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中国故事(西周东周卷)/青少年经典历史故事必读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万方
出版社 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周朝是在商朝奴隶制社会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约在公元前1100年 ,武王伐纣,在镐京建立了周朝,史称西周,西周完备了奴隶制政治体制。“天子”是最高的奴隶主,全国的土地和人民都归他所有,天子用封侯建国的办法交给诸侯和大夫统治。翻开万方编著的《中国故事(西周东周卷)/青少年经典历史故事必读》,历史将涌入眼前。观古之兴替,读千年人心,叹帝王伟业!历史就像一面映照现实的镜子,读懂它,可察为人之道,悟处世之法。

内容推荐

万方编著的《中国故事(西周东周卷)/青少年经典历史故事必读》讲述了:沉甸甸的历史化作一个个故事跃然纸上,字里行间都透着中华民族的智慧,之所以人尽皆知、千古流传,是因为每一段故事都是一段不朽的传奇!无论是惊心动魄还是哀婉凄恻,都是华夏民族源远流长的见证!读史使人明智,珍惜历史才能由此创新,让华夏儿女奏响新的乐章。西周东周时期是我国奴隶制社会到封建社会转变的时期,这期间人才辈出,是学术文化取得辉煌成就的时代,《中国故事(西周东周卷)/青少年经典历史故事必读》将带你领略西周、东周时期的风起云涌!

目录

西周卷

 西周故事提要三

 姜太公钓鱼五

 武王伐纣九

 箕子论治国之道一三

 伯夷、叔齐不食周粟一八

 分封诸侯二二

 周公制周礼二六

 三监和武庚勾结三〇

 周公东征三四

 西周建东都三九

 周公归政成王四三

 史官诫成王四七

 召公断民事五一

 大小盂鼎的故事五五

 鲁魏公反抗周礼五九

 楚欺周天子六三

 周穆王西巡六八

 西王母和女儿国七三

 最早的机器人七八

 徐偃王嗜爱动物八二

 周共王和密康公八六

 周孝王封秦九〇

 周夷王杀鸡吓猴九四

 周厉王敛财九八

 国人暴动一〇三

 共和时代一〇八

 宣王伐西戎一一二

 尹吉甫北伐严狁一一六

 伯奇流亡一二一

 箭射恶妇一二五

 鲁武公立嗣一三〇

 姜后自责进永巷一三四

 宫妃谄忠良一三八

 幽王烽火戏诸侯一四二

东周卷

 东周故事提要一四九

 平王东迁春秋始一五二

 郑将箭射周天王一五六

 郑庄公黄泉见母一六〇

 曹刿论战一六五

 公子小白和公子纠一七〇

 管鲍之交一七二

 百里奚的故事一七五

 骊姬的心事一七八

 重耳流亡一八二

 晋文公仁政成霸业一八九

 晋文公退避三舍一九三

 秦晋崤之战一九九

 不成体统的晋灵公二〇四

 一鸣惊人二一〇

 孤独的楚灵王二一六

 费无忌乱楚二一九

 伍子胥鞭尸雪耻二二二

 卧薪尝胆的勾践二二七

 富裕的陶朱公二三四

 孙子用兵二三九

 挂羊头卖狗肉二四三

 二桃杀三士二四五

 晏子使楚二四八

 古代文学的典范《诗经》二五一

 伟大的思想家孔子二五四

 道家创始人老子二五七

 平原君杀美妾二六〇

 毛遂自荐二六二

 鸡鸣狗盗之徒二六六

 狡兔三窟二七〇

试读章节

姜太公钓鱼

暴行越烈,种下的祸根越深,暴君则死亡越惨,这便叫自掘坟墓。姬昌伐纣,便是最典型的例子。

姬昌,即西周时期的周文王,是一位贤明的君主。从羑里(今河南省安阳市汤阳县北4。5公里的羑里遗址)回到周部落,脱离了囚禁的生活,他便开始筹备宏图大志的工作。首先,他鼓励老百姓发展农业生产,并且要求那些有本领的人帮助他去讨伐那无道的纣王,以扩大和加强他的周部落。

