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猛虎权臣袁世凯(1处心积虑成大势)》——百家讲坛主讲人、著名民俗学者高有鹏,妙语横说袁世凯。
袁世凯,曾经是一个乡村少年。也曾有冲天的恨,也曾有火辣辣的爱,敢爱敢-限。敢作敢为,双手劈开人生的血路。一举登上政治权力最高峰!他一生跌宕起伏。几起几落,隐居洹上,忍辱负重,歌唱“开轩平北斗,翻觉太行低”与“风烟万里苍茫绕。波浪千层激荡频”的壮美诗篇。他曾经搅动时代风云,倡言立宪,大刀阔斧。斩除民族的沉疾顽疴,历练出气象万千的新军,创立中国警察制度,兴办轰轰烈烈的新学与实业。震惊世界。而洪宪称帝,误国误己,终成为历史大遗憾。他是强烈的民族主义者。是日本人最大的敌人。当年曾愤然抗争“二十一条”,怒笔写下“为日本去一大敌。看中华再造共和”!
他是晚清重臣,民国“元首”,他是中国近代史上跨越两个时代的风云人物;他是窃国大盗,乱世奸雄,他身上有着无法抹掉的百年骂名。于乱世安天下,于治世起波澜。到底是长袖善舞,还是首鼠两端?是弄权小人,还是务实机变?《猛虎权臣袁世凯(1处心积虑成大势)》聚焦一代枭雄袁世凯,拨开历史迷雾,拂去岁月尘烟,带你走近一个真实的袁世凯。《猛虎权臣袁世凯(1处心积虑成大势)》由高有鹏所著。
1 袁寨
高大的皂荚树被秋风吹得满身疲惫,知了吱儿吱儿叫得冲天响,突然有戛然而止的,是被猛禽捉了去。随后,又是一阵阵急不可耐的吱儿吱儿声,漫天飘来飘去,被风扯得又细又长。
风有气无力地飘滚来飘滚去,携裹着一阵阵高高低低充满苦涩、焦躁、沙哑的锣鼓声和喊唱声;有红脸、有黑脸、有白脸,最响亮的是花脸,传来唱声“狼烟遍地黄沙起呀呀呀哈哈哎呀”,最后一声尖厉的“呀”字划过天穹,狠狠抽打着大地!
远处是一片片紫红的高梁,像血淋淋的人头挤满了原野,倔犟地挺立着;垂头丧气的豆荚儿东一簇,西一簇,干巴巴的毛毳发出惨淡的白光,鼓着肥胖的肚子;四野不时有蚂蚱飞过,蝶儿舞着,绿莹莹的蚰子和蜻蜒给秋色的正午装点着几缕绚丽;再远处,被日影抖动着的禾场上正伫立着土色的柴垛和草屋,村庄显得格外宁静,能闻得见新秋的柴香在风箱的呱嗒呱嗒声中向四野舒缓地弥漫着。
一队满身铠甲的人马,高举着猎猎作响的大旗,从远远的东方疾驰而来。他们高声喊叫着,腾起冲天的尘土。突然,他们勒马停在皂荚树下。其中一个头领模样的人,满脸血污,却遮不住那双铜铃般狰狞的大眼,尤其是那眼神里闪现的喜悦。他手遮阳光,向前方嘹望了一会儿,大喊一声:“快到啦!”一行人向西疾行。
一只鹰在他们头顶飞掠而过,直冲云天。
