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认真的对立面马虎的危害
◆马虎是失败之母
◆小马虎造成大危害
◆马虎的人是企业的害群之马
◆马虎本质上是心态问题
马虎是失败之母
认真是一切成功的基石,而认真的对立面马虎却是失败之母。很多失败是做事马马虎虎造成的。1980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还专门出品了一部以马虎为题材的木偶剧《小马虎奇遇记》,深受广大小朋友和家长的喜爱,是一部“寓教于乐”的经典动画片。“小马虎”马小虎的形象成为70后和80后的永久记忆。
马小虎很马虎,做啥事都粗心大意,因此同学们送他一个绰号,叫“小马虎”。
马虎国王听密探报告后,便派了两名使者专程请“小马虎”到他们国家游玩。
小马虎可激动了!首先是自我介绍,小马虎在黑板上写了自己的姓名和身高,一眨眼间小马虎不见了,怎么回事呢?原来他把自己的身高写成了0.13米,怪不得变成了小不点。同学们好不容易才在黑板的后面找到他,他又在黑板上写道:“身高13米。”哇,一下子小马虎又变成了电线杆了!头都穿破屋顶伸到外面啦。这可怎么办呢?小马虎急哭了,这种样子怎么见人呢?
正在这时,国王领着一个人来了,小马虎定睛一看,那不是数学老师吗?原来小马虎已有一个星期不做作业了,老师是跟他来谈话的!小马虎惭愧地低下了头,老师在黑板上将他的身高改成了“1.3米”,这时小马虎才恢复原形,甭提多高兴了!老师笑着拍了一下他的脑袋,这一拍不打紧,小马虎给拍醒了,哈哈 ,原来一直在做梦呀!
从字面上,我们无论如何也看不出“马”、“虎”这两个字与不认真之间有什么必然联系。如果从两种动物的属性看,它们也相差甚远:一个是人类早已驯养成功了的家畜朋友,一个是野生凶猛的兽中之王。人若不小心落入虎口,就会被它吃掉,连马也不能幸免。为什么这两种性情截然不同的动物会搭配在一起,成为一个有特定含义的固定词语“马虎”呢?
相传,北宋仁宗年间,京城有一位画家,造诣很高,颇有声望。但他爱喝酒,酒后常因草率办事闹笑话。
一次醉酒后,这位画家应友人之托画老虎。刚画好虎头,另一人又请他画匹马,他便不假思索地在虎头后面画了一个马身子。友人莫名其妙,问他:“画的是马还是虎?”画家回答说:“马马虎虎。”友人见他画得不伦不类,不满意地走了。而他却把这幅画挂在自家厅堂之上赏玩。
大儿子问他画的是什么,他说是虎。二儿子问他画的是什么,他说是马。后来大儿子去狩猎,途中遇到一匹马误认为是虎,就一箭把马射死了,结果赔偿了马主人的损失。二儿子在山上碰上了虎误认为是马,想去骑马,结果被虎咬死。这画家后悔莫及,痛心疾首,把那幅不伦不类的画付之一炬,并吟诗一首:“马虎图,马虎图,似马又似虎。大儿依图射死马,二儿依图喂了虎。草堂焚毁马虎图,奉劝诸君莫马虎。”
从此之后,人们把这位画家称为“马虎先生”。后人又把办事草率、粗心大意统称为马虎,并沿用至今。
这位画家一开始并不觉得自己马虎的毛病有什么不好,还把非马非虎的画挂在厅堂上赏玩。直到他的二儿子被老虎吃了,才后悔莫及,痛心疾首。但是,恶劣的后果已经产生,世上没有后悔药可吃。现在很多年轻人为什么明知自己有马虎的毛病,却不愿意花精力去纠正呢?归根到底,跟这位画家的心态是一样的,在没有产生重大危害之前,对马虎的毛病不重视。总认为马虎是小毛病,不会有什么大危害。有些人还美其名曰:“做大事者不拘小节。” 这明显是理解上出现了偏差。“做大事者不拘小节”说的是,在处理问题时要抓住主要矛盾,抓住重点了,事情就好解决了。它绝对不是允许人们做事情可以马虎的意思,相反,凡是马虎的人是根本无法成就大事的。
容易让人们产生马虎的往往都是些微不足道、细枝末节的小事。一件小事虽然看似十分渺小,但它同样有着自己的分量。如果我们想要避免失败,就不应该忽视任何一点小事。只有这样,才能远离马虎。只有仔细认真,才是通向成功的必经之路。否则,错误将是致命的。阻碍人们成功的,往往不是巍峨险峻的高山,而是在你的鞋里,无时无刻不在折磨你的一粒沙子。与高山相比,一粒沙子是多么的微不足道,但若不注意这粒小小的沙子,马虎了事,你的脚就会被磨破,以至于无法翻越险峻的高山。在英国历史上,就发生过因“少钉一个马钉”而导致失败的著名案例。
为了争夺英国的国王权杖,英格兰的王室查理三世与蓝加斯特家族的亨利伯爵已经厮杀了30年。在1485年冬季的波斯沃斯战役中,两军又形成对垒。但见刀光剑影、旌旗猎猎;只闻战马嘶鸣,杀声连天。查理三世气宇轩昂、策长鞭、挥长剑,主动出击,千军万马紧随其后,步步紧逼,而亨利伯爵则连连后退。
眼看着,查理三世就要胜利了。正当查理三世沾沾自喜的时候,突然,他乘坐的战马一个趔趄,将他掀翻在地。摔下马的查理三世很快就被对手擒获。查理三世手下的官兵误认为统帅中箭身亡,顿时军心大乱,慌作一团,随之而来的是兵败如山倒。而亨利伯爵乘势大举反攻,在阵前取查理首级,不仅化险为夷、转败为胜,而且从此将英格兰置于都铎王朝的统治之下。查理三世之所以会从马上摔下,是因为在决战前夕,马夫在给查理三世的战马替换铁掌时,发现少了一个铁钉,一时间没有找到,马夫便草率地将就过去了。
有谁能够想到,就在发动总攻的关键时刻,那只少钉了一枚铁钉的马掌偏偏在这个时候松掉了,马既失蹄,查理三世怎能不摔倒?
假设查理三世的马夫不是马虎了事,而是认真地找到,并钉上那颗马钉,英国的历史必将被改写。马夫的马虎直接导致了查理三世的战败,查理三世看上去显得很冤,事实上,他对失败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错在用人不当。15世纪,马担负着冲锋陷阵的重任,因此马夫所扮演的角色是举足轻重的。查理三世把自己的战马交给一个不负责、马虎的人去管理,焉有不败之理?
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在勉励工程人员时曾说过:“我们的工作首先要精密,不能有一点儿马虎。‘大概’,‘差不多’这类说法不应该出自工程人员之口。”是的,这句话太深刻了。古今中外,大大小小的工程成功与否都是建立在“小心无错”这句话的基础之上的。那么,我们的人生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P2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