一天,当时还是商朝西伯侯的姬昌出去打猎,就和他每次出门一样,他必须进行占卜(俗称文王课),看看出去是不是吉利。

太卜占卜完毕后告诉姬昌道:"西伯这次出去,捕获的不是龙,不是熊,而是能帮助你的贤人。"

打猎捕不到禽兽,却能得到贤人,这本是怪事,姬昌将信将疑地出了门,和他同去的有他的近臣、左右卫士,一大群人前呼后拥地到了猎场。

围捕了一天,收获极大,虽然如太卜所言,没有捕到龙、熊,但却有豹、獐、狐、兔、鸟、鹰、豺、狼,可以说是满载而归。

天近黄昏,大队人马返回,姬昌很兴奋,却也很遗憾,因为能帮助他成就大业的贤人还没有遇到。眼看快近都城,看来占卜有时也会不灵的。

姬昌正想着,忽然看到一个白发老头,只见他戴着个斗笠,腰杆挺得笔直,正坐在一块大石头上,向河中垂钓。

车驾归程,收获颇大,因而大臣和士卒都很兴奋,一路上人声鼎沸,姬昌也未加制止。他认为,这种欢乐是很正常的,若是制止,反而不近人情。

但姬昌觉得那老头太奇怪,这么嘈杂的声音,对钓鱼人是十分不利的。可是,他好像全不在乎,照样横着一根钓鱼竿,将一个不断提出水面的直直的鱼钩悬在水里钓鱼。

姬昌手下的几个人看了也觉得奇怪,直的钩子怎么能钓到鱼呢,便议论纷纷,有人甚至来向姬昌诉说这个笑话。

但姬昌却不这么想,他好像悟到了什么,因为,他突然想到临行之前那位太卜的话。他想,这位老人能在如此喧闹的环境中泰然自若,莫不就是那位得道的高人--能助自己的贤人吧?

于是,姬昌就走下车辇,来到老人面前,恭敬道:"老人家,你在钓鱼"

老人头也不抬,只回了两个字:"是的。"

"直钩钓鱼,闻所未闻,能钓到吗"姬昌问。

"姜子牙钓鱼,愿者上钩。"老人答。

姬昌问:"老人家叫姜子牙"

"然也。"接着,姜子牙念念有词道:"世人垂钓以诱饵,老夫泪眼视空钩。王公卿士无人识,面对流水度春秋。"

听着这样的词句,姬昌料定这姜子牙必是个高人,便深深地鞠了一躬,恭恭敬敬道:"姜先生是隐士"

姜子牙过了半晌,才扭过头来答道:"姜子牙乃村野匹夫,并非隐士。"

"直钩钓鱼,只怕无有愿者。"

"休道钩离奇,自有负命者。世人皆知纣王无道,可是西伯长子伯邑考就甘愿上钩。纣王自认为智足以拒谏,言足以饰非,可是硬是让西伯的大臣散宜生的奇钩钩住,放跑了有取而代之之心的西伯昌。"

"你知我是何人"

"不是王公便是大臣。否则,怎能有如此威风。"

姬昌又施一礼,诚恳地说道:"不瞒先生,我就是你所说的西伯昌。祖父季历生前就盼望我得到一个能助我兴邦立国的贤臣,我想,你就是的。"

姜子牙惊起,跪下道:"小民有眼不识泰山,刚才皆为痴言妄语,望西伯恕罪。"

