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月亮门/新世纪作家文丛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叶广芩
出版社 长江文艺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月亮门》的作者叶广芩有一种特别的讲述能力,能深入故事的内部获得一种超然的体验。细腻,而不煽情;雅致,而不做作一一在众声喧哗的时代,也许这种能使我们沉人静默之中的作品更为难能可贵。本书包含了《谁翻乐府凄凉曲》、《梦也何曾到谢桥》、《黄连厚朴》、《注意熊出没》、《太阳宫》等文章。

内容推荐

《月亮门》是著名作家叶广芩的原创中篇小说集,收录作者代表性之作,如饱含眷恋和痛楚的家族小说《梦也何曾到谢桥》《谁翻乐府凄凉曲》;反思战争历史的《注意熊出没》;关注人与自然关系的生态作品《山鬼木客》等;同时独家收录最新作品《树德桥》《月亮门》等,呈现出一种内心翻江倒海而表面不动声色的“中年”诗学。

目录

获奖情况

叶广芩作口叩要目

情智共生的雅致写作

唱晚亭

太阳宫

月亮门

树德桥

注意熊出没

山鬼木客

黄连厚朴

梦也何曾到谢桥

谁翻乐府凄凉曲

试读章节

金家的人无论干什么都要讲究一个字——像,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到位”。别的到位均不很难,唯这戏曲的“到位”却是不容易。它一讲的是艺术功底,二讲的是头面行头,缺了哪样也不行。金家从高祖就喜欢京戏,那时家里养着从高阳乡下买来的孩子,即家班子。有正旦一人,生三人,净一人,丑一人,衣、柔、把、金锣共四人,场面五人,掌班教习二人,锣鼓家伙、铠甲袍蟒,无不齐全,在东城也是数一数二的班子。逢有谁的生日、满月,喜庆节日,家里都要唱戏,邀请亲戚朋友来观赏。亲戚们也都是爱戏懂戏的,往往借了各种由头来我们家看戏。那时候我们家里永远是高朋满座,永远是轰轰烈烈。

戏班的孩子们都是从小练的,功底很扎实,戏也演得很有水平。道光时候,皇上崇尚节俭,大减开支,将宫里掌管演戏的南府改为升平署,连戏班都撤了。皇上如此,下头自然纷纷效法,且凡是效法都是有过之无不及的。听说各王公大臣为了表示自己也谨身节用,争先恐后地穿起打了补丁的旧朝服,一时皇上上朝,丹墀上一片叫花子般的破衣烂衫,成了道光年间的一景。我的祖先是否也鹑衣百结地夹在众臣之中山呼舞蹈,不便考证,反正从道光七年以后我们家就再不豢养戏班了。家班子里那些唱戏的孩子们或遣散回家,或留下听差,也有卖与外头戏班后来成了角儿的。那些留下来的孩子们在金家代代相传,至我们这辈,家里还有不少会唱皮黄的老妈儿、能打旋子的听差,传带得我们家也从上到下都能唱、能演,那一招一式,都非常的规矩,跟科班训练出来的一个样。

到了我哥哥们这个时候,把戏又演出了新花样,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他们打破了京戏的传统剧目,在传统的基础上尽兴发挥。常常是现编现演,或古或今,牛头不对马嘴,把好好儿的一出戏闹得不伦不类,面目皆非,诡谲不足信,荒诞不可闻。参与这些胡闹的也有我的父亲,这大概与我父亲多年留洋海外,颇具民主意识有关。只要是演戏,金家的一切尊卑、上下就全乱了套,变作了混搅的一锅粥。甭管演什么戏,父亲出台,爱用唢呐大开门,奏的是诸葛亮升帐的曲牌,以壮阔场面,大布雄威。初时大家都很严肃,父亲迈四方步走出,精神抖擞,弟兄们龙套配场,煞有介事。看来是要演一出正戏、大戏,不知是《群英会》还是《金锁镇》。大家正在威武雄壮之时,台侧一通小锣,急促的碎锣声中不知怎的跑出了老五。老五穿着大格格的女黄蟒,黄蟒短,只到他的膝盖,看上边很庄严,看下边两条腿却光着,白丝袜上蹬着三接头皮鞋。见大家笑,他索性把黄蟒一张,露出里面的大裤衩来。后头父亲威严的一声“嗯!——”他吓得赶紧把蟒掩了,钻人后台。母亲在下头说,这个老五,又是他捣乱,乱七八糟地胡穿,怎么把大格格的衣裳穿出来了!瓜尔佳母亲说,老五也不是胡穿,戏里男角儿穿女蟒的也大有人在。《水帘洞》里的猴王,还有程咬金,都穿女黄蟒。一来为扑打方便,二来也说明他们不是正经帝王。我母亲唯有点头称是的份儿。

