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激荡十七年(1912-1928从袁世凯到张作霖)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夏双刃
出版社 中国工人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从1912年袁世凯上台到1928年张学良易帜,是中华民国的北京政府时代。鉴于其军阀色彩,历史学家通常称这段时期为“北洋政府时期”。走上北洋政府权力巅峰的,前后共有七个人:即袁世凯、黎元洪、冯国璋、徐世昌、曹锟、段祺瑞、张作霖。他们所处的时代,与晚晴大相径庭:一方面,帝制终结,共和创立;另一方面,帝制常有复辟的可能,共和却无取信天下的能力。这七个人在这一段重要历史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较色。

由张鸣编著的《激荡十七年(1912-1928从袁世凯到张作霖)》在主流史学观的基础上,力求采用原始史料,以期完整展示他们的际遇沉浮,全面塑造他们的人物形象。

内容推荐

《激荡十七年(1912-1928从袁世凯到张作霖)》由张鸣编著。

《激荡十七年(1912-1928从袁世凯到张作霖)》讲述了:民国的政权并非一脉相承。以1928年为界,可将中华民国三十八年的历史分为两段:1928年前,通常被称作“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中国社会的一贯传统,是以成王败寇的标准来界定英雄,只崇拜打下江山的风流人物,而对声名狼藉的“军阀”不屑一顾。然而,只有通过他们,才能最充分地了解北洋时代的十七年,了解那个风云惊变万象峥嵘的大时代。

目录

袁世凯

一、一失足成千古恨

二、焚稿从戎

三、末代班超

四、袁家军

五、前后“六君子”

六、出响马,无战事

七、末代宰相

八、先入关中者王

九、刺客、杀手、连环命案

十、民国从此成乱世

十一、此“君主”非彼“君主”

十二、罪在朕躬一人

十三、为日本去一大敌

黎元洪

一、壮士蹈海

二、南洋和北洋

三、宋江上山

四、天下共主

五、杀武案

六、泥菩萨

七、截车夺印

冯国璋

一、龙、虎、狗

二、收顺御林军

三、大总统骗人

四、“吾家千里驹”

五、天津会议

六、田宅自肥之计

徐世昌

一、从龙之士

二、经略东北

三、文人做总统

四、偃武修文

五、“渔人”和“菊人”

六、村人墓

曹锟

一、漫话“贿选”

二、曹锟与刘备

三、“最大的本钱”

四、好人不好做

五、生前身后名

段祺瑞

一、“人可死,荤绝不可开”

二、一元钱起家

三、三造共和

四、府院之争

五、“军阀祸国”

六、徐树铮之死

七、亲日派?

张作霖

一、绿林学校

二、东北王

三、逐鹿中原

四、四民主义

五、红白帝国

六、大帅与少帅

本书大事记

主要参考书目

试读章节

一、一失足成千古恨

“中华民国”的三十余年,是一个满纸荒唐的乱世,也是一段一把辛酸的恨史。惟其荒唐,实堪供恨!仅民国前十年,就至少有三件贻笑天下的恨事,一是洪宪帝制,二是张勋复辟,三是曹锟贿选。三件事接踵而至,将年幼的民国摧残得奄奄一息。而洪宪帝制,更是始作俑者。

后人常将袁世凯称帝的这段历史称为“秽史”、“惨史”、“丑剧”,但回顾历史,终不如“恨史”两字更为贴切!袁世凯是中华民国的第一任正式大总统,也是中国数千年来第一位正式大总统,论意义之重大,古往今来,除了始传家天下的大禹和统一中国的秦始皇,孰能出其右哉!古语云:。“宁为鸡口,不为牛后”,他竟然抛开这古今第一等的荣耀,去追随尸居余气的帝王遗教,偶一失足,便从云端摔人万劫不复的深渊,这难道不是一桩千古遗恨?

何况,我们平心静气地来看袁世凯在称帝之前的表现,虽然毁誉参半,毕竟还是有许多值得称道之处。

袁世凯的第一件大功劳,便是逼清帝退位,建立民国。革命党人在武昌起义后,清廷迅速征调了精锐的北洋军前往征剿。但是北洋军“不知有朝廷,只知有项城(袁世凯)”,故行至孝感前线后,便逡巡不进,满帅荫昌莫如之何。朝廷迫于形势,只好重新启用袁世凯。袁世凯刚一复出,北洋军即军心大振,一日之内攻克汉口,不久又攻取汉阳,南北双方的战斗力立分高下。如果北洋军继续猛攻.,武昌多半是守不住的。但是北洋军却突然停止了进攻,主战的冯国璋被袁世凯撤换,替之以主和(共和)的段祺瑞。这便是袁世凯的养寇自重之计,.若非其计,清帝也不可能如此顺利地退位,而武昌也不可能如此幸运地保全。

