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分广义和狭义两种说法。广义的细菌即为原核生物,是指一大类无核膜包裹细胞核,只存在称作拟核区(或拟核)的裸露DNA的原始单细胞生物,包括真细菌和古生菌两大类群,其中除少数属古生菌外,多数的原核生物都是真细菌。可大致分为6种类型,即细菌(狭义)、放线菌、螺旋体、支原体、立克次氏体和衣原体。而人们通常所说的细菌即为狭义的细菌,狭义的细菌为原核微生物的一类,是一类形状细短,结构简单,多以二分裂方式进行繁殖的原核生物,是在自然界分布最广的有机体,是大自然物质循环的主要参与者。
刘宝恒主编的《万物简史(细菌卷青少版)》将给你带来一场全新的知识盛宴,使你获得更多的审美体验、想象空间和更为广阔的文化视野。
科学如此引人入胜,我们所居住的世界也如此充满惊奇和美妙。刘宝恒主编的《万物简史(细菌卷青少版)》采用通俗易懂的方式描绘了贴近我们生活的一幅幅科学图画。《万物简史(细菌卷青少版)》简单明了,通俗易懂,集结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眼前的这个浓缩小世界能引领你获取更丰富的知识补给,储备更新的文化知识,获得更多的审美享受、想象空间和文化熏陶。
细菌的外部是由较为坚硬的核壁所组成,内部是个核膜,含有胶状物质,也称核糖体,是合成蛋白质的地方。它具有运动和不断繁殖的特性。在地球上,细胞与细菌是天生一对的,是同时诞生的,因为只有细菌与细胞同时出现,细菌才能将单细胞的有机物作为其天然食物的来源。细菌是伴随细胞生物的发展而发展的,当单细胞进化发展成为植物和动物时,细菌也随着细胞生物体不断发展而相应增加,它能依附在细胞生物体内不同的器官和细胞组织中而生存。
细菌是一种异养寄生物,它不依赖呼吸空气中的氧气来生存,而是把有机物质中的氧元素以及依靠所有的自然有机物质,包括动植物体内的有机物质作为营养而生存的。它是一种能依靠自然有机物质而独立生存的、比单细胞还要小的、可以自我进行运动的微型原核动物。地球上,没有自然有机物质的地方,就不可能有原核生物的存在。换句话来说,没有细胞生物的出现,就不可能会有细菌的出现。根据有关科学家监测,在人类中平均每个人所寄生的原核生物(细菌)重约达2.5千克。约占人体5%的空间。另外,细菌还有一个特点,它不像动植物那样会不断增殖进化,它们的生命体基本上是保持不变的形态。
细菌是推动细胞生物发展的内在动力,它能起到推动细胞不断分裂和再生的特殊作用,是促进细胞生物体成长壮大的重要内因之一。因为在细胞生命体内,细菌与细胞两种不同的生命都有求生存的天生欲望,所以在动、植物成长的过程中,细胞与细菌之间同时进行着求生存的大竞赛,细菌在细胞生命体内不断繁殖及觅食其有机物。而细胞生物要满足细菌的食量需要,必须不断地相应增加和再生自身细胞的数量。这个过程,无形中起到了促使细胞生命体不断成长与壮大的特殊作用。细胞与细菌在促进细胞生命体发展壮大的同时,必然会把两者之间的发展调节到具有同步性和平衡性,使细胞生命体生长呈良性化,互为因果地推动细胞生命体的成长与壮大,共同保持着共生性和相互适应性的生态效果。如果细胞发展快,细菌发展慢,并且细菌与细胞是同步协调发展的话,就不会危及细胞生命体的正常生长,动、植物的生长就会呈良性化且不断地进化发展。相反,如果细胞生物某些功能细胞组织发展慢或再生细胞能力差,而某种细菌在其某些环节细胞组织里繁殖速度快的话,就会直接影响到细胞生命体内部生态系统的平衡性,会逐步侵蚀、支解和破坏细胞生命体内部生态系统的某些功能细胞组织和环节细胞组织,而使其生态出现失同步性和不协调性,导致人体病态现象的发生,严重时会危及细胞生物体的生命。
