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渊庭、阎秉华编著的《梁漱溟(群言典藏)》是一部向读者展现现代儒学大师梁漱溟先生生平的著作。书中通过大量引用梁漱溟先生的著作以及作者与其谈话的内容,将梁漱溟先生的一生全面展现。从治学之历程到乡村之实践,从情感之所依到思想之嬗变,从怀抱以天下兴亡为己任的理想为抗日斗争、民主和平积极奔走于重庆、延安,到为新中国建设直言不讳、殚精竭虑。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梁漱溟(群言典藏)(精)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李渊庭//阎秉华 |
出版社 | 群言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李渊庭、阎秉华编著的《梁漱溟(群言典藏)》是一部向读者展现现代儒学大师梁漱溟先生生平的著作。书中通过大量引用梁漱溟先生的著作以及作者与其谈话的内容,将梁漱溟先生的一生全面展现。从治学之历程到乡村之实践,从情感之所依到思想之嬗变,从怀抱以天下兴亡为己任的理想为抗日斗争、民主和平积极奔走于重庆、延安,到为新中国建设直言不讳、殚精竭虑。 内容推荐 梁漱溟(1893—1988),1941年参加发起成立“中国民主同盟”(时称“中国民主政团同盟”),曾任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委员会常务委员。 粱漱溟先生毕生治学,性悟古今,学贯中西,道德文章堪称一代宗师。李渊庭、阎秉华编著的《梁漱溟(民盟历史人物)》在((梁漱溟先生年谱))的基础上增订修善完成,是一部向读者展现现代儒学大师梁漱溟先生生平的著作。书中通过大量引用梁漱溟先生的著作以及作者与其谈话的内容,将梁漱溟先生的一生全面展现。从治学之历程到乡村之实践,从情感之所依到思想之嬗变,从怀抱以天下兴亡为己任的理想为抗日斗争、民主和平积极奔走于重庆、延安,到为新中国建设直言不讳、殚精竭虑。梁漱溟先生的一生数度沉浮、浓墨重彩,故“年谱”两字实不能涵盖本书所包蕴的全部内容,编辑遂迳将书名定为《梁漱溟》,以这位现代圣人之名来承载书中丰富的内涵。 阎秉华编著的《梁漱溟(民盟历史人物)》由梁漱溟先生提出撰写,在撰写过程中又两度亲自审改,临终前还念念不忘书稿写到哪一年了,由此可见,梁漱溟先生对本书是有所寄托的。希望本书能把梁漱溟先生的这一寄托完整真实地传达给世人。 目录 前言 代序 自叙两则弁于年谱之前 一八九三年(癸巳清光绪十九年) 一八九八年(戊戌光绪二十四年) 一八九九年(己亥光绪二十五年) 一九〇〇年(庚子光绪二十六年) 一九〇一年(辛丑光绪二十七年) 一九〇二年(壬寅光绪二十八年) 一九〇四年(甲辰光绪三十年) 一九〇五年(乙巳光绪三十一年) 一九〇六年(丙午光绪三十二年) 一九〇七年(丁未光绪三十三年) 一九〇八年(戊申光绪三十四年) 一九〇九年(己酉宣统元年) 一九一〇年(庚戌宣统二年) 一九一一年(辛亥宣统三年) 一九一二年(壬子民国元年) 一九一三年(癸丑民国二年) 一九一四年(甲寅民国三年) 一九一五年(乙卯民国四年) 一九一六年(丙辰民国五年) 一九一七年(丁巳民国六年) 一九一八年(戊午民国七年) 一九一九年(己未民国八年) 一九二〇年(庚申民国九年) 一九二一年(辛酉民国十年) 一九二二年(壬戌民国十一年) 一九二三年(癸亥民国十二年) 一九二四年(甲子民国十三年) 一九二五年(乙丑民国十四年) 一九二六年(丙寅民国十五年) 一九二七年(丁卯民国十六年) 一九二八年(戊辰民国十七年) 一九二九年(己巳民国十八年) 一九三〇年(庚午民国十九年) 一九三一年(辛未民国二十年) 一九三二年(壬申民国二十一年) 一九三三年(癸酉民国二十二年) 一九三四年(甲戌民国二十三年) 一九三五年(乙亥民国二十四年) 一九三六年(丙子民国二十五年) 一九三七年(丁丑民国二十六年) 一九三八年(戊寅民国二十七年) 一九三九年(己卯民国二十八年) 一九四〇年(庚辰民国二十九年) 一九四一年(辛巳民国三十年) 一九四二年(壬午民国三十一年) 一九四三年(癸未民国三十二年) 一九四四年(甲申民国三十三年) 一九四五年(乙酉民国三十四年) 一九四六年(丙戌民国三十五年) 一九四七年(丁亥民国三十六年) 