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插图本中国诗词经典系列之一。选取的楚辞作品,以屈原为主,除选取他的主要作品外,还选了宋玉的《九辩》和淮南小山的《招隐士》,由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与民族文学研究所所长杨义先生加以注释、串讲、点评,此外,还选配了一些前人创作的“楚词”诗意图以及与“楚词”相关的一些图文资料,使本书更加精美。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楚辞选(插图本中国诗词经典)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杨义//邵宁宁 |
出版社 | 岳麓书社 |
下载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本书为插图本中国诗词经典系列之一。选取的楚辞作品,以屈原为主,除选取他的主要作品外,还选了宋玉的《九辩》和淮南小山的《招隐士》,由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与民族文学研究所所长杨义先生加以注释、串讲、点评,此外,还选配了一些前人创作的“楚词”诗意图以及与“楚词”相关的一些图文资料,使本书更加精美。 内容推荐 楚辞是中国文学史上一朵艺术奇葩。梁启超说:“吾以为凡为中国人者,需获有欣赏楚辞之能力,乃为不虚生此国。”就是要从源头上了解中国人的审美精神形式。楚辞以其杰出的诗人个性,吸收了奇丽的神话思维,展示了另类的诗学天地。楚辞的主要作者是屈原,源远流长、深厚博大的楚文化,在他的笔下绽放出夺目的光彩。 目录 【离骚】(屈原) 【九歌】(屈原) 东皇太一 云中君 湘君 湘夫人 大司命 少司命 东君 河伯 山鬼 国殇 礼魂 【九章】(选五)(屈原) 涉江 哀郢 抽思 怀沙 橘颂 【招魂】(屈原) 【卜居】(屈原) 【渔父】(屈原) 【九辩】(宋玉) 【招隐士】(淮南小山) 试读章节 《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也是我国古代最著名的一首抒情长诗。关于“离骚”一词的含义,自汉代以来就存在着不同的说法,司马迁在《史记·屈原列传》里说:“离骚者,犹离忧也”班固《离骚赞序》说:“离,犹遭也;骚,忧也。明已遭忧作辞也。”王逸《离骚经章句序》说:“离,别也;骚,愁也。”近人游国恩认为,“离骚”是一个连绵词,是楚围古曲《劳商》的声转,同时又有牢骚不平的语义(《楚辞概论》)。钱锺书则认为“离骚”是“欲摆脱忧愁而遁避之”之意(《管锥编》第二册)。这就是说,“离骚”是一个具有复杂语义的词语。从《离骚》本文对“离”字的应用,可以看出,它确实具有“遭”与“别”两种不同的语义,这就形成了“离骚”的双义性悖论,而这种悖论,也就“造成了一种内在的骚动不安的审美活力,倾泄着诗人遭遇现实困境而想抛离忧愁,却在抛离忧愁的求索巾遭遇到更加痛苦的精神困境”。(详见杨义《楚辞诗学·(离骚)的心灵史诗形态》) 据史书记载,屈原在楚怀王时代曾经做过左徒、三闾大夫等官职,一度颇得楚怀王重用,对改革楚国政治,促使楚人发愤图强很有一些抱负。后来怀王听信他人谗言,疏远了他,《离骚》的创作,就是在他被疏之后。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日伯庸。 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 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 名余日正则兮,字余日灵均。 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 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 朝搴5比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乎此度? 