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本书是为了满足于应用型本科教学需要,基于社会审计,紧跟审计学前沿理论,兼顾理论教学,注重应用能力培养。全书主要内容包括审计学基础理论、审计实务以及前沿性专题三部分,具体包括:审计概论、审计规范与法律责任、审计目标与过程、审计证据、审计抽样与工作底稿、审计重要性与风险、风险评估与应对、销售与收款循环审计、采购与付款循环审计、生产与存货循环审计、货币资金审计、舞弊审计、特殊目的审计、审计业务完成与复核、审计报告的编制以及大数据环境下的审计等等。 目录 第1章 概论 1.1 引论 1.2 审计的产生与发展 1.3 审计的概念、对象和职能 1.4 审计的特征 1.5 审计的种类 1.6 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 1.7 审计技术的发展趋势 第2章 审计的规范与法律责任 2.1 审计执业准则 2.2 审计职业道德规范 2.3 注册会计师的法律责任 第3章 审计的目标与过程 3.1 审计的目标 3.2 审计的过程 第4章 审计证据、审计抽样与审计工作底稿 4.1 审计证据 第5章 审计中的重要性和审计风险 5.1 审计中的重要性 5.2 审计风险 5.3 重要性与审计风险的关系与运用 5.4 审计风险的分析过程 第6章 风险评估与风险应对 6.1 风险评估程序概述 6.2 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 6.3 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 6.4 评估重大错报风险 6.5 针对重大错报风险的应对措施 6.6 控制测试 6.7 实质性程序 第7章 销售与收款循环的审计 7.1 销售与收款循环的特性 7.2 重大错报风险评估和控制测试 7.3 营业收入的审计 7.4 应收账款的审计 第8章 采购与付款循环的审计 8.1 采购与付款循环的特性 8.2 重大错报风险评估和控制测试 8.3 应付账款审计 8.4 固定资产的审计 第9章 生产与存货循环的审计 9.1 生产与存货循环的特性 9.2 生产与存货循环的重大错报风险和控制测试 9.3 存货的审计 第10章 货币资金审计 10.1 货币资金概述 10.2 货币资金内部控制测试 10.3 库存现金的实质性程序 10.4 银行存款的实质性程序 第11章 舞弊审计 11.1 舞弊概述 11.2 舞弊的会计与审计责任 11.3 舞弊审计的程序和技术 第12章 审计业务的完成与复核 12.1 完成外勤审计工作 12.2 编制审计差异调节表和试算平衡表 12.3 审计客户管理当局声明书 12.4 审计工作复核 第13章 审计报告的编制 13.1 审计报告概述 13.2 审计意见的形成与审计报告的类型 13.3 审计报告的基本内容 13.4 审计报告的参考格式 第14章 大数据环境下的审计 14.1 大数据审计的意义 14.2 大数据环境对传统审计的影响 14.3 区块链与审计 14.4 展望 参考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