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为财死,鸟为食亡》、《放屁打水缸,要发财走松江》……施文斌、张爱华编写的《中国民间故事丛书(上海静安卷)》收录充满民族、地域特色的民间故事,融知识性、趣味性、资料性、启迪性于一体,让我们于妙趣横生中品味本土异乡风土人情,于奇思妙想中感悟世间百态、懂理明智。
岁月砥砺,口耳相传。
让这些美好的故事流传下去,成为世代相承的永恒记忆——向热爱讲故事、听故事、写故事的人们,致敬!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中国民间故事丛书(上海静安卷) |
分类 | |
作者 | |
出版社 | 知识产权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人为财死,鸟为食亡》、《放屁打水缸,要发财走松江》……施文斌、张爱华编写的《中国民间故事丛书(上海静安卷)》收录充满民族、地域特色的民间故事,融知识性、趣味性、资料性、启迪性于一体,让我们于妙趣横生中品味本土异乡风土人情,于奇思妙想中感悟世间百态、懂理明智。 岁月砥砺,口耳相传。 让这些美好的故事流传下去,成为世代相承的永恒记忆——向热爱讲故事、听故事、写故事的人们,致敬! 内容推荐 《不见黄河心不死》、《天要落雨娘要嫁》、《拜倒在石榴裙下》、《露马脚》、《人心不足蛇吞相》、《人为财死,鸟为食亡》、《放屁打水缸,要发财走松江》……施文斌、张爱华编写的《中国民间故事丛书(上海静安卷)》收录了当地包括神话、故事、传说、笑话在内的民间故事数十余万字,这些口口相传的民间文学为读者生动地展示了当地人民的生活与劳动画卷,卷中附有数十余幅展现当地风土人情的彩色插图,具有较强的知识性、趣味性和可读性。。 目录 神话 太阳和月亮 大禹洽水劈龙门 海鸟与稻谷 传说 人物传说 甘露妙对金銮殿 孟姜女的传说 韩信葬母 犟脖子 王羲之放粮 “泥马”渡康王 朱元璋放鸭 方孝孺代父教书 吴沈荐贤 方孝孺过目不忘 杀不绝 崇祯拆字 金圣叹冤死留菜单 奇妙良药惊名医 方丈智斗乾隆 郑板j乔I怕狗 神童翁同稣 张之洞买靴 跛脚皇帝袁世凯 败了诉讼赢了名 一县俩县长 冯玉祥站岗 蔡元培题匾 熊佛西喝倒彩 熊佛西智护爱国学生 女英雄李林 谢晋元的传说 四行仓库之战 孤军营 谢晋元之死 殷夫译诗 张聋髯的传说 西太后请不动的张聋聋 张聋聋斗哈同 张聋聋父子的医德 抬桌子配药 张聋聋出丧 哈同传说 哈同的传说 哈同用铁藜木铺就南京路 一双金筷一条命 吴刚怒打老寿星 抱郎菩萨 吃白食与神仙智斗 姚公姚婆 赛华佗 菩萨也难当 史事传说 大刀刘的传说 穷车夫怒斗“独眼龙” 租界里的惨案 炮轰烂水手 血溅“金都” 剪辫潮 智取天通庵 地方传说 黄浦江十八弯 湖府洋 黄山“猴子观海” 梅龙镇酒家 朱养心膏药店 马亮独造金山寺 酆都城的传说 地名传说 曹家渡的来历 愚园路的由来 为什么叫“马路” 八仙与八仙桥 梅湖的由来 擒峰塔 芙蓉圩的由来 沥海镇的传说 无锡显应桥 无锡算盘桥 苏州渡僧桥 湖州双夫桥 杭州笔杆弄 将军坟的由来 康熙赐名兰笋山 济公与飞来峰 寺庙传说 关帝庙 大王庙 金司徒庙 玉佛寺 崇安寺 白龙庙 七牧将军庙 梁山伯庙 曹娥孝女殿 静安寺传说 