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江城记忆(武汉故事传说选)/湖北民间文化丛书
分类
作者 刘守华//陈建宪
出版社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这本选集的故事传说选自十本湖北(主要是武汉地区)民间故事传说集。

地方传说显现了武汉人的性格与武汉的地域特色。关于黄孝河由来的传说十分有趣,观音也有看走眼的时候,把孝子变成了黄鳝,人们念孝子生前一片孝心,死后却变成黄鳝受苦,而为该河取名为黄孝河;还有以“春秋五霸”之一楚庄王而得名的珞珈山;在江夏的龙泉寺则流传着许多有关明朝皇帝朱元璋和其第六子楚昭王朱桢的传说。

内容推荐

武汉,享有“九省通衢”的美誉,四通八达,吉往今来作为交通要道,滋养了一方水土,孕育出深厚的汉味文化。这沉淀了千年风华的历史古城,拥有着充满汉味的名胜古迹和美不胜收的湖光山色,流传着具有厚重历史感的风物传说和人物传说,以及市井街巷中独特的民间故事。

目录

一、地方传说

 黄鹤楼的传说(二则)

 “杉木屑鱼”与“刨花鱼”

 蛇山的黄鹤仙

 归本归元

 归元寺中的罗汉塑像

 鲤鱼担梁

 翠微古井

 白马洲和马冢

 放鹰台

 珞珈山和鼓架山

 龟山、蛇山的来历

 龟蛇斗

 龟山蝴蝶

 木兰山的由来

 好汉坡

 木兰山的眼泪凼和脚板石

 三进蛟龙殿

 龙王庙的禹王爷

 黄孝河

 花楼街

 取水楼与白水湖

 黄巢的“系马桩”

 舵落口和网船湾

 鹦鹉洲

 磨子山

 米粮山的由来

 玉带河的传说

 郎官湖

 墨水湖

 品字街和跨鹤街

 吕洞宾和白鹤井

 报国庵

 楚霸王担山

 石榴花塔

 凤凰山的神话

 天子山

 玉泉寺的传说

 九鸡头

 卓刀泉

 洪山宝塔

 金龟山

 将军山与乌龙泉

 海马巷

 积玉桥

 梁子湖(二则)

 珠山

 樊哙墓搬家

 龙口井

二、行业传说

 孙祖阁

 苏恒泰的雨伞

 甲乙行

 叶开泰药铺

 泥瓦匠的祖师爷

三、特产传说

 蔡甸包子捏不扁

 武汉的米面粑粑

 热干面偶得记

 洪山菜薹

四、人物传说

 尉迟恭修江夏城

 尉迟恭建塔

 赵匡胤救京娘

 程颢和程颐

 流矢变鱼

 孟宗的母亲三年不吃鱼

 张舜民戏贪官

 熊廷弼作对联(二则)

 孙中山见张之洞

 龟山脚下的水怪——张之洞的传说

 太平军三古武昌城

 神童彭守正

 七岁中秀才

 “何三麻子”故事系列

一、家住江夏

二、扯谎架子

三、送刘公子赶考

四、吃肉不如喝汤

五、照门

六、一水货色

 熊巴子剃头

 陶奇打赌

 “侉子”老刘的“石头计”

 “贱三爷”故事系列

一、斗恶魔

二、萝卜、鳝鱼、猪

三、打豆腐

四、题壁字

五、借礼救灾

六、一斗米和一把米

七、酒店三句半

八、把水挤出去

九、银子和马

五、街谈巷闻

 蚌蛤姑娘

 元宵观珠

 黄鹤幺妹镇龟蛇

 人心不足蛇吞“相”

 借皮袄

 江渚与白鳍

 并蒂莲

 金败子黄鹤楼上飞金叶

 神棋手

 刮胡子

 裘县令审案

 布谷鸟

 身画

 卖蒜老爹

 聪明的有能

 伍同知题词

 脚鱼报恩

 衙门里的强盗

 故事出处索引

 《湖北民间文化丛书》跋

试读章节

黄鹤楼的传说(二则)

