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适应国内读者的阅读习惯,同时让名著更加普及,树堂编写的《沉思录启示道德情操论心得》在忠实原著思想的前提下,借鉴了市场上现有的其他版本,对《沉思录》和《道德情操论》进行了重新编译。本书理论和案例阐述部分的内容相对独立,但是内容翔实,故事生动,形式活泼,具有很强的可读性。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沉思录启示道德情操论心得 |
分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西方哲学 |
作者 | 树堂 |
出版社 | 中国致公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为了适应国内读者的阅读习惯,同时让名著更加普及,树堂编写的《沉思录启示道德情操论心得》在忠实原著思想的前提下,借鉴了市场上现有的其他版本,对《沉思录》和《道德情操论》进行了重新编译。本书理论和案例阐述部分的内容相对独立,但是内容翔实,故事生动,形式活泼,具有很强的可读性。 内容推荐 为了适应国内读者的阅读习惯,同时让名著更加普及,树堂编写的《沉思录启示道德情操论心得》在忠实原著思想的前提下,借鉴了市场上现有的其他版本,对《沉思录》和《道德情操论》进行了重新编译。《沉思录启示道德情操论心得》和我们现实生活的关系,正像是蛋白和蛋黄的关系,它包容现实生活的方方面面,但它是超然于现实生活之外的,同时,它所体现的智慧又是与现实生活的智慧相通的。 愿我们能以这种冷静、镇定、坚如磐石的精神直面人生的挑战,穿越迷雾,赢得自己的人生。 目录 上篇 《沉思录》启示 第一章 品质闪耀在生活圈的良好传承中 仁爱的气质和对朋友的真诚 先尊重别人,再要求别人尊重自己 做一个有修养有层次的人 以德报怨是一种光荣 把善良摆在恰当的位置 要学会仁义待人和宽容抑怒 理解与宽容是尽孝的一贯精神 人生必须要有一颗平常的心 第二章 来自命运的东西并不脱离本性 人们天生具有相似的本性 顺应天性生活是最智慧的生活 依照本性去生活,是自然赋予的力量 人的天性长不成谷物,就会长成杂草 以自我本性所表达的方式去生活 第三章 享受那些你认为是最好东西的快乐 享受幸福,以纯净的洞察力看自然 承受幸福需要更伟大的智慧 生活的目的就是生活的真享受 人活着不只是为了自己的幸福 幸福的人以客观的态度安身立命 第四章 做好自己淡雅之心的伴侣 内心的快乐才是真正的快乐 像婴儿一样单纯、宁静地生活 少一分功利,就少一分痛苦 降低一分欲望,得到一分幸福 随遇而安是一种成熟后的胸怀 人生本无常,应勇敢地接受 随缘是一种智者的行为 好的生活是平易恬淡的生活 第五章 知足方能与自然和谐一致 人类是被上苍宠坏的孩子 知足是一种智慧,常乐是一种境界 知足的人总是微笑着面对生活 世界上没有完美的人 做一个适度的妥协主义者 苛求完美是一种病态 要求自己完美是一种残酷的自我主义 第六章 价值在于明确,做万物中一个有价值的人 人要过一种有理想的生活 生命中的每一刹那都是新的 把握现在,真诚地度过每一天 要知道自己究竟想做什么、究竟适合做什么 找到发挥自己优势的最佳位置 凡事都不可做得太过分 过去只代表没有意义的过去 如果今天是生命中的最后一天 你所拥有的一切就在当下 第七章 痛苦既不是不可忍受的也不是持久的 苦难会让我们变得更坚强 挫折是一笔可贵的财富 人生的光荣在于屡败屡战 人生的自由在于把苦变成乐 应对人生的困境与挑战 心不死就有希望 事情并不如你想象的那样糟糕 直面厄运,在困境中成长 在逆境中保持韧性,才能重整旗鼓 在痛苦中体味生活的价值 第八章 无人能阻止你做自己所选择的事 越过一切而走自己的路 别人不是我们的镜子 习惯寻求别人的认同,等于放弃了自己 不论别人说什么,要依然保存自我的色彩 坚持自我,保持本色 和善地对待那些试图阻止你的人 第九章 该出手时就出手,适时把握住机遇 善识时务,最重要的是把握时机 雌伏是为了雄起,关键时刻要站出来 狂人向前一步是伟人 不要让病态的恐惧打乱你的生活 为自己站起来 时髦的东西并不是最好的 人生需要一点“逃避主义” 第十章 人之所以能,是相信能 让自己潜能的火山有一个爆发口 永远地相信自己 不敢冒险是成功的最大风险 思考与我们的生存紧密相连 信心是永恒的特效药 自信是指引人生小舟舵向的罗盘 敢于放手一搏 只有敢于尝试的人才敢冒失败的风险 智慧和勇气会给人带来好运 下篇 《道德情操论》心得 第一章 行为的合宜性 向对方表示同情 与人分享快乐,会得到更多的快乐 善良的人自有福报 仇恨永远不能化解仇恨。