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苗子说林/三味丛书
分类
作者 黄苗子
出版社 河北教育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本书的前半部是黄苗子忆画坛旧人旧事的文字合集。由于很多人物与他相交颇深且事件都为亲历亲闻,所以有着极好的资料作用。后半部是作者平日的游历、杂文,如“佛山祖庙”、“江渝日记”、“论交朋友”、“床虱”等。文字中,见不到抱怨诉苦,更多的是苦中做乐,自嘲式的幽默。幽自己一默中,感觉得到那隐隐的心酸和曾经沧海中的豁达。

书中还有诸多书画方面理论的经验和人生智慧的闪光点,而最精彩的两篇文字要数书末的两篇“遗嘱”,能将自己幽默到身后事的,怕也没几人了。这算不算是“骨灰”级大师?就请看客翻书来品味一下吧。

内容推荐

由于有些不平凡人曾经把自己早年,中、壮年的彪炳功业,在暮年昏毛中亲手涂上耻辱的污黑,于是有人惋惜他们辞世太晚;其实,即使是平凡人,也不应过长地“延年益寿”的,人过了八十,回顾一下过去一辈子到底干过什么来?就不禁渐感交进。文字可以观察世情,本书即是作者个人心思才力的结晶。

本书作者多以自嘲式风格,描述他对画坛旧人旧事的随笔感悟,以及他平日的游历随笔。故事中时不时幽默自己一下,像被磨砺后的美玉一样,于黑暗中烁烁生辉。

目录

生命之火长明——记沈从文先生

半壁街忆语

风雨落花——记梁白波

芬先生——纪念大哥祖芬

画手看前辈(三则)

黄宾虹二题

傅抱石——他的生平和作品

张光宇

张正宇的怀念

因蜜寻花——记叶恭绰的书论

元气淋漓——李可染的画

叶浅予二记

启功二三事

王世襄其人其书

黄永玉画记

刑天舞干戚——记廖冰兄

不会老的小丁——记丁聪

马得画戏

大巧若拙——记韩羽

佛山祖庙

广州

江渝日记

论交朋友

画家的互相推重

正言若反

梦中佳酒

黄菜叶

说“曲折”

女排对话

画个圈儿替

藏书和藏书印

说真话

床虱

尺牍

吉语和春联

郑板桥的品格

酒故

看戏余想

关于鲁迅先生和古文

郁达夫的诗

读《新凤霞回忆录》

说杨诗——为《银翘集》写

学诗乎?——《牛油集》后记

学书随想

遗嘱

后遗嘱

试读章节

生命之火长明——记沈从文先生

自然既极博大,也极残忍,战胜一切,孕育众生,蝼蚁蚍蜉,伟人巨匠,一样在它怀抱中,和光同尘。因新陈代谢,有华屋山丘。智者明白“现象”,不为困缚,所以能用文字,在一切有生陆续失去意义,本身亦因死亡毫无意义时,使生命之光,煜煜照人,如烛如金。

沈从文:《烛虚》

40年代开始,那时在多雾的山城——所谓抗战“陪都”,天天躲警报,天天听到“摩擦”消息,天天看物价飞涨,天天读德、日法西斯向全世界疯狂屠杀,读大隧道惨案、公务员贫不聊生全家自杀、“孔二小姐”奇闻、航空奖券发财逸话……之类的报纸新闻,使我感到空气窒息,有如在污浊的阴沟中受到六月炎暑的蒸郁,人在衙门公案上天天盖图章,心里却茫然惘然,不了解这生活和生命到底为了什么,生存俨然只是烦琐继续烦琐,什么都无意义。

那时,偶然在民生路书店买到沈从文的新作《烛虚》,发现他写得极美,从文字之美使我发现生命原来也极美,因为这种文字是生命所赋予的。于是我被《烛虚》带到另一个境界去:

宇宙实在是个极复杂的东西,……人心复杂,似有过之无不及,然而目的却显然明白,即求生命永生。永生意义,或为分裂而成子嗣延续,或凭不同材料产生文学艺术。也有人仅仅从抽象产生一种境界,在这种境界中陶醉,于是得到永生快乐的。

这种“抽象”并不是神,不是唯心的宗教,而是作者心目中的“美”。据作者的意见,这种美的感受,诉诸文字不如诉诸图画,诉诸图画不如诉诸数学,诉诸数学不如诉诸音乐。但是,更好的是连声音都没有:“大门前石板路有一个斜坡,坡上有绿树成行,长干弱枝,翠叶积叠,如翠霎,如羽葆,如旗帜。常有山灵,秀腰白齿,往来其间,遇之者即喑哑。爱能使人暗哑——一种语言歌呼之死亡。”是的,在至美之前,人们最好无声。

沈先生把美与爱的抽象提到高度,于是他觉得生命有极伟大之处。“金钱对‘生活’虽好象是必需的,对‘生命’似不必需。……生命本身,从阳光雨露而来,即如火焰,有热有光。”他认为生命的目的只是对人世的美好——形与质的发现,并且让别人也去发现。用他自己的话说:“这个我(用别一种人格的光和热去照耀烧炙,重获新生的我)的存在,还是为的是反照人。”

