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故事形式讲述文学作品中的典故由来,以词条形式介绍文学典籍中的各类常识。本书所选文学作品横跨三千年,文学常识涵盖文人、文体等多方面。书中所收录的作品图片、皿敌图片、书影、历史人物画像及照片等各类图片与文字内容紧密结合,让读者更直观地了解文学作品和文人墨客。其形式新颖,将艺术理念贯彻于每一个细节,通过编写体例、图片及版式设计的有机结合,使读者轻松享受妙趣横生的阅读快感。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不知道会被人笑话的600个文学典故 |
分类 | |
作者 | 曾宪东 |
出版社 | 武汉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本书以故事形式讲述文学作品中的典故由来,以词条形式介绍文学典籍中的各类常识。本书所选文学作品横跨三千年,文学常识涵盖文人、文体等多方面。书中所收录的作品图片、皿敌图片、书影、历史人物画像及照片等各类图片与文字内容紧密结合,让读者更直观地了解文学作品和文人墨客。其形式新颖,将艺术理念贯彻于每一个细节,通过编写体例、图片及版式设计的有机结合,使读者轻松享受妙趣横生的阅读快感。 内容推荐 中国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过:“人们最高精神的连锁是文学……文学能揭穿黑暗,迎接光明,使人们抛弃卑鄙和浅薄,趋向高尚和精深。” 经过几千年的传承与积淀,我们的先人给我们留下了无数的文学作品,它们或优美,或动人,或发人深省,成为了我们人生中不可或缺的精神财富。传承和发扬这一精神财富既是我们的职责,也是我们对先人的尊重。 600个文学典故,300个文学常识。本着推陈出新,弘扬文化传统的宗旨,我们从先秦诸子百家到明清散文小说的上千部作品中,精选出600个人们最熟悉的文学典故进行溯源及解析,并将中国历史进程中人们应该了解的文学常识精选出300个进行精要讲述。使读者能够直面华夏文化之精华,感受华夏文化之灿烂。 目录 诗歌 擎天柱 回肠荡气 狐疑 芙蓉 采芹 未雨绸缪 风雨飘摇 天作之合 子衿 明哲保身 同仇敌忾 逃之天天 切磋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采菽 乔迁 如履薄冰 将就 一日三秋 娇情 芥蒂 日薄西山 发妻 东方骑 绕指柔 老骥伏枥 今是昨非 金科玉律 秉烛夜游 扑朔迷离 火树银花 八面玲珑 白衣苍狗 抱佛脚 半夜钟 英姿飒爽 别开生面 比翼鸟 更上一层楼 波澜老成 惨淡经营 珠圆玉润 春风得意 春光 寸草春晖 翻云覆雨 飞黄腾达 飞燕传书 风吹雨打 后尘 大江东去 风流人物 灰飞烟灭 大珠小珠落玉盘 东风射马耳 豆蔻年华 锦标 黑云压城城欲摧 红豆 寥若晨星 柳暗花明 九天揽月 卷土重来 连理枝 两小无猜 青梅竹马 古稀 弄潮儿 墙头马上 擒贼擒王 呕心沥血 萍水相逢 蜻蜒点水 一手遮天 落花流水 人面桃花 煞风景 山雨欲来 石破天惊 水中捞月 涂鸦 瓦上霜 雾里看花 轩然大波 寻花问柳 烟花 眼中刺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一落千丈 一片冰心 妃子笑 别有天地 一泻千里 一场春梦 西窗剪烛 沧海一粟 庐山真面目 风花雪月 春宵千金 锦上添花 利欲熏心 明日黄花 千里鹅毛 花好月圆 暗香疏影 倾国倾城 满园春色 百家衣 悲欢离合 冰肌玉骨 倒海翻江 环肥燕瘦 含沙射影 两袖清风 黑牡丹 力争上游 五步成诗 戏剧 打退堂鼓 好事多磨 银样锻枪头 走投无路 坐吃山空 红颜薄命 狐群狗党 金蝉脱壳 锦绣江山 