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人间烟火(俗世雅谈)/散文选刊创刊30年散文精选集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葛一敏//乔叶
出版社 北京日报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散文选刊》是一部散文选粹杂志,《散文选刊创刊30年散文精选集》系列六本书,展现了邓小平改革开放政策下的近30年中国散文创作的辉煌历程,从中可以看到,一代又一代文学大师从一个个无名小卒到足以引领中国文化创作巅峰的文学大家,也可以从中看到,改革开发带给中国人民除了吃饱穿暖以外的强烈的文化诉求和思想追求。这六本书就是改革开放政策下中国30年文化思潮的沉浮录。

葛一敏、乔叶主编的《人间烟火(俗世雅谈)》是其中一册。精选文人记述的在生活中的闲情,或是奇趣,或是逸闻。

内容推荐

《散文选刊》创刊于1984年10月,由河南省文联主办。是中国国内创刊较早的专门选发散文精品的文学期刊,展示中国散文创作的最新成就。近30年间,推出了数百位文学新人,在散文界享有盛誉。《散文选刊》关注社会生活,彰显当代意识,推举新锐作家,引导创作潮流,兼具经典性、知识性和教育性,是经典收藏的必选。葛一敏、乔叶主编的《人间烟火(俗世雅谈)》是一本精选集。

《人间烟火(俗世雅谈)》精选《散文选刊》30年来精选文人记述的在生活中的闲情,或是奇趣,或是逸闻,强调文字的机巧和好玩。

目录

第一辑

宴边解味

手把肉

吃喝之外

沙漠中的饭店

深巷又闻卖米声

抚仙湖里的鱼

下午的茶

食道

醉茶

地瓜的眼睛

宴力解味

闲居塞外说羊肉

话说豆腐

我就是酒

人生的三种颜色

黄土炒棋子

从这里到那里

莱根

米语

第二辑

笑靥千秋

情话·情书·情人

人病

目有疾(外四篇)

倪匡说三道四

姥姥最受用的智慧语录

散说名利场

我的轮椅

笑靥千秋

舌耕逸事

朝天小语

衣食住行

惶恐

冬泳

黑白人生

物资的安慰啊,谁都无法幸免

游泳池记

谈疾病

评7月28日下午的西安阵雨

题匾说趣

弥勒佛的笑

准确地生活(外一篇)

闲话寺庙与酒店

饥饿惯性

捣家

低碳,低碳

师德教育心得

第三辑

物质主义

夏天的昆虫

鱼鸟鼠诙谐曲

电脑的幽默及其他

电影魅力

信天游

虫子,爬吧

玉想

拈花微笑

“戒”的闲话

物质主义

屋顶上的灰灰

关于票证的记忆

随笔三则

三张床

香生活

棋星耿耿

窗帘

几种手工

附:手工的历史

刀外寒光

禅边浅唱

镜头里的世界

马语

中国动物各阶级分析

无花果

道具

只染一个红指甲

笑之闪电

诗意的渔事

玩水

试读章节

蒙古人从小吃惯羊肉,几天吃不上羊肉就会想得慌。蒙古族舞蹈家斯琴高娃(蒙古族女的叫斯琴高娃的很多,跟那仁花一样的普遍)到北京来,带着她的女儿。她的女儿对北京的饭菜吃不惯。我们请她在晋阳饭庄吃饭,这小姑娘对红烧海参、脆皮鱼……统统不感兴趣。

我问她想吃什么。

“羊肉!”

我把服务员叫来,问他们这儿有没有羊肉,说只有酱羊肉。

“酱羊肉也行,咸不咸?”

“不咸。”

端上来,是一盘羊犍子。小姑娘白嘴把一盘羊犍子都吃了。问她:“好吃不好吃?”

“好吃!”

她妈说:“这孩子!真是蒙古人!她到北京几天,头一回说‘好吃’。”

蒙古人非常好客,有人骑马在草原上漫游,什么也不带,只背了一条羊腿。日落黄昏,看见一个蒙古包,下马投宿。主人把他的羊腿解下来,随即杀羊。吃饱了,喝足了,和主人一家同宿在蒙古包里,酣然一觉。第二天主人送客上路,给他换了一条新的羊腿背上。这人在草原上走了一大圈,回家的时候还是背了一条羊腿,不过已经不知道换了多少次了。

“四人帮”肆虐时期,我们奉江青之命,写一个剧本,搜集素材,曾经四下内蒙古。我在内蒙古学会了两句蒙古话。蒙古族同志说,会说这两句话就饿不着。一句是“不达一地”——要吃的;一句是“莫哈一的”——要吃肉。“莫哈”泛指一切肉,特指羊肉。(元杂剧有一出很特别的戏,汉话和蒙古话搀和在一起唱。其中有一句是“莫哈整斤吞”,意思是整斤地吃羊肉。)果然,我从伊克昭盟到呼伦贝尔大草原,走了不少地方,吃了多次手把肉。

八、九月是草原最美的时候。经过一夏天的雨水,草都长好了,阿格和灰背青是牲口最爱吃的草。草原上的草在我们看起来都是草,牧民却对每一种草都叫得出名字。草里有野葱、野韭菜(蒙古人说他们那里的羊肉不膻,是因为