他主张真、善和美的统一:“然抽象之爱,亦可使人超生。爱国也需要生命,生命力充溢者方能爱国。至如阉寺性的人,实无所爱。对国家,貌作热诚,对事,马马虎虎;对人,毫无情感;对理想,异常吓怕。也娶妻生子,治学问教书,做官开会,然而精神状态上始终是个阉人,与阉人说此,当然无从了解。”他认为人的好坏,“并不以教育身份为标准”,不识字、身份低的人,在保卫国家民族的战争中慷慨捐躯的确如恒河沙数。“至于有许多受过高等教育,在外表上称绅士淑女的,事实上这种人的生活兴趣,不过同虫蚁一样,在庸俗的污泥里滚爬罢了。”有某些人知识上已成“专家”后,在做人意识上只是一个单位或一种生物。“只要能吃能睡,且能生育,即已满足愉快,并无何等幻想或理想推之向上或向前,尤其是不大愿因幻想理想而受苦,影响到已成习惯的日常生活太多。”这种人获得了“生活”(然而是在庸俗的污泥里滚爬的生活),丢失(或“阉割”)了“生命”,因而也就失掉了美。在沈先生看来,生命永远是美的化身。

理想的美失去,于是:“对国家,貌作热诚,对事,马马虎虎,……”也失去做人的真和善。

《烛虚》用十分绚丽的文字来形容美的存在,“生命之最大意义,在能用于对自然或人工巧妙完美而倾心。”“凡知道用各种感觉捕捉住这种美丽神奇光彩的,此光影在生命中即终生不灭,但丁、歌德、曹植、李煜便是将这种光影用文字组成形式,保留得比较完整的几个人。”他是这样写的,而我当时想,他自己,也应当属于这几个人中之一。

“……如艺术家之与美对面时,从不逃避某种光影形线所感印之痛苦,以及因此产生佚智失理之疯狂行为。举凡所谓活下来‘四平八稳’人物,生存时自己无所谓,死去后他人对之亦无所谓。但有一点应当明白,即‘社会,一物,是由这种人支持的。”

“……因为追究生命‘意义’时,即不可免与一切习惯秩序冲突,在同样情形下,这个人脑与手能相互为用,或可成为一思想家、艺术家;脑与行为能相互为用,或可成为一革命者。

P1-P4

序言

记得十年浩劫时期,我被放进十分幽静的一坯小地方。那时,每天一小时的“放风”,是我最快乐的时刻。

“放风”的空地上有蚂蚁,我使尽了阴谋阳谋,挑起不同巢穴的蚁群去厮杀。例如,我先放一小坯窝窝头在甲蚁穴附近,等它们倾巢出动去领受恩惠时,我又把窝窝头连已爬在上面的蚁群移到乙蚁穴附近。等到这两派蚁群都发现猎物(窝窝头),同时又发现敌情时,一场你死我活的文攻武卫是够你激动兴奋的。我于是蹲在地上徐徐而欣赏之,看它们既紧张又愚蠢地在进行被它们想象不到的大手拨弄下的互相咬斗,真是“其乐无穷”。

不久,我便“乐极生悲”,发现我这头“蚁”原来也有一只大手在那里拨弄、撩抖着。我被投入斗兽场,像古罗马的奴隶、罪人一样,被推近那张着血盆大口的猛兽身边。

以蚂蚁的智慧,绝对无从猜测它们在生死浪涛中的“窝窝头惨案”是如何发生的;以蚁民的智慧,当然至今也还不明白好些次坎坷如何发生,更不了解冥冥中那只大手,从何而来。

事情过去二三十年,只剩下“犹吊遗踪一惘然”(借放翁句)了。于是我又像平安时期的蚂蚁一样,按着生活的程序做它分内的劳作,例如,这一本《苗子说林》的出版。

由于有些不平凡人曾经把自己早年,中、壮年的彪炳功业,在暮年昏眊中亲手涂上耻辱的污黑,于是有人惋惜他们辞世太晚,其实,即使是平凡人,也不应过长地“延年益寿”的,人过了八十,回顾一下过去一辈子到底干过什么来?就不禁惭感交迸。

惭,是小知识分子想做点对人世的贡献,大不了是纸上空谈,说笔杆子如何抵得枪杆子,这是过高地抬举了;何况蚁民如我,平生吃饭穿衣之外,并无大志。说感呢,这么一个波谲云诡的大时代,自然是“感之不尽”的。

“一生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这样豪情万丈的佳句,我能激赏,但做不到。我国现代史倒不乏其人,如谭嗣同、张志新(读者如不了解这位英烈,请赶快补这一课文革史)等等,等等。

可能是觉得我这个年已八三“百无一用”的老汉不愿“白吃人民的小米”,朋友鼓励我把这几十年积下来的几篇陈芝麻烂谷子挑挑拣拣,凑合成这本小书,也算是对“小米”做个交代,对关心自己的亲友以及对自己,做个交代。

“人生”总应有点“生”意,有点笑容;我很喜欢读到一些幽默有味的文章。但自己做不到。有人说:“聪明智慧与典雅风度同在,那便是个太平年月。”如果文字有时也可以观察世情的话,则本书的拙劣无文,缺乏典雅,应是个人心思才力的缺憾,与太平盛世无关也。

《说林》的辑成,多亏我的年轻朋友如水兄花了心力,于此深致谢忱。

1995年12月 苗子于布里斯本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 20:09: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