讲述者:佚名

整理者:安宁

黄鹤楼坐落在武昌蛇山的石矶上,面对长江,高耸入云,招引古往今来多少人赞叹不绝。

说起这黄鹤楼,还有一段不寻常的来厉:

很早以前,蛇山西北头伸向长江江面的地方,是个树没有一棵、草没有一蔸的大石崖。有一年,漂来一只小船,驾船的是一对年轻男女,见这里三面环水,便留下来,在大石崖上盖起房子。安了家。男的撒网,女的摇桨,靠打鱼捞虾过活。后来,男人劳累过度,得了一场大病,离开了人世。孤寡的女人再也不能驾船荡桨了,只得卖掉小船,备办一点水酒小菜,开起一个小小的酒店,小本薄利,勉强糊口。小酒店既没有名号,也没有招牌,只因寡妇姓辛,人们就把它叫做“辛氏酒店”。

有一天,辛氏一早起来收拾铺面,见一个白胡子白眉毛白头发的老道站在门外。辛氏赶忙上前,恭恭敬敬行个万福:“仙师早,请进店用酒。”

老道瞄了辛氏一眼,长长地叹了一口气:“唉——”又轻轻地摇了摇头。

“仙师不想喝酒?”辛氏又问了一声。

老道又摇摇头说:“酒嘛,倒是想喝,只是两手空空,身无分文……”

辛氏为人善良,一昕老道无钱喝酒,便说:“仙师要是不嫌弃,小店酒饭伺候,请——”

老道笑吟吟地说:“你既然这样,我也就不客气了。”随后跟着辛氏进了酒店。

从这以后,老道成了辛氏酒店的常客,每天清早,第一个进门,喝完一壶酒,起身便走,天天如此,风雨无阻。他从来不付酒钱,辛氏也不见怪,每天总是笑脸迎送。

这样过了很久,突然一连三天不见老道前来喝酒,辛氏倒不免担心起来:老道病了呢,还是云游他乡了?第三天傍晚,辛氏正在收拾铺面,老道又来了。辛氏又惊又喜,赶忙摆出酒菜,问长问短。老道呷过一口酒,才开口说:“我云游天下,四海为家,明日要去别处,今天特来向你道别。”辛氏说了些挽留的话,又特意添上两盘菜为老道饯行。他也毫不客气,将三壶酒喝了个精光。然后,仔细看看小酒店,盯住刚刚粉刷过的墙壁,对辛氏说:“我常来你酒店打扰,没什么酬谢的,就留个画儿吧。”说着从桌上捡起一块醒酒吃剩的橘皮,朝粉白的墙壁上画了一阵。不一会,墙上现出了一只尖嘴长腿的黄色仙鹤。随后老道又用嘴咬破右手中指,在黄鹤的头上一点,成了丹顶,顿时屋里亮堂了起来。

老道回头对辛氏说:“你只要向黄鹤拍三下巴掌,它就会飞下来跳舞,还会给你变出酒来招待顾客。记住,连拍三掌。”说完,老道转眼就不见了。辛氏酒店墙上的黄鹤很快引起了顾客的注意,都说那黄鹤画得好,简直活了。也有人摇头晃脑地说:“天下只有白鹤、灰鹤、玄鹤,哪里来的黄鹤?”还有的说:“什么人画的?连个姓名都不敢留!倒不如干脆擦掉,腾出一块白墙给我们题诗作赋。”辛氏不顾这些议论,每天都要用鸡毛掸子仔细地掸掉墙上的灰尘。有些无赖见她这样爱惜黄鹤,偏要起哄,要擦要铲。辛氏为了不让别人搞掉黄鹤,便把老道画鹤的事和临别的嘱咐当众说了一遍。有人不信,试着拍起巴掌,手掌拍红了,也不见黄鹤动静。“骗人!骗人!”许多人跟着起哄,吵吵闹闹。有的人竟要捋起袖子,动手毁掉墙上的黄鹤。

