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天然本草(养出百岁人生) |
分类 | 生活休闲-养生保健-健康百科 |
作者 | 罗玉敏 |
出版社 |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罗玉敏主编的《天然本草(养出百岁人生)》是一本认识衰老、预防衰老的中草药养生科普书籍。全书共介绍了60种常见的具有抗衰老功效的中草药,29首常见的养生膏方,同时还设有体质测评表,帮助读者初步判断自身体质,以便根据自身体质进行日常调理。本书适合所有广大读者阅读。 作者简介 罗玉敏,博士,首都医科大学神经病学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为中医药对脑缺血损伤保护的研究。首都医科大学脑血管病研究所副所长,宣武医院脑血管病研究室主任北京市中西医结合学会神经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市神经病学学会中西医结合分会副主任委员。发表国内外论文近300篇,其中SCI论文90余篇。主编《脑血管病实验方法学》《神经系统疾病动物模型》《合理使用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的中药注射液》等著作。 目录 第一章 中医对衰老的认识 第一节 关于衰老的定义 主虚说 邪实夹虚说 综合致衰说 第二节 衰老的相关症状 形与神俱的健康标准 衰老的相关症状 第三节 相关体质辨识 什么是体质 不同体质与常见疾病 第二章 补气养血药 第一节 补益气血类 党参 灵芝 第二节 补气类 人参 黄芪 西洋参 第三节 养血类 阿胶 大枣 龙眼肉 何首乌 第三章 补益肝肾药 第一节 补阴类 熟地黄 女贞子 枸杞子 黑芝麻 黄精 第二节 补阳类 肉苁蓉 淫羊藿 鹿茸 菟丝子 蛤蚧 杜仲 巴戟天 核桃仁 第四章 健脾益胃药 第一节 补脾胃气虚类 山药 白术 甘草 粳米 第二节 补脾胃阴虚类 铁皮石斛 北沙参 天冬 麦冬 第三节 健脾祛湿类 薏苡仁 茯苓 绞股蓝 第五章 润肺止咳药 第一节 润肺生津类 百合 蜂蜜 蜂王浆 银耳 燕窝 第二节 敛肺止咳类 五味子 南沙参 冬虫夏草 紫苏子 银杏 第六章 活血化瘀药 第一节 活血调经类 牛膝 红花 丹参 益母草 第二节 活血止痛类 三七 当归 川芎 红景天 郁金 第七章 其他药物 远志 决明子 升麻 独活 黄芩 天麻 防风 桑螵蛸 第八章 膏方养生 第一节 膏方滋补的“昨天”和“今天” 第二节 古籍常用膏方 健脾阳和膏 凉膈和胃膏 助胃膏 人参膏 温胃膏 万安膏 参茯膏 春雪膏 通噫消食膏酒 理脾调中化湿膏 调中清热化湿膏 茱萸煎 生地黄膏 苍术膏 加味茶汤方 养老膏 三才膏 还元膏 白术膏 党参膏 当归膏 参术膏 楂梨膏 健脾方 资生健脾膏 调气化饮膏 大岩蜜汤 扶元和中膏 调元百补膏 附录 西医学对老化的认识 参考文献 序言 老化是指随着年龄的增加,机体出现的一系列形态学 和生理学的变化,导致机体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逐渐减 退,机体的各项生理功能逐渐降低,最终产生的结果就是 衰老。早在2000多年前的《楚辞》中的“年既老而不衰” 也说明“老化”和“衰老”应该是不同的阶段。《素问· 上古天真论》中就有记载:“女子五七,阳明脉衰,面始 焦,发始堕”“男子五八,肾气衰,发堕齿槁”,这是老 化的过程。《素问·天年》说:“人之寿,百岁而死”, 说明人若尽其天年可活到百岁。探索人类衰老的机制,采 取措施,延缓衰老,延长寿命是医学界,甚至人类一直以 来共同追求的目标。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类的平均寿命 不断延长,社会老龄化程度越来越严重。随着人类工作节 奏的加快,与年龄相关的疾病越来越多,并且人们对生命 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如何延缓老化,如何预防衰老 相关的疾病,是世界卫生组织面临的重要问题,也是目前 中国医疗卫生领域的难题。 中医药是我们华夏民族的宝贵财富,中药在延缓老化 、预防疾病的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中医的博 大精深很难掌握,中药的使用常需要中医来指导,为此, 本书选择了生活中常见的部分中药,以科普的形式,简明 扼要地说明了这些中药的基本知识、性味归经及功效和使 用说明,以便大众自行查阅借鉴。 本书共介绍了60种常见的与抗衰老相关的中药,29首 常见的养生膏方,有些膏方出处不同,故所用中药略有不 同;并按功效,如补养气血、补益肝肾、健脾益胃、润肺 生津、养血活血等,对这些中药进行分类,方便大众查阅 ;另外,本书对于这些中药的适应人群、慎用人群,以及 食用方法进行了详细介绍。希望这本书能对未病先防或进 行慢病调理的人群,在自己选择这些养生中药时,略有帮 助。 罗玉敏 2018年9月于北京 导语 中医药是我们华夏民族的宝贵财富,中药在延缓老化、预防疾病的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罗玉敏主编的《天然本草(养出百岁人生)》选择了生活中常见的部分中药,以科普的形式,简明扼要地说明了这些中药的基本知识、性味归经及功效和使用说明,以便大众自行查阅借鉴。 精彩页 第一节 关于衰老的定义 衰老又称老化,通常是指在正常状态下,随着年龄的增加,自身生理功能减退,人体内环境的稳定与应激能力及结构发生退行性变化,趋向死亡,不可逆转的现象。