在这个风云突变的时代,袁世凯的政治地位也是倏忽突变的。由于他在戊戌政变时投靠后党,当慈禧太后逝世后,光绪之弟载沣做了摄政王,必欲杀他而后快,他好不容易才保住性命,奉旨回籍养病。此番武昌闹革命党,给了他东山再起的机会,使他由戴罪之身一跃而为内阁总理大臣。但是由于时间太短,他并未达到历史上王莽、曹操那样大权独揽的地步,因此,他想逼帝去位,决然做不到顺手牵羊那样简单。可是,他很好地利用了当时的政治和军事形势,放任革命党在南方有限地发展,即所谓“养寇自重”,自己则跑到太后跟前去痛哭流涕,说革命党如何神通广大,朝廷军饷如何不足丢云,先是将皇家的存银挪用一空,等太后感觉无以为继时,又以四百万两的“年俸”作饵诱引太后接受共和,同时又暗示段祺瑞等将领和各驻外使馆发出逼帝退位的通电。就是用这样“胡萝卜加大棒”的手段,他没有在北京城里放一枪一炮,就把江山赚了过来。

当然,他在紫禁城“公关”太后的同时,也与南方的革命党人进行着紧张的谈判,最终达成共识,即如果他逼清帝去位,即推戴他为民国的大总统。后来虽然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了临时大总统之位,但革命党人并未忘记当初的承诺,而且他们之中的大多数人也认为非袁世凯不能鼎定民国,因此孙中山的临时大总统只做了70天,使遵守约定,让位给他袁世凯了;但是,革命党人中也有反对他的,如同盟会京津分盟的严伯勋等四人,便曾在北京刺袁而未中。但这次刺杀事件,暴露的恰是同盟会内部的矛盾和虚弱。

事实上,袁世凯的“养寇自重”是长期计划,而非一时权宜。他对清朝早就丧失了信心,因此当慈禧太后想把自己的侄女许给他的次子袁克文时,他当即便借故推辞了。而他对革命党人前期在南方的活动也早有注意,认为不可低估;对留学归国的学生,都竭意延揽,如段祺瑞即留德的高才生;对留学生高谈革命自由,也不以为忤,反予以相当器重。等到他被摄政王吓回河南老家后,表面隐居耕读,实则与全国的各大政治势力都有来往,若隐若现食客三千,有孟尝、平原之风,其中也不乏革命党人。据说他常赠党人以重金,宣统年间每月必有党人起事,所用资金有相当一部分来自河南袁府。这些秘事,当时革命党中唯有与闻机密者才知道,因此严伯勋等刺杀袁世凯,也实在是一种误会:可谓莽撞。如此,便可解释为何辛亥年间南北谈判时,多数党人心甘情愿将天下拱手让与袁世凯了。这份建立民国的功劳,他的确该大大记上一笔的。

其实;他在清朝就是极有作为的臣子,其才具朝野共知。他早年随吴长庆远戍朝鲜,后来吴长庆回国,军队交由他负责,前后共驻朝十二年。在朝鲜,他不仅整顿了中国驻军的军纪和军威,而且帮助朝鲜国王编练了“镇抚军”;他不仅帮助朝鲜戡平动乱并整顿财政,且两次将日本势力逐出朝鲜。事实上,他在朝鲜大权独揽,却又不强客欺主,类似于东汉时驻节西域的班超。。而他生逢清末这样的衰世,与班超所处的“强汉”又不可作同日语。

甲午战争中国战败,袁世凯虽未参与此战,在朝鲜的历史使命却不得不宣告结束。但他接下来的表现更加出色,那便是在小站练兵,揭开了中国编练新式军队的序幕。甲午战争对国人的刺激很大,训练新军,迎头赶上,是一件刻不容缓的大事。他当初以西式操法帮朝鲜国王编练军队,取得巨大成功,因此才被朝廷选派在小站练兵。新建陆军效法德国军队的建制,分步、炮、马、工程、辎重各兵种,武器亦购自德国,并从德国聘请了十多名教官。小站新军即北洋军的源起,后来更被他训练成一支“不知有朝廷,只知有项城”的袁家军,其战斗力之强,在当时的中国,惟有张之洞的自强军才堪仇匹。而尤为重要的是,在小站的这支新军中,诞生了一批能力非凡,又对他十分忠诚的将领,成为他日后鼎定天下的股肱之臣,其代表人物如北洋三杰——王士珍、段祺瑞、冯国璋。P2-4

序言

民国的北洋时期,从1912到1928年,十七年不到的光景,有七位元首。前五位是总统,最后两位不叫总统,一个是临时执政,一个是大元帅。无论怎样,他们都是当年获得国际承认的北京政府的元首。

北洋时期的民国元首,论控制力,往前,比不过清朝皇帝,往后,不及国民党政府的当家人,好些时候,人称政令不出都门,北京政府,就管个北京城。其实,七个元首,除了黎元洪和徐世昌,剩下的都是军头,至少一度是有实权的。但即便如此,也从来没有统一过中国。势力最大算袁世凯,最盛时对云南和广西,也是鞭长莫及。其他人,包括军力最强的张作霖,最远也就扩张到江浙,还不旋踵就被赶了出来。

