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鲁滨孙漂流记/新悦读之旅
分类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童话寓言
作者 (英)笛福
出版社 中国文联出版公司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鲁滨孙漂流记》是英国著名作家笛福的代表作,其故事描述的真实性和不凡的艺术美丽,使之成为一部具有永久魅力的作品。小说中的主人公鲁滨孙先是被俘为奴,后来又遇船只失事,独自一人被困荒岛长达二十余年之久,受尽煎熬,但是始终毫不气馁,力争掌握自己的命运。他在荒岛上的生活实际上是人类进化的缩影。法国思想家卢梭曾赞誉《鲁滨孙漂流记》是“一部合乎情理地解决问题和通过实践来学习的经典。”

内容推荐

笛福的《鲁滨孙漂流记》讲述了英国年轻的航海爱好者鲁滨逊,在一次海难中被风浪卷到一座荒岛上。虽然脱离了危险,但他孤身一人,无依无靠,为了生存,他用自己的聪慧和坚强意志,克服了种种磨难,建造了堡垒、“别墅”和船只。他又救下土人手中的俘虏,协助英国船主收复了被海盗占领的大船。最后告别了他生活了28年的荒岛,随船返回了英国。

目录

正文

试读章节

说真的,这时候,刮起了可怕的大风暴,当时我开始看到甚至在那些经惯风浪的水手的脸上也看到了恐怖和惊讶的神情。船长虽然聚精会神地干着保全船只的事情,然而一会儿走进,一会儿走出他的在我隔壁的舱房,我可以听到他几次在低声对自己说“主啊,对我们发发慈悲吧,我们全都要玩儿完啦,我们全都要没命啦”诸如此类的话。在最初发生慌乱的时候,我处在浑浑噩噩的状态,一动不动地躺在一般水手住的舱房里,没法说自己是什么心情;我没法再像上次那样忏悔,我已经把那些忏悔之词明目张胆地踩在脚底下,硬下心来嗤之以鼻;我原以为死亡的痛苦已经过去,这一回也同上回一样,不会出事的。但是,正像我刚才说过的,等到船长走过我的身旁,说我们都将玩儿完的时候,我吓得没命了。我起身离开自己的舱房,向外看去。这样叫人惊恐的景象我有生以来还没有见过哩。一个个海浪比山还要高,每隔三五分钟就向我们撞来。在我还能向周围看的时候,我只看到形势险恶,危机重重,除此以外,别无所见。我们发现,两艘停泊在附近的船由于货装得多,吃水深,已经砍掉了船侧那些桅杆。这时我船上的人大声喊叫,原来停泊在离我们约莫一英里外的一艘船沉没了。又有两艘船经不住风吹浪打,已经走锚,正在身不由己地离开锚泊地带,向大海漂去,船上一根桅杆都没有了。那些小船倒应付得挺有办法,在海面上还不至于那么摇摆颠簸;有两三艘小船凭着一面撑杆帆,顺风航行,从我们的船旁经过,飞也似的驶去。

将近黄昏的时候,大副和水手长都求我们的船长让他们砍掉前桅,船长迟迟不愿同意。但是,水手长向他断言,要是他不愿砍的话,那么船就会沉没。他终于同意了。他们砍掉前桅以后,只剩下一根孤零零的主桅,可船摇晃得那么厉害,迫不得已他们把主桅也砍了,于是,甲板上平平坦坦,一根桅杆也没有了。

