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冈庄八作为日本历史小说家,有着无人能比的超高知名度。不仅历史界,文、商、政三界中也有众多山冈庄八的忠实读者。《德川庆喜》系列出版至今,不断再版23次,总销量超过300万册,获得了古今众多名人的超高的评价,包括坂本龙马、松下幸之助、稻盛和夫、司马辽太郎等人,都对德川庆喜极度推崇。
《德川庆喜》是山冈庄八“德川三部曲”的最后一部,也是唯一部承接日本幕末、明治两个时代的作品。山冈庄八历时两年精心打造,为读者揭晓日本崛起背后不为人知的惊人秘密。日本末代将军德川庆喜传奇的权谋斗争,就此拉开帷幕。
《德川庆喜(3无为大治)》是一部揭示日本明治维新时期不为人知的“秘史”,情节跌宕更胜德川家康,各种权谋术数、兵法心理贯穿始终,让政商人士以及其他读者在阅读的同时受益匪浅。
《德川庆喜(3无为大治)》由日本历史小说家山冈庄八编著。
《德川庆喜(3无为大治)》讲述了:近代文明光速般前行,站在日本即将倾覆的时代浪尖,德川庆喜再次发挥出了常人难以想象更难以做到的领袖之能。一个贫弱小国在他的运筹帷幄之下,不仅成功实现了史无前例的革命性改革,也为它迈向世界大国的道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当庆喜交出政权时,旧官僚为自己的“胜利”而欢呼,阴谋家为夺来的权利而雀跃——但坂本龙马看到了,西乡隆盛看到了,明治天皇也看到了,正是因为庆喜的大政奉还,日本才在列强四起的局势下保全了领土的完整,并最终迎来近代空前绝后的突飞猛进。
针锋相对
一
在这种情况下,萨摩与庆喜的冲突很显然是幕府与萨摩在“勤皇”上的较量,同时是一种政略方面的实力竞争。庆喜确信自己的勤皇之举是正确且成熟的,但对于萨摩的勤皇举动,他亦无法断然地全盘否定。纵然现今萨摩领军者久光的勤皇之举不够正确、成熟,但自源赖朝以来父传子继的传统之中,正确且成熟的勤皇理念也许依然生机勃勃地延续着。
为了探明究竟,最好的办法便是令庆喜与久光爆发激烈冲突。而庆喜之所以能够如此当机立断,是因其满怀自信之故。
倘若二人之间爆发激烈冲突,自然会出现收拾残局之人。如此一来,庆喜便可以与这股势力合作,压制住暗中蠢蠢欲动的久光。然而,庆喜虽已成竹在胸,表面却依旧不动声色,只是根据圣旨中所定日期,静候将军家茂抵京。
将军家茂乘坐幕府的翔鹤号轮船,于12月27日离开江户驶往京都,并于正月八日抵达大坂。至于将军抵京并进入二条城,则是在7天后的正月十五日。
这期间久光自然不会袖手旁观。幕府本就希望开国,倘若凭借久光的斡旋,能够令天皇收回诸如横滨锁港等异想天开的攘夷论,那么将军也必定乐于主动进京。
届时若能巧妙地大肆散布谣言,宣称庆喜与长州结盟,久光反而会在众人眼中变成佐幕派。一旦久光被幕府视为救星,他便有足够的能力赶走庆喜——这便是久光所打的如意算盘。
将军家茂进入二条城后,依照惯例须设酒宴,由各藩大名分饮将军杯中之酒。至于出席之人,无论是越前的春岳,还是伊达或者山内,众人皆已表示支持萨摩,故而久光亦信心十足,放心地出席了酒宴。
当日,到了分饮将军杯中酒的环节时,将军家茂竟然亲自斟酒传杯,态度之郑重可谓前所未有。而在酒杯传完一圈之后,将军家茂便径自离席退入内堂去了。
山内容堂当日并未出席,将军走后,席间所剩之人除了后见职庆喜,还有越前的春岳、伊达宗城和岛津久光。
对久光而言,这一刻可谓绝佳良机。将军家茂自不必说,留在席间盼春岳和宗城都是不赞成横滨锁港的。若能令众人明示反对之意,纵然庆喜如何坚持,内心也势必会产生动摇……不仅如此,久光此番前来,还准备了一把“刺刀”,打算彻底击溃庆喜。
“今日实在可喜可贺。前日我自关白大人处得知,圣上对将军的到来早已迫不及待,将于本月21日召见将军,并册封将军为右大臣。”
闻言,庆喜轻轻点了点头。
“事实上,我的家臣高崎猪太郎今早被请入中川宫(亲王)府中,于交谈之际得知,此前下达的横滨锁港的圣旨实则有误,并非圣上真意。故我特此先行知会诸位大人,圣上或许会收回先前成命呢!”
