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人公敏豪森男爵确有其人,他是18世纪德国汉诺威地区的庄园主,出身于名门望族。他曾参加过俄国战争,喜爱打猎,擅长讲故事等。他生性幽默,慷慨大方,深得朋友敬重。
本书中,敏豪森是以第一人称来叙述故事的。他是个快乐的冒险家,他把自己的冒险经历添油加醋地大吹特吹,编造了许多异想天开的冒险故事。例如,他的马怎样挂到房顶上,他怎样用猪油猎野鸭,怎样活捉大野猪,怎样骑着炮弹飞行,怎样到月亮上去旅行,怎样被大鱼吞进肚里又逃出来……这些故事情节夸张,荒诞离奇,幽默风趣,充满了大胆的想象,令人忍俊不禁。这部作品主要讽刺18世纪德国上层社会妄自尊大、说空话的恶劣风气。自作品传世以来,敏豪森这个名字在世界上,特别是在德国,成了吹牛大王的代名词。
《吹牛大王历险记》是根据18世纪德国男爵敏豪森所讲的故事改编的,由德国的拉斯伯和毕尔格两位作家再创作而成。故事是以主人公敏豪森为第一人称来叙述的。敏豪森是一个快乐的冒险家,他把自己的经历添油加醋地大吹特吹.编造了许多异想天开的冒险故事。例如,他的马怎样挂到房顶上,他怎样用猪油猎野鸭,怎样活捉大野猪,怎样骑着炮弹飞行,怎样到月亮上去旅行,怎样被大鱼吞进肚里又逃出来……这些故事情节夸张,荒诞离奇,幽默有趣,充满了大胆的想象,令人忍俊不禁。敏豪森这个名字在世界上,特别是在德国,已经成为吹牛大王的代名词。《吹牛大王历险记》被誉为儿童文学的瑰宝和讽刺文学的丰碑。全世界的少年儿童都非常喜欢这个一本正经的吹牛大王。
这一年冬天,我决定离开自己的故乡,到俄国去旅行。在所有旅行家的笔下,去德国、波兰、库尔兰等北部地区的路,本来是崎岖不平、陷阱重重的,想要穿越它,比登天还难呢!根据我多年的经验,我敢断定:在寒冬季节,北方广大地区的糟糕路面准被冰天雪地装点成平坦的大道,路面将会非常顺畅,这正是出行的好机会!而且选择这样的季节出行,可以减少许多不必要的开支。
事实上,我喜欢背上简单的行李,独自一人策马扬鞭,游历四方。本来我可以搭乘邮政马车上路,可是考虑到沿途经过邮局,任何一位局长都会彬彬有礼地要求你为他办件光荣的事,他的手下也会将你拖进酒铺子里喝个酩酊大醉,我还是打消了这个念头。一般来说,只要骑马的人和马匹都过得硬,这便是最舒服不过的旅行方式了。
天使之音
就这样,在一个大雪纷飞的早晨,我穿上极其单薄的衣服,告别父老乡亲,骑着马高兴地上路了。先生们,你们肯定会问,为什么要在如此寒冷的天气穿这么少的衣服呢?原因很简单,因为在北方,如果身上穿得非常臃肿,身体将会受到很大的限制,就无法自由地活动了。当然,衣服十分单薄也是有缺憾的,因为温度出奇得低,越是往东北方前进,越是难以忍受。
到了波兰,刺骨的北风从我耳边呼啸而过。在一片荒无人烟的田野上,一个可怜的老伙计,衣不蔽体、瘦骨嶙峋,一动不动地躺在地上,嘴唇冻得发紫,浑身上下直打哆嗉。他肯定不好受!
面对此情此景,我的心灵受到极大的震撼。我从心底里同情这个可怜的人。虽然我浑身冻得要命,但我还是毫不犹豫地把我的披风脱下,披在了老伙计的身上。老伙计轻轻地抬起头,用感激的眼神看了我一眼,脸上露出了些许微笑。
这时,天空中突然响起一个洪亮又慈爱的声音,它似乎对我的这种恻隐之心极为赞赏,还和蔼地对我说:“上帝保佑你,我的孩子!你的好心会有好报的!”
