们的气量大。
一天,有人向北魏度支尚书宗如周投诉冤情。这个人以为宗如周曾经做过如州官,就说:“我有冤情向如州官投诉。”宗如周说:“你是什么人,竟敢直呼我的名字?”那个人回答:“只说如州官叫如周,不知道如州官本名如周。早知道如州官本名如周,就会把如州官喊成如周了。”宗如周听了大笑,说:“本想让你自己做一个检讨,你反而进一步侮辱别人。”大家都因此佩服宗如周的大量。
“大人不计小人过。”领导者要时时向人们显示自己的大度,尽可能原谅他们的过失,这也是一种重要的笼络技巧。可是有的领导在这些方面就做得有些过火,显得刻薄寡恩,不够容人之量。陈胜吴广在大泽乡起义,扯起反秦大旗后,陈胜被义军推举为张楚王,设都在陈县。陈胜未起义之前,在家乡耕田种地,给地主阶级当雇工,结交了不少穷苦朋友。那时,大家在一起不分彼此,有说有笑。自陈胜称王后,这些穷朋友陆续到陈县来找他。见到阔别多年的老友,陈胜十分高兴,热情地招待他们,并让他们坐自己的辇车一同回宫。走进宫殿,这群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庄稼汉总算长了见识,他们东摸摸墙壁,西动动帷幕,都异口同声地说:“陈胜,你做了大王,真了不起,好气派!”接着,大家都随便起来,谈的话题都是陈胜种田雇工的旧事。这时,有人附在陈胜耳边说:“这班穷鬼愚昧无知,狗胆包天,竟然侮辱大王。”陈胜本就不高兴,现在听了谗言,更加生气,一怒之下将这些过去在一起吃喝谈笑的朋友处以极刑。这之后,由于陈胜缺少容人之量,许多老友纷纷退去,注定他最后无法成功。
《尚书》中说:“一个人有包容的雅量,他的德行就伟大。”一个领导者只有容人之所不能容,忍人之所不能忍,恕人之所不能恕,忘人之所不能忘,才能理人之所不能理,为人之所不能为,成人之所不能成,达人之所不能达。
容得下几个小人,耐得住几桩逆事,过后感到心胸开阔,神清气爽,有如咀嚼橄榄,虽然当时觉得酸涩,在回味时则满口清凉。范仲淹曾经在宋代担任过副宰相,心地仁厚,他曾说:“我一生所学惟‘忠恕’二字,但受用无穷,以致于在朝廷之中辅佐君主,招待幕僚、朋友、亲戚、家人等人人不曾有一刻离开过这两个字。”范仲淹曾经告诫他的子弟们说:“人哪怕十分愚笨,指责别人时就会变得十分聪明;哪个白十分聪明,宽容自己时就会变得十分糊涂。你们只要常常用责备别人的思想来责备自己,用宽恕自己的心意来宽恕别人,不怕不可以成为圣贤的人。”以容养量,以忍养气,以恕养性,以忘养心,这样做很少有不能达到宽容的境界的。 P2-5
历史上许多大奸大雄,都是“厚脸皮、黑心肝”……
《丑陋的中国人》的作者柏杨先生在其作品中屡屡提到“厚黑”二字。“厚黑”从何而来?它取自民国初年李宗吾先生的《厚黑学》一书。《厚黑学》是解放前因讽刺官场弊病而轰动全国的~部力作。李宗吾提出的“厚黑”二字,当时不绝于耳、脍炙人口。《厚黑学》被人们称为不可多得的奇书。20世纪80年代又成为台湾、香港地区及日本的畅销书。
《厚黑学》作者李宗吾,1879年(清光绪五年)生于成都,一度任国民政府官员、四川大学教授,后来成为自由撰稿者,抗战胜利前夕的1944年不幸去世。
李宗吾遍检诸子百家,读破二十四史,期望求得历史的真谛,终于发现;如果不是彻底的厚颜与黑心,就不可能成为大奸大雄。他把这一认识整理为理论,在1917年写成了轰动一时的奇书——《厚黑学》。
《厚黑学》辛辣地讽刺了旧时政治的黑暗以及官场上的弊病,这无疑引起了许多官僚的忌十艮而进行攻击,也有朋友对作者加以劝阻,以致《厚黑学》在成都《公论日报》未能连载完全。几经周折,在1934年才正式出版,受到读者的好评。
中国辛亥革命之后数十年的动乱中,许多社会现象和“政治家”的表演也与本书中的剖析、刻画极其相似。因此,有些知名的学者评论家曾经指出,《厚黑学》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奇书。
本书《用人管人要懂厚黑学》以《厚黑学》中谈及的做官管人理念为基础,结合当今社会人们关注的话题,深入浅出地讲解用人管人的技巧,希冀能给读者以切实帮助。
成为一个领导真的不容易,成功领导的关键是成功管理他人的能力。“遇横逆之来而不怒,遭变故之起而不惊,当非常之谤而不辩”,可以做领导者;有胆识,有立场,有广泛的交际能力,能独挡一面,可以做中级领导;识人不爽,用人不刻,加上上面所有的特质,才能做一个高级领导:如果各种能力运用自如,做一个顶级领导就没有问题了。
内在素质越高,成为领导者的级别也越高。这有点像金庸笔下的武侠人物,练内家功夫的人总比练外家功夫的人稍胜一筹。作为领导者也必须内修外练,而内修是主,外练是辅。这也正是本书的出发点。
对于厚黑学,我们不能只做表面的解读,将厚等同于脸皮厚,将黑等同于心肝黑,将厚黑等同于狼的狠毒、狐的骚媚;而是应该借鉴其中的积极的思想,启迪智慧,增长才干,开拓思路,更新观念,打破常规,化腐朽为神奇。
书中难免错谬之处,敬请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