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孟小冬(繁华锦瑟三折戏珍藏版)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臧宪柱
出版社 北京时代华文书局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臧宪柱编著的《孟小冬(繁华锦瑟三折戏珍藏版)》讲述了京剧“冬皇”孟小冬的传奇人生,尤其对她与梅兰芳、杜月笙的两段感情,进行了梳理和还原。从某种意义上说,孟小冬的人生,就代表了那个年代女性京剧演员的奋斗史。她接触的都是当时处在风口浪尖的风云人物,而这些人物的命运就是那个时代的命运,使我们得以一窥那个年代的真实面貌。

内容推荐

她是乱世中的奇女子,她有男子的霸气果决,亦有女子的妩媚柔情,她生于京剧世家,自幼学艺,少年走红,名遍京津,成为有史以来女须生第一人,有京剧“冬皇”之誉;她的绝世唱腔与美貌,她与梅兰芳、杜月笙缠绵悱恻的动人爱情,让她注定为世人所注目。她便是一代传奇女子——孟小冬。纵观她的一生,不仅是那个时代知识女性的一个缩影,更是一部民国风云史,一幅京剧发展路线图。臧宪柱编著的《孟小冬(繁华锦瑟三折戏珍藏版)》翔实描绘了孟小冬的传奇人生,尤其对她的两段感情,进行了梳理和还原,以期为读者呈现一个真实的孟小冬。

目录

第一卷 天赋秉异初现锋芒

 第一章 生于乱世一鸣惊人

 第二章 梨园世家缘定氍毹

 第三章 拜师学艺苦练身段

 第四章 初次登台艳惊四座

第二卷 挑帘成角饮尽荣誉

 第一章 三莅无锡声名大噪

 第二章 上海登台杜孟初识

 第三章 北平深造声动京城

 第四章 众星捧月京城一绝

第三卷 梅孟之缘龙凤齐飞

 第一章 初识惊鸿钗弁互易

 第二章 流转深情设法联姻

 第三章 名定兼祧新婚燕尔

 第四章 生杀之祸梅孟仳离

第四卷 浴火重生青山依旧

 第一章 各安天涯劳燕分飞

 第二章 青灯斩情空门顿悟

 第三章 重返舞台旧人重逢

 第四章 立雪余门广陵绝唱

第五卷 缘起缘灭戏如人生

 第一章 情归于杜释然于心

 第二章 随杜迁港补行婚礼

 第三章 在港授徒为国献艺

 第四章 十年台北凝晖遗音

附录1 师承与弟子

附录2 孟小冬年谱

附录3 同时代人物年代

后记

试读章节

20世纪初期,正是京剧盛行的时候,当时京剧刚刚成型不久,属有生命力的新剧种,它兼容并包,吸百家之长,招揽了一大批观众,也产生了一大批京剧名家。在那个时代,京剧演员们通常都是四处流动演出的,俗称“跑码头”,即哪里有需要就去哪里演。在众多京剧码头中,天津是公认的最难演的码头。因为这里的观众鉴赏水平高,如果演不好,是要吃瘪的。当然,如果得到天津观众的认可,那么这个演员也就出名了。所以不管是刚出道的后生,还是唱戏多年的老戏骨,到了天津,都是非常认真的,生怕砸了招牌。

1918年的时候,一位叫孟鸿群的京剧演员,跟着戏班来到了天津唱戏。他出生于京剧世家,父亲跟几位兄弟都是京剧演员,且都有些名气,他本人也算是一个小角儿。他知道天津这个地方不好演,自然也格外认真。

这天,又到了他演出的时间了,将要上演的是京剧传统剧目《八蜡庙》。孟鸿群出演“褚彪”一角。开场一切都很顺利,演员发挥正常,观众也都很捧场,不断有叫好声。

然而,演到褚彪与费德恭的打戏的时候,出了问题。这出戏孟鸿群已经记不清演了多少遍了,早已经烂熟于胸,可是就在演到一半的时候,孟鸿群突然感觉一阵眩晕,身子无法动弹。接着,便倒在了台上。

顿时,整个剧场炸锅了。后台的演员们见状,赶紧上前扶起孟鸿群,将他搀到了台下。台下的观众议论纷纷。不过,天津到底是著名的京剧码头,观众们懂戏,所以也明白现场的突发状况并不是演员不好好演,不尊重自己,多半是身体出了状况。所以尽管大家不知道具体原因,但也没有人捣乱。

孟鸿群是一个极为刚强的人,也是一个职业道德感极强的人。在后台,由人喂了几口水之后,他已经清醒了,缓了缓,便要求重新上台。他说自己没事,不能总这么晾着观众。

众人自然是一阵劝阻,对他说,戏可以以后重演,观众若有不满,大不了给他们道个歉,累坏了身子,可就什么都没有了。不过,这孟鸿群很倔强,一定要重新上台。这时候,旁边走过来一个小姑娘,就是孟鸿群的女儿孟小冬。孟小冬从小待在戏班中,跟父亲走南闯北,她虽然没有正式拜师学过戏,不过由于父亲每次练嗓的时候都带着她,也常常指点她,所以对京剧,她是不陌生的。

