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明末遗恨/单田芳自选集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单田芳
出版社 中国工人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明末遗恨》由我国著名评书表演艺术家单田芳编著。李自成称帝西安后,遍发檄文,进逼北京。明崇祯闻讯大惊,遂命李建泰督师出征;李国桢严守京畿;杜勋、杜之享分别巡防宣府、居庸关。时贪官当道,连年荒旱,国库空虚,民不聊生。周后等悉捐珠宝,资充军需。不意李建泰赚得银饷,反去保定偷安。宁武关既破,二杜俱降,京畿垂危。崇祯欲托太子于国丈周奎,夤夜亲往。无如周等纵酒狎妓,拒不接见。杜勋复奉命说降曹化淳,大开彰仪门,李国桢战死。崇祯知大势已去,持剑入宫,赐周后死;复上煤山,留诏自缢。

内容推荐

《明末遗恨》(作者:单田芳)以吴三桂和他的赫赫有名的铁骑部队为主线,讲述了吴三桂充满矛盾和悲剧的一生。吴三桂既有“冲冠一怒为红颜”的真情实感,又有爱江山甚于爱美人的残暴与贪婪;他反复无常,言而无信,仕明叛明,降清反清……人之善恶,在他身上深刻体现。他本忠诚于大明帝国,却为大清朝打下半壁江山;他本重情重义,敢为爱情失去江山,却残忍冷血,杀人如麻。此外,本书还为我们展示了一个“大厦将倾,独木难支”的明末皇帝崇祯的无奈。