西伯姬昌终于找到了姜子牙这样的治国能人,于是就请他上车。

姜子牙,此时已年届七十,但姬昌并不因他老而不用,这才能珠联璧合,打败强悍的纣王。

其实,姜子牙并非神人,年幼时家道中落,沦为平民。不过他才气过人,从小就十分好学,长大后更是足智多谋。

由于他家境贫寒,所以无人用他。他空怀一身本领而找不到施展的地方。

后来他到处游荡,曾经在商朝的朝廷干过屠牛的生意,在孟津(今河南省孟津县)开过招待四方宾客的饭铺。就这样过着吃不饱穿不暖的日子,连丑陋的老婆也看不起他。

但是,姬昌却是个识货的人,一回到宫中,他就拜姜子牙为国师,对他极为尊重,当面称姜子牙为"师父"。

姜子牙也不负厚望,他首先努力帮助姬昌整顿好政务,训练士兵勇猛作战,听从指挥的本领,教会领军的将领如何指挥作战的兵法。发动人民认真作好军备工作,鼓励人民种植。时间不长,周的国力就渐渐兴盛起来,奠定了周灭商的基础。

周渐渐强大以后,姜子牙又和姬昌在一起共商讨伐商纣的大计,先灭了几个弱小的邻国,使商的许多部落渐渐地归附到周的势力范围内。

姬昌病逝以后,姜子牙又帮助他的儿子姬发建立了周朝。

幽王烽火戏诸侯

西周的最后一个君主是周幽王,他是周宣王的儿子,他登位后给周王朝带来的只有灾祸。

那个时候,天下自然灾害十分频繁,地震、山崩、飓风、暴雨,而且到处闹饥荒,老百姓流离失所,困苦不堪。

这周幽王却不管老百姓的死活,他贪图享受,不理朝政,排挤有用之才,重用那些奸佞之人。

这样一来,小人得志,朝政更加混乱了。

眼看国家越来越不像话了,一天,有个叫赵叔带的大夫,斗着胆子向周幽王进了一言。

他说:"眼下国家灾害丛生,老百姓怨声载道。大王应该想办法找些能人来治理国家,光派人到处找美女可不行啊!"

周幽王哪听得进这样的忠言当下恼羞成怒:"你好大的胆子,竟敢羞辱本王!来人哪,给我削去官职,轰出朝门,永不录用!"

就这么一句话,好端端的一位大臣就削职为民,回了老家。

幽王对忠言觉得逆耳,对一些拍马屁的人却很喜欢,言听计从。

他手下有一个大臣叫虢石父,他非常善于献媚,幽王也很听他的话,他经常给幽王出坏点子,他的每一个点子往往都会给国家带来一场灾难。

有一天,虢石父对幽王说:"大王,近来各诸侯国都给朝廷进献物品,就是褒国什么东西也没有进献,不知是什么缘故"

于是幽王就派人到褒国去,暗示他们的国家应给朝廷进献东西。

褒国是个小国,听到这一消息之后,国王吓得气都不敢出,就和大臣们一起商量。

有一个大臣认为:"我们国家没什么好东西,我看幽王非常喜欢女色,送他美女,也许他会喜欢。"

褒国国君听从了他的话,派人到全国去寻找美女。

他们在一个小山村发现了一个美女,名叫褒姒,这个女人美得妖艳动人,皮肤如雪一般白。

褒国国君把褒姒打扮得漂漂亮亮,进宫献给幽王。

周幽王一看见褒姒,眼睛都直了。褒姒的漂亮,就连做梦也没梦到过,他觉得宫里头所有的美女全加在一起,也抵不上一个褒姒。

从这时起,周幽王天天陪着这位天仙一般的美女,把她当成心肝宝贝一样地哄着。

周幽王这么宠幸褒姒,可褒姒并不喜欢他。

自从进了王宫,她就像是个没有生命的木偶一样任人摆布,叫她唱就唱,叫她跳就跳,尽管唱得好,跳得美,可就是没笑过一回。周幽王想尽办法让她笑,但她硬是没有露过笑脸。

周幽王向天下发布了一道赏格:有谁能让娘娘笑一笑,赏给黄金一千两。

悬赏布告一贴出去,好多人赶来想发个大财。他们有的学猪拱,有的学狗叫……但这些招儿全不灵,褒姒不但没笑出来,反而生了气,有的干脆让她骂了出去。

虢石父一看,升官发财的机会又来了,就对幽王说:"我想请大王和娘娘一起上骊山玩几天,担保能让娘娘笑出来。"

周幽王似信非信地问:"你真有这个能耐"

虢石父说:"那当然。主上还记得吗从前君王为了防范外族侵犯,就在骊山那一带造了二十多座烽火台,万一敌人打进来,就点燃烽火,附近的诸侯瞧见了,就会发兵前来救驾。娘娘如果见了诸侯乱哄哄地跑来救驾,那慌乱的样子,保管她会笑出声来。"

周幽王眯着双眼,道:"好主意!好主意!咱们就这么办!"