羊吃野葱,自己把味解了)。到处开着五颜六色的花。羊这时也都上了膘了。内蒙古的作家、干部爱在这时候下草原,体验生活、调查情况,也是为去“贴秋膘”。进了蒙古包,先喝奶茶。内蒙古的奶茶制法比较简单,不像西藏的酥油茶那样麻烦。只是用铁锅坐一锅水,水开后抓一把茶叶,滚几滚,加牛奶,放一把盐,即得。我没有觉得太大的特点,但喝惯了会上瘾的。(蒙古人一天也离不开奶茶。很多人早起不吃东西,喝两碗奶茶就去放羊。)摆了一桌子奶食,奶皮子、奶油(是稀的)、奶渣子……还有月饼、桃酥。客人喝着奶茶,蒙古包外已经支起大锅,坐上水,杀羊了。  蒙古人杀羊真是神速,不是用刀子捅死的,是掐断羊的主动脉。羊挣扎都不挣扎,就死了。马上开膛剥皮,工具只是一把比水果刀略大一点的折刀。一会儿的功夫,羊皮就剥下来,抱到稍远处晒着去了。看看杀羊的

现场,连一滴血都不溅出,草还是干干净净的。

“手把肉”即白水煮切成大块的羊肉。一手“把”着一大块肉,用一柄蒙古刀自己割了吃。蒙古人用刀子割肉真有功夫。一块肉吃完了,骨头上连一根肉丝都不剩。有小孩子割剔得不净,妈妈就会说:“吃干净了,别像那干部似的!”干部吃肉,不像牧民细心,也可能不大会使刀子。牧民对奶、对肉都有一种近似宗教情绪似的敬重,正如汉族的农民对粮食一样,糟踏了,是罪过。吃手把肉过去是不预备佐料的,顶多放一碗盐水,蘸了吃。现在也有一点佐料,酱油、韭菜花之类。因为是现杀,现煮,现吃,所以非常鲜嫩。在我一生中吃过的各种做法的羊肉中,我以为手把肉

第一。如果要我给它一个评语,我将毫不犹豫地说:无与伦比!

吃肉,一般是要喝酒的。蒙古族极爱喝酒,而且几乎每饮必醉。我在呼和浩特听一个土默特旗的汉族干部说“骆驼见了柳,蒙古人见了酒”,意思说就走不动了——骆驼爱吃柳条。我以为这是一句现代俗语。偶读一本宋人笔记,见有“骆驼见柳,蒙古见酒”之说,可见宋代已有此谚语,已经流传几百年了。可惜我把这本笔记的书名忘了。宋朝的蒙古人喝的大概是武松喝的那种煮酒,不会是白酒——蒸馏酒。白酒是元朝的时候才从

阿拉伯传进来的。

在达茂旗吃过一次“羊贝子”,即煮全羊。整只羊放在大锅里煮。据说蒙古人吃羊肉只煮30分钟。因为我们是汉族,怕太生了不敢吃,多煮了15分钟。整羊,剁去四蹄,趴在一个大铜盘里。羊头已经切下来,但仍放在脖子后面的腔子上,上桌后再搬走。吃羊贝子有规矩,先由主客下刀,切下两条脖子后面的肉(相当于北京人所说的“上脑”部位),交叉斜搭在肩背上,然后其他客人才动刀,各自选取自己爱吃的部位。羊贝子真是够嫩的,一刀切下去,会有血水滋出来。同去的编剧、导演,有的望而生畏,有的浅尝即止,鄙人则吃了个不亦乐乎。羊肉越嫩越好。蒙古人认为煮久了的羊肉不好消化,诚然诚然。我吃了一肚子半生的羊肉,太平无事。

蒙古人真能吃肉。

海拉尔有两位书记到北京东来顺吃涮羊肉,两个人要了14盘肉,服务员问:“你们吃得完吗?”

一个书记说:“前几天我们在呼伦贝尔,五个人吃了一只羊!”

蒙古人不是只会吃手把肉,他们也会各种吃法。呼和浩特的烧羊腿,烂,嫩,鲜,入味。我尤喜欢吃清蒸羊肉。我在四子王旗一家不大的饭馆中吃过一次“拔丝羊尾”。我吃过拔丝山药、拔丝土豆、拔丝苹果、拔丝香蕉,从来没听说过羊尾可以拔丝。外面有一层薄薄的脆壳,咬破了,里面好像什么也没有,一包清水,羊尾油已经化了。这东西只宜供佛,人不能吃,因为太好吃了!

我在新疆唐巴拉牧场吃过哈萨克的手抓羊肉。做法与内蒙古的手把肉略似,也是大锅清水煮,但切的肉块较小,煮的时间稍长。肉熟后,下面条,然后装在大瓷盘里端上来。下面是面,上面是肉。主人用刀把肉切成小块。客人用手抓肉及面同吃。吃之前,由一个孩子执铜壶注水于客人之手。客人手上浇水后不能向后甩。只能待其自干,否则即是对主人不敬。铜壶颈细而长,壶身镂花,有中亚风格。P2-5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3/31 19:4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