两面三刀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气吞山河 气味相投 三生有幸 十载寒窗 瓮中捉鳖 信口开河 惺惺惜惺惺 咬文嚼字 八面威风 半瓶醋 唇枪舌剑 散文 同舟共济 骄子 知己知彼 方寸地 高山流水 管鲍之交 余音绕梁 杞人忧天 冰释 天长地久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宠辱不惊 祸起萧墙 四海之内皆兄弟 名正言顺 道听途说 箪食瓢饮 一匡天下 入堂入室 见危授命 君子固穷 暴虎冯河 察言观色 过犹不及 后生可畏 患得患失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 是可忍,孰不可忍 问津 杀身成仁 哀莫大于心死 昭然若揭 相濡以沫 朝三暮四 望洋兴叹 邯郸学步 学富五车 越俎代庖 螳臂当车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白驹过隙 抱瓮 碧血 大相径庭 东施效颦 分庭抗礼 浮生 斧正 害群之马 呆若木鸡 蝴蝶梦 鬼斧神工 井底之蛙 每况愈下 跳梁小丑 目无全牛 怒发冲冠 捉襟见肘 以管窥天 贻笑大方 得心应手 玩物丧志 巧言令色 如丧考妣 曾经沧海难为水 舍我其谁 同流合污 顾左右而言他 以邻为壑 揠苗助长 夜以继日 为渊驱鱼,为丛驱雀 五十步笑百步 缘木求鱼 事半功倍 始作俑者 水深火热 冯妇 出尔反尔 挟泰山已超北海 出类拔萃 左右逢源 明察秋毫 一暴十寒 坐怀不乱 传人 华发 隔墙有耳 买椟还珠 一鸣惊人 危如累卵 远水不救近火 守株待兔 路不拾遗 忠言逆耳 滥竽充数 老马识途 自相矛盾 郑人买履 毁新如故 暗度陈仓 睚眦必报 运筹帷幄 项庄舞剑 两败俱伤 纸上谈兵 坐观成败 助桀为虐 脱颖而出 左右手 卧薪尝胆 刎颈之交 死灰复燃 完璧归赵 四面楚歌 首鼠两端 壁上观 刀俎 不名一钱 人人自危 大风歌 当断不断 多多益善 胯下辱 一诺千金 焚书坑儒 肝脑涂地 鸿鹄之志 后来居上 鸡鸣狗盗 家徒四壁 酒池肉林 利令智昏 指鹿为马 门可罗雀 明珠暗投 破釜沉舟 羞与为伍 奇货可居 孺子可教 东门黄犬 取而代之 三寸舌 三令五申 哀王孙 不寒而栗 丧家狗 一抔土 百发百中 曾参杀人 坐山观虎斗 排难解纷 亡羊补牢 布衣 刺股 不翼而飞 肝肠寸断 尺寸之功 积羽沉舟 抱薪救火 狐假虎威 旷日持久 挥汗成雨 门庭若市 画蛇添足 鸡口牛后 惊弓之鸟 南辕北辙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图穷匕见 同甘共苦 奔月 女娲补天 削足适履 仓颉造字 孔席墨突 塞翁失马 画地为牢 囊括四海 攀龙附凤 任劳任怨 一丘之貉 按图索骥 夜郎自大 先发制人 五日京兆 先斩后奏 实事求是 无出其右 焦头烂额 姗姗来迟 高屋建瓴 抱残守缺 草蕾人命 断袖 固若金汤 死有余辜 矫枉过正 乳臭未干 弹冠相庆 天无二日 芒刺在背 临渊羡鱼 倾国倾城 鸟兽散 千夫所指 何足挂齿 请缨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少见多怪 沧海横流 讳莫如深 疾恶如仇 间不容发 乐不可支 三顾茅庐 沧海桑田 按部就班 不求甚解 白眉 吴下阿蒙 司马昭之心 池中物 大器晚成 建业水 开门揖盗 蓝田生玉 春华秋实 顾名思义 鸡肋 顾曲 老生常谈 胆大如斗 放虎归山 负重致远 偃旗息鼓 开诚布公 鞠躬尽瘁 乐不思蜀 穷兵黩武 如鱼得水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仰人鼻息 悬壶 乌合之众 投笔从戎 水可载舟,亦可覆舟 披荆斩棘 乐此不疲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车水马龙 