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多年的金史研究中,作者梁春贵接触了很多的满族人,他们对《岳飞传》很有抵触情绪,此事引起了他的深思,对金兀术以及金朝的丑化,极大地伤害了满族人民的感情。作为历史研究者应当客观地叙述我国少数民族的历史,还原受歪曲的历史人物的本来面目。
受大汉族主义的影响,以前许多史学著作,包括早期的历史教科书,在记述宋、金关系时,岳飞就成了民族英雄,金兀术成了侵略中国的洋鬼子。在言语中也常常将宋朝作为中国的代表,而金朝则是外来的侵略者,这种认识和说法是很片面的,也很危险的,是不利于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的,我们不能再用新的大汉族主义来伤害少数民族的感情。本书《金兀术正传》,还金兀尤一个历史公道。
看完了梁春贵的《金兀术正传》这本书您就会知道,在真实的历史中,金兀术可完全不是《岳飞传》中那样的形象,他是金朝的开国英雄,出将入相,纵横捭阖,是当时那个年代的风云人物。他对于金朝的重要性,远远高于我们所熟知的岳飞对于南宋的重要性。然而这两个人却得到了截然不同的结果,一个被供奉于高高的庙堂之上,受千百万人顶礼膜拜;一个则成为普通百姓茶余饭后的笑料人物,成为侵略中国而最终失败的“洋鬼子”的代表。这让我这个历史爱好者心中十分愤愤不平,本着“路不平有人铲,抱不平有人打”的历史侠义精神,于是乎操起键盘,写下了这部《金兀术正传》,还金兀尤一个历史公道。
作为女真族的皇家子弟,宗弼自从出生起就开始了军事生涯。当时的完颜部在女真部落中实力强大,正在用武力统一女真各部落。出于军事斗争的需要,完颜部的上层贵族各个都是勇敢善战。史书中没有记载幼年时期的宗弼是如何勇猛,但是当时的社会环境,要求完颜部的子弟必须作战勇猛,不怕牺牲,再加上宗弼的家庭环境,又有利于培养他的战斗精神。
在《大金国志》这部史书中,记载着宗弼少年时期“为人豪荡,胆勇过人。猿臂善射,遇战酣,出入阵中,部众惮之”。这些性格上的特点在今后的战斗中都可以看到。虽然史书中没有宗弼十分具体的介绍,笔者也不敢随便落笔。但是同时有一个可以参考的人物,也就是另外一个大名鼎鼎的人物,即在《岳飞传》中的超级大废物“大太子”粘罕,也就是宗弼的远房堂兄宗翰的介绍。顺便说一下,真实的宗翰可不是小说中的废物,是金朝初年最厉害的超一流猛将。
生活在女真贵族这样家庭环境中的宗翰,自然而然地养成一种优越感和高傲之情。少年时期,他便是个性格特别强悍的孩子王,有非凡的组织能力,经常把孩子们招拢到一起,做攻城略地、斗智斗勇的军事游戏,并且言出令行,俨然以一个新统帅自居。在游戏时,他严肃地手执皮鞭,对行动迟缓而未能遵从游戏规则者痛加鞭笞。鉴于他在部落中的特殊地位,孩子们既敬他,又怕他,又都甘心情愿以他的意志为转移,特别是“两军”交战时,由宗翰指挥的一方必胜无疑。17岁时,宗翰已经成为一个体魄强健、仪表堂堂、精骑善射、剑法奇绝的青年勇士了,并且从这一年开始,随父亲撒改征战,在统一女真诸部的战斗中屡建奇功。
在戎马倥偬的军旅生涯中,随着年龄的增长,宗翰的武艺日渐精绝,整个身体可以在疾驰的马背和马腹间飞旋,无论从哪个角度都可以随时放箭,而且百发百中。用的重兵器是一个铁挝,据考证应该是类似于铁棍的一种兵器,在万马军中往来;中突,如入无人之境。他用的轻兵器是一把剑,抡剑八阵,无人可挡。从宗翰的记载上可以看到,完颜部的贵族子弟,如果要想在部落内部出人头地的话,必须要作战勇猛。因为在那个年代,女真族还没有自己的文字,能够认识契丹文字或者汉字的也是凤毛麟角,靠着文化水平根本没有出人头地的机会。
由此也可以推断出,宗弼幼年时期的社会环境和家庭环境,对他的快速成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培养了他的斗争精神以及勇敢、果断的性格,对于他将来成为金朝中流砥柱的人物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宗弼的少年时期,正好赶上女真族在阿骨打的领导下准备开始抗击辽朝残暴统治的时期,宗弼开始在军事舞台上崭露头角。
第二节 阿骨打反辽