我只是一个初次出海的人,上一回只遇到了一点儿风浪,就吓得丧胆亡魂,所以任何人都不难判断,我眼下处在怎样的心境中。但是,要是我能在多年后回想起当时我的心情的话,我心里最害怕的倒不是死亡,而是我表示过对出海的后悔,后来又回到最初恶劣地下定出海的决心,这种害怕的程度十倍于对丧命的恐惧。这种想法加上对风暴的害怕,使我陷入一种没法用言辞表述的境地。但是,最糟糕的情况还没有来到,风暴持续着,来势那么猛烈,连那些老水手都承认,他们以前从来没有经历过比这更糟糕的。我们的船是艘好船,但是装了许多货,在海中不停地颠簸;水手们时不时地高声喊叫:船要泡汤了。我这个外行倒显示出有利的一面,我不懂得他们说的“泡汤”是什么意思,问了以后,才心里有数。然而,风暴是那么猛烈,我看到了一个不常见的景象:船长、水手长和一些比其他人有脑筋的人都在祈祷了,而且随时在估计船会沉人海底。半夜里,我们已经受尽折磨了;有一个特地到下面去查看的人大叫起来,我们的船漏水了;另一个说底层舱里有四英尺积水。接着,所有的人都被叫去用水泵抽水。听到那话,我想,我的心停止跳动了。我原来坐在床边上,向后一倒,倒在舱房里。不过,那些人弄醒了我,对我说,我虽然什么也不会干,跟别人一起抽水还是行的。我受到激励,走到水泵前,劲头十足地干起活儿来。大家在抽水的时候,船长看到几艘小运煤船;那些船经不住风暴的冲击,不得不浮动着,向海外漂去;它们将会靠近我们。船长下令开炮,发出船只失事的信号。我压根儿不懂得这是什么意思,大吃一惊,以为船身已经断裂,或者发生了什么可怕的事情。总之,我吃惊得摔倒在地,晕了过去。这是个人人都得考虑自己性命的时候,没有人关心我,或者我的下落。一个人走到水泵附近,用脚猛地把我拨到一边,让我躺着,以为我死了。我过了好一会儿才醒过来。

我们不断地干活儿,但是底层船舱里的水位愈来愈高,明摆着船一定会沉没。尽管风暴稍微小一点儿了,然而船不可能在水面航行,让我们进入一个海港,所以船长继续开炮求救。我们前面一艘不大的海船顶住了风暴,冒险派出一艘小艇来援救。小艇不顾船毁人亡的危险,划近我们,但是不可能让我们登上小艇,也无法让小艇停在我们的船边。后来,那些人使劲地划着,冒着生命危险救我们。我们从船尾抛出一根拴着一个浮标的绳索,把它放下去,放出很长的一段距离;他们花了好多手脚,冒了很大危险,最后总算抓住了它。我们把小艇拉近,靠在船尾,接着大伙儿就从船上下到他们的小艇上。到了艇上以后,不管是他们,还是我们,都认为要登上他们自己的海船是万万不能的,所以大伙儿一致同意,且让小艇在水面漂着,另一方面,我们竭尽全力使它向岸边靠去。我们的船长答应他们,要是小艇撞在岸上,撞出了窟窿的话,他会向他们的船长赔偿的。就这样边划边漂,我们的小艇向北航行,几乎直到温特顿海岬才靠岸。

我们离开海船顶多不过一刻钟,就看到船沉下了,于是,我第一次知道船在海上泡汤是什么意思。我必须承认,水手们告诉我船在沉下去的时候,我几乎眼睛都没有向上看;因为我当时与其说是登上小艇的,倒不如说是被塞进了小艇。从那时候起,我的心可以说是停止了跳动,部分是由于对眼前的危险景象的担忧,部分是由于对以往的遭遇和对我还会遇上什么事的恐惧,才产生这样的现象。

尽管处在这样的情境中,人们还是使劲地向岸边划去。每当我们的小艇被抛上浪尖的时候,我们就可以看到海岸,就看得见许多人在岸上跑过来,只要我们靠近岸,他们就会搭救我们。但是,我们只是慢腾腾地向岸边漂去,没法靠岸,终于漂过了温特顿的灯塔。那里,海岸向西延伸,往克罗默方向偏过去了,这样,陆地稍微偏离了风暴的威力。我们在这儿插进去,尽管也经历了一番困难,终于一股脑儿安全登陆,后来行到雅茅斯,我们是落难的人,在那儿不但受到商人和船主,也受到当地官员的好心招待。官员们给我们提供上好的住所,他们还给我们足够的钱,好让我们去伦敦,或者回赫尔,只要我们认为哪儿合适,他们就让我们去哪儿。

