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易学的中医养生法,吃喝玩乐中的健康大学问。
中医是一门伟大的艺术,它有通天的手眼,高明的中医可以“司外揣内”,不需要现代化的检测设备就可以窥透人体内部的疾病。中医不仅可以在疾病的初级阶段发现它,还能提前消除疾病,这就是常说的“中医治未病”。这两点是中医的最高境界,也是中医的生命所在。中医养生有食养、药养、按摩、气功等丰富多样的养生技术。古人认为养生之法莫如养性,养性之法莫如养精;精充可以化气,气盛可以全神;神全则阴阳平和,脏腑协调,气血畅达,从而保证身体的健康和强壮。
《养生就该这么养(张国玺养生精华集)》——家庭必备的中医养生知识,让老百姓放心的健康书!
《养生就该这么养(张国玺养生精华集)》:健康与长寿,自古以来就是人类共同的愿望和普遍关心的一件大事。特别是随着精神生活的日益丰富和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越来越希望自己能够健康长寿。怎样才能健康?何以颐养天年?提高健商,学习养生保健知识和遵循养生之道,是最基本的方法。
张国玺所著的《养生就该这么养(张国玺养生精华集)》依据中医药学和养生学理论,并结合了现代医学研究,对中国传统养生学说进行了较全面系统的介绍,具有中西医结合的特点,内容较为丰富,通俗易懂,有一定的实用价值,愿读者能从阅读中获益。
跟着孔子学养生
孔子不仅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还是一位名副其实的养生学家,有不少关于养生方面的论述。
人生三戒
《论语·季氏》中,孔子说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这段论述是对人生不同年龄阶段应如何养生的高度概括。
1.少之时,血气末定,戒之在色
意思是说,人在少年时,机体尚未发育成熟,气血也未能完全充实,要警戒自己不要过早过多地贪恋色欲。这种观点与现代医学观点基本相同。人在少年时期,身体正处于迅速生长发育的阶段,刚刚具备生殖能力,但机体的各个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成熟,并缺乏自控能力。在这个时期早恋或介人性生活,非但不利于身体的生长发育,还对一生的健康产生严重影响。此外,少年时期缺乏社会经验和社会生活能力,因性生活而造成的一系列问题(如怀孕、堕胎等),可能是导致青少年堕落的原因之一。
青少年过早贪恋色欲有三个不利:第一,不利于健康;第二,不利于学习;第三,不利于人生的发展。所以,对青少年加强正确的思想教育和性教育是十分必要的。
2.及之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
意思是说,人在壮年时,机体发育成熟,气血已完全充实,要警戒自己不要争强好斗。
孔子所讲的“斗”是指在日常生活或工作中喜欢斗气、斗勇、斗胜,即现代医学所讲的A型性格。A型性格者有三大特征:①紧迫感强:主要表现为时间紧迫感强,总是将工作日程安排得满满的,几项工作同时做,安排的任务总是提前完成。②竞争性强:在生活、工作等方面都要比别人强,“只能赢,不能输”,争强好胜。③敌对性强:自己在心理上经常处于防御状态,总是感觉别人对自己不怀好意,人际关系紧张,并准备随时反击对方。
A型性格者冠心病和高血压病的发病率很高,这与他们经常处于情绪紧张的应激状态有关。早在20世纪60年代,美国学者就发现并证实,争强好胜的A型性格者冠心病的发病率是心态平和的B型性格者的2倍,复发率为5倍,死亡率为7倍。近年来,我国学者也发现A型性格者的冠心病患病率是B型性格者的3倍,而且病情严重,预后差。
近年来,我国一些精英人物的早逝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重视。如企业界的王均遥、杨迈、胡凯,知识界的张广厚、何勇、高文焕,文艺界的施光南、傅彪、高秀敏等,他们逝世时的年龄均未达到60岁。我们可以把人的事业比作人生的宽度,人的寿命比作人生的长度。一些精英的事业很成功,有宽度,但无长度,这是一件令人遗憾的事情,与争强好胜造成的过度疲劳有关。
人在壮年时,要学会克服自己争强好胜的心理状态,努力做到“知足常乐,不断进取”,保持平和稳定的心态,让自己天天都有好心情,才能够预防疾病的发生并真正健康长寿。
3.及之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意思是说,人在老年时,机体的各种生理功能已经减退,体力与精力均明显下降,要警戒自己切不可把名利看得太重。
人之所欲“得”无非“名利”二字而已。人进入老年,体力和精力都明显下降,所以晚年生活的主旋律不应该再是追求事业或金钱,而是保护好自己的心身健康。有的老年人退休后,为了多给子女一些经济上的帮助,便不顾自己身体的实际情况去再就业,结果因过度操劳而病倒甚至丢掉了性命,这是非常错误的。实际上,老年人自身健康,不给社会和子女添麻烦就是对社会和家庭的最大贡献。
心身健康是保证生活质量的坚实基础,只有那些心身健康的老年人才会获得高质量的幸福生活,才能体会到日常生活中的乐趣。
孔老夫子两千多年前提出的人生“三戒”确实值得我们重视,而且在当今的现实生活中仍有借鉴意义。
仁者寿
“仁者寿”出自孔子的《论语·雍也》。“仁”是一个含义极为广泛的道德观念,按照孔子的说法,所谓仁即“爱人”,就是指人与人之间要相互友爱、相互帮助,平常待人要宽厚大度、充满爱心,这样的人才能够长寿。
“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是孔子对个人的道德要求和自我规范。孔子提出“修身以道,修道以仁”,而“修道”的具体方法就是“克己复礼”。
P2-4
“健康是天,健康是地,有了健康就能顶天立地”,健康是人们从事一切事业的基础,是人生的第一财富。维护健康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健康长寿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精神、起居、饮食、运动及药物等多方面的维护和保养。
我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博大精深,而中医药学和养生学是我国优秀民族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伟大的宝库,有待于我们去挖掘、整理、提高。我国的传统医学和养生学有着独特的理论体系,有自己的特色和优势,并越来越引起世界医药学界的重视。
传统养生学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春秋战国时期的中医学经典著作《黄帝内经》中就全面地总结了先秦时期的养生经验,明确地指出“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的预防为主观点,为我国传统预防医学和养生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数千年来,历代的中医药学家和养生学家不断地积累和总结流传于民间的养生保健经验,并著有大量的养生学专著,促进了我国传统养生学的发展,形成了我国独具特色的养生保健方法。中医养生学对于延缓衰老,预防疾病,提高人类的寿命都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是祖国医药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健康与长寿,自古以来就是人类共同的愿望和普遍关心的一件大事。特别是随着精神生活的日益丰富和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越来越希望自己能够健康长寿。怎样才能健康?何以颐养天年?提高健商,学习养生保健知识和遵循养生之道,是最基本的方法。
本书依据中医药学和养生学理论,并结合了现代医学研究,对中国传统养生学说进行了较全面系统的介绍,具有中西医结合的特点,内容较为丰富,通俗易懂,有一定的实用价值,愿读者能从阅读中获益。
祖国医学博大精深,由于本人水平有限,书中的疏漏错误在所难免,望读者提出宝贵意见,以便及时改正。
张国玺
2010年12月8日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