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文明的滥觞(从人类起源到最初的伟大帝国全彩图文本)/图说世界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世界史
作者 (德)克劳斯·伯恩德尔
出版社 云南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我们生活在瞬息万变的时代。24小时之前的新闻就已经远离我们,和我们没什么关系了。在互联网上,闲言碎语在一毫微秒之内就变成了事实。我们相信,只要鼠标轻轻一点,知识就会立即出现……

这本《文明的滥觞(从人类起源到最初的伟大帝国全彩图文本)》(作者克劳斯·伯恩德尔)是“图说世界”系列之一。

内容推荐

《图说世界》不像为数众多的学术著作那样枯燥乏味,这套丛书能迅速激发人的感觉——就像吃了一口盐,它以一种连贯的、有趣的和有启发性的方式,唤醒麻木的心灵,使之感受到历史的强大魅力。书中的每一页都活力四射、新颖生动。

这本《文明的滥觞(从人类起源到最初的伟大帝国全彩图文本)》是“图说世界”系列之一。

《文明的滥觞(从人类起源到最初的伟大帝国全彩图文本)》的作者是克劳斯·伯恩德尔。

目录

1 史前时期

(从人类形成至约公元前4000年)

一切开始于非洲

早期猿人

领土扩张

居所和工具的使用

火与狩猎

语言和丧葬

宗教与崇拜

原始人的艺术

新石器时代革命

“特尔”文化

2 民族的迁徙

(公元前3000-前1200年)

专题:最初的伟大文明

闪米特族和印欧民族

海上民族和骑马民族

3 美索不达米亚的早期国家

(约公元前3000-前539年)

苏美尔城邦

乌鲁克

拉伽什和乌玛

前埃兰和埃兰

阿卡德王国和乌尔第三王朝

古亚述和中亚述王国

新亚述帝国

古巴比伦王国

迦勒底人的新巴比伦王国

4 古代埃及

(约公元前2900-前332年)

早王朝时期

古王国时期

第一中间期、中王国时期与第二中间期

新王国时期第一阶段

新王国时期第二阶段:阿玛纳时代

新王朝时期第三阶段:拉美西斯时代

第三中间期和后王朝时期

5 埃及宗教

赫梯与新月周边地区

(约公元前1570-前546年)

古赫梯王国

新赫梯王国

米坦尼和乌拉尔图

弗里吉亚和吕底亚

6 叙利亚和巴勒斯坦

(公元前3000-前332年)

迦南人和阿摩利人

腓尼基人的城邦

早期以色列人与大卫和所罗门的王国

犹大和以色列王国

专题:犹太教

7 米底人与阿契美尼德王朝的波斯帝国

(约公元前800-前330年)

米底人与居鲁士二世治下波斯帝国的崛起

大流士一世治下的波斯帝国

阿契美尼德王朝后期的波斯帝国

波斯帝国的宗教

斯基泰人、塞迦人和萨尔马提亚人

斯基泰人的文化与社会

8 灿烂的东方文明

(约公元前7000-前221年)

印度早期与印度河文化

印度一雅利安人的到来

中期吠陀时代诸国家

后期吠陀时代和东部国家

早期中国和商朝

周朝和春秋战国

专题:印度、中国、日本的宗教和思想

试读章节

在旧石器时代晚期,死者会被埋葬在专门为他们所挖的墓地。这些墓地通常在居住区的中央或是靠近生火的地点。据推测,只有在人群迁徙之后,死者才被埋在那里。

很多头盖骨后部都存在的圆形小洞则是一个更大的谜。死者的脑髓有可能通过这些小洞被清除。但在一些头盖骨中,其被锯开的地方已部分愈合或边缘处已长回,这表明在“锯洞术”被实施以后,那个人仍然活了一段时间。

一些被发现的猿人遗骸证实,旧石器时代中期的穴居人已经开始举行丧葬仪式。遗骸的排列方式显示了死者是以仰面而躺或蹲坐的方式埋葬的,并有石器工具作为随葬品。死者的遗骸,尤其是头盖骨通常会被覆盖上厚厚的石板。此举是为了保护死者,还是保护生者不被死者的灵魂侵害则不得而知。

对于头盖骨的特殊处理几乎在任何地方都可以看到,常见的做法是在头盖骨后部凿开一个小洞,将死者的脑髓清除。

在旧石器时代晚期,死者的尸体,尤其是头部,通常会被洒上用做红色颜料的赭石并被埋进独立的石箱。在遗骸中,人们还发现了作为随葬品的珍贵珠宝和制作精美、从未使用过的石制工具。此外,在墓里还发现了凿有小洞的牙齿,它们可能曾用做佩饰。

一般来说,随葬品标志着墓主的身份和地位。随葬品大致分为两类,一是墓主人生前使用的物品,二是并非生前使用,甚至没有实用性,纯粹为随葬而制作的物品.