重蹈覆辙 覆水难收 疾风知劲草 焦尾琴 盘根错节 举案齐眉 老当益壮 老牛舔犊 梁上君子 文不加点 马革裹尸 贫贱之交 推心置腹 作威作福 饮鸩止渴 半途而废 建安骨 世外桃源 掉以轻心 俯首帖耳 汗牛充栋 黄粱梦 雷厉风行 落井下石 一视同仁 班门弄斧 面目可憎 蝇营狗苟 黔驴技穷 轻车熟路 如泣如诉 入木三分 山高水长 食不下咽 安身立命 叶落归根 百尺竿头 白璧无瑕 闭门造车 护身符 单刀直入 逢场作戏 泥牛入海 抛砖弓I玉 君瘦则天下肥 铸成大错 骑虎难下 请君入瓮 出人头地 前呼后应 熟能生巧 绝无仅有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巧取豪夺 八斗才 八字打开 谈虎色变 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东窗事发 一气呵成 小说 鞭长莫及 执牛耳 一鼓作气 言不由衷 臭味 以做效尤 行将就木 相敬如宾 外强中干 问鼎 畏首畏尾 众叛亲离 玩火自焚 退避三舍 病入膏肓 城下之盟 唇亡齿寒 东道主 风马牛不相及 甘拜下风 刚愎自用 好整以瑕 华而不实 掎角之势 伉俪 孺子牛 厉兵秣马 马首是瞻 名列前茅 染指 三不知 挂羊头卖狗肉 刻舟求剑 精卫填海 夸父追日 青鸟 离群索居 先河 茹毛饮血 弱冠 异曲同工 杯弓蛇影 金屋藏娇 酒囊饭袋 借光 白丁 自毁长城 百感交集 竹头木屑 自觉形秽 孝廉船 朝闻夕死 望梅止渴 拾人牙慧 捉刀 标新立异 吴牛喘月 乘兴而来,败兴而返 咄咄遁人 管中窥豹 鹤立鸡群 空洞无物 琳琅满目 流芳百世 难兄难弟 坦腹东床 称体裁衣 寄人篱下 狐狸尾巴 飞扬跋扈 草木皆兵 续貂 五斗米 闻鸡起舞 束之高阁 东山再起 如坐针毡 焚砚 渐入佳境 巾帼 锦字 鹿死谁手 势如破竹 模棱两可 坐井观天 笑里藏刀 目不识丁 凤毛麟角 十八重地狱 江郎才尽 金莲 称量天下 飞蛾赴火 哄堂大笑 红娘 少不更事 一箭双雕 暗中摸索 冰魂雪魄 入彀 终南捷径 月下老人 梦笔生花 广寒宫 一字之师 祸水 城门失火 登龙门 南柯梦 沧海遗珠 泰山北斗 腹稿 刮地皮 三剑定天山 金迷纸醉 开卷有益 满城风雨 成也箫何,败也箫何 河东狮吼 半部论语治天下 打草惊蛇 痴人说梦 杀人不眨眼 面壁十年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枕戈待旦 矮子看戏 捕风捉影 程门立雪 花言巧语 融会贯通 等身 雪中送炭 胸无城府 丧心病狂 中山狼 三脚猫 三姑六婆 狗血喷头 八仙过海 初出茅庐 癞蛤蟆想吃天鹅肉 偷梁换柱 不落窠臼 打尖 狗仗人势 眼观六路,耳听八方 面目全非 山穷水尽 名落孙山 试读章节 倒海翻江 典出陆游《夜宿阳山矶》:五更颠风吹急雨,倒海翻江洗残暑。白浪如山泼入船,家人惊怖篙师舞。 诗中描绘了作者晚上在阳山矶停泊过夜,五更时分下了一场大暴雨,河水暴涨,浪涛滚滚,冲击着小船,小船摇摇欲坠,全家人在小船上抖作一团,惊恐万分。“倒海翻江”,指水势浩大。 唐朝李筌在《太自阴经》有:“东温而层冰澌散,西烈则百卉摧残,鼓怒而走石飞沙,翻江倒海。” 后来人们用“倒海翻江”来比喻力量巨大、不怕困难的英雄气概。 毛泽东在《十六字令》中用到:“山,倒海翻江卷巨澜。奔腾急,万马战犹酣。” 陆游的爱情 南宋的大词人陆游与大家闺秀唐琬结为连理,二人夫妻恩爱,但是因为唐琬不孕而遭公婆逐出。他们分手以后,陆游又被迫娶妻。而唐琬也改嫁了皇族赵士程,后来在绍兴城外的沈氏园中,陆游来此赏春,而唐琬和丈夫赵士程也来此游春。二人在此意外重逢,又无法当面相诉离情,陆游在伤心之余,就在园子的壁上题下了一首哀怨的《钗头凤》。 