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如何向?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何须论得丧。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
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寻访。且恁偎红倚翠,风流事、平生畅。青春都一晌。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从词意推敲,这一首词应是柳永写于某一次落榜之后。
皇榜上已经公开了登科举子的名单。这是个有人欢喜有人愁的时刻。登第者,春风得意;落第者,垂头叹息。他对着那一道皇榜文告上的名字。看了一遍又一遍,唯独没有他柳三变。短暂的失落后,他将这一次落第视为偶然的失利。即发挥失常,风云不际。
柳永写“明代暂遗贤”,可见他并没有对此满腹牢骚,抱怨社会制度不好或是人主昏庸。他在心里依然坚信,大宋朝是个政治清明的朝代。同时,他又劝慰自己,我只是被朝廷暂时遗忘,我依然是一个贤能之才。
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柳永的才情,正是他自负的来源。他想,自己虽身为白衣。却足有卿相之资,是不能以登第与否而论人生的成败得失的。于是,他仰天一笑,又一头扎进了烟花柳巷中。
花间词人韦庄曾为恭贺登第的举子写了一首《喜迁莺》:
街鼓动,禁城开,天上探人回。凤衔金榜出云来,平地一声雷。
莺已迁,龙已化,一夜满城车马。家家楼上簇神仙,争看鹤冲天。
“喜迁莺”,“鹤冲天”,都是恭贺金榜题名的贞吉良言。唐宋时期极重科举,十年寒窗苦,一朝登第,便平步青云,从此命运改写。发放皇榜的那一天,登第举子被人簇拥着,喜气洋洋地畅游京城,大开筵席欢会,享受得道升仙似的至高愉悦。
柳永取了其中“鹤冲天”三字自度一曲。写下这一首词。此后,《鹤冲天》便成为柳永的标志。一个属于柳永的词牌,用最风流、最高傲的意气,在词坛里一飞冲天,直种(ch6ng)云霄,见证了那一个属于柳永的时代。
这首《鹤冲天》流传甚广,极为有名,甚至传到了皇帝的耳朵里。宋代胡仔的《苕溪渔隐丛话》中有记,柳永喜作小词,但是薄于操行。意思是说柳永整日混迹于秦楼楚馆。人品不好。当时有人向皇帝推荐柳永,皇帝召见,日:“得非填词柳三变乎?”柳永日:“然。”皇帝日:“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柳永由是不得志,天天与纨绔子弟纵游娼。馆酒楼之间,无复检约,自称云:“奉旨填词柳三变。,”
如果你把目光流连于宋朝的岁月中,在宋词的清风冷月中荡涤,习遍了宋词里的那些西风残照,怎么也躲不开柳永一生的羁旅寂寞与凄凉悲怆。
柳永。字耆卿,原名柳三变,后改名柳永,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北宋词人,婉约派实力人物,宋仁宗朝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六品的副职)。宋代有名的诗人中,他的官是做得最小的。他一生潦倒,仕途逼仄,索性以毕生精力作词,并以“白衣卿相”自许。
在历史的镜像里,对于这个风流才子褒贬不一。他是一个屡试不中的复读生、经常烂醉如泥的酒鬼、出没于秦楼楚馆的浪子、仕途坎坷的低级官员、专业词人、江湖游客、歌楼妓女的铁哥、放荡不羁的花花公子、市井街头的自由撰稿人、惹怒皇帝和宰相的笨蛋、不修边幅的邋遢客、敢恨敢爱的汉子、无室无妻的光棍、死无葬身之地的穷鬼、创新发展宋词的巨匠。
在宋词的发展史上,柳永绝对是一个绕不开的坐标。这是许多人心存不屑。但又无可奈何的事实。尽管这个人遭遇到主流社会甚至文人们耐人寻味的冷视,但他受到来自民间草根阶层最狂热的欢迎。“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
宋词是怎样炼成的?这个文化品牌从唐代就开始制造,连李白都加入过这个队伍,在五代十国的批量生产中,最著名的技术能手、婉约派“愁宗”南唐后主李煜,用空前绝后的清丽语句和和谐音韵,夯实了填词的艺术基础。之后。宋词在浪荡公子柳永的吟咏声里百炼成钢、新鲜出炉。P7-9
在如今的人们看来,填词是高雅的。可在古时,填词并不像大家认为的那么高雅,甚至相反,诗才是正道。词,也叫“诗余”,只是作为诗歌的附属物诞生在文学史上。填词,在古时,被人们视为“不务正业”。经过晚唐五代的发展。在温庭筠等“花问派”词人的努力下,词这种文体终于摆脱了诗的从属地位,走向了大众的视线,获得了自由。
词,又叫曲子词,望文生义,就是谱上曲儿用来唱的。经过了南唐李煜的继承和创新,词才脱离了所谓的士大夫的“艳科”,走向了通往词人内心的道路。正如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的:“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