民国是乱世,民国的总统也是乱世的总统。记得民初传说是名士王闿运作的一副对子,上联是:“民犹是也,国犹是也”,下联是:“总而言之,统而言之”。有好事者续曰:“民犹是也,国犹是也,无分南北”;“总而言之,统而言之,不是东西”。其实呢,民犹是也,国犹是也,都说轻了,民国的政治和秩序,还真的不及前清,尤其是不及清末新政时期。国势很衰,军阀割据,中央政府闹穷,有时,连政府机关都开不出工资来。但是,民国的总统,却未必不是东西,更不见得个个混蛋。包括贿选上台的曹锟,外国人骂为猪仔总统的家伙,如果你见到了本人,也会发现他憨态可掬,待人宽厚。上台之前,也干过些好事,下野到天津租界做寓公,最终还能抗住日本人的压力,没有出来做汉奸,保持了民族气节。

不过,民国没有办好,也是不争的事实。尽管我们可以说,民国时期文化有起色,报业大辉煌,教育有成绩,大学像个大学,出了好些拿得出去手的人才。甚至实业也有相当的发展,一批出色的企业家,都是在这个时期成长起来的。作为一个新旧交替的转折,民国大体上完成了文化的新旧转型。但是,国力弱到连派驻外使节都有困难的境地,连年的混战,四分五裂,无论如何都说不过去。事实上,任何一个经过那个世道的人,在那个时代,都很感慨国家的孱弱。一拨又一拨的继续革命,就是在这个背景下被提出来,而且付诸实践的。

民国办不好,总统有责。北洋时期的民国元首,从袁世凯到张作霖,个个骂名在身,都是白鼻子。不仅是因为后来的统治者,都是他们的反对派,也的确是因为他们没把活儿干好。活儿干不好,不是因为他们人不好,不是像后世骂的一样,个个图私利,打小算盘。甚至说,由于反动的阶级本性决定了他们不可能办好事。其实,一个国家,再也没有比元首更想把国家的事做好的了,除非某些精神不正常的疯子。很简单,做好了,脸上最有光彩的,就是他们。

两个没有实力的空头总统黎元洪和徐世昌,虽说也有心“做好这份工”,但手中没牌.,无论打恢复法统的牌,还是鼓吹文治,都无济于事。当时人们就明白,国事日非,跟他们关系不大。曹锟的总统,实际上是吴佩孚在做,但新直系虽然掌握了北京政府,但不仅南部的半壁江山管不到,连东北也休想插足。吴佩孚有心推行武力统一,但却奈何不了奉系这个心腹大患。对方不仅兵精粮足,而且有日本人做屏障,直系就是有实力北伐,也过不了日本人这一关。段祺瑞这个临时执政,其实是个架在两把刺刀(奉系和冯玉祥国民军)上的空头元首,而且寿命最短,当然无所作为。而他有实力的时候,做的是总理,参战督办,但武力统一却搞得一塌糊涂,不仅没有统一了南方,连自己的北洋团体也弄得四分五裂,最后一场直皖大战,把他看家的最后本钱,输得干干净净。相比较而言,张作霖是一个比曹锟更有实力的军阀。他的儿子张学良说,他爹是个颇有心胸的政治人物,一点不为过。但是,他出关争天下,一点制度安排都没有,无非是用关外的财赋,来养他关内的野心。一旦财赋耗尽,连老窝都民穷财尽,儿子也只好易帜了。最有希望把事办好的是袁世凯。袁氏之后,所有的军阀政客,才具心胸,都不及他。但是,凡鸟偏从末世来,袁世凯做总统,偏偏赶上第一次世界大战,欧洲列强无暇东顾,日本可以在中国放手大干。显然,日本人不可能容忍中国在一个强人手上走向稳定和富强,所以,突如其来的无妄之灾,二十一条的紧箍咒,使得袁世凯这个总统的合法性降到了冰点。为了重树权威,袁世凯听信了杨度的馊主意,居然称帝。自然,在这个弥漫着天演论思想的国度里,进步史观就意味着政治正确,称帝哪怕仅仅是搞君主立宪,也把自己给毁了。因为这个民族的上层相当部分的人,绝对不肯相信最先进的民主制度在中国居然水土不服,倒退,是不可想象的。

这本写民国总统的书,是一本面向大众的通俗历史读物,文字平和,叙事清楚,很难得的是,还时时有自己的见解。作者不是历史圈里的人,但却对历史有着长期的兴致,乐于啃史料,下功夫,做这种吃力不讨好的活计。有人说,想要了解一段的历史,最好是从伟人传记入手,等于爬上一座山,举目四望,省却好些力气。民国七总统,说不上是伟人,但都是那个时代的大人物,顶天的人物。七人排列在那里,原本就是一个看历史的独特角度,想知道民国史,先看看这些总统吧,虽说挂。一漏方,却也方便入门。

以上是为序,有点勉强,但愿没有因此而损及作者好看的文字。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2 14:29: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