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注释:1 高阳:传说中的上古帝王颛项的号。苗裔:后代子孙。2.朕:我,秦以前为通用的第一人称代词,秦始皇以后成为皇帝的专用词语。皇考:对亡父的尊称,这里指显赫的先祖。皇有光明显赫的意思。伯庸:屈氏先祖的名字,据考证,为《世本》所载 熊渠的长子庸,封句宣王,即楚宗室之长门。3.摄提:摄提格的简称。古人以岁星(木星)运行纪年,分周天为十二宫,各有名称,岁星在摄提格的年份即寅年。贞:正当。孟陬:夏历正月。4 惟:语气助词。庚寅:庚寅日。降:出生。5.皇:皇考的省称。览:审视、观察。揆:推求、揣度。余:我。初度:初生时的情况。6 肇:“兆”的假借字。锡:赐予。嘉名:好名字。嘉:美。7.正则:屈原自述的名。据史书记载,屈原名平,正则隐含有“平” 的意思。这里也可能是屈原自述命名之意。8 灵均:屈原自述的字。据史书记载,屈原字原,灵均隐含有“原”的意思。9.纷:众多的样子,用来修饰后面的“内美”,这是楚辞中常见的一种句式。内美:内在之美。10 .修能:美好的体态。修:修洁,美好。能:通“态”。11.扈:披。江离、辟芷:都是香草名。12.纫:联缀、编结。秋兰:兰草。一种秋天开花的菊科植物。佩:带在身边的装饰物。13.汩:水流迅急的样子,这里指时光流逝迅急。不及:赶不上。14.不吾与:不与吾的倒文,这里是时不我待的意思。与:待。15.朝:早晨。搴(qi6n):摘取。木兰:一种晚春开花 的落叶乔木,据说能去皮不死。16.夕:傍晚。揽:采取。洲:水中沙岛。宿莽:一种经冬不枯的草。17.14月:时光。忽:匆促。淹:滞留、停留。18.代序:轮替,代谢。19.惟:思。20.迟暮:黄昏,喻衰老。21.不:何不。抚壮:趁着壮年。抚:凭借。弃秽:抛弃不好的东西。 秽:恶浊的人或事。22.此度:现在这样的做法。度:法度,做法。23.骐骥:骏马。24.来:来吧,招唤声。道:导,引导。先路:前驱。串讲: 这是《离骚》的第一节。屈原自述生平,表明心志。诗句大意如下: 古帝高阳氏的后代子孙啊,我那显赫的先祖叫伯庸。岁星正当摄提格的那年孟春正月,庚寅日我出生到了人间。父亲审察我初生时的情形,显示神兆赐给我好名字,给我起名叫正则,给我表字叫灵均。我既有如此多的天赋美德,又加上讲究仪容体态,身披着芬芳的江离与辟芷,又将秋兰联缀成串做佩饰。 时光如水一般流逝,我时常担心赶不及,恐怕年岁不会等待我。早晨摘取山坡上的木兰花,晚上采摘沙洲边的宿莽。日月行进匆匆从不停留,春天与秋天不断地轮替。想起草木的凋零啊,就担心美人的年老。何不趁着壮年抛弃那些污浊的东西,何不改变现在的法度?跨上骏马向前飞奔呀,来吧,让我做一个先驱在前引导。点评: 开篇第一节,先从自己的出生写起,这是一种回到“人之初”的精神原点的写法。“帝高阳之苗裔”的说法,表现的不仅是血统的高贵,而且也显示出一种民族文化认同。高阳,即颛项,黄帝之孙,中华古史传说中著名的五帝之一。说是高阳氏的后裔,即是自觉将自己生命的意义,和楚宗族,和中华文明的命运密不可分地系结在一起,这是屈原的爱国主义和他守正不阿人格的重要基础之一?接着写到的出生日期和命名经过,则进一步从信仰的角度,强调了自己天赋的纯正和家庭期待的统一。“正则”、“灵均”这两个名字,既可以看作是对他名“平”字“原”来历的说明,也可以看作是对一种家族期待和生命原则的阐释,这是他一切生命活动的出发点,也就是诗中所说的“内美”的最初根源。再接下去写到的“扈汀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以及后面反复出现的同类描写,则是对所谓“修能”的强调。在申明了这一切之后,屈原所表达的最强烈的生命体验,是一种时光流逝永不停留的匆促感。“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正是这样一种强烈的时间意识,决定了屈原的生命始终处于一种无法遏止的焦虑之中。