孟小冬来到孟鸿群跟前,像个小大人似的说道:“爹爹,您身体不好,就先歇一会儿吧!歇好了再上台,我先去给观众们唱一段,免得大家等得着急。”说完,扔下一群愣愣的人们,走上台去了。

观众们依然在议论,猜测那个演员到底出了什么问题,同时,有些观众已开始焦躁了,质问演员什么时候能重新上台。就在这时,他们看到了走上舞台的孟小冬,所有人都渐渐安静下来,人们好奇,这个小孩子看起来也就七八岁,这时候她登上台来做什么。

就在人们狐疑不定的时候,孟小冬已经开口了,她先朝台下鞠了一躬,之后说:

“我父亲突然身体不适,暂时不能马上登台,下面就由我给大家清唱一段《捉放曹》吧,算是给大家赔个礼。”

说完,她又朝观众深鞠一躬,之后转身向琴师鞠了一躬,说道:“听他言,正宫调。”“听他言,吓得我心惊胆战……”这一声刚落,顿时台下掌声如雷,纵使是天津的观众,也开始钦佩起这个小孩子了,整个一段下来,观众席中叫好声不断,气氛甚至比之前专业演员表演时更加热烈。观众们如此热烈,倒并不是因为孟小冬唱得比那些成年演员好,而是她表现出了高于年龄的天赋,更为重要的是,在这个节骨眼儿上登台解决问题的并不是戏班主,而是一个七八岁的小孩子。单凭这份魄力就值得观众鼓掌,何况这个小女孩唱得还很不错。不过,台下的观众们想不到的是,十年后这个小女孩会重返天津,并一举成名,成为女须生之皇。

P3-5

序言

孟小冬,我国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京剧有史以来女须生第一人,被戏迷们称为京剧“冬皇”。她生于京剧世家,7岁拜师学艺,11岁于无锡正式进行营业性演出,并在当地一炮走红。十几岁北上深造,红遍京津,成了当年炙手可热的名角。后因结婚息演,婚姻失败后复出,名声更胜。而立之年,孟小冬拜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余叔岩为师,继续深造。得大成之后,首次复出后便随即隐退。

对于戏迷们来说,孟小冬是有些神秘的。她少年成名,红遍大江南北,但随着艺术水准的提高,她却与舞台渐行渐远。甚至有戏迷因为这个对她提出非议,觉得她太过保守,将满身才华束在家里而不拿出来贡献给观众。其实,她有苦衷。

对于今天的人们来说,孟小冬更是神秘的。这个在中国京剧史上极为重要的人物,曾一度在人们的视线中消失了。直到电影《梅兰芳》上映的时候,很多人才知道,原来我们还有一个著名的京剧“冬皇”。

之所以如此神秘,从某种意义上讲,并非孟小冬自愿的。她不登台,一是因为身体,一是因为情感。

孟小冬结过两次婚,一次是跟梅兰芳,一次是跟杜月笙。这是两个具有传奇色彩的男人,也是两个给孟小冬带来无限改变的男人。孟小冬因为京剧跟他们相遇,并“种下”一生的纠葛。其间,有温馨、有甜蜜,也有刻骨铭心的痛。可以说,这两个男人给了孟小冬极大的不确定性,让她体验到了人世间最为珍贵的美好,也让她尝试到了人世间最为难捱的疼痛。

孟小冬是坚忍而又倔强的。年少时,便付出了比别人多出好几倍的努力,却从未言苦;成名后依然勤学苦练,却从不言累;年老后受疾病折磨,却从不言痛。但同时,她也是脆弱的,面对感情的飘忽不定,她会伤心也会流泪,甚至难以自拔。说到底,她还是一个女人,即使再坚强也需要有人呵护、有人疼爱。可惜的是,青春年少时,她身边的爱人不懂得去呵护、疼爱她。等到老了,找到那个疼爱她的人了,上帝却从她身边将那个人带走了。

孟小冬的人生是悲剧式的,这种悲剧,来自于时代对女性的禁锢和压迫。不过,孟小冬却凭借着自己的顽强和努力,让这悲剧的色彩变淡了些。

不管怎样,孟小冬注定是不凡的。她身上有一股向上的劲头,鼓励着她在往前走,这股劲头是她成功的动力,也是她能够赢得人生的武器。命运无常,但孟小冬靠着自己的倔强和坚忍挺了下来。面对各种困难的时候,她未曾低头,却靠着自己的努力,最后让命运低了头。

这便是孟小冬的魅力了,她身上有一种不同于同时代其他女性的气质,这种气质是她能够在众多演员中脱颖而出的秘密,也是她能够吸引那么多优秀异性的武器。

从某种意义上说,孟小冬的人生,就代表了那个年代女性京剧演员的奋斗史。从开始的不允许登台,到后来在京剧界变得举足轻重,整个发展过程,孟小冬都参与其中,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同时,通过解读孟小冬的一生,也可以让我们一窥那个年代的真实面貌。由于身份原因,她接触的都是当时处在风口浪尖的风云人物。这些人的命运,就是那个时代的命运。孟小冬渗入了这些人的人生当中,也就等于她渗透到了那个时代当中。