前面是沙河,有几只破布蒙着的小船挤在水边。河道里的风透过来,夹着湿漉漉的鱼腥味儿与芦草香味儿。这群人马疾驶过槐坊店,前方西边不远就是项城县水寨集;再顺着一条土路往南去,河边有一个村庄叫王明口;转过头再往西不远便是一片青灰色的楼房,被厚墩墩的寨墙围着,片片绿树中闪放沉重的灰白色。不时有一群群鸟儿从村头弹起,盘旋着,又飞向远方,化作斑斑点点。
这,就是袁寨。寨里的人们分外忙碌。袁宅前前后后被打扫得干干净净,院子里面方方正正的青砖上洒着清冽的井水,门窗桌椅也擦得分外明亮。穿着新衣的团练兵勇们喜气洋洋,站在门楼两旁窃窃私语。
前庭里,白白胖胖的接生婆笑吟吟地恭贺袁家又生了一个贵公子,说了许多夸奖袁家家业兴旺、人才辈出的吉祥话。有人端来一只铜盆,盆底上放了几枚拴了红丝线的钱币,隐隐闪烁着喜庆的光;盆沿上搭放着一条新织的手巾,手巾上“刘海戏金蟾”的图案抖动出层层叠叠温馨的涟漪。接生婆洗净了手,坐在椅子上歇息。袁家人又送来一些银两、几筐子鸡蛋、红糖、几坛老酒,她推辞一番,笑眯眯地一一收下了。
东厢房里传来一阵阵婴儿的啼哭声。他刚来到这个世界上,也许是对满室的黑暗和孤寂极为不满,使尽力气哭喊着。这声音让袁宅里的人分外激动:八月份生的孩子,天空如此亮堂,孩子会格外聪明,将来一定会大有出息。
这个孩子是袁保中的第四个儿子。
抹了一脸喜彩的袁保中去老坟园和袁家祠堂烧了纸,放了爆竹,向祖先报了新添的人丁,就匆忙来看刘氏。刘氏原是保中的小妾,元配夫人病故后,她被扶为继室。此前,保中已有世昌、世敦、世廉三子,今日新添贵子,刘氏内心的喜悦更是非同寻常,不住地望着丈夫。袁保中逗弄着幼子,也不时心怀感激地望一望刘氏。家人牛氏、王氏、陈氏等,也都相继前来探视,说了许多恭喜之言、祝福之词。
此时,门外忽报:“二爷到——”
袁保中趋向前庭,只见袁甲三一行人满身尘土、热气腾腾,便上前问了安。家人争相对袁甲三说:“今天咱袁府可真是喜上加喜啊!”
袁甲三笑逐颜开,听到后院婴儿的哭叫声,啪地拍了一下手,洪亮的声音像铜锣一样:“好啊!好啊!托祖宗的福,真是托祖宗的福啊!前儿个夜里我梦见有一轮红彤彤的太阳,有圆笸箩恁大,就悬挂在咱家东楼上。好!好啊!”说完,他洗漱一番,认真整了整衣服,备了供礼,与众人一起浩浩荡荡拥向供有袁家祖宗牌位的大祠堂。
同时,袁保中差人往土地庙,带上供品,给土地爷和土地奶奶报个信,将生辰写在一张红纸上,送给土地神。
袁家的祠堂,蜡烛齐燃,那火苗旺得像一块风中抖动的红绸,十分有力。袁保中将供桌设好,燃上专从湖北买来的香,弯腰退后,对袁甲三点了点头,以揖作请。
袁甲三一身黑青色布衣,头戴瓜皮帽儿,脚穿一双刚换了的新鞋,郑重行了礼,久跪在锦墩上,双泪交流,呜咽道:“各位祖宗!爹!咱袁家能够有今儿个,此乃洪天大福。不孝甲三适才返回家。不贤之子,死里逃生,如今打了一个大仗,一个大胜仗!喜逢新添小孙儿来到人间。不孝不贤之子,在下甲三,叩谢祖宗保佑。请列祖列宗还多多保佑家中四季平安,代代旺盛!”