就这样,他们带着褒姒上了骊山。

到了晚上,骊山烽火台被点燃了,在漆黑的夜空里,火柱子映红了整个山头,那情景壮观极了。

周幽王觉得烽火十分好看,可临近的诸侯见了,以为西戎部族杀了进来,忙召集部队,连夜赶到京城。到了那儿,听说大王在骊山,又马不停蹄地赶到骊山,前来救驾。

没想到,到了骊山脚下,根本看不到一个敌人的影子,也不像要打仗的样子。

各路诸侯你问我,我问你,全都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儿。

这时,周幽王派人下山对他们说:"各位,你们连夜赶来,真是辛苦了!这里没发生什么战事,请你们快回去吧!"

褒姒见山下官兵们点着火把乱哄哄地跑过来,奔过去,就像掐了头的苍蝇在那儿瞎撞,忍不住笑了。

这一笑不要紧,笑得幽王心花怒放,他朝思暮想的美人的笑今天总算看到了,美人这一笑真是百媚丛生。这一笑,也笑得诸侯们莫名其妙,他们所有的劳累和惊慌就是为了换来这荒唐的一笑吗

以后,他们这种荒唐的把戏又重演了几次,诸侯们被折磨得苦不堪言,渐渐的,烽火台也失去了信誉。

隔了一年多,褒姒生了个儿子,叫伯服。周幽王为了讨褒姒的欢心,把原来的太子废了,立伯服为太子,接着,又废了原来的皇后申后,立褒姒为皇后。

群臣对他们的国君为了一个女人竟然把国家弄成这个样子,心里都窝着一股气,但是,又有谁敢说呢

当时,太史伯阳是有资历、有智慧、有胆量的人,他到幽王跟前进谏,但是幽王哪里肯听,伯阳怀着痛苦的心情离开宫廷,长叹着说:"周朝要灭亡了,再也没有办法挽救了。"

原来的太子宜臼被废了后,怕自己进一步受到迫害,就逃到外祖父家申国去了。

周幽王下令要办宜臼外祖父申侯的罪,还要杀害宜臼。

申侯为了保住性命,就向西戎求救兵,一起向镐京进攻。

周幽王没有准备,见敌兵围城,这才想起让虢石父赶快叫人把烽火点燃,好让各地诸侯前来救驾。

但是,这狼烟早已不灵了,诸侯们看到狼烟,心想,这昏君又在荒唐了,当然不会起兵来救。

幽王的卫士们根本不堪一击,京城很快就失守了。

幽王带着褒姒和财宝连忙逃跑,逃到骊山脚下,被追上来的戎人一刀结果了性命。

戎人见车上还有一美貌女子,怀抱婴儿,颤抖不止,断定这是褒姒,于是举刀将伯服砍死,将褒姒带回,献给戎主。

申侯带领将士冲进了京城,抢走了周的财富,立了申后的儿子宜臼为王。

这件事发生在公元前771年,至此,西周王朝走向衰亡。

卧薪尝胆的勾践

说起越王勾践和吴王夫差,几乎中国人都知道,两人在吴越大地上一起演出了一场动人心魄的乐章,他们所留下的启示和教训至今还在警示着人们。

公元前496年,吴国征讨越国,阖闾亲率大军前去征战,双方大军在今浙江嘉兴一带打了起来。越国早就知道吴国将要对他们国家采取行动,所以尽早作了准备。

那场战斗也的确十分残酷,越军背水一战,誓死相拼,他们派出了自己的敢死队,一共三行,直至吴军阵前,这些敢死队员自己拿着刀砍自己的脖子,吴兵从来没有见过这种场面,一个个看得愣了神,越军就是趁着这种机会突然袭击吴军,吴军阵前一阵混乱,自相践踏,吴军大败,倒退了几十里。吴王在仓皇出逃中腿部被毒箭射中,当天创伤发作而死。就这样,越国通过这种极端的办法救了他们的国家。

