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走出亚健康
分类 生活休闲-养生保健-健康百科
作者 张普陶
出版社 山西经济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本书很特别,营养养生学家张普陶,石破天惊!

——从各种病源上找到了釜底抽薪的根本性解决方法。

——改变了营养与疾病、养生与健康的许多流行观点。

一本突破和实现了至少6个第一次的书!一本营养师、心理咨询师、全科医师争相传阅的书!

本书帮您:未病先防、有病早治、病盛防危、新愈防复。

内容推荐

人可以离开药物,却离不开吃饭,可大多数病是吃出来的!本书告诉您吃什么,怎样吃才健康。

坐椅、车椅、餐椅“三椅”为何损害了当代人的健康?喝水、睡觉、晒太阳怎样才科学?久立、久坐、久伏案头也会得病,怎样矫正?

到了医院,只说症状和治疗,却不提得病根源。绝大多数病的根源是日常生活方式不健康的日积月累,如何从“根源”上釜底抽薪,走出亚健康?

每个人一生都有一次极为宝贵的更新期,怎样科学度过?

这是一本让老百姓不去医院,但只要日常注意食疗、体疗、睡疗、心疗、光疗,就能尽快走出亚健康的书!这是一本西医难根治、中医也棘手而只让日常饮食起居变得科学就会远离疾病的书!这是一本不吃补药和保健品,但只要按照书中方法去做,就可健康长寿的书!

目录

第一章 直立带来的潜伏之疾

 第一节 直立之源

 第二节 “直立”带来的骨骼病

一、从风筝迷曹雪芹说起

二、“五十肩”的自我防治

三、滚动与爬行治腰疾

四、按摩尾椎除痔疮

五、其他骨病的治本之路

 第三节 竖病横治显奇效

一、垂直引起的挤压病

二、巧治疝气

三、胃下垂的体疗

四、“将军肚”的简易根治

 第四节 垂直扬程带来的血管隐患

一、流向改变的恶果

二、爬行保护血管

三、静脉曲张的来龙去脉

 第五节 尿失禁与前列腺炎的根治

 第六节 直立引起的胸式呼吸

 第七节 多种形式的水平运动

一、各种有效的水平运动

二、简捷的俯卧撑

三、保精养肾功

四、游泳也是很好的水平运动

五、针刺穴位与爬行运动的临床验证

 第八节 螺旋运动是爬行运动的高级形式

 第九节 爬行竞技在健身中的地位

第二章 一场即将临产的膳食革命

 第一节 当前重点普及营养学并提倡膳食革命的战略意义

 第二节 正确认识食物中的营养素

 第三节 阳光、新鲜的自然空气、清洁饮用水

 第四节 正确认识蛋白质

一、科学认识蛋白质

二、蛋白质的收支平衡

三、以动物蛋白为主还是以植物蛋白为主

四、蛋白质没有供能的使命

五、泌尿系统结石与肾炎的食疗

 第五节 谁是能量的主要提供者

一、脂肪

二、碳水化合物

 第六节 非常重要却常常被忽视的膳食纤维

一、膳食纤维是我们生命的守护神

二、膳食纤维缺少与憩室病、胆结石、大肠癌的防治

三、膳食纤维与克隆氏病和真假阑尾炎的防治

 第七节 “谷类为主”与糖尿病的发生

一、人类从来是以植物食品为主食的

二、从植物杂食到谷物种子

三、谷类种子的特有长处

四、生命是多糖的存在形式

五、忽视“谷类为主”与糖尿病的发生

 第八节 肝硬化与碳水化合物的关系

 第九节 益生菌与低聚糖

 第十节 “食物多样”与“谷类为主”同等重要

一、膳食搭配根据

二、关于“会宁现象”的思考

 第十一节 全营养与低能量

一、全营养与营养平衡

二、低热量与“留白”