目录

第一回 大厦将倾崇祯帝飞调铁骑军 道士偈语吴三桂习武老军师

第二回 武科考吴三桂力拔头筹 救父亲小将军力战扬威

第三回 奉皇命吴三桂放弃宁远 贼破城族兄弟投敌叛变

第四回 李自成挥师北京 崇祯帝坐失良机

第五回 义军进京将领腐化 陪王伴驾圆圆受挫

第六回 为女人义军不睦 抢佳人群魔乱舞

第七回 伴良君陈圆圆心喜 接家信吴三桂疯狂

第八回 腹背受敌吴三桂降清 逢场作戏劝降人受骗

第九回 多尔衮借兵平西伯 李自成轻取十三营

第十回 战雄关义军败阵 据永平闯王和谈

第十一回 定合约多尔衮发火 攻北京老吴襄殒命

第十二回 李自成仓皇即帝位 吴三桂接命追流寇

第十三回 流落京城陈圆圆终见情郎 南明成立吴三桂别有用心

第十四回 除隐患多尔衮斩杀明太子 入西安李自成怀疑忠良将

第十五回 自毁长城李自成斩杀大将 大战黄州刘宗敏力尽被俘

第十六回 斩贼将吴三桂乘胜追击 遇救兵李自成再犯疑心

第十七回 李自成命丧九宫山 张献忠屠戮四川府

第十八回 张献忠败亡凤凰山 吴三桂兵出汉中府

第十九回 攻大同吴三桂轻取敌将 赶南明平西王大战云南

第二十回 感深情洪承畴献计 捉永历吴三桂白头

第二十一回 斩永历吴三桂再度荣升 心烦乱陈圆圆力劝王爷

第二十二回 皇宫内康熙欲撤藩 昆明府三王齐聚会

第二十三回 赴京城三桂假称病 得线报康熙拉猛将

第二十四回 见钦差吴三桂大摆迷魂阵 说之信尚可喜被迫上本章

第二十五回 群臣廷议康熙帝撤三藩 皇上私访吴应熊发密信

第二十六回 反清复明吴三桂准备造反 心猿意马康熙帝密会春月

第二十七回 爱美色康熙帝险些受害 迎钦差吴三桂逢场作戏

第二十八回 奉皇命王辅臣定计分乱军 联盟友汪仕荣安排逼宫戏

第二十九回 说客用计王辅臣听命 王爷起兵陈圆圆归隐

第三十回 忠于职守朱巡抚殒命祭旗 起事反清吴三桂兵至长沙

第三十一回 反清不复明三桂自立为王 分化再出兵康熙双管齐下

第三十二回 使软硬康熙帝瓦解叛军 称帝位吴三桂黄粱一梦

寻找历史镜鉴(代后记) ?肖璞韬

试读章节

大厦将倾崇祯帝飞调铁骑军

道士偈语吴三桂习武老军师

提到“明末遗恨”这几个字儿,你不会陌生,这讲的是明朝的故事。比方说:明朝是怎么灭亡的?女真族,也就是满洲八旗是怎样进军山海关,入主中原,建立大清王朝的?明朝末年的政局是什么情况?老百姓是怎样一个生活状况?李自成是怎么回事儿?张献忠又是怎么回事儿?明朝末年都发生了哪些惊心动魄的事情?

明朝的开国皇帝是明太祖朱元璋。朱元璋是个穷苦人出身,要过饭做过和尚参过军,后来在朋友们的帮助下,终于举旗一起推倒了庞大的元帝国,建立了大明王朝,建都南京,国号大明。自朱元璋始,一直传到最后一个皇帝崇祯皇帝朱由检,换了十几个君主,历经了二百七十六年,这时间可不短啊。咱们就说崇祯,这是一个年轻有为的皇帝。别看是明朝末年的君主,他却总想着振兴大明,中兴大明,改天换地,有所作为,以便流芳千古。崇祯这个人有几大特点:一、勤政,从来不偷懒;二、不亲近女色;三、不吃酒。这可是历代君主当中绝无仅有的。

但是,这江山到崇祯手上已是百孔千疮,收拾不了啦。这就应了那句话,大厦将倾,一木难支。尽管崇祯帝勤政,雄心也大,但是已很难扭转这个败局。崇祯十七年,发生了许许多多不可思议的事情。快过年了,北京刮起了大风,这个风是历史上罕见的。大风夹着沙子黄土,铺天盖地刮了好几天,似乎要把北京湮没。从西伯利亚和贝加尔湖刮过来的寒流,是滴水成冰。大白天的,对面见不着人儿,白天上街得点灯。这不是反常现象吗?所以大白天的,老百姓都躲在自己的屋里,紧闭门户,谁也不敢出门儿。别说是老百姓,就是九五之尊的崇祯皇帝,在皇宫里也冻得瑟瑟发抖。入夜之后,崇祯帝在御书房里紧锁眉头,看看龙书案上各地的奏折堆积如山,看也看不完,批也批不完,他这心里就堵了个疙瘩。心说:这老天什么意思啊?莫非我大明江山就要结束啦?到了朕手上就完了?想到这儿,崇祯帝是心如刀绞,他问值班的小太监:

“今天是过年吗?”

小太监跪倒了:“启奏万岁爷,今天是年三十儿!”

“噢!三十儿啦!”

就算普通的老百姓家,日子过得不错的,也得包顿饺子,也得接财神,也得过年。往年的三十儿,爆竹声声、锣鼓喧天,何等的热闹!可是眼下,周围是一片的寂静,好像一座大坟墓,声息皆无,这就是反常。在人们的印象当中,年节了,是敲锣打鼓,笑语欢声。过年嘛,君也好,民也好,这叫君民同乐。可是今年,一反常态啊,简直静得叫人可怕。崇祯心说:这哪像过年啊?这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大明的江山就要败落啦。想到这儿,他的心情更沉重了。  初三这一天,风停了,崇祯传旨把钦天监找进内宫,逼着钦天监给他卜卦,预测一下,新的一年有什么吉凶祸福?他非常严肃,告诉钦天监的官员:“不说实话,格杀勿论!”