我要是当时有脑筋回转赫尔,到家里去的话,那我就幸福了;我的父亲会像我们神圣的救世主耶稣的寓言中的父亲那样,甚至为我宰杀那条肥牛犊,因为听到我乘的船在雅茅斯锚泊地带出事以后,他过了好久才相信,我没有在海中死于非命。

P8-11

序言

《鲁滨孙漂流记》是一部具有持久魅力的小说。它出版于1719年,290多年以来,这部作品不仅早已飞出了英伦三岛,而且以种种不同文字的形式飞到世界各地,落地生根,成为外国文学名著中的名花异葩。它是一部雅俗共赏、老少成宜的书。不同年纪、不同文化层次的读者都会兴味盎然地沉醉在本书中,各有所得。年轻的读者,不用说,自然会被书中漂洋过海、遭遇海难、陷身荒岛的曲折离奇的情节所吸引,看得如痴如醉,做着有朝一日自己也离家出走、在大海的惊涛骇浪中闯荡的美梦。但是,在学识渊博、目光犀利的思想家和作家的眼中,此书像一座蕴藏丰富的矿床,展示着种种社会学的、经济学的和文学的资源。譬如说,杰出的法国思想家卢梭就赞扬本书是“一部合乎情理地解决问题和通过实践来学习的经典”;革命导师马克思就采用书中的情节来阐明他的经济学理论;以《尤利西斯》一书名满全球的爱尔兰小说家詹姆斯·乔伊斯称鲁滨孙·克罗索为“英国的尤利西斯”,在他的身上发现了“大英帝国殖民开拓者的真正原型……”,还说“克罗索身上完整地体现着盎格鲁、撒克逊人的品质:男子汉的独立精神,无意识的残酷,缓慢而有效的智力,讲究实际,头脑清醒的宗教信仰,精明的沉默寡言”(以上诸例引自“新经典丛书”《鲁滨孙·克罗索》多琳·罗伯茨教授的序)。至于在文学领域里,《鲁滨孙漂流记》一书不知衍生了多少文学作品,其中有仿作和改编为其他文学体裁的作品。它的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迄今波澜滚滚,绵绵不绝。

《鲁滨孙漂流记》一书的构思,来自亚历山大·塞尔扣克的亲身经历。塞尔扣克原是一艘船上的海员。1704年9月,因同船长失和,他被放逐到离智利400英里之遥的胡安费尔南德斯岛三个岛中最大的一个岛上达4年4个月之久。不过,他登岛的时候,是带着盛有工具的工具箱的。1709年2月,他被伍兹·罗杰斯船长所救。塞尔扣克和鲁滨孙都被说成有捕山羊和以羊皮为衣的经历,也都被猫骚扰过;他们也都驯养过山羊和同猫做伴,还都抽时间向上帝祈祷过。但是,笛福在其他方面并未借助塞尔扣克的经历,却丰富了《鲁滨孙漂流记》的故事情节,突出了鲁滨孙克服困难、制造工具的强烈的求生欲望和抵制孤独的坚韧性格,拓深了作品内涵,使一段只能引起一时轰动的海员的历险活动,变成一部意义深远的文学名著。笛福到底有什么“点石成金”的手段呢?要回答这个问题,不得不简单地叙述他的生平。