距今约1万年前后,人类社会进入新石器时代。考古学家把新石器时代分为早、中、晚三个阶段,下面就这三个阶段的墓葬情况做一简要介绍:

距今约8000年左右的新石器时代早期,已经有了公共墓地。墓葬的排列有一定规律,且多随葬几件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具,如石铲、石斧、陶罐、陶钵等;

距今约7000年左右的新石器时代中期,墓地制度已经相当完备.墓坑内大都有随葬品,多则几十件:

距今约5000年左右的新石器时代晚期,墓地制度更加完备,墓葬之间有了明显的等级之分。原始社会的墓葬复杂多样,不同的阶段、不同的地域,其特征也不尽相同。

一系列的史前发现证明了仪式崇拜和祭祀典礼的存在。关于原始人是否已经发展出了一定形式的宗教这一点,人们的意见存在很大分歧,但大家都认为,原始崇拜、狩猎神秘主义以及食物的准备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

在人类心理进化的过程中,最根本性的转折点是出现了对超自然力量的信仰,而且人们相信必须向其献祭。

人类心理进化的另一个证据就是人类开始意识到了人和动物、猎者和猎物,以及人和周围环境之间的特殊关系。人们普遍认为,最早的“宗教”或崇拜是和狩猎联系在一起的。

人类最古老的崇拜仪式之一是动物的献祭典礼,有证据表明,这种仪式早在旧石器时代早期结束时就已经存在了。例如,人们在考古中发现了一些浸没在湖里或沼泽里,且胸腔被剖开、填满了石头和木桩的雌性驯鹿。同时,人们还挖掘出装饰有珠宝的动物遗骸,其中_以猛犸居多。

旧石器时代中期的穴居人经常装饰或加工洞熊的头盖骨,并将它们埋葬或竖立在石墙的后面。这一做法表明了一种独特的洞熊崇拜的存在。

一些研究者认为,原始人对动物骨头的装饰和特殊处理与西伯利亚狩猎部落的萨满概念相似,是一种杀死动物后的“补偿仪式”,或认为这是原始人信仰的表达,他们相信通过埋葬仪式,被杀死的动物可以重生。

有学者提出动物崇拜是原始人向狩猎之神,或是某种动物图腾献上猎获的动物。这种解释的依据是原始人对一些半人动物的描绘,比如特瓦一弗赫尔洞穴壁画中的萨满巫师。对于这些壁画的解释,学者们的争议很大。

群体内部对于猎物的分配,以及在灶火边对食物的准备也可能促进了崇拜仪式的发展。在灶火边发现了许多可以追溯到旧石器时代晚期的女性小雕像,其形态丰满而性感,它们可能象征生殖能力,也可能象征母亲神。

另一个具有争议的问题就是对于原始艺术的宗教解释。洞穴壁画上的比赛和狩猎主题可能是为了祈求在狩猎中获胜或是免于危险。

著名的“特瓦一弗赫尔的巫师”有很多种不同的解释。很多研究者甚至连这个名字本身都不认可。该壁画是1916年在洞穴岩壁上发现的三个半人半兽的动物之一。壁画描绘的三个动物都拥有动物的头和前腿以及人的后半部分。一些研究者参照其他文化中的萨满崇拜,认为壁画中的形象是一个穿着动物皮、戴着动物面罩的巫师。他可能正在跳一种神秘的狩猎舞蹈,以祈求狩猎成功。另一些研究者则对此理论持怀疑态度,认为这仅仅是原始人对人和动物杂交的想象,这一想象说明了原始人的创造能力。

在形式多样而令人印象深刻的原始艺术作品中。最有名的就是洞穴壁画。壁画的主题主要包括被捕猎的动物以及对人物的描绘。史前艺术风格多样。形式上则包括石刻、小塑像等,对于它们人们有各种各样的解释。

洞穴壁画和壁刻于旧石器时代晚期开始出现。法国和西班牙北部洞窟中的原始艺术特别丰富。长久以来,人们认为这些艺术作品的创作动机源自对于岩壁上缝隙和裂纹的观察。

正是这些缝隙和裂纹激发原始人创作出了最早的几何图形以及后来的绘画。但也有研究表明,原始人所画的环状线条并不比成熟绘画的主题更古老。所以从一开始,原始艺术家们就已经意识到用图像再现周围环境的可能性。