这话把这官儿吓得是浑身颤抖。钦天监是个什么衙门呢?就是主管天象,观天象。古人非常迷信,天地运行,星星是亮还是暗,有那么一套学问,用以预测吉凶祸福。钦天监领旨之后,在那儿跪着左查右看,没敢说实话,是吞吞吐吐:“这,这……”

“说!究竟怎么回事!你要从实奏来!”

“回陛下,风从乾位上刮来的,从方位上讲,主大不吉!”

“噢!你再预测一下,今年还有什么吉凶祸福?”

“陛下,臣现在还看不出,一定尽心去查看。”

崇祯把钦天监的官员打发走了。大过年的,这一开头儿就不大吉利,崇祯的心情能好得了吗?甭说皇上,就拿普通老百姓来说,过年啦,大家图个吉利,一见面儿互相握手互相祝贺:过年好!您好!万事如意,吉祥如意,恭喜发财。还得说这么几句呢,何况是崇祯帝呀!他听了这话能不别扭吗?可是就在这一年的正月,接二连三发生了许许多多不可思议的事儿。

且说皇龙山脉,也就是他们老祖宗的发祥地,安徽凤阳发生六级大地震,死伤千万人,房倒屋塌,损失惨重!这还不说,初三这天,一颗贼星蹿到月亮里去了,也不知道谁看见的。崇祯帝知道了,让钦天监算一算,这是怎么回事儿?钦天监吓得冒汗,如实启奏,说:“贼星入月,主国破家亡!”

崇祯帝一听,是呆若木鸡,放声大哭,一直哭得都没气儿了。要说这些东西是迷信还是不迷信,咱们不去探讨。摆在眼前的事实有这几项:第一,闯王李自成率领的义军风起云涌,以摧枯拉朽之势占据了大西北,李自成在西安称帝,建立大顺王朝。现在率几十万铁甲军东进,直赴北京。

另一股义军张献忠,占据了四川,自立为王,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官府听见张献忠三个字儿都尿裤子!现在整个儿大西南政局瘫痪,成了无政府的状态。沿海各地还有倭寇,这倭寇坐着船,是不断地骚扰沿海各城镇,杀人越货。再加上东北方面,就是满洲八旗,从沈阳出兵,是直赶蒙古山口,威胁辽东大地的安全。总之到了崇祯这时候,是四面楚歌,顾此失彼!他能不倒霉吗?裹乱的事儿也多,各种邪教纷纷出笼!占山的、为王的、落草的、为寇的,烧杀抢掠,到处都是战争。老百姓可倒了血霉,哭爹叫妈,无处投奔。现在的崇祯,好像坐在火山口一样,就等着灭亡了!但是崇祯帝不甘心失败,他还想着扭转这个残局。

大年初一这天,好不容易熬过三十儿,崇祯帝马上升坐早朝。方才说了,崇祯非常勤政,看一个君主这早朝耽误不耽误,是衡量他勤政与否的标准。崇祯在这十七年,就没耽误过一次,五更天肯定设朝。五更天是什么时候?天黑着呢,皇上早早起来,梳洗完毕吃完早点再设朝,得几点起来?半夜就得起来。所以比起历代的君主,这也是绝无仅有的。

初一,风还刮着,外边冰冷透骨,小太监用肩舆把崇祯抬到金銮殿,就是现在的太和殿。等一进大殿,崇祯是大吃一惊!为什么?搁平日,文武百官早都到齐了。可这天等他进来一看,大殿里是冷冷清清,除了太监、锦衣卫之外,连一个大臣都没有。你说这事儿奇怪不奇怪?崇祯帝能不吃惊吗?他坐在御案后,往周围看了看,冷冷清清,这成了光杆儿皇帝啦!崇祯这心里头十分恼火,心说:你们这些臣子要造反吗?你们要看哈哈笑吗?国难当头,你们难道不想想国家的命运吗!

崇祯是忍无可忍,吩咐一声手下:“鸣钟!”