由于动、植物的延续都是以一代传一代的方式进行的,动、植物上代生命体的死亡是细胞组织结构系统的死亡,而细菌是寄生在细胞组织结构系统里而独立生存的,它不会被生命主体的死亡所影响,它会一直伴随着所寄生主体死亡后所形成的生物质继续生存下去。细胞生命体死亡后,一方面会被腐食动物吞噬;另一方面,可给细菌提供新的生存环境:在主体死亡的地表上有植物存在,有逐年由细胞生物所遗留下来的有机生物质,还有生命主体死亡本身的有机物。这些从死亡的生命主体所分离出来的细菌,就能相应地转移到其他有机物中继续生存。另外,动物的排泄物里的细菌,能把排泄物中的有机生物质作为食物进行生存。同时,细菌也能依靠自然界所形成的有机生物质继续生存下去。
因为细菌的生存活动是围绕着生物链和食物链的物质运动变化而不断循环生存的,所以细菌天生是一种生命力和繁殖力特强的微小的原核动物。这些能脱离了细胞生命主体并依赖于其他生物质继续生存下去的细菌,可称为体外细菌。而在继续完成它的历史使命之外,体外细菌还将对自然界中海洋及地面所有积淀的生物质(碳化物)起到支解和分化的重要作用。同时,它还能一直伴随着生物质形成地壳里的碳化物沉积层(又称石油),并能在碳化物沉积层中继续起到支解和分化作用,释放出大量的甲烷(CH4)、甲醇(CH30H)、氨气(NH3)等燃烧能力特强的有毒化学物质,起到不断提升碳化物纯度的重要作用。而这些有毒化学物质又为实现形成地球地核积聚高纯度碳化物的基础原料而准备的。地下天然气和煤矿瓦斯的形成,就是由体外细菌在支解、分化沉积碳化物的过程中所释放出来的燃烧能力特强的有毒化学气体。此外,体外细菌也可以通过空气中生物质的尘埃、食物链、生物链、带有生物质的液态水、吸血的动物和苍蝇等多条传播途径,重新回到细胞生命体之中。在此情况下,部分生命力和繁殖力特强的体外细菌,若对生命体某些生存功能细胞组织与环节细胞组织起到了破坏性作用时,可将其称为病菌感染。P20-25
人类生活的世界是一个包罗万象的世界,是一个记载世间万物的世界。这个世界的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历史,每一个事物的历史都蕴含着重要的知识、揭示着某种道理。了解这些历史,对青少年读者的学习和生活都有着很大的益处。它不仅可以丰富青少年读者的知识结构,而且还可以拓宽青少年读者的眼界。
本套《万物简史》丛书属于科学史类读物,主要以简史的形式将人类自古以来、古今中外的“物质化”与“精神化”的所有富有代表性的事物给予简述,使得青少年读者能够通过本套丛书而熟悉学习中、生活中及身边的一切事物的历史由来,及夹杂在这些历史脉络中的有趣故事与知识性趣闻。
丛书系列记载了人类历史中最精彩的部分,从实际出发,根据读者的阅读要求与阅读口味,为读者呈现最有可读性兼趣味性的内容,让读者更加方便地了解历史万物,从而扩大青少年读者的知识容量,提高青少年的知识层面,丰富读者的知识结构,引发读者对万物产生的新思想、新概念,从而对世界万物有更加深入的认识。
此外,本套丛书系列为了迎合广大青少年读者的阅读兴趣,还配有相应的图文解说与介绍,再加上简约、独具一格的版式设计,以及多元素色彩的内容编排,使本套丛书的内容更加生动化、更有吸引力,使本来生趣盎然的知识内容变得更加新鲜亮丽,从而提高了读者在阅读时的感官效果,使读者零距离感受世界万物的深奥、亲身触摸社会历史的奥秘。在阅读本套系列丛书的同时,青少年读者还可以轻松享受丛书内容带来的愉悦,提升读者对万物的审美感,使读者更加热爱自然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