人们普遍认为,洞穴壁画一开始并非为了审美而创作,也不是某个具有天赋的个人的作品,而是反映了群体的世界。洞穴壁画主要以被捕猎的动物为主题,且所有的动物都以侧面和动态的姿势被描绘出来。与动物相比,人物形象很少,而且刻画得相对抽象,这些人物总是单独站立并且风格不一。除了明显抽象化的人和动物形象,还能看到一些明显强调细节的现实主义象形绘画。洞穴壁画的另一个特殊主题是人的手印。

比洞穴壁画数量更多的是洞穴壁刻和岩刻。它们描绘的主题与洞穴壁画相似,偶尔还会有一些重复。类似的雕刻会出现在石头、鹿角和动物的骨头上。

除了绘画,旧石器时代晚期还出现了一些雕塑品。考古发现了很多用石灰石、皂石、骨头、鹿角雕刻而成的小雕像以及黏土烧成的小塑像。那些较小的雕塑可能是被用做佩饰,而一些较大的、通常为女性的塑像,则被认为是生殖力的象征。塑像表现的人物有的只是一个粗糙的雏形,有的则描绘细致的面部。

原始雕塑在表现手法上趋于写实,这种写卖往往表现在对大的形体的塑造。实际上,这种简练的手法与壁画是一致的。可以说,这正是原始人所特有的艺术语言——纯朴而稚拙。

旧石器时代晚期的洞穴壁画可以在西欧找到,尤其是在法国、西班牙、乌拉尔以及西伯利亚。洞穴艺术家们将不同的赤铁矿溶解在水里做颜料。蛋白、脂肪、植物汁和血,能产生从红到黄以及褐的不同颜色,因而能被用于绘画中,比如在西班牙阿尔塔米拉山洞的野牛壁画中就可以看到这一点。黑色的效果则可以用骨炭或二氧化锰来取得。

洞穴中的手印通常为黑色或红色。一些手印是由画家先用手沾上某种液体颜料,然后按在洞穴的石壁上形成的(实心手印),另一些手印则是画家先将手按在墙上,然后把颜料喷洒在手的周围,把手拿开后形成的空心手印。P19-26

序言

我们生活在瞬息万变的时代。24小时之前的新闻就已经远离我们,和我们没什么关系了。在互联网上,闲言碎语在一毫微秒之内就变成了事实。我们相信,只要鼠标轻轻一点,知识就会立即出现。我们在网上搜索历史,就像它是快餐一样,可立即食用。万维网来了,它就像一座虚拟的火山,毫无障碍地向四面八方喷涌,未经过滤的文字和加工过的照片也随之流动。我们满头雾水,想从这令人眼花缭乱的信息中理出点头绪。但历史的“真实”就像稀罕之物一样难以寻觅。偶尔我们也需要停下来,喘一口气,挺一挺腰板,整理一下衣服,并且忽然意识到世界历史和其他所有有价值的东西一样,需要高质量的细致人微地梳理。

一位智者曾经说过,吸取知识的第一要则是要意识到自己多么的无知。手捧这套精美的《图说世界》,看着其中赏心悦目的插图,这让我想起了这条充满智慧的格言。因为我们的生活在一天一天、一分一秒地往前进,很少有理由让我们往回看。“所有过去的事物似乎已经消失于大海之中,”小说家亨利·米勒在《北回归线》中深刻地写道,“我保存着记忆,但是那些形象不再那么生动,似乎死气沉沉,而且杂乱无章,就像陷入沼泽地里的年久的木乃伊。”

……

《图说世界》不像为数众多的学术著作那样枯燥乏味,这套丛书能迅速激发人的感觉——就像吃了一口盐,它以一种连贯的、有趣的和有启发性的方式,唤醒麻木的心灵,使之感受到历史的强大魅力。书中的每一页都活力四射、新颖生动。编者的目的是激发阅读者的好奇心,而不是提供标准的答案或者完备的知识。无论你是从头读到尾,还是随便翻翻,收获的都是非同一般的感受。家里有一套这样的书,无论是坐在沙发上看还是躺在床上读,都会给你带来智慧。

本书中的文字和插图丰富真实,其详细的描述使读者会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插图及其色彩赏心悦目,使你不忍放下。它们开启你的想象力,使你想要亲眼目睹埃及的狮身人面像、中国的长城和美国的科罗拉多大峡谷。

也许你开始后悔没好好上中学的历史课和地理课,没好好听大学里有关世界历史的讲座,但现在弥补还不算太迟!如果我要在书店里为这套书分类上架的话,它应该放在“可用的历史”那一栏,因为这是一套值得拥有、珍视和使用的书,是历史学家们送给您的礼物。它会带动全家人的学习,因此可以作为家里永久的收藏品。但是请不要忘了:你远没有接近终极的知识。事实上,你的旅程才刚刚开始……

道格拉斯·G.布林克利

2005年6月于新奥尔良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12: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