祖宗牌位上,一个名字最有光彩:庠生袁耀东。袁甲三望着神龛,连叩了几个响头,起身长叹了一口气,对人说:“待后秋里有了好收成,再将祠堂修一下,给祖宗们多添点儿光彩。”
一行人恭敬地答应着,缓缓退离了祠堂,各自歇息去了。
此刻,一阵风袭来,吹拂着他们的额头,一路上的疲乏消去。袁甲三神情格外爽朗,斜卧床榻,辗转不宁,想起了家中的往事。
袁家原住在项城城北的袁阁,村南有一条清冽的汾河,蜿蜒东去,四季常流。有一年,袁耀东自城里收账归来,路上遇见一个老乞丐,老乞丐向耀东打招呼。袁耀东掏钱给他,老乞丐不要,问他有什么事,老乞丐说:“我乃神人,你供奉不?”袁耀东闻听此言,想起往辈人讲的神仙帮助人指点迷津的传说,便将老乞丐请至家中,好酒好肉招待了一番。等待天色已晚,老乞丐胡乱塞给袁耀东一卷纸,醉醺醺地转身走了。
袁耀东悄悄打开一看,是一幅图画:一片水洼,放着一把弓、一把刀,旁边一只龟,龟身上盘着一条蛇,一轮红日悬在空中。袁耀东惊了一头大汗,赶紧将图烧了。
P2-4
震撼在历史的天空——高有鹏长篇历史小说《猛虎权臣袁世凯》的文化魅力
王立群
初识高有鹏是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那时,他刚从外地以人才引进的名义来到文学院,我们成为同事。此后,便结缘成为能够推心置腹的好友。高有鹏是一个传说,有许多感人的故事。听说他少年时代就发表文学作品,大学时曾发表几篇论文,本来可以到社会科学院作专门的学术研究,毕业后却到了最基层,又一步步从乡里到县里,从县里到地区,再从地区到省里,一路摸爬滚打,做得有声有色。人常说,梅花香自苦寒来,不经风雨何以见彩虹——都是在讲自强不息、天道酬勤。有鹏确实是这样,他是一个硬汉子,经历了许多人难以想象的艰难与坎坷,十年九病,在遥远的乡村间那所当年的“五七干校”仍然坚持学术研究和文学创作,硬是从布满荆棘的人生旅途拼杀出一条血路来。
现在的高有鹏牛气冲天,高呼《保卫春节宣言》,在海内外沸沸扬扬,引起一片热议与呼应,大年三十,他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讲述《过年》。他是相当于长江学者的特聘教授,一个人咬着牙埋头写出三百万言的《中国民间文学通史》,写出数百万言的长篇历史小说《清明上河》系列,这需要多少勇气和精力!
高有鹏在中央电视台讲演《过年》时,我是在场者,亲耳听他讲演,看他讲得神采飞扬、酣畅淋漓。我用心听着、琢磨着,为我后来讲《史记》中的刘邦、项羽、秦始皇打下许多腹稿。讲演结束,许多人争相与有鹏合影,而我在一个角落里为他拍照片;在现场,我们两个第一次合影,留下珍贵的纪念。我为有鹏感到光荣和高兴。从此,我们成为“坛友”,是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聚首的好朋友。
人生有许多事情可以忘记,对于好朋友,常常有不少事情成为难以忘怀的记忆。传说中的有鹏有三个惊人之处:一是酒量大,一是度量大,一是能量大。敢作敢为,不计仇隙,许多难分难解的事情,人家高有鹏或装疯卖傻,或顺水推舟,哈哈一笑,一切化了。有两件事情成为传说中的传说:一是那年我迁新居,告别了一住十几年的破楼,大家为我庆贺,一群朋友在我的新家聚会。当时,我没有太多的好酒,只有两瓶五粮液,先拿出来放在餐桌上,一个朋友向高有鹏挑战,不知道怎么回事,两个人很快把这两瓶酒喝了个精光。那个朋友喝多了,当场离席,人送他到了自己家的楼下,他却非要人喊来出租车要回家。此时的高有鹏仍然谈笑风生,继续与朋友们吆五喝六。这件事成为我身边朋友们讲不完的故事。