钗头凤 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悒鲛销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后来,唐琬闻陆游题下了这首词,她也题下了另一首《钗头凤》。 钗头凤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阑。难、难、难!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装欢。瞒、瞒、瞒! 两人重逢后没有多久,唐琬就因心情忧伤而死。陆游在死前一年,又来到沈园,写下了:“沈家园里花如锦,半是当年识放翁;也信美人终作土,不堪幽梦太匆匆。”正是陆游对唐琬最深的怀念,第二年,陆游也追随着唐琬去到另一个世界了。 环肥燕瘦 典出苏轼《孙莘老求墨妙亭诗》:徐家父子亦秀绝,字外出力中藏棱。峄山传刻典刑在,千载笔法留阳冰,杜陵评书贵瘦硬,此论未公吾不凭。短长肥瘦各有态,玉环飞燕谁敢憎! 这首诗本来是评论书法艺术的,师承不同,风格各异。诗人用杨贵妃和赵飞燕的体态作比,说明书法各有妙处。杨玉环身材丰满肥胖,是有名的胖美人。赵飞燕清瘦纤细,是有名的苗条美人。二人都以貌美著称。 所以,后来就用“环肥燕瘦”比喻女子体态高低肥瘦各不相同,但各具特色,各有美姿。也用来比喻艺术作品的风格不同,各具特色,各有所长。 清朝李宝嘉在《文明小史》第四十回用到:“有的妆台倚镜,有的翠袖凭栏,说不尽环肥燕瘦,一一都收在眼睛里。” 含沙射影 典出白居易《读史》:势去未须悲,时来何足喜。寄言荣枯者,反复殊未已。含沙射人影,虽病人不知。巧言构人罪,至死人不疑。 传说有一种奇怪的动物,样子长得像鳖,只有三条腿,人们称它为“蜮”。有人说它是个样子古怪的甲虫,背上有硬壳,头上生角,身上长翅膀,能飞上天,在暗中偷袭人类:有的说它平时隐蔽水中,口中有一把弓。能含一口沙子喷出来,若被它射中,便会生病、生疮,死亡。即使射中人的影子,人也会生病的。诗中提到,人与人之间尔虞我诈,相互倾轧,就像“含沙射人影”的怪物一样可怕。 后来人们就用“含沙射影”比喻在暗中诽谤中伤他人。 南朝鲍照在《苦热行》中用到:“含沙射流影,吹蛊痛行晖。” 白居易和酒 白居易和李白、杜甫一样喜欢饮酒。“卖我所乘马,典我旧朝衣。尽将酤酒饮,酩酊步行归。”家有酒库,还把酒坛放在床头。睡前要喝,醒来也要喝;独自一人要喝,亲朋好友来时更要喝:在家中、寺观要喝,在山野林间、溪边船头也要喝;有下酒菜要喝,没有下酒菜,就是吟诗、弹琴也要喝。白居易平生最喜两样活动,就是喝酒和登山,直到晚年时酒性难改——见酒兴犹在,登山力未衰。 白居易每日必饮。酒一喝,就诗兴大发,诗歌如流水汩汩而出:“吟诗石上坐,引酒泉边酌。”“独持一杯酒,南亭送残春。半酣忽长歌。”直到老年时“花时仍爱出,酒后尚能饮”。这便是他在衰病时所言——“平生好诗酒”耳。 白居易虽然酒量比不过李太白的海量——“斗酒诗百篇”,但他们有同工异曲之妙,又都能醉酒作诗,汩汩不绝。我们说,没有酒,就没有李太白的许多好诗;同样,没有酒。也就没有白乐天的诸多名篇,此话绝不为过。无怪乎白公要以“醉吟先生”自号了。 两袖清风 典出陈基《次韵吴江道中》:两袖清风身欲飘,杖藜随月步长桥。功名利禄皆淡泊,悠哉游哉自逍遥。 陈基,字敬初,元末苏州人。元顺帝至正年间。他被人推荐为经延检讨。曾经为人起草谏章,几次获罪,因此避归乡里。曾辅助张士诚军事,军旅倥偬,飞书走檄多出其手。而且写的诗也有不少是反映起义军生活的,是一个有才华的风云人物。 诗中提到的“两袖清风”,是说身无长物,一般用来指为官清廉,不中饱私囊。 明朝正统年间,宦官王振以权谋私,每逢朝会,各地官僚为了讨好他,多献以珠宝白银,巡抚于谦每次进京奏事,总是不带任何礼品。他的同僚劝他说:“你虽然不献金宝、攀求权贵,也应该带一些著名的土特产送点人情呀!”