辛氏拦住大家:“慢着,让我来试试。”她心里暗暗念叨着:“仙师保佑……”拍了一巴掌,墙上的黄鹤一动不动,她又拍了一巴掌,仍然不见丝毫动静,人们都哄笑起来,辛氏也不免疑惑起来,可还是硬着头皮拍了第三巴掌。掌声刚落,只听得一阵簌簌声响,黄鹤抖动起羽翅,一声长鸣,扑腾腾地从墙上飞下,落在店堂中间的空地上跳起舞来。人们全惊呆了,等到清醒过来,黄鹤已飞回壁上。大家回头一看,酒杯里、酒壶里、酒缸里都装得满满的酒,香气四溢,更加惊奇了。这事一传十,十传百,武昌城的人都挤破脑袋到辛氏酒店来看稀奇。辛氏为人本分,并不随便召唤黄鹤出来招揽生意,仍靠着自己一双手忙里忙外,辛勤经营着小酒店。她的生意越来越好,便将盈余的钱拿来周济贫苦渔民。因此,人们对她十分敬重。

转眼之间,过了十年。这一天,京城里的—位钦差来到武昌。他听说了辛氏酒店的奇事,便乔装打扮成富商模样,带着几个贴身的差役,进了小酒店来察看。事有凑巧,辛氏正拍掌,招呼黄鹤下来跳舞,给他看见了。他高兴地想:天下竟有这等奇事!要是把这黄鹤弄到手,献给皇上,我一定会加官进爵。他想得口水直流,伸手要抓,黄鹤已飞上了墙壁。他也学着辛氏那样,连拍三掌,可黄鹤纹丝不动。他立即叫随从拿出金银珠宝对辛氏说:“这酒店,连同你一起,我出高价买下了。从今以后,跟着我,有你享不完的荣华富贵。”辛氏一听,连声喊到:“不,不行!我不卖!”

那家伙见收买不成,便亮出了身份,限期三天要辛氏答应。辛氏无法可想,只好焚香跪拜祈求神灵保佑。一天过去了,两天过去了,到了第三天,眼看要和黄鹤分离了,辛氏便一边用鸡毛帚细细掸掉壁上的灰尘,一边喃喃地说:“黄鹤啊,黄鹤,我无力保住你,你自己快快远走高飞吧!”辛氏念叨着,念叨着,猛_抬头,见朦胧的月光中站着一个黑影,再擦擦眼睛仔细一看,那黑影白须白发白眉毛。啊,原来是老道!辛氏刚想张口招呼,老道挥挥手,说:“我都知道了,你不必着急,我自有办法。”老道说完,从腰间抽出一根银笛吹奏起来,响起了悠扬的笛声。那黄鹤随声抖抖羽翅,飞下墙壁,径直朝外走去。老道翻身骑上黄鹤,飘飘悠悠地向天边飞去了。

P3-6

序言

武汉,地处江汉平原,沃野平川,丘陵起伏,长江斜贯而过,汉水汇流人江,将这座美丽的城市划分为三镇:汉口、武昌和汉阳。湖塘港汊星罗棋布,东湖、沙湖、墨水湖、南湖、严西湖,江湖之水息息相通;满目苍翠的龟山、蛇山,电视塔、黄鹤楼分别雄踞其上。隔江相望,一幅水乡泽国的山水彩画。

武汉,享有“九省通衢”的美誉,四通八达,古往今来作为交通要道,滋养了一方水土,孕育出深厚的汉味文化。这沉淀了千年风华的历史古城,拥有着充满汉味的名胜古迹和美不胜收的湖光山色,流传着具有厚重历史感的风物传说和人物传说,以及市井街巷中独特的民间故事。

这本选集的故事传说选自十本湖北(主要是武汉地区)民间故事传说集。从地域上看,武汉地方风物传说,频现于武昌、口、江汉、江岸、汉阳、青山、洪山七大区,以及二江三河五湖之中;从时间上看,从古至今的风流人物、历史事件的余音,仍在江北江南婉转回荡。

闻名中外的黄鹤楼坐落于“昔有仙人控黄鹄于此”的蛇山,关于黄鹤楼的传说很丰富:有劝人为善、切勿贪婪的“辛氏楼”传闻,亦有吕洞宾来此仙游的趣闻,更有鬼斧神工的鲁班建黄鹤楼的说法;“汉西一境”的归元寺里,凫水罗汉百年几经洪水仍然完好,传说归功于黄陂王氏父子的精湛塑艺。还有《三进蛟龙殿》,关于洪水的传说反映了这座城市历代遭遇水患而留下的印迹。