只有慈悲才能化解仇恨 保有仁爱之心 美好人生是为爱所唤起的 博爱是情感的最高境界 放弃一己之利 幸福与贫富无关 第二章 优点和缺点,或奖赏与惩罚的对象 心存感恩,知足惜福 要用全身心的爱来迎接今天 心怀感恩上路 每天花一点时间想想应该感谢谁 雪中送炭千金难买 付出时不要想着回报 做一个正直、善良与仁爱的人 给别人机会,也是给自己机会 学会原谅与理解 拥有一颗仁慈的心 第三章 自我评判自身情感和行为的基础,以及责任感 站在对方的立场说话 和多数人站在同一立场上 知道怎样对待言不由衷的恭维 以诚感人者,人亦以诚回应 对自己不知道的事情.坦率地说不知道 做个有德人 有责任心的人才能让别人有安全感 不要把救疚带到棺材里 成熟的人是负责的人 第四章 自我美德的品质所产生的作用 要“慎”也要“重” 做事严谨的人更有威信 不要问别人为你做了什么,而要问你为别人做了什么 给予是通往天堂的唯一路径 兼济天下万物的善行 要让爱成为最大的武器 成功常戒除傲气 不可骄纵狂妄 管得住自己,才能成就大事业 具有高度的自制力是一种最难得的美德 参考书目 试读章节 第一章 品质闪耀在生活圈的良好传承中 仁爱的气质和对朋友的真诚 从赛克斯都那里,感受到一种仁爱的气质,看到一个以慈爱方式管理家庭的榜样并且合乎自然地生活的观念,看到了毫无矫饰的庄严,为朋友的利益考虑周到而细心,对无知者和那些不假思索发表意见的人的容忍和耐心;他有一种能使自己和所有人欣然相处的能力,以致和他交往的愉快胜过任何奉承,同时,他又受到那些与他交往者的高度尊敬。 ——《沉思录》卷一 拥有真诚和仁爱气质的人,具有一种以明智与系统的方式去发现和整理必要的生活原则的能力,他们从不表现任何愤怒或其他的激情,避免了因激情而带来的负面因素,同时又温柔宽厚,能够表示嘉许而毫不哕唆,拥有渊博知识而毫不矜夸。 不论是哪个朝代,哪个国家,人们对奉行仁义的人都充满了敬仰和爱戴。因此,在古代就出现了诸如“仁义大侠”、“仁义之师”之类的称呼。 武力可以使人屈服,却难以使人心服。所以,高明的做法,就是与人为善,以自己的仁心去换取别人的真心。 1754年,美国独立之前的一次弗吉尼亚殖民地议会选举决定在亚历山大里亚举行。之后成为美国总统的华盛顿上校作为亚历山大里亚的驻军长官也参加了此次选举。 最终,选举活动集中在两个候选人之间。大部分人都赞成华盛顿推举的候选人,但有一个名叫威廉·宾的人则坚决不同意。为此,他与华盛顿发生了激烈的争吵。在争吵过程中,华盛顿失言说了一句冒犯宾的话,这无异于火上浇油,一向脾气暴躁的宾怒不可遏,举起拳头把华盛顿打倒在地。 此时,华盛顿的朋友都走了过来,大声叫喊着要揍威廉·宾。驻守在亚历山大里亚的华盛顿的部下听说自己的司令官被辱,也当即带枪赶了过来,气氛相当紧张。 此时此刻,只要华盛顿一声令下,威廉·宾就会被打成肉酱。然而,华盛顿是一个头脑冷静的人,他仅说了一句:“这不关你们的事情。”就这样,事态才没有扩大。 次日,威廉·宾收到了华盛顿派人送来的一张便条,要他立即到当地的一家小酒店去。威廉·宾马上意识到,这一定是华盛顿约他决斗。于是,富有骑士精神的宾毫不畏惧地拿了一把手枪,独身前往。 在去的路上,威廉·宾一直都在想着怎样去对付身为上校的华盛顿。但当他到达那家小酒店时却大出意料之外,他看到了华盛顿的一张真诚的笑脸和一桌丰盛的酒菜。 “宾先生,请坐,”华盛顿真诚地说,“犯错误乃是人之常情,纠正错误则是一件很光荣的事情。我认为我昨天是不对的,你在某种程度上也得到了满足。假如你认为到此可以和解的话,那么请握住我的手,让我们交个朋友吧!” 威廉·宾被华盛顿的真诚感动了,他把手伸向华盛顿:“华盛顿先生,请你原谅我昨天的鲁莽与无礼。” 之后,威廉·宾便成为华盛顿坚定的拥护者。 换作任何一个人被打倒在地时,是很容易失去理智的,甚至还会做出一些悔恨终身的事情。可贵的是华盛顿当时能保持镇静,以一种宅心仁厚的姿态去面对自己的竞争对手,最终赢得了竞争对手的心。 “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只要我们拥有一颗仁义之心,终有一天可以得偿所愿。所谓“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同样的,只要我们拥有一颗仁义之心,便能“知交遍天下”。 仁爱和真诚是最可靠的办法,仁爱之中有伟大,伟大之中有真诚。人就要以仁爱和真诚昭示天下。 做什么事,都要心怀仁爱;说什么话,都要有诚意。当你心存仁爱和真诚时,四周将环绕着光明;当你用仁爱和真诚去做事时,每一句话都含有欢乐的气氛。当你拥有仁爱与真诚的心去生活时,时光将轻缓、甜蜜地流逝。用仁爱和真诚的眼神看待万物、用仁爱和真诚的口舌随喜赞叹、用仁爱和真诚的双手常做善事,我们将得到永久的祝福。 P3-5 序言 《沉思录》为古罗马皇帝马可·奥勒留·安东尼所著,被誉为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作品。它是奥勒留写给自己的书,表达了自己所处混乱世界的感受,以及自己追求一种冷静而达观的生活。书中行文质朴,不尚雕琢,然而由于发诸内心,灵性内蕴,故充塞着一股浩然之气有一种深沉的崇高之美。著名教授专栏作家费迪曼在《一生的读书计划》中有如此评价:《沉思录》有一种不可思议的魅力,它甜美、忧郁和高贵。这部黄金之书以庄严不屈的精神负起做人的重荷,直接帮助人们去过更加美好的生活。 “沉思”,在字典里是这样解释的:认真、深入地思考,在寂静和孤独中对某个中心意念或意象的深沉思索。其实,荀子在《劝学》中所说的“君子博学而日参醒乎己”就是“沉思”的问题。或许有些人会认为,沉思是那些哲学家的事,与自己没有一丁点的关系。其实不然,孔子说过:一个人如果只知道学习而不懂得思考就容易产生迷惑。我们现在的生活中也一样,如果只知道“埋头拉车”,而不知道“抬头看路”,就很容易走错方向,结果事倍功半,甚至一事无成。 《沉思录》所强调的是我们应过一种理性的生活,心灵驾驭身体,理智支配情感,培养自己的德行,保持心灵的宁静与知足。 沉思应成为我们生命中的一种习惯,活着就应常常提醒自己安下心来沉思一些东西,沉思之后,一定会有新的发现、新的感悟、新的忏悔,从而更好地去调整自身的想法、弥补自己的过失、创新自己的思路、设计自己明天的路径。 《道德情操论》是英国近代情感主义伦理学的一部重要著作,是对沙夫茨贝利、哈奇森、休谟等人的情感主义伦理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道德情操论》主要论题依次为:行为的合宜性,优点和缺点,正义和仁慈,良心和责任感,个人品质等。亚当·斯密用同情的基本原理来阐释正义、仁慈、克己等一切道德情操产生的根源,说明道德评价的性质、原则以及各种美德的特征,并对各种道德哲学学说进行了介绍与评价,进而揭示出人们赖以维系、和谐发展的基础,以及人的行为应遵循的一般道德准则。其中,包括“公正的旁观者”说和“良心论”的道德评价论,以及以审慎、仁慈、正义、自制为主的德性论。 为了适应国内读者的阅读习惯,同时让名著更加普及,我们在忠实原著思想的前提下,借鉴了市场上现有的其他版本,对《沉思录》和《道德情操论》进行了重新编译。全书的结构就好比一个煮熟的鸡蛋,理论和案例阐述部分是蛋黄,《沉思录》《道德情操论》的相关阐述是蛋白,全书的架构是蛋壳。在鸡蛋里,蛋黄和蛋白相对独立,提供不同的营养成分;这本书也一样,理论和案例阐述部分的内容相对独立,但是内容翔实,故事生动,形式活泼,具有很强的可读性。此书和我们现实生活的关系,正像是蛋白和蛋黄的关系,它包容现实生活的方方面面,但它是超然于现实生活之外的,同时,它所体现的智慧又是与现实生活的智慧相通的。 愿我们能以这种冷静、镇定、坚如磐石的精神直面人生的挑战,穿越迷雾,赢得自己的人生。 书评(媒体评论) 《沉思录》有一种不可思议的魅力,它甜美、忧郁和高贵。这部黄金之书以庄严不屈的精神负起做人的重荷,直接帮助人们去过更加美好的生活。 ——费迪曼《一生的读书计划》 不读《国富论》不知道应该怎样才叫“利己”,读了《道德情操论》才知道“利他”才是问心无愧的“利已”。 ——诺贝尔经济学得主米尔顿·弗里德曼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