我父亲除了演老生,有时还反串花旦,常演的是《拾玉镯》里的孙玉娇。与孙玉娇相配的那个风流公子傅朋,则由看门的老张担任。老张演傅朋的时候已经六十二了,牙齿松动,说话漏风,还要张罗着演俊小生,任谁替换也不让贤。没办法,只好由这个六十多的老小生去和孙玉娇调情,也很有意思。父亲唱着唱着忽然冒出一句真嗓儿,插白说:你们的妈让我出东直门给她雇驴去,她说了,今天雇不来驴就骑我,让我趁这机会赶紧跟着小傅朋顺房上跑了呗!下头一阵哄笑,有人叫好儿,父亲越发得意,极尽扭捏之能事,下头也越发笑得厉害。瓜尔佳母亲说,难为他说得巧,赏两大枚。就有人将两个铜板扔了上去。那时两大枚只能买一个烧饼,瓜尔佳母亲的参与更是带了戏谑成分在其中。父亲欣喜若狂地将钱捡了,向下一道万福说,谢太太赏。下头又是笑,夹杂着弟兄们的怪声叫好儿。

父亲真正拿手的是老生。他学的是谭派,认为谭鑫培的唱儿悠远绵长,有云遮月的韵昧,跟他的嗓子很对路。父亲似乎没怎么下功夫,就把戏唱得很好了。有一回他在后花园吊嗓子,招得隔壁沈致善扒着墙头往这边看,还以为真是谭老板上我们家来了呢。姓沈的是袁世凯的亲信,有戊戌的结怨,我们家很是看不起他,虽住邻居,彼此素无来往。沈家几次递话,要过来拜访,要过来听戏,都被父亲很坚决地挡了。父亲说那种溜须拍马、辜恩背义的人,金家人不想沾惹,怕的是有朝一日也被送到菜市口,嘁里喀嚓掉了脑袋。而那天,因为沈致善称赞了父亲的戏,父亲竞破例向他拱了拱手,给了个笑脸,不过从此以后父亲再也不在后花园吊嗓子了。

我大哥舜鋙也是唱老生的,他不如父亲唱得好,常常跑调儿,使拉胡琴的老七舜铨很为难。老大的调儿,唱着唱着就走了,他能从二黄倒板“听谯楼打初更玉兔东上”一下蹦到四平调去,而且一遍跟一遍唱得绝不一样。害得老七很被动地跟着他跑,有时就不拉了,由着他自己去发挥,去瞎唱。只要他一张嘴,他的母亲就要离席,说是怕岔了气,不如及早回避。父亲说老大唱戏不走心,说他唱外头的流行歌曲《三轮车上的小姐》唱得也很准,一点儿也不走调儿。老大和三格格一样,热衷于政治,两人是一对水火不相容的冤家对头。三格格对戏是外行,分不出青衣和花旦,搞不清西皮和二黄,对家里动辄就吹拉弹唱十分反感。说现在的时局都成什么了,日本人都打进北平了,金家院里一帮男女却还要涂脂抹粉、粉饰太平,真是“商女不知亡国恨”,没出息极了。老大则不然,老大不喜欢戏,但大面上很能应酬得过来,他蜻蜓点水似的演唱谁都看得出那只是一种即兴的敷衍、一种性格的遮掩,不能不说这是他处世的老练。三格格一针见血地指出,她大哥在笨拙浑然的背后是深不可测的诡计多端。实话说,他不是个好东西。老大和三格格舜钰是一母同胞的兄妹,张氏母亲说他们俩的八字相克,不是两败俱伤,就是一个灭了一个。真让这位母亲说着了,没有几年,在蒋介石对共产党的“戡乱”动员令下达以后,所杀数千中共党员和进步人士中,金舜钰的名字赫然在列,国民党具体负责此项工作的就是金家老大金舜鋙。P6-8