地方传说显现了武汉人的性格与武汉的地域特色。关于黄孝河由来的传说十分有趣,观音也有看走眼的时候,把孝子变成了黄鳝,人们念孝子生前一片孝心,死后却变成黄鳝受苦,而为该河取名为黄孝河;还有以“春秋五霸”之一楚庄王而得名的珞珈山;在江夏的龙泉寺则流传着许多有关明朝皇帝朱元璋和其第六子楚昭王朱桢的传说。

三国遗迹四处可寻,卓刀泉因古之关公以刀卓地而取名,东湖北岸的白马洲则来源于鲁肃的战骑白马,汉阳鹦鹉洲正是因祢衡《鹦鹉洲》和其衣冠墓而得名。

《太平军三战武昌城》述说了太平天国在武汉最激烈的战役,如今在东湖北岸依然竖立着纪念太平军里九位女英雄的石碑。

武汉特产传说则有洪山菜薹、米面粑粑、热干面等。在武汉也流传着行业的传说,有老字号店的苏恒泰雨伞、叶开泰药铺、甲乙行鞋店,还有鲁班师娘是泥瓦匠祖师爷的传说。

提到武汉的民间故事,就不得不提“贱三爷”这个机智人物。在武汉,有一句俗话“汉阳来的贱三爷”,指有福不享、专挑麻烦’事做、自找罪受的人,实际上是对当时进城务工者的另类诠释。“贱三爷”的倔、痞、精、智、勇的性格特征是使这个人物形象大放异彩的重要因素。既有与恶官霸主斗智的《萝卜、鳝鱼、猪》,更有《斗恶魔》破除迷信、《一斗米和一把米》劝行孝道的故事,颇有教育意义。另外,还有其他机智人物何三麻子、熊巴子、陶奇、“侉子”老刘的故事以及或充满神幻色彩,或颇具生活况味.的街谈巷闻中的幻想故事和生活故事。

在选编武汉故事传说集的过程中,机缘巧合,结识了八十多高龄的熊维喜老先生,他仍笔耕不辍,以自己独特的视角去记录、解读自己一生经历过的武汉变迁和风物人情。老先生在了解此次选编的宗旨后,无私地提供了自己几十载搜集整理而未爱表过的故事传说手稿,囊括了武汉的名胜古迹、历史传说、民间故事等多种内容,其中不乏具有教育意义的《金败子黄鹤楼上飞金叶》,折射出现代家庭科学教育的重要性,还有具有地域特色的《江渚与白鳍》等多篇故事,读来新奇有趣。老先生对武汉文化的热衷和执着以及高度的文化自觉令人敬佩、感动。

后记

湖北地处中国中部,长江中游,洞庭湖以北,是中国南北交通的枢纽。早在七八十万年前,这里就有人类的活动。西周时期湖北地区曾有许多方国,后来其中的楚国兼并群雄,成为雄踞南方的泱泱大国,问鼎中原,威震华夏,历八百年兴衰,创造了灿烂的楚文化,对中华民族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湖北民间文化的底蕴非常丰厚,除了以江汉平原为主体的荆楚文化外,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还与周边文化不断融合,形成了秦楚文化、巴楚文化、夏楚文化、吴楚文化等亚文化圈。湖北民间文化传统中积淀了丰富的文化元素,既保存了鲜明的地域文化色彩,同时也具备多元文化的风格。

湖北的民间文化资源很早引起了学界的注意,许多文化工作者上山下乡,辛勤采录这些民间瑰宝。早在1930年代,北京大学的《歌谣周刊》就曾发表过黄朴搜集的19首武汉蔡甸区的歌谣。1950年代,大批文艺工作者深入民间,采录了许多歌谣与民间故事,如《湖北文艺》刊载的苏区革命歌谣,扬子江采录的《洪湖渔歌》等。1955年,中南人民文艺出版社出版民间故事集《种桃老人》。宋祖立、吕庆庚、夏昭明等搜集整理的民间长诗《双合莲》和孙敬文等搜集整理的《钟九闹漕》,于1955年和1957年先后推出,在全国引起了广泛关注。1958年开始的“大跃进”民歌运动中,武汉大学、华中师范学院和中南民族学院等校中文系师生纷纷投入采风活动,出版了《土家族歌谣选》、《哭嫁歌》、《一人唱歌万人和》等民间诗歌集。

