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切尔·斯多姆编著的《东方神话》汇集了伊斯兰、希伯来、巴比伦、埃及、印度、中国、日本等东方诸国脍炙人口和鲜为人知的神话故事,带领我们进入包罗万象的神话世界,并从中领略东方不同文明和种族对宇宙、人类起源充满激情与想象的阐释。这里既有对神明的崇拜,对山川风物的赞美,也有对那些带有鲜明民族烙印的传世英雄的颂扬。全书分为三部分,西亚神话包含了影响古埃及、波斯、小亚细亚、苏美尔及巴比伦等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的诸神传说。中亚和南亚神话具有浓厚的文化色彩,其中以印度神话最为绚烂多姿。东亚神话以中日两国为代表,吸收了来自亚洲其他国家的宗教传说,并增添了具有本国特色的新诠释。
神话,既是神明的历史,也是古代人类对世界的另一种解读和记录,透过扑朔迷离的神话谱系,今人得以一览古代先民精神世界的全貌。
中东和亚洲地区所流传下来的神话和传说具有独特的文化特色。在这个神话的国度里既有对神明的崇拜,对山川风物的赞美,也有对那些带有鲜明民族烙印的传世英雄的颂扬。人们敬畏着不可知的命运,同时也有抗争的精神。在混沌的现世中的人们相信,神明将引领和守护他们,渡过无尽的苦难。
《东方神话》以翔实的文字和丰富而珍贵的图片,将读者引入包罗万象的神话世界,并从中领略不同地区的文明对宇宙万物、人类起源充满激情与想象的阐释。
《东方神话》由雷切尔·斯多姆编著。
琐罗亚斯德(Zoroaster)是古伊朗伟大的宗教改革者,相传于公元前6-前5世纪时生活在伊朗的东北部;但现在学者认为他生活的时期应该更早,大约在公元前1200年左右。关于琐罗亚斯德的故事很多,在创世之初就有关于其诞生的预言;据说他一降世便会微笑,让整个宇宙都充满了欢乐。
尽管邪恶的精灵一直试图消灭幼小的琐罗亚斯德,但在最高善神阿胡拉·玛兹达的保护下,他顺利地长大成人。琐罗亚斯德30岁时,阿门萨斯般塔斯带给他很多启示——拥有了这些圣灵的天赋,就能够帮助他成功地抵御黑暗主神安格拉·曼尤的诱惑。
当时,古伊朗非常流行多神崇拜,琐罗亚斯德对此进行了公开谴责,并建立了一套新的宗教体系;其主要的教义是善与恶、正与邪的斗争,具体体现为安格拉·曼尤和阿胡拉·玛兹达的斗争。尽管琐罗亚斯德的理论是二元论的表现,但本质上属于一神论的宗教体系。
P88-89
世界四方的守护天王(The Guardian Kings)是保护佛法的神,也是观自在菩萨的助手。据说他们居住在须弥山上,在佛教守护者因陀罗天庭的门前。起初,他们慈眉善目,但后来演变成凶恶的武士。据说在乔达摩佛陀离开皇宫时,守护天王曾帮助过他。
毗沙门天王,即多闻天王,是守护天王之首,守护北方和冬季。他的名字意为“多闻”,也是守护统治者的夜叉的首领。
毗楼勒叉,意为“力量”,即增长天王,守护着南方和冬季。他对抗无知,保护人类善的根基。在西藏,毗楼勒叉经常戴着象头头盔。
提头赖式,即持国天王,意为“维持王法”,他守护着东方和春季。
毗楼博叉,即广目天王,意为“广目”,守护着西方和秋季。毗楼博叉通常被描绘为身着盔甲,脚踩岩石或恶魔的形象。
在印度教中,守护天王被称作“世自在”。毗楼勒叉有时也被当作守护地下宝藏的财富之神库维尔来崇拜。
P126-127
观音菩萨(Guanyin)是中国佛教的慈悲大士,由印度的观自在菩萨演化而来,在日本被称为“观音圣者”。他的使命是帮助人世间所有的生灵走出迷途。观音本是男身,后来被赋予了女性的特征。据说她能够保佑女性怀上儿子,所以有时她的塑像是怀抱婴儿的形象,但是她最典型形象却是千手千眼。有时她又被塑造成提着篮子的年轻女人,站立在云端,或者骑着飞龙出现在瀑布前。
相传观音住在东海的一座小岛上,她教导人类开始学习农耕,而且还用自己的乳汁注满了每一颗谷粒,使其健康饱满。这位慈悲大士会对所有向她求助的人伸出援助之手,尤其是人们受到洪水、妖魔、火灾威胁或生命危在旦夕的时候,她就会毫不犹豫地从天而降。也有人说她站立在茫茫大海的一块绝壁之上,时刻准备去营救遭遇海难的人们。这些传说都蕴含着佛教“轮回”的观念,寓意尘世间的一切生灵生生不息的循环。