静安寺“虾子潭” 静安寺铜钟 静安寺古井 静安寺“涌泉” 动植物传说 凤哥哥,还我衣 当当赌 水田中蚂蟥的来历 五嫂鱼 独眼鱼 银鱼 相思树 漳州水仙花 虎丘茉莉花 向日葵 粽箬叶 益母草 相思草 土特产传说 碧珀藏玉上海椒 郁金香酒 涮羊肉 陆稿荐 黑米和香米 六神丸的来历 六神丸的得名 画虎不成反类犬 冯了性药酒的传说 瞒婆蚕豆 风俗传说 过年的由来 春节插松枝 元宵节的由来 立夏的传说 屋顶插杨柳的来历 宁波花轿和新娘礼服 盘龙发型的来历 和尚剃发的由来 风婆婆 寡妇再嫁要族长签名 “酷”字的传说 鼓的传说 篾索蛟 故事v一 动物故事 老鼠为什么生肖排第一 猫为什么要吃老鼠 公鸡为什么喔喔叫 牛为什么向天上叫唤 牛大仙传旨 鲤鱼跳龙门 老虎吃猫屎 蚯蚓讨眼 鸟语的故事 拆被窝,洗人心 仰箩借。扣箩还 “我苦!我苦!” “烙葱油饼吃!” 美丽的鹿角 牛眼与鹅眼 幻想故事 看看棋烂脱扁担头 龙凤村 田螺姑娘 金鱼公主 海明珠 石义砍柴 儿子十九爷十八 蛇郎与三姑娘 豺狼精与姐妹俩 掼宝石 凹鼻子 金牛洞 郝家的聚宝盆 小磨子 木鱼与木槌 小花猫 河东与河西 小锣小鼓叮当响热气馒头 往上涨 该发财的发财不该发财的 碰到妖怪 书生的奇遇 信口皇 谢年 鬼狐精怪故事 渔夫与水鬼 鬼见愁与神道士 人鬼对联 阿木林和阿土生 父子同登科 生活故事 婚姻家庭故事 打碗记 亲家斗法 两个亲家公 两兄弟 盼相逢时恨相逢 小瘌痢吹火 遗嘱 天赐良缘 父子两连襟 同胞四进士 八十公公养一娃 孝顺粥的来历 刑前求娘奶 父子同拜堂 扁担记 求佛 三女拜寿 借女吊孝 黄花打鱼 三个姑娘选女婿 弟兄团结一条心,门前泥土 变成金 肖山十里黄 巧女傻婿故事 憨大女婿 憨大学艺 贤妻帮夫改邪归正 聪明的儿媳妇 阿憨相亲 阿憨劝哭丧 阿憨拜寿 秀才偷牛 丞相女与呆女婿 呆女婿行酒令 处事道德故事 治穷病 让一犁 春风与夏雨 师徒赛画 借灯 四个小点 百日大难 诗与对故事 姐妹拜寿 摇船姑娘考秀才 两个蠢秀才 四个考生 胸无点墨的秀才 智赚吝啬鬼 巧姑娘和傻秀才 清河桥 三句半 泥水匠气死老秀才 王相国慧眼聘名师 吟诗送命 讲字比人 贱三爷续联戏县官 吕洞宾与李白赛诗 善于对对联的无赖 苏小妹三难新郎 赶考路上 官吏故事 智断谋夫案 一袋银子 清官三件事 祝知府审狗忤权贵 智慧故事 乐延写契约 一幅画换个新娘子 一句话药方 卖针 海学诗答题 趣味故事 小皮匠猜哑谜 小皮匠招亲 考方丈 甘凤池比武 叶四板眼智斗强梁 聪明的穷秀才 一棒打水 “鬼”捉道士 阜古阿0 乐延买柴 神缸 白目陪状元 熟语故事 虎毒不食子 结发夫妻 好心有好报 三个和尚有水吃 不见黄河心不死 天要落雨娘要嫁 拜倒在石榴裙下 露马脚 人心不足蛇吞相 人为财死,鸟为食亡 放屁打水缸,要发财走松江 井水当酒卖,还说没有糟 笑话 真老乌龟 见了鱼肉不要命 “我等你这张凳子” 卖高帽 吝啬鬼 酒肉朋友 笨人买竹竿 唐朝古画 别字连篇 两个倒“口彩” 日出东方一点红 要钱不要脸 懒老婆 毛脚女婿上门 敞开肚皮晒书 萝卜烧肉 阎罗也是吃马屁的 笨妻学说话 最省力的办法 保长学国语 试读章节 有一年,皇太子生病百医无效,奸臣借机奏本,欲要谋害甘丞相。皇帝听信谗言,下一道圣旨到甘府:“限三天之内呈上十只雄鸡生的蛋,替太子治病,否则满门抄斩。”