阖闾临死之前,吩咐立太子夫差为王,他抓住夫差的手,说:"你可一定不能忘记杀父之仇啊!"

夫差当了吴王,任命伯嚭为太宰,总理国家大事,伍子胥照样为国家的重要谋臣。他的耳朵里总是回响着父亲临死之前的话,为了让自己牢牢记住父亲的嘱咐,他派了十个人,整天什么事都不要做,就站在他的堂前,当夫差进进出出时,就高叫着夫差的名字,说:"夫差,你忘记了勾践杀父之仇了吗"

就这样,夫差精心治理他的国家,训练他的军队,大量地网罗贤人,经过三年的努力,吴国的力量大增。伍子胥认为时机已成熟,就劝说吴王攻打越国。

于是夫差挑了精兵良将,去征讨越国,在夫椒(今无锡太湖马山)这个地方大败越军。越王勾践带着五千残兵败将逃到会稽山上。夫差率领大队人马追赶上去,夫差在船头亲自击鼓为将士助威,吴兵士气高昂,快速向越兵冲去,团团包围了会稽山。

这时,越王勾践觉得大事不好,就急忙和谋臣范蠡(lǐ)和文种商量,勾践对范蠡说:"我后悔当初没有听从你的话,对吴国掉以轻心,才有今天之祸。"

范蠡说:"现在说那样的话也救不了越国了,你只有带着礼物到吴国去认罪求和,如果他们不答应,那你只好给人家做奴隶,以求得人家的宽容。"

勾践知道事情已经到了这种地步,还有什么可说的呢,只好先派文种带着大量的礼物到吴军中去求和。

文种来到吴军阵中,跪在夫差面前,给夫差反复叩头,行臣子之礼,他说:"我奉亡国之君的命令来给大王请安,我冒昧地向你转达勾践的心愿,他愿意做你的臣子,他的妻子愿意做你的仆人,为大王日日夜夜服务。"

夫差一听,捻着胡须,高兴极了,早就盼望有这一天,越王能给我俯首称臣,那我不就真正成了江南的大王了就打算同意越王的请求。

伍子胥见夫差不言语,知道他在心里已经答应了,吴王是个非常好虚荣的人,又缺乏远见,伍子胥来到了他面前,低声对他说:"寇不可养,敌不可纵,吴国的力量现在并不是很强,如果放弃了这个机会,日后一定会后悔的。况且勾践的为人十分阴险,他表面一套,实际上又是另一套,现在不除掉他,他一定会报这个仇的。"夫差听他这么一说,也不敢答应了。

文种回到了越国,勾践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他将五千残兵败将集中起来,号召他们拼死突围。但是范蠡和文种坚决不同意,他们说,夫差好色,他的太宰伯嚭贪图便宜,不如送一些东西给伯嚭,让他在夫差面前给说说情,再给夫差一些美女,看他的态度是不是会改变。

勾践认为现在也没有什么更好的办法,只好去试试。那是一个黑沉沉的夜,文种肩负特殊使命下了山,他偷偷地来到伯嚭的帐前,送给他许多东西。说明了自己的来意后,伯嚭果然心里很高兴,就答应引见。

伯嚭带着文种和许多美女来到了夫差的住处,文种首先向他献上许多美女,这些美女是经过精心挑选的,夫差一看就眉开眼笑,文种心里想,这事成功的可能有七八分了。

他跪着说:"勾践听了我的汇报,说是大王你不全理解他的心,他是诚心诚意向你称臣的,大王若是开恩,那么从今天以后,我们越国的所有财富都是你的。如果大王不能答应,一定要把我们消灭,勾践将命令所有的人杀死自己的妻子、儿女,将五千将士集中起来,和大王决一死战。"