1979年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恢复工作后,民间文艺事业进入新的时期。1981年12月,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湖北分会正式成立。80年代初期,省民协在全省各地区举办民间文学骨干培训班,培训了300多名生活在基层、热爱民间文化又懂专业知识的队伍。在这个时期,省民协组织编写了三套丛书:一是《湖北民间文学资料汇编》14种;二是“长江民间文学丛书”——《巧媳妇》、《杜老幺》、《千古风流》、《山川佳话》、《桃花洞》等;三是按歌谣、谚语、故事、传说、寓言、笑话等体裁分门别类编印的“研究资料选辑”。省民协召开的“全国机智人物故事研讨会”、刘不朽采录的《鄂西情歌》和胡崇峻采录的长诗《神农架<黑暗传>》等,在全国引起了热烈反响。

1980年代中期以后,根据国家安排,湖北民间文化工作者将主要精力投人《中国民间文学三套集成》的编撰工作。据1991年粗略统计,湖北省在普查中共采录故事2万4千余篇,歌谣15万多首,谚语60多万条。编印成书的故事资料本43种,、歌谣资料本34种,谚语资料本38种,其中正式出版的有25种。湖北三个集成的省卷本均已完稿出版,受到人们的好评。在民间文学普查工作过程中,发现了一大批杰出的民歌手和故事讲述家。如五峰县的刘德培,宜昌的刘德方,咸宁的仙人爹,长阳县土家族的女故事家孙家香等。还出现了伍家沟故事村、吕家河民歌村、青林寺谜语村等民间文化资源特别丰厚的村庄。

进入21世纪后,中国的民间文化保护与研究工作揭开了新纪元。2004年中国加入了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公约》,民间文化的发掘与保护工作由政府主导,全社会参与。湖北省的民间文化采录与保护工作围绕着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申报工作展开。到目前为止,湖北省公布的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第一批为98项,第二批为66项,第三批为106项。2009年9月,由湖北省牵头申报的中国端午节,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成为首个人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中国传统节日。这些非物质文化代表作的发掘,表明湖北的确是—个民间文化资源非常丰厚的大省。

我们的这套丛书,正是在湖北丰富的民间文化蕴藏中精选出来的。值得说明的是:由于许许多多热爱民间文化的各界人士.尤其是省民协培养的大批骨干,像辛勤的蜜蜂一样,长期在深山老林、田间地头、高山平原、河湖港汉不懈地工作,才把湖北民间文化的精华从老百姓的口头传承转向书面记载,其中许多著名采录工作者,如龚发达、王作栋、李征康、胡崇峻、郑伯成等,还有一些不计名利默默工作的组织者,如江云、李继尧、韩致中、傅广典等,以及长期从事湖北民间文化研究的学者,如刘守华、李惠芳等,可以说他们都是湖北民间文化事业的功臣。我们今天在欣赏这些美好的民间文学作品时,理应向他们,还有那些创作和传承这些作品的人们致敬!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慧眼识真金,决定将这些来自民间的口头文学作品精心挑选一批来出版,这不但传承了民族的文化遗产,还能丰富我们今天的生活,给我们以教育和娱乐,使我们再次享受祖先的精神创造,是一件十分有意义的事情。华中师范大学民间文学博士点是全国五个民间文学博士点之一,也是文化部表彰的第一批非物质文化保护先进集体之一,教研室师生非常高兴地接受了这一任务,从湖北1980年代以来编印和出版的大量民间文学资料中,精选出了这些作品。希望能够达到传承民族文化遗产、丰富读者精神生活的目的。当然,由于时间和资料的限制,遗珠之憾可能在所难免,敬希读者批评指正。

陈建宪

2010年3月7日子华师桂予山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9 0:2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