甘丞相接旨后魂飞魄散,茶不思、饭不想,头昏眼花卧病于床。不料,第二天,十二岁的外孙突然开了口,他问:“外公为何心中不悦?”甘丞相便对他说:“你乳牙未换,胎毛未千,告诉你又有何用?”甘露说:“孩儿年纪虽小,小小秤锤压千斤。”丞相听了有理,便把给太子寻药治病的事告诉了他,甘露告诉老丞相:“请放心,我早已收好十只雄鸡蛋,三天后由我上朝见驾,蟒袍玉带借给我穿,请老外公不要上殿。”次日五鼓天明,皇帝登殿,文武百官上朝见驾。突然,甘露这个十二岁的小孩,上前在金阶上跪倒,说:“小臣甘露有本启奏。”皇帝定睛一瞧说:“你是哪一家子弟?竟敢身穿蟒袍玉带,小小年纪,有何启奏?”甘露回答:“我是甘丞相的外孙,因老外公在家生孩子,未曾满月,不能前来见驾,有欺君之罪。”皇帝动怒斥责道:“小畜生,你胡说八道,世间上,只有女子生儿育女,岂有男子生儿育女?”“吾皇万岁!世间只有雌鸡生蛋,哪有雄鸡生蛋,岂不是奸臣进谗,谋害忠良?”皇帝听后,觉得确实有理,便恕老丞相无罪,并准其告老还乡,由甘露接替丞相之职。同时立即传下圣旨:将奸臣斩首示众! 从此.甘露十二为丞相,英雄少年天下扬。 【附录】甘露葬在金銮殿 采录:唐秀英女69岁玉兰居委会居民小学 1987年采录于玉兰居委会都要经过一座庙,每当走过时,都看到庙里的菩萨站立起来,他就把此事告诉阿娘,阿娘不信,想亲自试探一下。于是她悄悄拿了两个鸡蛋放在泥菩萨的裙带内,在一旁偷看动静。当孩子走过时,只听得鸡蛋滚落破碎的声音,她相信菩萨确实站了起来。她想:这个孩子非同凡人,连菩萨都要为他站起.估计孩子大了可能要当皇帝。这时,她私心膨胀,念念有词地说:“等做了皇帝先杀前村人,再杀后村人,一定要为过去不被邻人重视报仇雪恨。” 这事很快让当地灶君知道了,他想如果让这样的人当了皇帝,那邻人百姓要受多大的灾难。为此,他向天庭如实禀告,不能让这个女人阴谋得逞,免得四邻百姓遭殃。 不久,阿娘死了,这个孩子更加无依无靠,有时一连数日难得一顿饱饭,瘦得皮包骨头。有一天,他流浪到一大户人家,看到那家花园中有许多假山,他便潜入花园躲在假山缝中,但假山突然倒塌,把他压死在里面。 又过了一段时间,在压死他的假山缝隙中长出了一根芦柴。正好对着这家小姐的闺房。这芦柴长得碧绿挺拔,小姐异常喜欢,她每天围着芦柴玩,并把芦柴上的露水吃了。过了些日子,小姐肚皮大了,怀孕了。当时,这位小姐的父亲是皇帝手下的大臣,他得知女儿怀孕了,觉得很不体面,·猜测她一定和什么人私通,打算把女儿悄悄处死。小姐得知其父的狠毒主意,悲悲切切地向父亲求情,并把怀孕的经过向父亲明说了。父亲听后深感此事蹊跷,联想到女儿平日性情贤淑,不曾有什么越轨行为,就没有把她处死,不久后,小姐生下个儿子,便取名叫甘露。 甘露从小聪明过人,勤学好读。他的外祖父是当朝丞相,是有名的忠臣。甘露十二岁时,朝中奸臣当道,他们向皇帝诳言诬告,皇帝听信谗言,要丞相取来雄鹅下的蛋,取不来就要杀掉他。甘露看到外公整日愁眉苦脸,闷闷不乐,就问外公有什么心事。外公认为他年幼无知,不愿说出。最后外公执拗不过,还是讲了皇帝要他找雄鹅蛋的事。甘露听了,成竹在胸,要代外公上朝。外公起初不肯,后来见限期已到,又经不起外孙苦苦哀求,索性就让他上朝。皇帝看来了个小孩,就问他是干什么来的?甘露说是代丞相上朝。皇帝问丞相为什么自己不来?甘露说外公在家生孩子。皇帝责问说:“自古都是女人生孩子,男人怎么会生孩子?”