 第十二节 九种体质的营养调理

一、王琦标准就是世界标准

二、亚健康者分布在九种体质中

三、九种体质特征与营养调节

四、如何知道自己属于哪种体质

五、兼夹体质的判定

第三章 遏止心脑血管病蔓延的根本出路

 第一节 血管病重在维护血管

 第二节 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

一、认识脂类与脂肪酸

二、我们既不能少又不能多的“朋友”——Ω3与Ω6型脂肪酸

三、我们难以躲开的敌人——饱和脂肪酸

四、人为自造的一个死敌——反式脂肪酸

 第三节 血管是怎样硬化的

一、从左宗棠之死谈起

二、血管硬化四大原因

 第四节 血管硬化的治本之策

一、从冠心病说起

二、明辨香味杀手

 第五节 预防与逆反举措

一、预防的有效措施

二、已轻度、中度血管硬化或脑血栓患者的食疗

 第六节 高血压不靠药物靠自调

一、高血压的真正来由及其伴生病症

二、药物“降压”误解了高血压的发“病”本质

三、导致高血压的真实原因与相应的治本对策

 第七节 其他血液病的食疗

一、各种贫血的食疗

二、血小板减少的食疗

三、白细胞减少的自疗

四、白血病的食疗

第四章 百病原于轻睡眠

 第一节 日常生活中的头等大事

 第二节 睡眠是天人合一的集中体现

 第三节 昼夜周期与睡眠节律

一、睡眠的大、小节律

二、昼夜节律生物钟

三、打乱节律的严重后果

 第四节 个子高矮之谜

一、骨骼生长与睡眠的关系

二、贝格曼定律

三、决定身高的后天三要素

 第五节 勺型睡眠律

 第六节 不寻仙方觅睡方

一、食疗促睡眠

二、头凉脚温选对枕

三、睡眠障碍的排除

四、最佳睡眠环境六标准

第五章 人体自愈康复网络的干预

 第一节 四大网络的价值

 第二节 心理网络的干预

一、心理网络

二、思维的正导律与负导律

三、强大的思维凝聚力

四、音乐也治病

 第三节 消化系统的补偿与开发

一、营养平衡贯穿始终

二、消化系统的补偿底线

三、负向营养的限制

 第四节 肺气肿、肺结核、慢阻肺与多种多样的哮喘病

一、脆弱的肺与氧交换

二、保护我们的肺

三、常见呼吸系统疾病的食疗

 第五节 皮肤药浴与按摩

 第六节 经络系统的开发

第六章 让位定律、人体更新期及特护生殖系统

 第一节 个体发育必须为种族延续做出牺牲

 第二节 让位定律

一、什么是让位定律

二、让位定律的实质

 第三节 如何特护生殖系统

一、从妇女怀孕择食谈起

二、让位定律与中医补肾

三、骨质疏松与腰疼腿沉、性功能减退的食疗

四、耳聋、耳鸣的预防与食疗

 第四节 性机能曲线与性爱频率

一、性机能曲线与正常泄精频率

二、又补又泄与收支有余

 第五节 生殖保健的奥秘

 第六节 同理同志不同内涵的更新

一、鹰的更新及启示

二、人也有一次极为宝贵的更新期

三、如何面对更新期

 第七节 李清云现象的启示

 第八节 当代寿星现象的启示

参考文献

后记

试读章节

第一章 直立带来的潜伏之疾

2004年《中国医疗卫生绿皮书》说:中国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死亡人数已占到死亡总数的80.9%,在患病率方面也“扶摇直上”,呈现出空前难以遏制的上升趋势。当然,这类病最初仅有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等症状,属于亚健康范围,尔后,愈治愈重。何以出现这种不该出现的趋势?说得直率些:治法有误,说得委婉一点,治标不治本。但不论怎么说,越治越蔓延,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抛开现行医疗体制和医改的原因,源头有二:一是远因,一是近因。远因是人体直立永远地遗留下了潜伏之疾,它像干柴一样等待点燃,而点燃者,正是另一病源——近因:不合理的膳食结构和不良的生活习惯。关于近因,将主要在第二、第三章深入探讨。现在先谈直立,人们做梦也没有想到,许多慢性病是由于我们体态的直立引起的!