在当上了女真部落联盟长之后,阿骨打不肯向辽人低头的倔强性格以及大智大勇的聪明才干,很快赢得了女真各个部落的信任。这时候,辽朝也发觉了女真部落的崛起,担心女真部落不服从辽朝的统治,更加紧了对其压制和迫害,阿骨打心中渐渐有了起兵反辽的想法。
这时候,未来的灭辽和北宋的英雄宗翰(粘罕),看出了阿骨打的雄图大略,乘机向阿骨打建言:“撑船的时候要迎着风向走,在大土坡上运送石头,这样离祸患就不远了。我们现在不如乘辽国不备,把士兵们集合起来,等待机会建立国家”。阿骨打接受了宗翰的建议,立即着手组织女真人力物力,积极准备起兵反辽。
公元1114年9月,完颜阿骨打汇集周围女真部落,召集到二千五百兵马。阿骨打率领士兵祭告天地,执梃誓师,也就是现在战争时的战前动员。他意气风发的说:“你们同心尽力,有功者奴婢可以成为平民,平民可以做官。原来有官职的,可以按功劳大小晋升。倘若违反誓言,自己身死梃下,家属也不可以赦免”。P22-23
历史拒绝整容
不知不觉中,我的历史体裁的作品已经出版了两部,一部是《靖康国殇纪事》,一部是《正名完颜亮》。每次在介绍这两本书的时候,总是被人家问这个问题,金朝是我国的什么朝代?怎么就没有听说过呢?在这个时刻,我一般都是说,您知道金兀术(zhu)吗?他就是金朝的一个开国功臣。提到金兀术的时候,对方肯定是点头说知道,不就是《岳飞传》中岳飞的最大的敌人吗?这都是20世纪80年代初刘兰芳播讲的《岳飞传》所造成的结果。
《岳飞传》在当时信息很不发达的年代十分深入人心,因此直到目前,岳飞及与其有关的人、故事、文学作品、戏曲曲目都极具影响力,有些人想到岳飞就热血沸腾,恨不得立即跨上战马奔赴前线。但是在《岳飞传》中,金兀尤却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反面人物,是侵略宋朝的总策划人,并且是一直在战争前线的急先锋,是汉族人民的大敌,干尽了侵略者所干的一切坏事。并且,他作为汉族的敌人总是很愚蠢的,经常被宋朝的军队打得落花流水而又卷土重来,打败不了岳飞,只能采取利用秦桧这个卖国贼害死忠良。他在《岳飞传》中的最后结局也很不美妙,被岳飞的结义兄弟牛皋骑在了胯下活活气死,结束了自己在小说中很不光彩的可悲人生。
《岳飞传》大都取材于清代钱彩所著的《说岳全传》,其全称叫做<精忠演义说本岳王全传》。据专家考证,钱彩本人或其父亲很可能是明朝的遗老遗少,世受明朝的皇恩浩荡的影响,对已经灭亡的明朝感恩戴德,对女真族的后裔满族人建立的清朝十分不满,通过《说岳全传》来歪曲金朝的历史,丑化女真人的形象,借以表达他对清朝统治的深恶痛绝。满族人是女真人的后裔,努尔哈赤建立的政权仍称大金(今人称作后金),是以金朝的继承者自居。《说岳全传》歪曲金朝历史,丑化女真人的形象,借以来鼓励被压迫的汉族人民反抗清朝的统治。
小说终究就是小说,不是真实的历史,客观地说,《说岳全传》的历史真实性不到百分之五,目的就是极力丑化女真人,激发当时被压迫的汉族人民反抗满清统治。在小说中,历史人物、时间、地名的错误比比皆是,根本无法与真实的历史互相印证。最为可笑的是,明明是南宋被金朝打败,后来不得不偏安一隅,对金朝割地称臣。但是汉族的知识分子怎么能够咽得下这口恶气,战场上打不过你,我可以用“春秋笔法”写死你,反正研究历史、熟悉历史的人也不多。于是平,在小说《说岳全传》中,南宋对金称臣的历史事实根本不说,竞然虚构出了岳飞的儿子岳雷继承父亲的遗志,率领大军讨伐金国,最终干掉了最主要的敌人金兀术,逼迫金朝对南宋“写下降书降表,年年进贡,岁岁来朝”,使得你不得不佩服这些人的创造力。
在多年的金史研究中,我也接触了很多的满族人,他们对《岳飞传》很有抵触情绪,此事引起了我的深思,对金兀术以及金朝的丑化,极大地伤害了满族人民的感情。我们作为历史研究者应当客观地叙述我国少数民族的历史,还原受歪曲的历史人物的本来面目。受大汉族主义的影响,以前许多史学著作,包括早期的历史教科书,在记述宋、金关系时,岳飞就成了民族英雄,金兀术成了侵略中国的洋鬼子。在言语中也常常将宋朝作为中国的代表,而金朝则是外来的侵略者,这种认识和说法是很片面的,也很危险的,是不利于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的,我们不能再用新的大汉族主义来伤害少数民族的感情。