序言

“新世纪作家文丛"总序

白烨

摆在读者诸君面前的,是长江文艺出版社接续着“跨世纪文丛”,新推出的“新世纪作家文丛”。

在20世纪的1992年至2002年间,长江文艺出版社聘请资深文学评论家陈骏涛,主编了“跨世纪文丛”,先后推出了飞辑,出版了67种当代作家的作品精选集。因为编选精当、连续出书,也因为是一个在特殊时期的特殊文学行动,“跨世纪文丛”遂成为世纪之交当代文坛引入注目的重要事件。当时,主编陈骏涛在《“跨世纪文丛”缘起》中说道:“‘跨世纪文丛’正是在新旧世纪之交诞生的。她将融汇20世纪文学,特别是80年代以来中国文学变异的新成果,继往开来,为开创21世纪中国文学的新格局,贡献出自己一份绵薄之力,她将昭示着新世纪文学的曙光!”这在当时看来实属豪言壮语的话,实际上都由后来的文学事实基本印证了。“跨世纪文丛”出满67本,已是21世纪初的头两年。《中华读书报》曾经在一篇文章中这样写到:“在新世纪的钟声即将敲响的时候,它暂时为自己划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这套文丛创始于7年以前的1992年,其时正值纯文学图书处于低迷时期,为了给纯文学寻求市场、为纯文学的发展探路,陈骏涛与出版家联手创办了这套旨在扶持纯文学的丛书。丛书汇聚了国内众多名家和新秀的文学创作成果,王蒙、贾平凹、莫言、梁晓声、韩少功、刘震云、余华、方方、池莉、周梅森等59位作家均曾以自己的名篇新作先后加入了文丛。几年来,这套丛书坚持高品位、高档次,又充分考虑到读者的阅读需求和阅读期待,为纯文学图书闯出了一个品牌。”这样的一个说法,客观允当,符合实际。

也正是自1992年起,在邓小平南巡讲话精神的强劲指弓l下,国家与社会的改革开放,加大了力度,加快了步伐,社会生活真正开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经济建设以市场秩序的确立为重心。社会生活的这种历史性演变,对于未曾接受过市场洗礼的当代文学来说,构成了极大的冲击与严峻的挑战。提高与普及的不同路向,严肃与通俗的不同取向,常常以二元对立的方式相互博弈。正是在这种日趋复杂的社会文化背景之下,以严肃文学的中青年作家为主要阵容,以他们的代表性作品为基本内容的“跨世纪文丛”,就显得极为特别,格外地引人关注。究其原因,这既在于“跨世纪文丛”不仅以高规格、大规模的系列作品选本,向人们展示了当代作家坚守严肃文学理想和坚持严肃文学写作的丰硕收获,还在于“跨世纪文丛”以走近读者、贴近市场的方式,给严肃文学注入了生气、增添了活力,使得正在方兴未艾的文学图书市场没有失去应有的平衡,也给坚守严肃文学和喜欢严肃文学的人们增强了一定的自信。

大约是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在“跨世纪文丛”出满5辑之际,我曾以《“跨世纪文丛”:九十年代一大文学奇观》为题,撰写了一篇书评文章。我在文章中指出:“跨世纪文丛”是张扬纯文学写作的引入举措,而且“有点也有面地反映了80年代以来文学发展演进的现状与走向。在纯文学日益被俗文化淹没的年代,这样一套高规格、大规模的文学选本不仅脱颖而出,而且坚持不懈地批量出书,确乎是90年代的一大文学景观”。我在文章的末尾还这样期望道:“热切地希望‘跨世纪文丛,坚持不懈地走下去,并把自己所营造的90年代的文学景观带入21世纪。”