从进化上来说,不直立,大脑不能高高在上;不直立,就不能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不直立,就不能使我们成为万物的主宰者。然而,当我们真的直立了。立即发生了许许多多在遥远的爬行年代从来不曾有过的疾病,例如脑血栓、心肌梗塞、肺气肿、静脉曲张、痔疮等等。您曾听过谁家的毛驴、黄牛患了脑血栓、心肌梗塞、静脉曲张了?没有!您曾听说哪里的猿猴和猩猩患了肺气肿?得了痔疮?没有!即使是半立半爬,也不会导致这些疾病,原因何在?让我们追溯一下人类演化的源头和进程。

第一节 直立之源

一、直立体位与横向身体结构的矛盾

考古学家认为:北京直立人距今大约是20万。50万年的事。如果用20万年的完全直立与6700万年前的爬行相比,直立时间太短了,相当于爬行时间的l/355。如果从哺乳动物爬行的时间(2.25亿年前的中生代三叠纪)算起,人类的直立历史相当于爬行历史的1,750万,直立时间更为短促了。人体的骨架、随着骨架而配套的各个脏器位置、血流方向,原本都是为爬行而设置的。虽然从爬行到直立经过了一个3000万年时爬时立的中间过渡阶段,但这个过渡比起爬行时间,也还是相当短促的。这就出现了一个矛盾——一个直立纵向体位与爬行横向脏器之间的矛盾。人由猿猴进化而来,猿猴由四爪着地的树鼩进化而来;人体的直立历史实在太短太短了。如果把人体直立形成的时间压缩为1秒钟,用同等压缩的比例,也把爬行历史压缩为2个月零15天,现在要用这1秒钟时间去削平2个月零15天堆成的(适应爬行)的山包,太不成比例,也太难太难了。

就因为这个原因,一直到今天,一切适应爬行的系统设置基本不动地留在了直立体上。这实在是没办法的事,原本为爬行设置的结构(不管是五脏六腑还是血液循环系统等)与直立体位发生了相当尖锐的矛盾。但人类为了更好地生存与发展,最终选择了直体。

不直立,难以成为万物之灵。二害相衡取其轻,以“大害”为代价换取的直立人体,又保留下因直立而潜留的所有贻害。

一直到今天,每个直立的现代人必须学会克服这一矛盾,否则难以走出亚健康,更不能轻松地活到自然寿命。

二、意想不到的必然变化

首先,直立使人体全身发生了一个直角大转弯,这个转弯,使头颅稳托于寰椎之上,并处于高高在上的位置。作为发挥头颅之综合功能的眼、耳、鼻、口、舌五官,也跟着提升了自己的效能:眼睛扩大了立体视野、听觉开拓了空间音域。人们从此可以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了。鼻、口、舌也由于位置、角度的改变而拓宽了气流通道,强化了声带的振动。

如若不信,你趴下对着地面唱一曲《甜蜜蜜》,恐怕由于气流受阻,很难“甜蜜”起来。由于五官功能的综合提升,不仅刺激了大脑,使相对脑量超过一切体重相近的哺乳动物,也使大脑皮层及其沟回的发达程度,达到了任何哺乳动物难以比拟和前所未有的水平。

其次,由于直立,两臂和两手在前后肢分工中得到了意想不到的解放。从此,手指更紧缩、更有力、更灵活了。前肢也由于变成两臂、两手(包括手之拇指与其他手指的相对紧握关系)不仅可提抓食物、使用和制造工具,且可多角度地攻防、攀缘与夹抱物体。前可揉肚子,后可抓臀部,两手所涉之处,达到了除背之外的身体任何部位。

这样使下肢的走、跑、跳、跃等动作与两臂之间的自由摆动更加协调,更加默契了。情急之下,不论周边出现了什么食物、危险,都会手疾眼快地作出应激反应:“该出手时就出手”。

再次,直立促使了前四块尾椎骨的自然融合、后几块尾椎骨的自然脱落。可以设想,如果尾椎骨不融合不脱落,人体无法挺胸收腹,也无法提着物件随意奔跑。总之,没有直立,“能制造工具、使用工具进行劳动,并能用语言进行思维”的特征不可能出现。