刹那间,钟声响起,“当——当——当——当——”,恨不能把那钟都撞裂了!再往下看,没人儿。嘿!崇祯这气,吩咐一声:“大开宫门!”

从前门就那正阳门,到午门,到太和门,到王宫的正门都被打开了,笔管儿条直一条线儿,那冷风从外边儿就吹进来了,冻得崇祯浑身颤抖,面色紫青。好不容易盼到天亮了,风小得多了,雾也散去了。又等了一会儿,太阳升起来了。这金銮宝殿里头才闪出金光,让人的心宽松不少。文武百官陆陆续续、蔫头耷脑地这才到齐。一个个像霜打的茄子一样,连头都抬不起来,站立两厢。

崇祯无名大火顶到脑门子上了,把龙胆一拍,“啪!”

“众卿!闯贼在西安称帝,张贼在四川称王,满洲胡虏紧逼我京师!国难当头,大明江山岌岌可危。卿等身为大明股肱之臣,在国难当头之际,怎么表现出这种神态啊?嗯?有道是,食王黍,报君恩,在此关键时候,难道你们袖手旁观吗?就没有良策不成了吗?”P1-3

后记

《明末遗恨》被恩师单田芳先生赋予了浓厚的历史人文精神,尤其是书中塑造的吴三桂形象,更是让人掩卷长思。

在历史上,说起吴三桂,人们基本上会异口同声:“他是大汉奸。”在金庸先生的《鹿鼎记》中,吴三桂也是个彻头彻尾的反派人物。不过,一旦问道:“吴三桂为什么是大汉奸?”往往只能得到如下两种答案:吴三桂引清兵入关,灭了明朝;吴三桂引清兵入关,断送了汉族的大好河山。

这两个答案,既有其合理之处,又有需再仔细思考的余地。

第一个答案的问题在于,灭明朝的不是吴三桂,而是李自成。要说吴三桂灭掉明朝,也只能说他灭掉的是一个流亡的南明小朝廷。而且如果我们对上述的第一种答案再细琢磨,就可以发现,这种答案有一种对南明王朝留恋的倾向。对南明留恋也不奇怪,因为大部分人都知道郑成功从荷兰侵略者手中收复台湾,维护祖国统一。也许还有一部分人会知道为国尽忠、死守扬州的史可法。如果单单从这两个人身上看,南明确有诸多可取之处。但可惜的是,这两个人不能代表南明的整体水平。南明政权除了他们以外,能打的将领实在太少,也就是张苍水、李定国等人。除了少得可怜的英雄人物之外,剩下的几乎全部是得过且过。内战内行、外战外行的“奸臣”“庸臣”。内忧外患,依旧是文恬武嬉。皇帝之中,除了隆武皇帝稍好之外,剩下的要么是昏庸至极,要么是惊弓之鸟,所以南明撑不住劲也很正常。即使是卧龙诸葛亮,碰上个扶不起来的阿斗,他也愣是没办法。

第二个答案,断送了汉族的大好河山。这个方面,吴三桂的确也应该负责任。但是这些人往往只看到了满清的剃发令,以及毁坏汉族文化的方面,却忽略了明朝自己的腐败,以及李自成、张献忠对同为汉族人的屠杀。按照此部《明末遗恨》中的一句话来讲:“这老百姓现在对明朝念念不忘,人心思旧啊!对这个清政府,他不认识,没有一点儿感情。他认为这是什么?你们侵略了我们,我们是大明朝的子民,他们从心往外,都希望光复大明的江山社稷!尽管明政府那些皇上昏庸无能,但是老百姓认可了。”

《明末遗恨》通过吴三桂引清兵入关这一史实,透过现象,展开了精彩的评说。

李自成攻破北京城的时候,吴三桂正奉明廷旨意,弃宁远回援京师。抵达丰润时,吴三桂听到了李自成攻占北京的消息。这个时候,吴三桂陷入了两难的境地,自己的父亲吴襄及全家被李自成当人质扣押,大明王朝已经灭亡,而关外,满清军队正对关内虎视眈眈。