看完了这本书您就会知道,在真实的历史中,金兀术可完全不是《岳飞传》中那样的形象,他是金朝的开国英雄,出将入相,纵横捭阖,是当时那个年代的风云人物。他对于金朝的重要性,远远高于我们所熟知的岳飞对于南宋的重要性。然而这两个人却得到了截然不同的结果,一个被供奉于高高的庙堂之上,受千百万人顶礼膜拜;一个则成为普通百姓茶余饭后的笑料人物,成为侵略中国而最终失败的“洋鬼子”的代表。这让我这个历史爱好者心中十分愤愤不平,本着“路不平有人铲,抱不平有人打”的历史侠义精神,于是乎操起键盘,写下了这部《金兀术正传》,还金兀尤一个历史公道。
世上仍存金兀术
通过《说岳全传》以及评书《岳飞传》的影响,金兀术的名声知晓度远远高于开国皇帝完颜阿骨打,并且这种影响至今仍然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之中。
中国古典小说有着浓厚的政治伦理色彩,其人物形象自然也富于道德意蕴,人物形象的构筑往往是建立在美丑、善恶对立与互为比照的基础上。小说《三国演义》有了“拥刘反曹”的政治伦理设定,刘备就完全成为正义的化身,而雄才伟略的曹操就成了邪恶的代表。《说岳全传》也是一样,既然岳飞在小说中被塑造成忠心爱国的民族英雄,那么金兀术在人们的心目中自然就成了面目狰狞可憎的反面人物了。
长期以来,金兀术在中国历来上就是一个顿有争议的历史人物,一些汉族史学家始终把他描绘成伐宋战争的主凶,但金兀术在其家乡却始终名声大噪,赞美他的神话传说要超过任何一个金朝历史人物。在黑龙江绥化、阿城有“金兀术点将台”,呼兰、阿城有“金兀术运粮河”,阿城还有“金兀术斩将台”,在哈尔滨有“金兀术牧马场”,前文中我们还提到过“兀术长城”,尽管这些史迹基本就是后人的伪托,把所有跟金朝有关的东西都套到宗弼的头上,但却反映了后人对他的敬佩之情。
宗弼去世后,他的遗体起先埋葬于金上京(阿城)附近,后来海陵王完颜亮迁陵于今天北京市房山区金陵的“诸王兆域”。
据考证,目前国内最大的宗弼后裔完颜村位于泾川县王村镇,共有完颜氏一万多人。村内有金代最后一位皇帝完颜承麟基和金兀术儿子芮王完颜亨墓,金代十位皇帝及金兀术祠堂和始制于金代的“先人影”,有保存完整的金代女真人萨满教礼仪和祭祖仪式。
完颜氏的祠堂建筑规制为传统庙堂式,体现了金代建筑风格、满族民族特色及皇家文化内涵,祠堂内正面悬挂完颜家族世代祖先遗像,本地人称“先人影”。史料记载:其以布制于金代,明代复制。影长9尺,宽7尺,色彩鲜艳,笔画精工。影像自上而下排列,以完颜阿骨打金太祖为中心,有二代金太宗完颜晟,三代金熙宗完颜亶,四代海陵王完颜亮,五代金世宗完颜雍,六代金章宗完颜璟,七代卫绍王完颜永济,八代金宣宗完颜殉,九代金哀宗完颜守绪,还有完颜承晖,及末主完颜承麟和历代开国重臣。特别显现了太祖四太子完颜宗弼(兀术)之遗像。
八百多年来,完颜村的族人早已认同了汉文化。但是,他们所特有的三大族规,却一直保持到今天。一是不听不看《岳飞传》:二是不唱不看《击鼓战金兵)、《八大锤》等取材于《岳飞传》的曲目.三是同姓同族不通婚,都把自己的女儿嫁给汉族男子,男子都娶汉族的女子为妻。
这里还有金兀术的儿子芮王完颜亨墓,位于完颜村小沟东坪东南部。芮王完颜亨为宗弼(兀尤)长子,官至正三品。但是宗弼的大哥宗干之子完颜亮于1150年发动宫廷政变,杀掉了已经处于精神分裂状态的金熙宗完颜亶自立为皇帝。此后完颜亮为了巩固皇帝宝座,采取阴谋手段杀掉了金太宗、谙班勃极烈完颜杲以及宗翰的所有子孙后代,另外还有宗弼的得力助手撤离喝。
起初宗弼的儿子完颜亨很受完颜亮的信任,但是完颜亨有一个致命的缺点,就是管不住自己的大嘴巴,招致了完颜亮的猜忌,最终被完颜亮所杀。几年后,完颜亮又杀了完颜亨之妃、次妃和儿子。完颜亨的家属为逃诛灭九族之难,护送完颜亨灵骨至西北,葬于泾川境内的九顶梅花山下。完颜亨生前为芮王,从东北来的守墓人就称完颜亨墓为芮王坟。
此外还有宗弼的曾孙完颜承麟的墓葬。完颜承麟是金代最后一位皇帝,是宗弼的孙子,名将完颜承晖之子。公元1234年,元朝军队联合南宋军队围攻金朝最后一位皇帝金哀宗完颜守绪的避难地蔡州,金哀宗不愿意成为俘虏自杀,临死前传位于完颜承麟。这个倒霉的完颜承麟继位,只作了不到两个时辰的皇帝,就被元军围攻阵亡。完颜承麟创造了一个记录,他成为了中国历史上即位时间最短的皇帝,死后也葬于泾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