“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在这短暂的生命时光中,人应该有所作为,而这作为在他,就是“抚壮而弃秽”,改变楚国朝廷中所有那些迁延无为、腐败荒废的一切。“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既可以看作是对楚王的劝导,也可以看作是作者对自己的鞭策和鼓励。P2-7 序言 《楚辞》是中国文学史上继《诗经》之后又一部影响深远的巨著。诗、骚并举,成为中华文明史上形态各异,相辅相成的“诗学原始”。梁启超说:“吾以为凡为中国人者,须获有欣赏楚辞之能力,乃为不虚生此国。”就是要从源头上了解中同人的审美精神形式。那么,是什么使《楚辞》获得了这样重要的文化地位呢? 《楚辞》属于长江文明,与属于黄河文明的《诗经》,分别代表着各领风骚的智慧形态。当《诗经》作者基本上是民间的无名氏或士人群体,并且以朴实的、被认为是温柔敦厚的理性,提供礼乐文明的审美载体的时候,楚辞却以杰出的诗人个性,吸收了奇丽的神话思维,展示了另类的诗学天地。《楚辞》的主要作者屈原,生活于战国中期的楚国。他名平,字原,出身楚国贵族,曾在楚怀王时担任过三阊大夫、左徒等重要官职。司马迁在《史记·屈原列传》里说他“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他从事政治活动的那些岁月,正是楚国历史面临转折的重要时期。春秋战国以来的诸侯战争进行到这个时候,各国强弱已分,统一的趋势渐渐明朗。所谓“七雄”,真正有实力的也主要就是秦、楚、齐三国。秦自商鞅变法以来,同力强盛,士气高涨,军事上节节胜利,已形成咄咄逼人之势。感觉到压力的其他六国,开始试图通过联合来抵抗秦军的进逼。外交上的合纵连横,成为当时各国战略选择的重要内容。屈原所在的楚国,地当江汉湖湘,幅员广阔,物产富庶,是当时实力最强的国家之一。但楚国在政治上相对保守,旧贵族势力在社会生活中占据着支配地位,其文化也较多地保留了南方原始宗教的色彩。这一切,使它在与秦国的较量竞争中,处于一种不利的局面。面对这一形势,楚国国内一度也曾出现过谋求改革的政治思潮,屈原就是这一思潮的代表。根据有限的历史资料和他的作品,我们知道,他曾受楚怀王之命起草过“宪令”,在外交关系上,主张联齐抗秦,并曾出使过齐国,但他的这些主张并不能都得到实行。虽然楚怀王一度曾经比较信任他,但后来还是听信谗言,疏远了他,并将他放逐到远离郢都的汉北。其后一段时间,他虽然回到了郢都,但仍然不得信用。楚怀王死后,他的处境变得更为不妙。继位的顷襄王并不喜欢他,而他政治上的对手子兰却做了令尹,并指使他的另一对手上官大夫进谗言于顷襄王,使他又一次被流放江南。最终,他在流放中听到郢都沦陷的消息,遂投泪罗江自杀。他死后没有多少年,楚国也终于被秦国所灭。 屈原的悲剧,其实也就是楚国的悲剧,他的大多数作品.都可以看作是对于这一段悲剧历史的深刻展示和沉痛反思。屈原的具体政治主张是什么,我们已无法确知所有的细节,从作品里看,其兴趣似乎主要集中在明法度和举贤才问题上。尧舜禹汤文武这些儒家理想人物,以及春秋时代的齐桓晋文等,常常成为他称述的物件。而最使他感觉苦恼不已的,就是君臣问的不遇,在他看来,这是他个人不幸的根源,也是楚国政治失败的根源。现在看来,他这种思想其实也是不乏某种历史理性主义色彩的。专制时代的政治,其基础就在用人。用什么样的人,采取什么样的政治策略,和一国的兴亡之间确实存在至为紧密的关系。屈原的一生,经历了许多幻灭。首先是君臣关系上的幻灭。在他作品的许多地方,我们都可以清楚地看到他对楚王曾经寄予的希望,和这种希望的破灭。其次,是对另一些他曾寄予希望的人,包括他所培植的人的幻灭。最后,是因楚都沦陷,流放不归而生的重振朝纲希望的幻灭。这许许多多的幻灭,使他作品中的大部分,都带上了强烈的怨愤色彩。“伤灵修之数化”、“哀众芳之芜秽”、“恐皇舆之败绩”,这样一些涉及国家民族命运的感伤,形成了他作品中始终挥之不去的悲怆旋律。但他却并非一个悲观主义者,虽然对“党人”的“偷乐”,世俗的“竞进”,有着清醒的认识和满腔的愤恨,他还是抱着“虽九死其犹未悔”的决心,在人生的漫漫长路上上下求索。他是一个爱国主义者,同时也是一个人格完美主义者,这两者在他,是自觉地结合在一起的,而这也就是将楚国的命运和自己个人的命运系结在了一起。