人们相信观音法力无边,据说她能治愈几乎所有的疾病,因此观音得到世人的信奉和祭拜。寻常百姓的家里都供奉着观音菩萨的雕像,观音的生辰和佛诞对佛教徒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P194-196
地藏菩萨(Jizo-Bosat-su)是地藏王菩萨即乞叉底药沙在日本的称谓。他是儿童的保护神,也能帮助孕妇和旅行在外的人。他在日本有很多信众,人们更愿意把他看作一个令人尊敬的人而不是神,每年在“向地藏菩萨坦承罪过”的仪式上,他的虔诚信徒都要向他一一坦承自己曾经犯下的过错。
据说如果子女死去,他们的父母只是哀悼年轻生命的终结,而不向神明祷告让孩子获得重生,那么这些孩子将被送到地狱的河边或者流沙形成的海滩上。在那里,他们必须一刻不停地建造庙宇,但是每到晚上,庙宇就被恶魔摧毁。地藏菩萨出现以后,抚慰这些可怜的孩子,把他们裹进自己长袍的皱褶中,并告诉孩子们:他就是他们的父母。
P204
日本的鬼(The Oni)不是死人的灵魂,而是一种妖怪,是一种巨大的有角的魔鬼。传说它们源自中国,是随着佛教传入日本的,所以佛教中每年都要举行某种驱除鬼的仪式。鬼有各种颜色,如红鬼、蓝鬼、黑鬼,它们有3个手指、3个脚趾,有些还有3只眼睛。大部分的鬼残忍又好色,据说它们从天上飞下来,专门偷取那些将死之人的灵魂。有个故事便叙述了小英雄桃太郎()解救许多被鬼强行抓去的年轻女孩。
牛头和马面是两种专门负责捕捉那些有罪之人的鬼。他们在抓到目标后,将其用有火的四轮马车送到阎魔王面前。有些鬼是疾病之源,其余的据说是由妒妇和过分悲伤的妇人变成的。
乌托(Ot)是蒙古族的一位司掌火的皇后,据说她是在创世纪之初天和地分离以后诞生的。每当举行婚礼时,人们就会向乌托祈祷,希望得到她的庇佑。她的光辉照耀着整个蒙古高原。传说最初乌托和西伯利亚地区土耳其人的母亲神乌弥是两位一体的。
P220-221
源远流长的亚洲文明,孕育了众多瑰丽多彩的神话传说和震撼人心的传奇故事。本书共有三大部分,开篇讲述的是中东、古巴比伦、古伊朗、古埃及、迦南和希伯来等地区的古代文明和古老的神话传说。第二部分介绍了印度、斯里兰卡、尼泊尔等中亚和南亚地区的印度教和佛教众神。中国的道教、佛教传说以及民间宗教故事,日本道教诸神的起源以及在东南亚群岛和西伯利亚之间的辽阔大地上所流传的万物有灵论和萨满教传说都将在本书最后一部分为您娓娓道来。本书除收录了各类神灵的故事以外,还收录了许多关于妖魔和人间英雄的传说。
美索不达米亚地区被誉为“西方文明的摇篮”,而印度教和佛教诸神直到现在仍然占据了现代宗教信仰的主导地位,高高在上地享受着全世界信徒的顶礼膜拜。
更有趣的是,经过后世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或是经过传教者的远播,从一些古老神话的故事里衍生出了各种不同版本的情节和人物身份。例如公元前500年,佛祖释迦牟尼在印度北部的菩提树下得道,佛教南此诞生。公元前后,佛教传入了中国;6世纪前后,佛教又向东传到了日本。阿弥陀佛的祭祀仪式或许是受到了古伊朗宗教的影响,由其衍生出的阿弥陀成为日本佛教的最高神。他在日本民众中的地位和受尊崇的程度甚至超过了佛祖释迦牟尼,并成为印度教神话人物毗湿奴的化身。
不同的神话传说反映出了人性的复杂多变和彼此间的相互影响,从而引发人们对生命和生存意义的思考。
在各种文明中,不约而同地出现了有关创世纪的神话,并且具有晾人的相似之处,比如都认为最初是从浩瀚无边的海洋中孕育出了宇宙万物。源自不同文明的神话传说都认为在现实世界之外还有一个世界。
东方的印度教和佛教一致认为,轮回是生命的延续,涅槃才是最终的解脱。此外,“灭世的大洪水”也是一个具有强大的威慑力和感染力的主题,许多神话故事都对它进行了大肆渲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