以上,便是孟小冬的意义,更是研究孟小冬的意义,同时也是本书的价值所在。当人们真正走近孟小冬之后,便会发现,她的一生,不仅跟京剧的演变和发展息息相关,更是折射出了那个时代的诸多特点。这些都是同时代的其他人所不具备的。

一个生命中烙上了时代印记的人物,是永远都不过时的,也是需要人们时刻铭记的。

后记

孟小冬是一个颇为特别的人,她本人极为简单,但她的命运却很复杂,甚至外界对她的评价都呈现出了某种矛盾性。

有些人觉得,孟小冬是极为优秀的,甚至可以用伟大来形容。她所处的是一个动荡的年代,那个时代中的人们,人生都充满了不确定性,而孟小冬的人生尤其不确定。她的这种不确定性,来自于她本人性格跟那个时代的冲突。

孟小冬的思想是较为前卫的,她骨子里有一种不服输的劲头,更重要的是她渴望独立和自由。用今天的眼光来看,这很平常,但在那个年代,尤其是对女性来说,自由和独立却是一种稀缺品。于是,这里便有了矛盾。

孟小冬虽然倔强,但她并不是一个善于或者说乐于制造矛盾的人。她人生中的种种矛盾大都是被动卷入的。就像跟梅兰芳先生的婚姻。严格来说,两个人想要的是不一样的,梅兰芳显然想要一个传统式的,贤妻良母般的女人,乐于奉献,.少于索取。

不过,孟小冬却不是这样的女性。孟小冬虽然也有奉献精神,但她愿意奉献的是自己的事业,而不是自己的人生,尤其不是自己的爱。这样,矛盾就来了,一个渴望拥有男人全部的爱,一个却无法给予。这是梅孟婚姻中最主要的矛盾。

孟小冬之所以离开梅兰芳,并不是因为觉得自己被梅家轻视了,而是感觉自己的爱情不完整。然而,这一切,都源于“梅党”们的一个玩笑式的提议。在整个过程中,孟小冬和梅兰芳更像是在演一场“梅党”们导演的戏剧。

孟小冬身上的另一种矛盾,便是事业上的。她是一个热爱京剧的人,甚至可以说把唱戏当成自己生命的人。但上天却偏偏没有给她一个好的身体,以至于她年纪轻轻便很少登台演出。

因为对京剧有着无与伦比的爱,孟小冬在艺术上的要求十分严苛。对她来说,艺术可以没有,但不可以不完美。这一点上,她的师父余叔岩跟她有着极为相似的看法。也正是因为这点,余叔岩很少收徒,他要的是认真学,心思全在戏上的徒弟,而不要那种只是为了好玩,或者仅是将戏当成谋生工具的徒弟。

他们师徒二人,骨子里都是完美主义者。孟小冬继承了师父的衣钵,也继承了师父的这种性格。所以她虽然也收了几个徒弟,但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传人。在艺术传承上,孟小冬是有些保守的。

据传,孟小冬是不轻易教人的,甚至有时候吊嗓都不让别人偷听。也正是这点,让她受到了许多诟病。有人觉得,她的保守,让余派没有出现真正意义上的可以跟她和余叔岩比肩的大师级人物,这是余派的损失,也是京剧界的损失。

但如果从孟小冬的角度上看,却是有一定的合理性的。艺术从来都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需要刻苦、需要钻研,一个真正的艺术大师,一定是对艺术有爱的,那些仅仅将之当成一种谋生手段的人,是不可能成为大师的。

而在孟小冬人生的晚期,这样的人其实已经不多了。在一个完美主义者眼里,如果不能完美传承,不如索性放弃。

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并不是孟小冬不想教,不愿意教,而是时代的改变让京剧变得不那么流行了,想学习的人没那么多了。喜欢的人少了,想学的人少了,孟小冬选择徒弟的范围自然就少了。基数少造成的必然结果便是人才少,尤其是可造人才少。所以,她宁可将一身技艺带到另一个世界,也不愿意在这边留下许多“半成品”。

这就是孟小冬的性格,追求自由、追求完美。她的想法没有错,错在不应该生在那个年代。

人生的悲剧,很多时候都是来自时代的悲剧。孟小冬是其中的典型。不过,解读孟小冬的真正意义,不在于展现她的悲剧人生,而是从她的人生中获得助益。我们可以看到,孟小冬一直是在抗争的:婚姻不如意的时候,她在抗争;京剧艺术衰落的时候,她在抗争。还有就是她精益求精、积极向上的态度。孟小冬少年成名,但并没有自傲,反而是一直以低姿态向别人求教,可以她说一生都在学习。正是这种态度,让她做到了别人所做不到,做成了许多别人所做不成的事。这些才是孟小冬的真正闪光点。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3 16:2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