1660年,笛福出生于伦敦。他父亲是个蜡烛制造商,所以他有着中产阶级的实际制作和经营的家庭背景。由于家境不富裕,他没有上过大学,只有中学学历,但是却练就了一手流利的文笔,他熟读《圣经》,并受《圣经》的强烈影响。这种影响在《鲁滨孙漂流记》中也有所反映。在宗教信仰上,他属于不从国教者,换句话说,他的观点接近于清教徒。1683年起,他开始从事商业活动,曾经到过国内外许多地方,干过五花八门的行当,如贩卖亚麻布制品和针织品、货运业、海上保险业和砖瓦制造业等,并且积累了漂洋过海的经验。1692年,他因经手保险的商船在英法战争中受损失而破产并被判入狱。1702年,他出版了著名的冷嘲热讽的政治性小册子《对付新教徒最直截了当的办法》,抨击保守派对不从国教者的迫害。1703年,他被政府逮捕,被判罚戴枷站立三天。笛福为此写了一篇《立枷颂》,人们向他献花、祝贺并且当街出售这首诗,使这次事件反而变成胜利。后来,由于哈利议长的斡旋,他才被释放。作为从纽盖特监狱中被释放出来的条件,他从此以后为哈利写政治性小册子和当情报员。他是一个有惊人的充沛精力的人,为几份报纸和刊物撰稿,同时还写政治性小册子,一生发表了500多篇文章。从1704年到1713年的这九年里,他独立主持了期刊《评论》,刊物上的文章几乎全部出自他一人之手。那些文章影响了后来的报刊文章。

根据上面对笛福生平的简略回顾,我们可以看出他的经历非常复杂和丰富。这给了他创作《鲁滨孙漂流记》充分的生活知识和素材。笛福写了三部有关鲁滨孙·克罗索的书。第一部《鲁滨孙·克罗索历险记》,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鲁滨孙漂流记》(这是根据最初翻译此书的林琴南译本的书名沿传下来的),出版于1719年4月。此书一出版,立即引起轰动,在9个月内再版五次。当年,他还写了一部续集《鲁滨孙·克罗索再度历险》,这也是小说,内容描写鲁滨孙的商船远航东南亚,直至俄罗斯的情节。1720年,他写了第三部《鲁滨孙·克罗索严肃的宗教沉思》,通过鲁滨孙这个人物进行宗教的沉思,严格地说,这说不上是一部文学作品,所以不大为人道及。流传最广泛的始终是第一部。它在英国本土往往就以《鲁滨孙·克罗索》的书名面世。

这部作品之所以具有永久的魅力,我想,首先应该归功于作者塑造的鲁滨孙·克罗索这个形象。他先是被俘为奴,后来又船只失事,独自一人被困荒岛达20余年之久,受尽煎熬,但是始终毫不气馁,力争掌握自己的命运。他在荒岛上的生活实际上是一幅人类进化的缩影:从野果采集、野兽捕猎和牲畜饲养、粮食种植到造工具、造器皿和造船,历经种种挫折,却百折不挠,是一个实干、苦干、巧干人物的出色典型。这样一个无畏的人物当然会博得读者的同情和喜爱。当然,他的这些行动是依靠从海船上取出来的工具完成的,这反而显得更具有可信性。

其次鲁滨孙漂洋过海的经历也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可以说,鲁滨孙,更确切地说,是笛福始终醉心于远洋贸易。不管是笛福,还是鲁滨孙,都是十足地道的商人,而且鲁滨孙的买卖还包括贩卖黑人。笛福在书中交代鲁滨孙这种行为的时候,口气平静,似乎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事情。这反映了笛福身上的历史局限性。但是,从另一方面来说,这也反映了奴隶制在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过程中所起的巨大作用。笛福作为一位有才能的作家,真实地反映了历史进程的面貌。他所描写的鲁滨孙以荒岛主人自居的沾沾自喜的情景,实际上是殖民者开疆拓土的心态流露。由于笛福编织故事的手段高明,鲁滨孙作为航海者、工具制造者和商人紧密地融合在一起,成为一个个性鲜明的人物,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情不自禁地进入故事,和鲁滨孙同欢乐、共患难。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共鸣。

以上的分析虽然简单,我想基本上说明了本书始终引人入胜的秘密。

由于笛福在英国文学和报刊文学上的成就,他曾被称为“英国小说和报刊文学之父”。除了《鲁滨孙漂流记》外,他还写了《摩尔·弗兰德斯》、《瘟疫年纪事》、《杰克上校》等作品,展示了他作为小说家的才能。但是,毫无疑问,是《鲁滨孙漂流记》为他赢得了世界性的名声。

鹿金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 1:3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