我惊奇地朝四周察看,却连个人影都没有。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天使之音!是天使在对我说话吗?虽然我没有真的看到天使,但我还是兴奋极了。
教堂顶上的马
过了一会儿,我告别了可怜的老人,顶着风雪继续催马上路,一直走到夜幕降临。这时,四周一片漆黑沉寂,荒无人烟,皑皑白雪似乎覆盖了这个大地,我顿时失去了方向感,好像置身于一片银白的世界。我看不到一个村庄,也听不见一丝声息。我根本分辨不出,哪儿是大道,哪儿是小路。
走得人困马乏之后,我不得不从马上跳下来,随手将自己的马牢牢地拴在雪地里一个像尖树桩似的东西上。为了安全起见,我抱着猎枪,在附近找了个适合睡觉的地方,美关地睡了一觉。
等我一觉醒来,已是日上三竿了。可是,四周的一切让我大吃一惊!我发现自己居然躺在一个教堂的墓地里。而且,我身边的马早就不知去向了。
突然,一阵凄厉无助的长嘶划破了寂静的天空。我循声抬起了头,竟然发现我的马被绑在教堂钟楼的风标上,颠倒挂着,看上去非常痛苦。
我反复思考了很久,突然恍然大悟,原来昨夜的大雪把整个村子给埋起来了。天亮之后,天气突然变暖,积雪就慢慢融化了。我不知不觉在睡梦中降落到了地面上。至于在那个黑夜的雪地里,被我当做小树桩用来拴马的东西,其实是钟楼上的风标!这可真有趣。
我急中生智,立马抓起手枪,击断了马笼头上的缰绳。马获救了!我安慰了一下自己的伙伴,收好枪支,抖了抖身上的雪,高高兴兴地跨上马匹,继续我的旅行。
此后,我一帆风顺地进入了俄国境内。在俄国,冬天不流行骑马,根据我一贯“入乡随俗”的原则行事,我在当地买了一副小巧玲珑的雪橇,然后把它套在我那独一无二的马匹上。
随着一声鞭响,雪橇就像离弦的箭,载着我驶向圣彼得堡。P4-7
《吹牛大王历险记》是根据18世纪德国男爵敏豪森所讲的故事,由拉斯伯和毕尔格两位作家再创作而成。
鲁道尔夫·埃里希·拉斯伯(1737—1794),1737年出生于德国汉诺威贵族家庭。他学识渊博,智慧过人,对矿物、地质、火山和语言学等均有一定的研究。先后担任过图书管理员、文物保管员和大学教授。拉斯伯以翻译和研究成就而闻名。1788年,大不列颠五百名优秀作家榜上称他为“享有极高荣誉的卓越的语文学家”。1794年,他在爱尔兰西南部地区建造一座煤矿采掘场时死于猩红热。
戈特弗里特·奥古斯特·毕尔格(1747—1794),是德国狂飙突进时期的著名诗人,曾在格丁根大学任教。他的作品多抨击德国封建贵族的统治,同情被压迫人民,在风格上继承民间诗剧的传统。但他生活贫困,债台高筑,是一名薪水微薄的中级地方官员和没有固定收入的大学教师。1791年,德国伟大的诗人席勒匿名评论他的诗文,将他说得一无是处。毕尔格羞愧难当,终因贫困交加。47岁便死于肺痨。
主人公敏豪森男爵确有其人,他是18世纪德国汉诺威地区的庄园主,出身于名门望族。他曾参加过俄国战争,喜爱打猎,擅长讲故事等。他生性幽默,慷慨大方,深得朋友敬重。
本书中,敏豪森是以第一人称来叙述故事的。他是个快乐的冒险家,他把自己的冒险经历添油加醋地大吹特吹,编造了许多异想天开的冒险故事。例如,他的马怎样挂到房顶上,他怎样用猪油猎野鸭,怎样活捉大野猪,怎样骑着炮弹飞行,怎样到月亮上去旅行,怎样被大鱼吞进肚里又逃出来……这些故事情节夸张,荒诞离奇,幽默风趣,充满了大胆的想象,令人忍俊不禁。这部作品主要讽刺18世纪德国上层社会妄自尊大、说空话的恶劣风气。自作品传世以来,敏豪森这个名字在世界上,特别是在德国,成了吹牛大王的代名词。
这部作品强大的生命力更在于它所展现的引人入胜的幻想境界,大胆而又合乎人们心理逻辑的夸张手法和新奇的构思。这些故事,一个个都可视做想象神奇的童话。时至今日,许多童话作家仍对它津津乐道。《吹牛大王历险记》因此被誉为儿童文学的瑰宝和讽刺文学的丰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