只有直立,才是人类的本质特征,是产生其他特征的前提。只有直立,才使人类成为名副其实的万物之灵。

然而,直立虽是人类进化中的一项带有本质性的伟大变革,但同时也引出了在爬行阶段难以发生、在直立之后必然出现的许多意外疾患。

这些疾患,首先影响到血液循环系统,其次是神经、消化、泌尿、内分泌与呼吸系统。再次也累及某些脏器错位,如胃下垂、子宫下垂等病。在这些疾病中,有的在进化中自我弥补了。有的尚未来得及适应,例如呼吸方式由腹式改为胸式,为肺气肿出现提供了诱因。再如,颈椎骨质增生、腰椎间盘突出、关节炎、风湿病、心脏病、痛风、痔疮、下肢静脉曲张、肩周炎等70多种疾病都是这么来的。在临床上刚刚建立起来一门所谓的新兴学科——脊柱相关疾病医学。其实,不仅仅与脊椎相关,由于体位改变带来的是全身性的疾病,这是亚健康医学,即“治未病”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P1-3

序言

许多人或经历过人生磨难,或经历过重大病痛纠缠,或经历过与亲人永别,才领悟到生命的无价,才感受到健康的珍贵。可有多少人真正知道,生命的真正健康与有病之间其实是程度不同的灰色地带,人群中至少75%的人处于这种灰色地带——亚健康地带。而这种灰色地带完全可以主动地自我调整。

何谓亚健康?世界卫生组织有个定义:躯体、心理的健康状态及对社会和环境的适应方面,处于欠圆满状态,即处于健康与疾病的中间状态,又称慢性疲劳综合征或第三状态。亚健康有“四多”、“三低”现象:即疲劳症状多、功能紊乱多、高负荷者多(压力大)、肥胖者多;免疫功能低、工作效率低、适应能力低。当然也包括一些身体时好时坏的中青年人:当一个时期自感尚可时,便将健康忘得干干净净,酗酒、抽烟、熬夜增多了,加重了;当一个时期自感非常不适、似有什么疾病时,又想到了健康的可贵。这时,不是从饮食上、生活方式上、戒绝不良嗜好上着手,而是急急忙忙往医院跑,不良的生活方式一医院一不良的生活方式一又医院,如此反反复复的“围城”现象,在中青年当中很普遍。一项全球性调查表明:全球真正健康的人仅占人口总数的5%,经医生诊断为有病的人占20%,另外有75%以上的人则处于中间状态,就是“次健康状态”、“第三状态”、“灰色状态”或亚健康状态。亚健康并非今天才有,我国古代称之为“未病”。“未病”并非无病,更非健康,而是处于一种潜伏状态,这种“疾病”到医院未必能检查出来,但“患者”确实自感精神不振,情绪低沉,烦躁困倦,气短冒汗,腰酸腿疼……对于此类疾病,老百姓有个通俗说法:“感觉不对劲,检查没毛病”。对于此病,两千年前的《黄帝内经》指出:“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未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如,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据此,中医的“治未病”医学就是“未病先防,有病早治,既病防变,灭于萌芽,实现持续健康”的亚健康医学。凡是“未病”之病,皆属于今天的亚健康范围。在古代,治理“亚健康”是医生的重点职责。中国大医学家孙思邈在《千金要方》卷27中说:“上医治未病之病,中医医欲起之病,下医医已病之病。”在这里,将医学分为上、中、下三个层次;上医、中医管辖之病,占总人口的75%左右,当然属于医学重点,它的职责就是让公众远离亚健康的困扰,摆脱亚健康烦恼。

在我国古代,疾与病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疾是病的初期,属于亚健康,归扁鸦诊治,病属于下医,归扁鹊诊治。据此,疾与病仅有轻重之分,轻者人数众多。总之,亚健康的实质是疾病的早期和中早期阶段,或叫疾病的非临床阶段。中国科学院研究员、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副理事长陶祖莱先生明确表示:“治未病”是解决迫在眉睫的全球性医疗危机的唯一途径。只有抓紧了“治未病”的医学,才是经济上负担得起,因而也是可持续发展的医学。卫生部部长陈竺院士就职之初,就一再强调:“对一个13亿人口的大国而言,群众的健康问题,不能光靠吃药来解决,必须强调预防为主!”不靠药靠什么?就是靠改变生活方式,靠膳食结构的改革,靠有针对性的体育活动,靠高质量的睡眠,靠良好的心态……一句话,靠亚健康医学!亚健康之疾,种类千万,皆属于个性;千万个性中必然有共性。本书的主要内容就是谈亚健康的共性。如何处理好这一共性与个性的关系?也就是你懂了共有的东西之后,如何给自己下处方?本书专门引入了“王琦标准”供你辨别。本书基本不谈药。但它用釜底抽薪之法让人们走出亚健康!