一九四八年(戊子民国三十七年) 一九四九年(己丑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 一九五〇年(庚寅) 一九五一年(辛卯) 一九五二年(壬辰) 一九五三年(癸巳) 一九五四年(甲午) 一九五五年(乙未) 一九五六年(丙申) 一九五七年(丁酉) 一九五八年(戊戌) 一九五九年(己亥) 一九六〇年(庚子) 一九六一年(辛丑) 一九六二年(壬寅) 一九六三年(癸勇) 一九六四年(甲辰) 一九六五年(乙巳) 一九六六年(丙午) 一九六七年(丁未) 一九六八年(戊申) 一九六九年(己酉) 一九七〇年(庚戌) 一九七一年(辛亥) 一九七二年(壬子) 一九七三年(癸丑) 一九七四年(甲寅) 一九七五年(乙卯) 一九七六年(丙辰) 一九七七年(丁巳) 一九七八年(戊午) 一九七九年(己未) 一九八〇年(庚申) 一九八一年(辛酉) 一九八二年(壬戌) 一九八三年(癸亥) 一九八四年(甲子) 一九八五年(乙丑) 一九八六年(丙寅) 一九八七年(丁卯) 一九八八年(戊辰) 附录一 梁漱溟先生生平 附录二 梁漱溟的最后一次发言 附录三 发挥中国的长处吸收外国的长处 附录四 论梁漱溟先生的文化观 附录五 哀悼梁漱溟先生 附录六 悼念梁漱溟先生 附录七 以发扬儒学为己任为同情农夫而执言——悼念梁漱溟先生 附录八 我所认识的梁漱溟先生 附录九 沉痛悼念梁漱溟老师 附录十 在梁漱溟思想国际学术讨论会开幕式上的发言 附录十一 梁漱溟先生与中国民主同盟 附录十二 社会各界人士哀悼梁漱溟先生挽联选摘 附录十三 李闻案调查报告书 附录十四 萨空了著《香港沦陷日记》(摘录) 梁漱溟专著、主要文集及论文 后记 跋 试读章节 一八九三年(癸巳 清光绪十九年) 十月十八日(农历九月初九日——重阳节),先生出生于北京紫禁城附近的安福胡同的一个小屋。汉族。父为取名焕鼎,字寿铭。早年曾用笔名寿民、瘦民,二十岁后又取字漱溟。祖先是元朝宗室后裔。①原籍广西桂林。曾袒遵化公以会试来京师,遂未归桂林。祖父永宁公。父名济,字巨川,亦字孟匡,四十入仕,官内阁中书,后晋升为侍读,加四品衔。拥护维新,关心国是。 曾祖、祖父、父亲都是举人或进士而做官的。外祖父也是进士而做官的,是白族,云南大理人。祖母和母亲都读过不少书,能为诗文,是所谓“书香门第”、“仕宦之家”。但曾祖作外宫卸任时,无钱而负债。祖父为父还债,债未清而身故,去世时年三十六岁。当时父亲只有七八岁,靠着祖母开蒙馆教几个小学生度日。父亲稍长到十九岁,便在“义学”中教书,生活依然寒苦。二十七岁中举。后来,借钱捐了个没有俸银俸米的官——内阁中书,在“皇史威”抄国家历史档案,因而后又提升为内阁侍读。全家生活靠父亲为人写禀帖、对联和证明函件的收入来维持。家庭景况从没有舒展过。① 先生说:“吾父是一秉性笃实底人,而不是一天资高明底人。”“他与我母亲一样天生地忠厚。”“他最不可及处,是意趣超俗,不肯随俗流转,而有一腔热肠,一身侠骨。……所以遇事认真……行为只是端正,而并不拘谨。前人所云‘不耻恶衣恶食,而耻匹夫匹妇不被其泽’的话,正好点出我父一副心肝。我最初底思想和做人,所受父亲影响,也就是这么一路(尚侠,认真,不超脱)。”‘我母亲温厚明通,赞助我父亲和彭公(翼仲)的维新运动,并提倡女学,参加北京初创第一间女学校——女学传习所,担任教员等类事情……” 先生排行第二,有一长兄,两个妹妹。长兄名焕鼐,字凯铭;大妹名焕诘,字新铭;二妹名焕绅,字谨铭。长兄留学日本明治大学,两妹亦于清朝末年毕业于京师女子师范学校。兄妹四人教育费用,常常是变卖母亲妆奁支付。 先生回忆说:“自幼瘠弱多病,气力微弱,未到天寒,手足已然不温。五六岁时,每患头晕目眩,一时天旋地转,坐立不稳,必须安卧始得。七八岁后,虽亦跳掷玩耍,总不活泼勇健。”“在中学时,常常看着同学打球、踢球,而不能参加。人家打罢,踢罢,我一个人方敢来试一试。因为爱用思想,神情颜色皆不像一个少年。同学给我一个外号‘小老哥’。”“却不料后来年纪长大,倒很少生病。”“小时候,我不但瘠弱,并且很呆笨底。约莫六岁了,自己还不会穿裤子。因裤上有带,要从背后系到前面来,打一结扣,我不会。 P1-2 序言 中国民主同盟成立于1941年3月,正值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遭到国民党独裁统治破坏的危难之际,民盟以贯彻抗日主张、实践民主精神、尊重思想自由、提倡依法治国为政治纲领。