李自成入京后即派人持檄文招抚吴三桂,表示他归大顺后“不失封侯之位”。吴三桂权衡之后,做出了投降李自成的抉择。行至途中,吴三桂得知大顺军拷打明朝官员追赃之事,自己的父亲也在其中,十分愤怒,担心归顺后会有同样的下场,决定不再入京,随即以大明孤臣义士之名向满清借兵复仇。接到吴三桂的密信后,多尔衮喜出望外。经过一番讨价还价,吴三桂下令打开山海关关门,清军兵不血刃,顺利入关。李自成率大顺军与吴三桂、清军决战,结果是李自成大败,落荒而逃,为泄愤,他下令剐杀吴三桂父亲吴襄,悬其首级于高杆之上。即使这样,大胜李自成的吴三桂,仍存复明之心,他告知北京城大明官员士民准备迎接崇祯皇帝的太子复位。此时,对多尔衮来说,煮熟的鸭子岂能飞掉,他乘势建立了大清王朝。

还有一种流传甚广的说法,吴三桂反李自成的原因就在一个女人——陈圆圆,历史上甚至为此留下了一个典故:冲冠一怒为红颜。有人就说了:“刘备曾经讲过,兄弟如手足,老婆如衣服。在那个年代,吴三桂为了一个陈圆圆就引清兵入关,这明显是借题发挥,只能说明他早有反心。”

所谓“杀父之仇,夺妻之恨,不共戴天”,何况陈圆圆是吴三桂最爱之人。在这种失去理智的情况下,为报天下第一大仇,腹背受敌的明代“辽东集团军司令”吴三桂,做出了向清朝借兵这一影响中国历史走向的重大选择。

清朝乾隆年间编过一本书,叫做《贰臣传》。所谓“贰臣”,就是在明清两代都当过官的人,这其中最著名的,也是本书中出现过的人物,那就是吴三桂的老师洪承畴,此外还有吴三桂的舅舅祖大寿。相对这二位来讲,吴三桂虽然也算“贰臣”,但是根本未列入《贰臣传》,可见,他是“贰臣”中最失败的一位。为什么?因为清朝干脆就把他算做“叛臣”。他既是明朝的叛臣,又是清朝的叛臣,是双料叛臣。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悲剧性的结果呢?《明末遗恨》说得很清楚,一切皆源于吴三桂的野心。正因为这个野心,吴三桂拒绝了保扶南明小朝廷,勒死南明永历帝朱由榔;最终他又打着反清复明的旗号,起兵反清。野心应用得好,那就成了雄心;如果应用不好,那就只能是悲剧——既是个人的悲剧,更是国家民族的悲剧。

《明末遗恨》解读了一个鲜活的吴三桂,还展示了一个“大厦将倾,独木难支”的明朝末帝崇祯。从正史来看,崇祯帝比其他朝代的末帝,虽然少了几分昏庸,但却多了几分暴虐。崇祯是怎样一个人呢?难道说,即位之初,轻松铲除阉党的皇帝,仅仅是一个暴君吗?不然,比之明朝其他皇帝,他优势、劣势均有。他的优势已经无法挽救大明王朝,但他的劣势却加剧了大明的覆亡,他也是个悲剧性的人物。读了《明末遗恨》,读者可以更为充分地体会崇祯帝的无奈。

《明末遗恨》最成功的地方就是在情节发展的同时,解读了明末的一些历史问题。此外,书中根据吴三桂的经历,向大家展示了明朝最后的精锐——关宁铁骑的沉浮。

大厦建成非一日之功,但轰然倒塌却在顷刻之间。历史上,就宋朝而言,虽然千疮百孔,南宋仍然可以据有半壁江山。而明朝却未能重复历史之故事,所以从《明末遗恨》中的遗恨,也可以寻找到家国人生的历史镜鉴。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18:24: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