伯嚭也在一旁劝解,他说:"我看勾践这次是有诚意的,如果允许他做我们吴国的臣子,这对我们吴国的霸业也是十分有利的。"

实际上,夫差本来就是同意求和的,文种走后,他还为这事懊恼,现在经他们这么一说,夫差自然同意了,就和越国达成协议,退兵而去了。

大夫伍子胥知道这事已经晚了,他看着向后撤退的大军,眼泪止不住流下来,"吴国不久就会灭亡的。"他的口中喃喃道。  越王勾践夫妇在吴国,对夫差恭恭敬敬,受尽屈辱,终于得到赦免归国。

勾践从会稽回到国内,就尽心治国,他整天忧心苦思,为国操劳,食不甘,睡不眠,一心致力于复国大业。他将一枚很大的苦胆挂在自己的座位旁边,睡的时候看着它,休息的时间也打量着它,吃饭之前,先要尝尝这苦胆。他常常提醒自己:"你忘掉了在会稽所受到的耻辱吗"

他亲自纺织,亲自种地,不吃肉食,只吃蔬菜,不穿华丽的衣服,和劳动民众一样,就穿粗衣麻衫。他放下国王的架子,谦虚对待人,热情地接待四方宾客,所以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就有大量有德行有智谋的人归顺越国。

他让范蠡掌握国家大权,范蠡说:"我不合适,军事方面,我可能比文种强一些,但是治理国家,文种比我强得多,我看还是让文种来当此大任吧。"于是,就让文种来总理国家大权,而范蠡另有大任,他和另外一位大夫到了吴国做人质,这样可以迷惑对方,赢得发展的机会。

就这样,经过了七年,越国的力量大增,越王勾践觉得时机已经成熟,就准备向吴国报仇,大夫逢同说:"我看现在还不是时候,吴国目前是诸侯中力量最强的国家之一,我们不能轻易和他相斗,我们只能胜,不能败。凶猛的鸟袭击目标时,一定要善于隐藏自己,对待吴国也是如此。现在许多国家都不满于吴国,我们可以联合楚、晋、齐三国,吴国的野心很大,如果这三个国家不听令他,他一定会发动战争,不如让这三个国家先和吴交战,我们趁吴国疲惫之时再消灭它。"

勾践觉得这一想法很好,就采用了。

又过了两年,果不出逢同所料,吴国征讨齐国,伍子胥哭着进谏:"我听说勾践能和老百姓同甘共苦,这个人不除去,一定是我吴国的心头大患,大王真是打错了对象,你应该先去攻打越国。"

这时,傲慢无理的夫差哪里能听进去这样的话,就攻打齐,得胜而归,他从战场回来后,讽刺伍子胥:"我要是听你的,在家里睡大觉,哪里会有今天的胜利"

但是,伍子胥非常冷静,他说:"大王不要高兴得太早了。"

这句话差点没把这傲慢的国王气死,就大骂伍子胥,说他倚老卖老。

伍子胥看到自己一腔报国之愿不能实现,拔刀自杀,幸亏大臣们及时赶到救了他。

这些事情越国人都看在眼里,文种说:"夫差太骄纵了,我们可以试着向他借一些粮食,看他对越国的态度。"

勾践认为他的办法不错,就派文种到吴国去,文种来到夫差的面前,以越国遭受粮荒为由,要吴国借一点粮食给他们,夫差觉得这是小事,就准备答应,可是伍子胥却不同意,但是吴王认为他老了,不中用了,根本不听他的劝告,借了很多粮食给了越国。