民盟凝聚了当时绝大多数进步知识分子和社会精英,可谓群贤毕集。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黄炎培、张澜、沈钧儒、杨明轩、闻一多、李公朴、梁漱溟、史良、胡愈之、楚图南、吴晗、费孝通……这些民盟前辈精英们纵横裨阖、开阔放达,本着知识分子的人文良知和社会责任“奔走国事”,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教育、社会等领域都提出了明确的纲领和主张,将平等、民主、自由的思想播洒在中国的土地上。 在那苍黄翻覆、陵谷变迁的大时代;在那风云变幻、波澜壮阔的动荡岁月里,历史的浪潮将中国民主同盟,将有志于民族振兴的贤良才俊推上了风口浪尖,他们在改变中国命运的同时,也改变了自己的人生轨迹。他们为历史的进程,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民主政治的进步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们将自己的荣辱与民族存亡紧紧的联系在一起,为中国的民主、繁荣奋斗了一生,为后人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精神财富;他们关于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探索,至今仍具有巨大的影响和现实意义。 在和平盛世的今天,为了保存这珍贵的历史财富,为了让后人记住先辈们的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以及他们为国为民、励精图治的奋斗事迹,我们通过多年的精心准备和积累,出版了《民盟历史人物》和《民盟历史文献》丛书,这不仅仅是追忆往昔、缅怀先贤,也不仅仅是为了从学术研究的角度去厘清历史、臧否人物,更重要的是:通过回顾那段曲折的历史,传承民盟与中国共产党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真挚感情;纪念民盟先贤为新中国做出的巨大贡献;呈现近代中国社会的嬗变和进步知识分子的爱国情怀;同时也是为了民盟薪火相传、与时俱进的需要;为了那些隽永传奇的人物和可歌可泣的历史再现后人的眼前。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民盟历史人物》与《民盟历史文献》丛书的出版,是对先贤们多党合作历史的尊崇和传承。 后记 在《民盟历史文献》丛书付梓之际,掩卷回首,民盟先贤们的音容笑貌挥之不去,不绝如缕,久久难忘。在编辑此丛书的过程中,我们每每被他们为信仰、为理想奋斗的坚定精神所感召和感动。 人不能没有理想和信仰,一个民族也不能没有自己的理想和信仰。我们的先辈们,正是怀揣民族富强、人民福祉的赤诚之心,身先士卒、鞠躬尽瘁;凭借自身高尚的人文品格和社会良知,与中国共产党团结合作,为中国社会的前途和命运探索了一条新的宪政之路;和平、民主是人类社会的两大主题,也是中国共产党人和各民主党派所共同追求的理想。 如今,面对着他们的拳拳之心和丰功伟绩,我们感叹!赞叹!怀念!更要继承! 《民盟历史文献》在整个创作和出版过程中,得到了来自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和厚爱。我们要特别感谢为此丛书孜孜不倦地考证、核实、梳理、完善的各位专家、学者,是他们的认真严谨,才使此丛书能够客观地展现历史的真貌;更要特别感谢中共中央统战部与民盟中央给予我们的鼎力支持和重视,没有他们的指导和帮助,我们不可能完成如此厚重的出版工作任务;还要感谢各省、市、地区的民盟组织,为搜集、挖掘、抢救民盟的历史文献资料做出的不懈努力和贡献;感谢每一本书的作者,是他们的辛勤笔耕和一点一滴的忠实记录,才集成了民盟历史的全貌;感谢为此丛书付出辛劳的编辑以及所有工作人员,感谢你们辛勤的劳动和无私的奉献。 谨以此丛书献给所有伟大的民主革命先驱者;献给为共和国诞生抛洒了智慧和热血的先贤们;献给那一段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峥嵘岁月。 《民盟历史文献》编委会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