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谓教养
关于教养一词的解释,《现代汉语词典》上有两种,一是指教育培训,如教养子女;另外一个意思是一般的文化和品德的修养,例如人们常说的有教养的人和没有教养的人。
教养不是一蹴而就的,教养是细水长流养成的。教养具有某种坚定的传承性和既定的轨道性。教养是一些习惯的总和,在某种程度上,教养不是活在我们的皮肤上,而是繁衍在我们的骨髓里。
在人的一生中不可避免地要遇到不公平的待遇或经历,我们中的很多人会因为自己曾经的不当行为或不妥的语言遭到他人的白眼和唾弃,甚至失去许多宝贵的机会,而自己却浑然不觉。直到多年后,我们才会恍然大悟,原来我们人生中之所以有那么多的失败和挫折,往往是因为我们在做人上的失败。
判断一个人是否有教养需要证据。然而金钱、权贵不能掩盖粗俗,显赫的家世也不能证明你拥有良好的教养。那么,能够熟练使用刀叉,习惯身着高贵的晚礼服游走于各种酒会晚宴是否就能说明一个人拥有良好的教养?恐怕这些谈吐优雅,手持高脚杯的“绅士与淑女”中也难免会有滥竽充数者!
我们不断追求幸福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成熟成长的人生过程,是一个不断学习、充实、进取、失败、振作的过程。当我们的思想、行为能够做到善解人意、宠辱不惊,而且能够伸张正义、有时代精神并且举止优雅,这就意味着我们拥有了良好的教养,是真正的有教养的人。
绅士与淑女是怎样炼成的
要想成为一个拥有良好教养的绅士或淑女,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它是我们每日修炼的结果。我们需要对自己的言谈、举止、行为有意识地加以控制和约束,久而久之,这就成为了一种无意识的举动,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绅士与淑女的风范。需要注意的是,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当中充满了各种诱惑,放松、大意都会使我们功亏一篑。
有教养的绅士和淑女与其他人相比最主要的区别是,绅士与淑女会有意识地控制自己的言语、行为举止,使自己与环境更加和谐。他们会把“放任”变成‘控制”,把“不喜欢”变成“接纳”。他们的控制力似乎比常人要好得多。实际上,他们在做每一件事情之前,都会首先考虑到他人,而不单单是只顾及自己的感受。
对不公正的人和事的忍耐,其实隐藏了我们懦弱的本质,我们害怕面对恶势力,不敢和他们正面较量。于是,很多人选择了逃避、退让、隐忍,这不但助长了不良风气,也使得我们的尊严和自尊心受到伤害。而有教养的绅士与淑女却敢于对不良的风气说“不”,他们敢于对侵犯自己尊严和利益的行为说“不”。他们似乎比普通人更有勇气,他们用勇气维护了自己的尊严和健康良好的社会风气。 有教养的人控制的不是我们所认为的“人性”,而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遵守的共性部分。他们能够严格地进行自我约束,无论发生什么事情,他们都处之泰然,分寸感极强。即使在愤怒的时候,他们也不会大喊大叫,更不会厉声斥责,他们会心平气和地摆事实、讲道理,有理有据,让人心悦诚服。只有没有教养的人或假装有教养的人,才会控制不了自己的脾气,大发雷霆,不顾及别人的感受,只顾自己痛快,让所有的浅薄无知暴露无遗,从而失去风度。(P2-P3)
关于教养,我们的祖先很早就提出了类似的概念,只不过我们常说的是“家教”。因此,没有教养的人,常常被认为是没有家教,或是家教不好。然而,现在“教养”一词的含义早已超出了“家教’惭能涵盖的范围。
《现代汉语词典》对“教养”一词的解释有如下两种,一是指教育培训,如教养子女;二是一般的文化和品德的修养。从词典上的解释我们不难看出,良好的教养的形成,有先天的因素,更需要后天的培养。
那么教养与礼仪是一个相同的概念吗?我们把礼仪定义为“礼节和仪式”,相比起教养,礼仪似乎更加条目化,是适应人类社会交往而产生的一种“礼节和仪式”。而教养更像是深入我们骨髓的一种物质,一旦形成了良好的教养,那将是我们终生都“无法摆脱”的。我们会随时随地,自然而然地,或者说不经意问就展示出我们良好的教养,而绝不是虚伪的、做作的、人前人后截然相反的两种表现。
社交礼仪类的书籍,我们已经见过很多,《良好的教养》一书与这些已有的社交礼仪类书籍相比,最大的不同在于我们的目的是:让尽可能多的读者了解教养的内涵,真正成为一个由内而外,自然散发“良好的教养”的人,而绝不仅仅是“社交场合”的绅士与淑女。
书中首先将教养细化,让你能够清楚地认识到“什么样的距离是最佳的人际交往的距离”、“什么样的距离是绝对的私人空间不容侵犯”:“有教养的人怎样运用他们的目光”……我们将有教养的人和没有教养的人的表现罗列在一起,进行对比,让你能够更加直观地了解什么样的举动是没有教养的表现,而什么样的人才是真正有教养的人。
阅读了《良好的教养》,你就会发现,有教养的人做任何事情都不会只考虑自己,他们会更多地站在别人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即便是与自身关系密切的个人形象、举止问题,表面上看似乎举止端庄得体只是为了自己的优雅形象,其实,有教养的人考虑更多的是,得体的装扮、举止,是为了让周围的人感觉到亲切、舒服,是为了与周围的环境相得益彰。
为了能让所有的阅读此书的人有所收获,我们尽可能清楚地将复杂的教养细致、明了化。我们力图让读者能够清楚地了解真正有教养的人在公共场合、社交场所是怎样表现的,有教养的人对待金钱、工作、娱乐……以及其他人或事是怎样的态度。这绝对不是虚假地做表面文章,而是希望读者能够真正成为拥有“表里如一”良好教养的人。
唐敏编著的《良好的教养》讲述了良好的教养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要用一生去培养。
有教养的人能约束自己的行为、言谈,与他人和谐共存;无教养的人则以自我为中心,蔑视冖仪与规范。
有教养的人会在不经意间展示良好的风落;无教养的人则虚伪、做作、为人表里不一。
有教养的人对待金钱、生活、娱乐有着正确而成熟的态度;无教养的人则虚荣、放纵而媚俗。
良好的教养是一种优雅的气味。一切智慧和美德都是从拥有良好教养的心灵散发而出,并随着空气弥漫开来的;无形之中,让人感知你的内涵和深度……
良好的教养是一种哲理的感悟。拥有良好教养的人往往都具备出众的品性和广博的学识,他们的教养有极高的境界和亲和力,使他们成为人群中的领袖……
唐敏编著的《良好的教养》以“教养”为主题,按章节分别讲述生活中、公共场合中、与人交往中、形象举止间、谈吐中等不同情况、场合中的教养,让人们通过阅读本书,成为一个真正懂教养,有教养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