他的一切思想作为,都和对楚民族及其文化历史的热爱分不开。他生当末世,目睹了楚国朝廷中的种种腐败和不可为,预感到国家危难的来临而又回天乏力,最后,只能以人格的坚守和以死殉国,来表达他一腔的热忱和忠贞,这样一种悲剧性的命运,不能不感人至深。屈子沉江,已成了一种符号,一种价值典型,他从个体的死亡中,升华出神圣感,升华出新的生命价值认知。 屈原对楚国的热爱,是和他对楚文化的深深了解联系在一起的。源远流长,深厚博大的楚文化,在他的笔下绽放出了一朵朵艺术奇葩。在屈原的现存作品中,《离骚》是一首伟大的抒情诗,它相当集中地展示了屈原的人格境界和思想追求,而在其表现方式上,也开辟了中国诗歌的最为宏大的境界。它那强烈的生命存在意识,人生有为意识,人格坚守意识,以及那一种以香草美人为标记的象征式表现,神游高驰的神话思维方式,都使它成为民族必读的心灵史诗式的典籍,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九歌》是屈原在民问祭歌的基础上创造出的一种诗歌样式。经他的艺术加工和思想点化,原本带有原始宗教色彩和表演性特征的乐歌,变得更为绚丽动人,在一个个迷离恍惚的神与神的爱恋,神与人的沟通交流故事中,作者完成了对一个民族的精神家园的描绘和重建。《天问》是一首走出神话和反思历史的千古奇诗,它以由人问天的方式,一连提出一百五十八问,以理性解构神话和重评历史,又以诗性智慧重组时空形式,展现了人类诗史上理性和诗性交融组合的奇观。《九章》各篇,分别写作于屈原人生的各个重要关头,记录了他的生命痕迹和心灵痕迹,以其鲜明的个人性、即时性和多样性,为我们认识诗人的心灵世界开放了一个个蕴含丰富的艺术空间。《招魂》是为客死他乡的楚怀王招魂的,它脱胎于巫术仪式而又挣脱了仪式诗的羁绊,展示了更为个性化的世界体验,其间关于东南西北四方荒远之地的想像,对楚国宫廷生活富于世俗情味的表现,都放射出罕见的艺术光芒。这些作品,对中国文学神奇、浪漫的一面,都施予了不可磨灭的影响。《卜居》、《渔父》,与其他各篇均有不同,它们篇幅短小,采用了散文或接近散文的文体,在表现上则采用主客问答的形式,标志着楚辞文体向汉代辞赋的一种转变。李白说“屈平辞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正是有了屈原和他这些伟大的作品,楚文化才更显出了它的无比魅力,并为中华文明的发展做出了绵绵不绝的贡献。 屈原之后,最著名的楚辞作者是宋玉。相传他曾是屈原的学生,这种说法虽不确切,但也表现出了他对屈原的文化继承关系。宋玉出身较寒微,所做的官也不大,虽说被称为大夫,其实只是楚王的文学侍从之臣。他的身份地位和他所处的时代,都决定了他的作品不可能简单重复屈原作品的境界。同样有对楚国政治之失的批判,但较之屈原的热忱急切,他的作品更多了一种苍凉的韵致。此外,贫士失职的怨悱和托辞讽喻的委婉,也使他的作品更接近于后来的汉赋。他的主要作品有《九辩》,此外,收入《昭明文选》的几篇散体辞赋,即《风赋》、《登徒子好色赋》、《对楚王问》、《高唐赋》和《神女赋》,也是他的创作。这些作品从不同的方面,都给予后世文学以巨大的影响,其中《九辩》一篇关于秋天的描写,及其“悲秋”的母题,影响尤为深远。杜甫说:“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是吾师。”中国文学史一向以屈宋并称,虽然宋玉的成就不能与屈原比肩,但仅就杜甫这两句诗,我们也可窥见他的影响之一斑。 和宋玉同时代的楚辞作者,还有景差、唐勒,但他们都没有完整可靠的作品流传下来。汉代初年,淮南王刘安雅好辞赋,他的门客中也有人写作楚辞,其中最著名的,是署名淮南小山的一篇《招隐士》。此外,汉代的楚辞作者,还有贾谊、东方朔、庄忌、王褒、刘向、王逸等,他们的作品除个别篇目外,思想艺术成就和影响都无法与屈宋相比。 本书选取的楚辞作品,以屈原为主,除选取他的主要作品外,还选了宋玉的《九辩》和淮南小山的《招隐士》,读完这些作品,读者当可对楚辞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