1996年世界卫生组织在《迎接21世纪的挑战》报告中指出:“生活方式疾病,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所以“21世纪的医学不应继续以疾病为主要研究对象,而应以人类健康作为医学研究的主要方向。”说到底,医学的重心将从“治已病”向“治未病”转移。2008年1月25日,陈竺部长宣布:将在全国实施“治未病”健康工程。亚健康医学必将成为全科医学的重中之重,必将成为全人类“自己关注健康”的重中之重!这一重心的确定,有利于从大病晚期治疗为主向预防为主、早期治疗为主的转变!这本书就是想作为这种转变的中介桥梁,而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坚持主动的自我调整或预防,效果是难以想象的,本书更是为每位读者实现这种主动性调整或预防服务。衷心祝愿每位读者从本书中受益,读者的健康更是作者最大的欣慰!

张普陶

2010年1月8日

后记

本书原来不是这个样子,在策划编辑宋晋平先生的苦心策划下,作了一番脱胎换骨的结构性大调整:留下了原来的第二章、第四章、第五章,删掉了“原序”、原第一章以及“学者与学者商榷”的部分。增添了第三章睡眠、第六章让位定律与更新期。尔后又接受宋先生的建议,笔者又对《九种体质的营养调理》作了专门研究,并将研究成果寄给了“九种体质”的发现者——北京中医药大学王琦教授,感谢王教授百忙中对此内容的肯定与删改,这就成了第二章第十二节的全部内容。这次更改,经过了五个月的历炼。宋先生为此含辛茹苦,多次21点来电话,商椎哪一章哪一节逐词逐句地修改。我有点心烦但没敢说,补来删去,书稿的质量大大提高了,我还能说什么呢?

本书原名《第四医学的崛起》,原稿成书后,在网上作了介绍,一直到前些时,一些兰州、青岛、上海等地的读者还在询问:何地可以买到《第四医学的崛起》。但因书稿大调整时砍掉了第四医学的内容,书名也就跟着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对此,不能不向那些关心第四医学的人们致以诚挚的歉意。

其实,所谓第四医学,就是“治未病”医学、亚健康医学。如果将预防有害微生物对人类侵犯的医学归于第一医学、只管治病不管健康恢复的临床医学归于第二医学、专管病后康复的医学归为第三医学的话,那么,占人口75%以上处于亚健康状态的医学就是第四医学、亚健康医学。应该说,这才是各级行政卫生部门的工作重点,也是时代的紧迫要求!但是,当前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们,更加关心的是如何从亚健康状态转向健康状态的途径和方法,于是本书的内容重点也就跟着转到了这方面,书名也变了,请读者见谅!

关心本书的朋友很多,中国营养学会、中国保健协会的一些专家以及许多营养师们也很关心此书的出版。大同市电视台张涛女士等人专为本书画了插图。大同医学院师明中教授专门写了“原序”,高级工程师宋文榜博士专门审读了原稿。大同电视台原台长刘万鹏先生为原稿立论,论据三番五次地在电话上争执探讨。大同日报资深记者李健先生,不仅对原稿提出了建议,还亲自帮助打字。主任中医师姜德厚先生专门审阅了涉及食物“四气五味归经”的部分文字。还有资深药剂师刘翠秀女士,从打稿到校对做了一系列繁琐工作,梁建梅女士帮助打了第三稿。我不能不向他们表示深深的感谢和敬意。

在这里,特别要提的是策划编辑宋晋平先生不愧为一位很负责任的编审。我出版过好几本书还没有一位像他这样叫真儿的,佩服!在此,特向赵建延社长、宋晋平先生、李慧平编辑表示深深的谢意。

读者能从书中受益是笔者莫大的欣慰,也期待着读者和专家们的批评指正。

张普陶

2010年1月8日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3/31 19:34: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