甘露立即理直气壮地反问皇帝:“自古都是雌鹅下蛋,雄鹅怎么会生蛋呢?”皇帝听了无话可说,只好不杀丞相了。P9-10 序言 故事,是人类对历史的记忆,它记叙和传播着社会的文化传统与价值观念,引导着社会性格的形成,构建着社会的文化形态。具有五千年文明底蕴的古老中国,是一个充满故事的国度,有着悠久的讲故事的传统。那些“夸父逐日”“嫦娥奔月”“精卫填海”“愚公移山”等神奇的故事,至今仍散发着迷人的魅力,澎湃着感人的生命张力。作为先人创造和遗留下来的宝贵文化财富,民间故事中充满了民族的智慧和生命的记忆,它传承了朴素的文化血脉,是民族文化得以认同的载体。 我们每个人都是听着故事长大的。那些爷爷奶奶、爸爸妈妈讲给孩子们的故事,对于生命尊严的守护和价值观的养成,甚至比上学读书带来的影响力还要绵久和强大。民间故事中蕴含着的历史文化、理想信仰、价值观念、情感道德、生活知识等丰富内容,具有精神娱乐、知识传播和教化启蒙三重作用,不仅给人以知识和智慧,也给人以启迪和力量;不仅传播着社会价值理念,也构建着美好的精神家园。 纵观中华民族的文明文化史,我们的祖先讲着“女娲补天”的故事,开创了华夏民族的创世纪元;伟大领袖毛泽东讲着脍炙人口的故事“愚公移山”,带领中国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改革开放大潮中,我们又讲着春天的故事,跨入了豪迈的新时代。一个有故事的人生是辉煌的人生,一个有故事的民族是充满希望的民族。故事,始终伴随着我们的民族走向成熟,也伴随着我们的国家走向强大。 伟大的民族不能没有故事,强大的国家不能没有故事,复兴的时代不能没有故事。那些美妙动人的民间故事,在世代的传承中,已经内化为我们的民族精神,融入中华儿女的品格中。然而,在文明更迭、社会转型的年代,很多优秀的民间故事正面临着失传的危险。把祖先留下的精神遗产抢救下来、保存下来,完整地交给后人,是几代民间文艺工作者的责任和使命。为此,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把对民间故事的抢救和传承作为一项长期工作延续了半个多世纪,并将《中国民间故事丛书》列入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重点项目,常抓不懈。 除了中国,哪个国家还能有如此丰富的故事,并有如此众多的故事传承人和听众!作为一种民间文学样式和娱乐方式,民间故事或许会被人们冷落,但我相信,作为中华文明的血脉,民间文化的基因始终流淌在亿万人民的血液里,它的根不会断。 人类没有故事将会平淡无奇,世界没有故事将会索然无味。随着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我们越来越需要倾听那些本真的、自然的,充满着文化多样性魅力的故事。让我们把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美好故事世世代代地讲下去,让中国的崭新故事向人类倾诉更多的精彩。 2014年4月 (作者系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 后记 《中国民间故事丛书·上海·静安卷》的编撰工作于2006年10月正式启动,在上海市民间文学集成办公室的指导下,在区文化局、馆领导的重视和支持下,编委们经过一年多的资料收集整理和多次修改,得以完稿成书。 