久光此番话中接连提及的天皇与中川宫之名,正是那把蓄谋已久的“刺刀”。对庆喜而言,这无异于当头棒喝,他眼中蓦地闪过一丝寒光。
“哦?您这番话当真叫人无法置之不理。正因圣上亟盼攘夷,我才主张暂锁横滨。禁止夷人设立使馆之类的小事自不必说,若到万不得已之时,我亦不惧与之一战。”
“我方才已有言在先,那份旨意实则有误,并非圣上真意。圣上也说了要收回成命。”
久光冷静地打断庆喜说道。
“此话着实不可理喻!” “开国亦是幕府夙愿,如此一来,岂非幸事?”
“住口!你的意思是说,萨摩人通过中川宫得到的圣旨是真的,而身为后见职的我,所得到的旨意却是假的吗?中川宫将我庆喜当作什么人了!不对,三郎殿下刚才所言空口无凭,这番话当真是中川宫亲口所说?”
“您若不信,可以详细询问我岛津家臣高崎猪太郎!”
“罪不可赦,实在罪不可赦!在执掌天下的一国之君面前,纵是亲王,亦与我们同为臣子。倘若这番话确为中川宫亲口所言,我庆喜绝不会后退半步!同为圣上旨意,萨摩人所得便是真的,而下达于我的却是假的!若对此等胡言乱语尚且不闻不问,何谈国家?何谈万民命运?不好意思,三郎殿下要做一回证人了。不,仅有三郎殿下尚嫌不够。既然要同亲王对质,还请春岳殿下和伊达殿下也能一同前往!”
“这……这个,您的反应是否有些过激了……”
宗城急欲加以劝阻,庆喜却早已用力一拂身上的和服,挺身而起。春岳自不必说,连久光亦从未见过庆喜如此模样。 、
(后见职被愤怒冲昏了头脑……)
纵是久光,此刻亦迫于庆喜的威势,终于一同站起身来。庆喜气势汹汹地大步走向大玄关,脚下落地有声。
“无论是何等身份之人,都不能篡改圣上的旨意!简直岂有此理!此事正所谓有百害而无一利,如此置喙国政,情理难容!此事与诸位亦有直接关系,我们应该即刻前去与中川宫对质!”
自然,庆喜并非真的是被愤怒冲昏了头脑。他也明白,天皇向幕府下发的敕命是被近侍所篡改过的,此事亦有先例。然而,倘若不弄清楚中川宫因何做出如此举动,又是经何人授意,那今后的政令仍有重蹈此覆辙的可能。
“我们即刻前往中川宫府,随从跟在后面!”
庆喜厉声下令,随后不由分说地指挥着三人来时所乘的坐轿一起出了城门。随从惊讶不已,点起灯笼跟在后面。其时已过黄昏。正当傍晚用膳时分,三人如疾风般穿过渐趋昏暗的街道,奔向位于皇宫附近的中川宫府邸。
P1-4
“德川庆喜宽广的胸襟和过人的谋略,值得每一位领导者学习。”
——松下幸之助
“他(庆喜)所实施的体制改革,即便在今天看来也是极为新颖且彻底的。”
——稻盛和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