伍子胥慨叹道:"三年后,吴国将会成变为一堆废墟。"这话给伯嚭听到了,就在夫差面前说他的坏话。

夫差刚开始还不相信,后来逢同也加入到污蔑他的行列,夫差就信以为真了。他怕伍子胥作乱,就把他派到齐国去。伍子胥感到自己一腔报国愿望不能施展,又想到夫差一定会加害于他,在到齐国之前,就找到他的一个好朋友鲍牧,将自己的儿子托付给他教养。

伯豁等人又利用这一问题大做文章,在夫差面前离间他们的关系,夫差听到后大发雷霆,说:"这老儿真要背叛我了。"等到伍子胥从齐国回来,就派人赐给他一把"属镂"剑,让他自己结束自己。

伍子胥拿着那把剑,知道他所预料的事来临了,他来到夫差面前,大笑不止,夫差被他吓得向后退了几步,颤抖地说:"你死到临头,还笑什么"

伍子胥道:"我笑你这个昏君不明真相,我帮助你父亲成了霸业,又拥你为王,你当初要把江山分一半给我,我没接受,可没过多久,你就听信谗言,要加害于我,我老了,死又何足惜,我为吴国的未来痛哭。你这个昏君,吴国就毁在了你的手中。"

夫差脸色铁青,说:"快快把这老儿杀了。"

伍子胥举起"属镂"剑,喝退了上前来杀他的人,对他旁边的下人说:"我死后,把我的眼睛挖下来,挂在都城的东门上,我要亲眼看看越国的将士是怎样开进我心爱的国家的。"

说罢,伍子胥向着自己的胸膛猛刺,躺在了血泊中。

民间有许多传说,说到伍子胥为国家和人民做过许多好事,人民爱戴他,民间五月端午向水里扔粽子,这里,有的说是为了祭祀屈原,有的却说是为了祭祀伍子胥的。

伍子胥死后,勾践曾经想攻打吴国,范蠡认为时机没有成熟。又过了四年,越国的力量足以和吴国抗衡了,于是勾践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全民同心,讨伐吴国,以雪国耻。

吴国人做梦都没有想到,越国怎么会有这么多的军队,勾践率领几十万大兵向吴国进发,在骄纵的国王夫差的统治下,吴国的军队失去了起码的战斗力,根本就不堪一击,节节败退,越军长趋直入,将吴王夫差一直赶到姑苏山上。

现在该吴国求饶了,夫差派大夫公孙雄下山求和。公孙雄比当初文种表现得更加彻底,他全裸着身子,背上刺着荆棘,跪在地下向前爬行,一直爬到勾践的面前,说:"无路可走的夫差派我来传递他的心里话,他以前得罪了你,他给你赔不是,如今你要是能高抬贵手放我们回去,他说他一定甘心做你的臣民,一定听从你的任何命令,当初在会稽山上,夫差对你还是不错的,夫差愿意你对他也能像以往一样。"

勾践听他这么一说,也动心了,当初人家确实放了我,如果今天我不放他,这不显得小家子气了吗?范蠡似乎觉察到勾践的心思,就说:"难道大王你忘记了你十多年来日日夜夜盼望的事了吗?难道你忘记了为了复仇,我们国家的千千万万人民所付出的血和汗吗今天要是你放了他,将来你将是另一个夫差。"勾践听后哑口无言。范蠡这时候走上前去亲自击鼓,对吴国那位裸身的使者说:"你赶快走吧,不然你的命也将保不住了。"

那使者流着泪走了,勾践有点于心不忍,就走到那个使者面前,对他说:"你回去转告你家大王,我可以把他安置到甬(yǒng)东(今浙江定海县),统治一百户人家。"

曾经不可一世的吴王夫差对来逼他投降的越国使者说:"我老了,不能服侍你们的君王了。"说完就拔剑自杀了。临死时还高叫:"我对不起伍子胥,我对不起伍子胥!"让他的手下人把他的脸盖起来,他实在无颜去见伍子胥。

越王的部队攻进了吴国的国都,杀了那个无用而又好进谗言的伯嚭。从此,吴国灭亡,广阔的南方土地就都是越的天下了。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12:3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