人体在生长发育完成之后,便逐渐进入了衰老的过程。衰老是人类正常生命活动的自然规律,是多种内外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衰老出现的早晚及相关的表现在个体间有很大差异,但总体说来年龄是其中最为关键的因素之一。早在《素问.上古天真论》中就有记载:“女子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男子五八,肾气衰,发堕齿槁”,意指女性35岁、男性40岁后开始由壮盛期转入衰老期。随着年龄的增加,体内新陈代谢和各器官的功能逐渐减退,形体外观和内脏就会表现出衰老的征象。同时,《素问·天年》说:“人之寿,百岁而死”,说明人若尽其天年可活到百岁。从35岁、40岁到百岁,如何调护预防,延缓衰老,进而延长寿命,是人类一直以来的目标。 想寻求人类健康长寿的秘籍,就必须对衰老理论有一个清楚完整的认识。中医的衰老理论在中医典籍中皆有论述,《黄帝内经》中早有关于肾气盛衰直接影响人体生长发育的论述,继而形成了肾气虚致衰的理论。故历代医家大都认为肾虚是衰老的主要原因,并在中医衰老理论中占主导地位。也有不少医家认为衰老虽是肾虚为本,但因虚而致的痰浊血瘀也是非常重要的致衰因素。虽然关于衰老学说可谓“百花齐放”,但概括起来可分为主虚说、虚实夹杂说和综合致衰说三类。 《主虚说》 1.肾虚说 中医基础理论认为,肾为先天之本,主生殖,为人体生命之本源,与人的生长、发育、衰老有着密切的关系。人体的生命过程可分为幼年期、青年期、壮年期、老年期几个阶段,每一阶段机体的生长发育或衰退情况,都取决于肾精及肾气的盛衰。《素问·上古天真论》曰:“女子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六七,三阳脉衰于上,面皆焦,发始白;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丈夫五八,肾气衰,发堕齿槁;六八,阳气衰竭于上,面焦,发鬓颁白;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天癸竭,精少,肾脏衰,形体皆极;八八,则齿发去。”由此可见,衰老的速度和寿命的长短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肾气的强弱。 后世医家对肾虚与衰老的关系也有很多精辟的见解,如虞抟在《医学正传》中提到:“肾气盛则寿延,肾气衰则寿天。”叶天士在《临证指南医案》中多次论述下元亏虚与衰老的关系,“男子向老,下元先亏”“花甲以外年岁,……到底下元衰矣”“高年下焦根蒂已虚”等。 2.脾虚说 脾虚致衰的理论也源于《素问·上古天真论》:“女子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说明衰老是从阳明开始的。其解释有二:一是阳明是多气多血之经,脾胃是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胃虚弱,化源不足,元气失养,机体抵抗力下降,外邪乘虚致病,因病而衰。二是从气化的观点来说,脾胃是一身气机升降之枢纽,脾胃健运,能使心肺之阳下降,肝肾之阴上升,而使天地交泰。若脾胃升降失调,会产生一系列病变,从而影响健康长寿。 对此学说,唐宋元明清诸医家皆有发挥、发展。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金元四大家之一李东垣创立了脾胃学说,提出“内伤脾胃,百病由生”“人以脾胃中元气为本”的思想。这说明调养脾胃之气是延年益寿的一条重要原则。孙思邈曾提出:“五脏不足调于胃”,认为调理脾胃可使“气得上下,五脏安定,血脉和利,精神乃居”。李中梓更进一步提出“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的理论,认为脾在人体生命活动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应同肾一样需要被重视。 3.五脏虚衰说 五脏虚损既是衰老的生理特征,也是导致衰老的重要原因。脏腑虚损日久则因虚致实,导致痰、瘀、湿、滞等病理产物滋生,以致虚实夹杂,变生他病,进一步加速衰老。因此,衰老以虚为本,以实为标。在五脏之中,又以脾肾两脏与衰老关系最为密切。肾气的盛衰、肾精的盈亏与机体衰老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肾虚是衰老的主因,肾虚衰老说应是中医衰老学说的核心。《灵枢·天年》中论述从四十岁起衰老便已开始,涉及脏腑则从五十岁由肝脏始衰,随后按五行之序逐一衰弱,至九十岁肾气焦为止,乃至五脏皆虚,神气皆去,形骸独居,生命终止。如此看来,五脏与人体衰老密切相关。 4.阴阳失调说 阴阳两者相互依存,保持平衡,则柳体健康无病,达到“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的状态。如果生理状态的阴阳相对平衡受到破坏,会发生阴阳偏盛或偏衰的病理状态。阳气虚损可导致阴精化生不足,阴精虚损又可导致阳气化生无源,久则阴阳俱损而衰老。当进入老年阶段,由于阴阳平衡失调,机体出现了衰老的征象,如“年四十,阴气自半,起居衰矣”“人五十以上,阳气日衰,损与日至,心力渐退,忘前失后,兴居怠惰……视听不稳,多退少进……饮食无味,寝处不安”。朱丹溪在《养老论》中从阴阳虚损角度论述了阴阳失调的病理特点,指出“人身之阴阳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