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上,我们每个人都像一间房子。如果说内在的知识和修养是房子里的布局和陈设,那么,我们外在的仪表就是房子的玻璃窗。干净明亮的窗户能够让人一眼看清房间里的雍容典雅,让人顿感心情舒畅;而污浊不堪的窗户就可能将房子的美好完全遮蔽,给人留下不好的印象。故事中刘强正是败在了外表这扇“玻璃窗”上。
当然,我们提倡注重仪表美,并非是让家长把孩子打扮得油头粉面,也不是要家长给孩子买最贵最华丽的衣服,而是希望家长能够培养孩子注重卫生、学会正确地着装等。也就是说,培养孩子正确的审美观,帮助孩子养成整洁和得体的好习惯。
生活中,常有一些家长抱怨孩子不懂事,非名牌衣服不穿。其实,做父母的是否也应该反思一下,孩子从小到大,自己又何曾给过他审美观的培养和教育呢?
应该说,一个人审美品位的高低,是最能反映其个人气质的。因此,如何培养孩子具备较高层次的审美意识,以让孩子在富有个性的审美中建立自尊与自信,是渴望把孩子培养成一个气质良好的父母必须要掌握的。
对此,昭昭的妈妈做得很不错,她是这样培养女儿昭昭的审美观的。
对于孩子的穿戴选择,我从不给予硬性的规定,告诉她哪些可以穿或者哪些不可以穿。
之所以如此,主要是为了防止孩子产生逆反心理,认为妈妈在限制她追求美。我心里很清楚,即使是父母也没有限制孩子追求美的权利。
有一次,我在一个因为拆迁而即将关闭的市场,花50元买了3斤毛线头,准备给孩子织毛衣。
买回家后,我把毛线一一接上并缠好,织出来两件花花绿绿的毛衣。我利用毛线颜色不一的特点,设计出两个富有儿童情趣的款式和图案。昭昭穿上后,开心极了。而且这两件衣服也深得周围小朋友们的喜欢,她们纷纷围着昭昭的毛衣看,摸摸上面的小兔子,揪揪小鹿的犄角,羡慕得很。
类似的情况还有很多,甚至有时候过年,昭昭都不让我给她买新衣服,而是和我一起设计、探讨怎样用家里的一些布头或者现有的毛线做衣服。每当看到我们精心设计并亲手加工的衣服新鲜出炉的时候,昭昭都会激动不已。她还说,这些衣服是她永远的宝贝,无论到什么时候,她都不会丢弃它们。
可以看出,昭昭和妈妈都是爱美的人,但她没有像很多孩子那样追求名牌,而是在妈妈的正确引导下,从一点一滴的心思和一针一线的劳动中感受到了美的真实含义。
1.给孩子正确的审美引导
一个人审美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反映到其气质上来,往往气质高雅的人,他的审美能力也高。这样的人知道在什么场合穿什么衣服,戴什么首饰。 对于幼小的孩子而言,他们最初对于美的追求可以是从模仿一些成年人开始,穿看起来流行时尚的衣服,笨拙地学着别人化妆。这样孩子可能会因为盲目追求美而出现一些低级错误。父母若是发现了,不要讽刺和打击孩子,否则会导致孩子自卑,并抹杀其对美的追求,阻碍孩子正确审美观的形成。
周末的早上,可可的妈妈喊可可吃早餐。可可冲着自己房间的门喊了一声:“妈妈,再等会儿,我要给你惊喜哦。”
P16-P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