于谦便作诗《人京诗》:“绢帕蘑菇与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 黑牡丹 典出苏轼《墨花》:造物本无物,忽然非所难。花心起墨晕,春色散毫端。缥缈形才县,扶疏态自完。莲风尽倾倒,杏雨半披残。独有狂居士,求为黑牡丹。兼书平子赋,归向雪堂看。 诗中的“黑牡丹”指的是牛。 “黑牡丹”指代牛是源于一个故事,说的是唐朝末年,长安有一个人叫刘训,十分富有,是京师有名的富翁。当时的长安每到春暖花开,人们纷纷外出游玩赏花。人们最喜欢观赏牡丹。把观赏牡丹当成最大的乐趣。这一年,春天来了,人们又外出观赏牡丹。刘训想了一个歪点子:把几百头水牛赶到大街上,并向人们解释说:“这就是刘家的黑牡丹。”后来,黑牡丹就成了牛的代称。 元朝汤炳龙在《题江贯道(百牛图)》中用到:“卷中邂逅黑牡丹,相逢喜是曾相识。”这里的“黑牡丹”即指牛。 力争上游 典出赵翼《闲居读书作》:所以才智人,不肯自暴弃。力欲争上游,性灵乃其要。 赵翼,清代诗人、史学家、学者。乾隆二十六年(1761)进士,授翰林院编修。曾任镇安、广州知府,官至贵西兵备道。乾隆三十八年(1773)辞官家居,曾一度主讲扬州安定书院。赵翼与袁枚、蒋士铨齐名,合称“隆三大家”。 他论诗重“性灵”,主创新,与袁枚相近。他反对明代前、后七子的复古倾向,也不满王士稹、沈德潜的“神韵说”与“格调说”。所以他说:“力欲争上游,性灵乃其要。” 上游,河水的上游。人们就用“力争上游”来比喻力争先进,积极进取。 清朝薛福成《滇缅分界大概情形疏》中用到:“然必借此一著,方可力争上游,振起全局。” 清代诗歌流派 钱中联先生编纂的《清诗三百首》的序里。重点叙述了清代诗坛各流派的集大成者,为我们投射出一个清晰的清代诗坛轮廓。如:有提倡汉魏六朝和盛唐的湖湘派,其代表诗人有王阊运、邓辅纶、高心夔;有提倡南北宋的宋诗派,较先有郑珍、莫友芝、何绍基、江浞,稍后有“同光体”诗人,它又包括江西派的陈三立、闽派的陈衍、浙派的沈曾植、袁昶以及不属于这三派的范当世、陈曾寿等;有兼采唐宋的一派,代表为张之洞;有崇尚李商隐的西昆派,其代表有李希圣、曾广钧:最为重要的有黄遵完、丘逢甲、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革命派。“湖湘派”、“宋诗派”、“江西派”、“唐宋派”还是“西昆派”,无不追源溯上。而清诗之开面目者,则当属具有“老瓶装新酒”的革命派最为后世推崇。就诗作本身而言,革命派题材较新,面目较新,但也不废学古(钱中联《清诗三百首》序语)。《人境庐诗草自序》中引用黄遵宪的话说:“其炼格也,自曹、鲍、陶、谢、李、杜、韩、苏迄于晚近小家,不名一格,不专一体,要不失乎为我之诗。” 五步成诗 典出史青《应诏赋得除夜》:今岁今宵尽,明年明日催。寒随一夜去,春逐五更来。气色空中改,容颜暗里回。风光人不觉。已著后园梅。 唐朝的时候,有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伙子史青,天赋极高,指物作诗立就。他也极有胆识,向当朝皇上唐玄宗上书推荐自己。说自己善于作诗,才思比曹植还敏捷,五步之内,即可指物作诗。唐玄宗很好奇,就召见他当场面试。玄宗让他以除夕、上元、竹灯笼等为题作诗,他果然五步之内皆脱口成篇,上边的诗就是其中的一首。 后来人们就用“五步成诗”来形容文思敏捷。 曹植七步诗 哥哥曹丕继位以后,非常嫉妒弟弟曹植的才能。有一次,因为一件小事,曹丕打算借机惩罚曹植,除非曹植可以在七步之内作出一首完整而且合乎韵律的诗。曹植明知道哥哥是故意为难自己,但只能唯命是从。想到迫害自己的人竟是自己的亲兄长,曹植感到异常悲愤,立刻作诗一首:“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P82-86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