好像是冥冥之中的一种缘分,我当年所抱以期望的事情,现在正好落在了我的身上。

因为种种原因,“跨世纪文丛”在文学进入新世纪之后,未能继续编辑和出版,因而渐渐地淡出了读者视野与图书市场。约在2014年岁末,在新世纪文学即将进入第十五个年头之际,长江文艺出版社决意重新启动这套大型文学丛书,并希望由我来接替因年龄和身体的原因很难承担繁重的主编事务的陈骏涛先生。无论是出于对于当代文学事业的热爱,还是出千对于长江文艺出版社的敬重,抑或是与亦师亦友的陈骏涛先生的情意,我都盛情难却,不能推辞。于是,只好挑起这付沉甸甸的重担,把陈骏涛先生和长江文艺出版社共同开创的这份重要的编辑事业继续下去。

2015年1月7日,在北京春节图书订货会期间,长江文艺出版社借着举办《中国年度文学作品精选丛书》出版20周年座谈会,正式宣布启动大型重点出版项目——“新世纪作家文丛”。由此开始,我也进入了该套文丛的选题策划和作者遴选的准备工作。当时的“新浪·文化”就此报道说:“面对新的文化格局、新的文学现象,出版人仍然应该‘有自己的事情要做’。‘跨世纪’有跨世纪的机缘,新世纪同样有着它的使命召唤。在一片喧扰之中,一大批严肃的理想主义文学者,仍然怀揣着圣洁的执著,身负着难以想象的重压蹒跚而行,出版人当然没有理由旁而观之。这正是《新世纪作家文丛》的缘起。”

经与长江文艺出版社的社长刘学明、总编尹志勇、项目负责人康志刚几位多次沟通和商议,我们大致达成了以下一些基本共识:一、新的丛书系列以“新世纪作家文丛”命名,即以此表示所选对象——作家作品的时代属性,又以此显现新的丛书与“跨世纪文丛”的内在勾连与历史渊源;二、计划在5年时间左右,推出50-60位当代实力派作家的作品精选集,每辑以8-10位作家的作品集为宜;在编选方式上,参照“跨世纪文丛”的原有体例,作品主要遴选代表作,并在作品之外酌收评论文章、创作要目等,以增强作品集的学术含量,以给读者、研究者提供读解作家作品的更多资讯。

事实上,文学在进入新世纪之后,在社会与文化的诸种因素与元素的合力推导之下,越来越表现出一种史无前例的分化与泛化,创作形态也呈现出前所少有的多元与多样。文学与文坛,较前明显地发生了结构性的巨大变异,我曾在多篇文章中把这种新的文学结构称之为“三分天下”,即以文学期刊为阵地的传统型文学(严肃文学);以市场运作为手段的大众化文学(通俗文学);以网络科技为平台的新媒体文学(网络文学)。在这样一个有如经济新常态的文学新生态中,严肃文学的生存与发展,传统文学的坚守与拓进,就显得十分重要并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因为这一文学板块的运作情形,不只表明了严肃文学的存活状况,而且标志着严肃文学应有的艺术高度,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引领着整体文学的基本走向。而就在与各种通俗性的、类型化的不同观念与取向的同场竞技中,严肃文学不断突破重围,一直与时俱进;一些作家进而脱颖而出,一些作品更加彰显出来,而且同90年代时期相比,在民族性与世界性、本土性与现代性等方面,都更具新世纪的时代特点和新时代的审美风貌。即以最为显见的重要文学奖项来说,莫言获取2012年度诺贝尔文学奖的殊荣自不待说;近几届的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不少出自“60后”和“70后”的作家频频获奖、不断问鼎,获奖作者的年轻化使得文学奖项更显青春,文学新人们也由此显示出他们蓬勃的创造力与强劲的竞争力。这一切,都给我们的“新世纪作家文丛”的持续运作,提供了丰富不竭的资讯参照,搭建了活跃不羁的文学舞台。

我们期望,藉由这套“新世纪作家文丛”,经由众多实力派作家姹紫嫣红的创作成果,能对新世纪文学做一个以点带面的巡礼,也经由这样的多方协力的精心淘选,对新世纪文学以来的作家作品给以一定程度的“经典化”,并让这些有蕴含、有品质的作家作品,走向更多的读者,进入文学的生活,由此也对当代文学事业的繁荣与发展,乃至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奉上我们的一份心力,作出自己的一份贡献。

我们将为此而不懈努力,也为此而热切期盼!

2015年8月8日于北京朝内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3 19:0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