根据《中国民间故事丛书》科学版本的编撰要求,静安卷的编撰首先在1988年版的《中国民问文学集成·上海市静安分卷》的基础上,进行遴选与增补修改。民间文学主要靠口头传承,前人收集整理的文稿是不可忽略的宝贵资源。我们的资料主要来源是1988年的全国民间文学卷本,其次是20世纪80年代民间文学普查时的各街道卷本。我们首先将1988年版的《中国民间文学集成·上海市静安分卷》进行筛选,在约25万字的内容中选出符合此次编撰要求的优秀篇目,计22万字左右,再将这些作品按照四大类进行归类和格式调整,完备采录信息资料,斟酌修改标题等;此外,我们从静安区档案局借到当年普查的10个街道卷本,在这些街道本上进行遴选,选取其中优秀民间故事,加以分类、调整和修改。由于年代久远,部分手写街道本中故事的采录信息并不完备,我们通过相关材料尽力与当年街道负责人取得联系,以获取采录者、讲述者相关资料,但由于数十年来静安区部分街道区域重新划分调整的原因,一些故事讲述者或记录者年迈已逝,相关采录信息难以完备,故在篇目后加附记作出说明。最后一部分的故事资料,来源于近几十年来民间流传的故事传说,我们选取其中最为优秀的收录本卷中。在材料来源上,力求做到历史上、地域上的广泛和尽可能的全面,将静安区优秀的民间故事做一个好的收集和存档,这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 本次民间故事全书的编撰,最大特点就是科学版本的定位。目录分类一目了然,另外做到特征鲜明。在资料收集整理的基础上,根据静安区民间故事传说的特色,特辟出有本区特色的故事传说栏目,如“人物传说”中的“哈同传说”“张聋髯的传说”;“地方传说”中的“静安寺传说”等,体现了静安卷的历史风貌和故事特色。目录编撰成立后,我们将故事加以归类,对正文进行格式统一和标加注释、附记等,历时一年正文部分基本完成。关于本卷的彩页,我们选取的是有代表性的静安区照片,包括本卷故事传说中涉及的内容,力求体现静安区的历史风貌和人文特色。故事分布图以本区现在的五个街道行政区域图为故事分布标识,给读者一个相对宏观的故事分布描述。 《中国民间故事丛书·上海·静安卷》的圆满完成,得到许多单位、专家和文化工作者的帮助和指导。首先要感谢静安区委组织部、静安区人事局对《中国民间故事丛书·上海·静安卷》的立项资助。在编撰过程中,上海民间文学集成办公室主任阮可章老师自始至终给予我们耐心细致的指导;静安区文化馆的编撰人员进行了细心的资料收集整理j编撰和数遍烦琐的校对、配图等工作;在本卷文稿和图片的收集中,静安区档案馆的张丽娟老师、顾瑞钧老师、房铮蕾老师和静安区摄影协会的崔佳得老师、俞伟明老师等都给予了我们大力的帮助,在此一并表示由衷的感谢。同时我们还要感谢20世纪80年代民间文学集成的编撰者们及民问故事讲述者们。经过一年半的不懈努力,《中国民间故事丛书·上海·静安卷》是我们交上的一份答卷,也是我们留给后人的一份宝贵财富。由于时间仓促,在编撰过程中的难免存在疏漏与不足之处,欢迎读者与专家给予指正。 编者 2008年3月28日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