还有一件事,是高有鹏与朋友喝醉了酒,在家属院散步,面前有一尊百斤巨石,他高喊着“你们谁搬得起”,大家都笑起来。谁知他高有鹏一弯腰,抱起巨石,放在路中央。第二天,家属院里人声喧哗,都喊着一块巨石挡住了道路,车辆没法通过;物业喊来几个民工,费了许多力气才把石头抬走。这是笑谈、是美谈,说高有鹏是一个十分率真的性情中人。但是,也不要以为高有鹏是一个粗鲁人,看人家在长篇历史小说((清明上河》中写那些斗智斗勇的细节,刻画历史人物如此精妙,描绘社会风俗画面,或如行云流水,或如琳琅满目,都是那样惟妙惟肖、细致入微。更不用说高有鹏研究历史文化的考据文章,在汗牛充栋的历史文献中寻找文化发展变化的蛛丝马迹,那种严谨与细致,真是少见。有鹏是一个极其勤奋的人,是一个性情奔放豪迈的人,我读过他许多文章,发现他特别喜爱引述高文先生的《咏黄河》:“春天势压大江雄,流贯神州疾似风,养育儿孙逾万亿,不辞辛苦不言功。”这是一种气势,是一种境界,也是一种品格。研究历史,把握历史,需要走出自我。
高有鹏观察力很强,非常敏感。有一次,他同我谈起我申报特聘教授的事情,令我十分惊诧。因为这件事情很少人知道,我连对自己家人都没有说起。我长期被边缘化,遭受冷遇,只有埋头做学问,不敢与人争什么高低上下;高有鹏是一个有心人,他为我的一本书写评论,特意写上“你别看他如今非常风光,撩起衣裳看,其实也是满身伤疤”的话。在这一点上,他与山东大学的马瑞芳教授有许多共同之处,所以能够既做好学问又写好文学作品。文学创作需要天分,需要才情与热情,更需要超众的信念、意志、品格。有鹏常常讲,做人要像森林一样共同生长成参天大树,他是一个大写的人,是一个写出巨著的人,有着巨人的品格。
高有鹏研究袁世凯这样一个十分复杂的历史人物,据说在大学读书时期就已经开始,积累了许多珍贵的历史资料,有许多新发现。他不仅查阅大量文献,还作了很多社会调查,做了许多口述史的工作。他走遍中原地区所有的县,亲身考察了全国五百多个县,走过许多崇山峻岭,这是他创作长篇历史小说得天独厚的地方。晚清至民国时期风起云涌,有许多震惊世界的大事件,出现了一大批文化巨匠,是一个非常特殊的时代。我主要研究古代文学,作山水研究、《文选》研究、《史记》研究,并不熟悉袁世凯和他的时代。但是,我理解刻画袁世凯“这一个”历史人物典型形象的作者高有鹏这个人,相信他有创作《清明上河》的经验,一定能够写出一片新天地。不久前,有鹏送给我他的新作《猛虎权臣袁世凯》,直接感受到他“九评袁世凯”的震撼,谈论袁世凯的功过是非,紧紧抓住历史真实这把钥匙。特别是他论述袁世凯诗歌,论述袁世凯对宪政、新军,实业、教育等问题的理解与把握,论述袁世凯与孙中山的复杂联系、袁世凯与日本人的纠葛,尤其是袁世凯如何在生命垂危时为自己怒写“为日本去一大敌,看中华再造共和”的挽联,有许多感人、启发人之处。的确,历史有许多被误读的地方,而真实是历史学的生命,应该还历史以本来面目。所以,我们不能仅仅从观念出发,应该讲证据,充分重视历史的本来面目。
有鹏是一个描写社会风俗的高手,他熟稔文献典籍,曾长期研究传说故事,善于发现,他笔下的袁世凯就不会再是人云亦云、千篇一律的庸人和罪人。当然,所有的历史都具有当代性,是当代人的历史,包含着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认同与选择。有鹏说,他无意于故作惊人之语,不是刻意追求为历史人物翻案或做什么危言耸听的正名,而是要写出时代的史诗,引发人、感染人去更深入地思索,在历史这面明镜前看清自我、看清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