从理论上来说,词牌的推广要具有一定的条件,首先是音律和谐优美,可唱性强。词牌就是词谱,是按曲谱而作的。民间作品多数是入乐演唱的,所以只须依葫芦画瓢去作词.后来一些诗人兼音乐高手自己创造词调。后人跟着填词。再后来,一些不懂音乐或者音乐水平不怎么样的诗人也加入这个创作队伍,词牌就越来越多了,渐渐使词谱丧失了音乐性,成为纯粹的文字游戏。
但是,民间的歌还是要唱的,特别是宋代,城市文化得到了很好的发展,暖风醉人,歌舞升平。根据市场的选择,那些比较适合演唱的专业词谱流行度自然就高,跟风填词的人也就越来越多。另外,词牌的流行也讲名人效应。像《虞美人》这个词牌,经南唐顶尖词人兼皇帝李煜填写后,流传的速度快了很多。“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千百年来,人们津津乐道。
作为词选,我想,如果错过了李煜和李清照,那肯定是件悲哀的事情。这两个词人可以说是词界不能不提的重量级人物。两人被人称为“词中二妖”,可见后人对他们的喜爱之情。一个是词中之帝,一个是词中之后,他们的词对于后世的影响是深远的。所以有人说,“恨二李不能相遇”。后人总是在自己的脑海中。不停地虚构他们两人能够遇在一起,惺惺相惜。这些虚构,都是源于对两人的喜爱。两个人。都是抒情词人,且自然而真切地抒发着自己的情感。
也正因为如此,这个系列最早诞生的一本书就是关于李煜的(《今生最爱李煜词》),然后是李清照(《今生最爱李清照》),然后是柳永(《今生最爱柳永词》),最后是晏殊(《今生最爱晏殊词》)。
李煜。是词史界一个哀凄的记号,更是一座真切的丰碑,纵然后人不停学习。也难以超越。直至到了清朝,出现了纳兰容若和项莲生。王国维评价纳兰容若,“北宋以来,一人而已”,我想他强调的就是纳兰的真。而这点,正是学自李煜。
王国维说:“客观之诗人,不可不阅世。阅世愈深,则材料愈丰富,愈变化;主观之诗人,不必多阅世。阅世愈浅,则性情愈真。”李清照就是“阅世愈深”的主观之词人。她的词,基本上分三个阶段,婚前,婚后至赵明诚逝世前以及赵明诚逝世后,尤其是赵明诚逝世之后的作品,更加真切而悲痛。
柳永,对词的贡献也是巨大的。他一生仕途坎坷,官小职卑,但他却把自己主要的精力放在了创作词作之上。他的词多写男女恋情,以慢词见长。尤其擅长抒写文人怀才不遇和羁旅行役的感慨。他擅长用白描的写法,工手铺叙。抒情传意。他的贡献更在于。他把旧声变为新声。叶梦得说:“教坊乐工每得新腔,必求永为辞,始行于世,于是传声一时……‘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可见他的词传播之广,影响之大。其实,更难得的是,他能放下自己的架子,为那些地位低下的歌女创作词,用自己的真心去抚慰她们那空洞的心。所以。当时秦楼楚馆问流传了这样一句话:“不愿穿绫罗,愿依柳七哥;不愿君王召,愿得柳七叫;不愿千黄金,愿得柳七心;不愿神仙见,愿识柳七面。” 最后一本是晏殊的词。晏殊和其子晏几道,被世人称为“大晏和小晏”。他的词“典雅雍容。温润秀丽”。晏殊一生富贵,位极人臣,没有经历过像李煜、李清照那样大的人生起落,也没有柳永羁旅漂泊的苦楚,所以,他的词,充盈着富贵气息,书写的多是淡淡的闲愁别绪,虽不像李后主那样有透入人心的深沉之痛,但也有着一种淡泊从容的中和之美。此外,晏殊的词,在语言、韵律、意境上,也是很值得一看的。
这个系列,作者抛弃了传统意义上的注释,而是用自己的情感,从词面出发,结合他们的生活轨迹,力求还原他们的写作契机、情感动态、性情流向等实况,把握他们诗性的人格脉络,以人生解词,生动地诠释他们那份真挚的情怀。
但愿大家能够喜欢这个系列。有的时候,我们完全可以活得不必那么世俗。读读古典诗词,让自己的内心静下来,或偶尔驻足,在古人的情感当中游动。聆听自己内心和古人的交流,使我们的内心和灵魂柔软下来。
“最·婉约”系列共包括四册,分别是《今生最爱李煜词》《今生最爱李清照》《今生最爱柳永词》《今生最爱晏殊词》。这四个人,都是婉约词的杰出代表。
什么是婉约词?纯美,婉转,甜蜜,苦涩,温暖,柔软……在这里,我不想给它下个冷冰冰的定义,我更愿意像个孩子一样,用视觉、听觉、味觉和触觉去感知它。我相信,阅读完“最·婉约”,你会和我一样。
容芬、陈忠涛编著的《今生最爱柳永词》是适合伴着清茶阅读的书,当然,如果你在星巴克捧着它们度过一个细雨绵绵的下午,也一定是个不错的选择。
最后我想说,不管我们有多么忙碌,都不要丢掉生活的诗意。
容芬、陈忠涛编著的《今生最爱柳永词》对柳永词的解读,既有词语、句子的一般解释,更有其新颖独到之处,那就是作者将深情贯穿始终,从词面出发,结合柳永的生活轨迹,力求还原他的写作动机、情感动态、性情流向等情况,把握柳永的人格脉络,用他的人生解读他的词作,生动地诠释他那份真挚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