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2000年以来,中国的新一代少年儿童表现出了截然不同的生活状态和心理状态。他们之间的个体差异之大超过以往任何一个时代的孩子。有的孩子很独立。有的则毫无自理能力;有的孩子很坚强,有的则很脆弱;有的孩子很懂事,有的则很任性。但毋庸置疑的一点是,这些孩子都个性十足、想法颇多。对于父母来说,教育和沟通则成为了一项困难且艰巨的任务。
贝贝是一个8岁的小女孩,和父母一起生活在北京。贝贝很独立,刚刚上小学二年级的她已经可以很好地照顾自己了。她每天一个人用两个小时的时间往返于家和学校之间,和同学们一起在学校的食堂吃午饭。一个人在家里做着作业等爸爸妈妈回家。贝贝的父母工作很忙,他们都是独自来到北京的创业者。刚到北京的几年,他们过着艰苦的生活。渐渐地,条件好转了些,他们贷款买了房子,结了婚,有了贝贝。自从有了贝贝,他们的工作更忙了,他们要努力赚钱,让贝贝接受最好的教育,过幸福的生活。
贝贝的父母很注重培养她独立生活的能力。贝贝要通过自己的劳动来获得零用钱,刷一个碗5角钱,扫一次地1元钱,倒一次垃圾1.5元,洗一次袜子2元……这样的制度在贝贝家已经执行了三年多,贝贝现在已经可以做许多简单的家务了。无论多忙,父母每天都要用一个小时的时间来陪贝贝学习和玩耍,下棋、跳绳、踢毽子、讲故事是他们最喜欢的项目。贝贝最喜欢的日子就是星期日。每个星期日,父母都会带着贝贝出去玩,郊区、动物园、游乐场,或者仅仅是家附近的小公园。贝贝很喜欢自己的生活。尽管父母很忙,但是父母很爱她;尽管家里不是很富有,但是他们很快乐。拥有爱和快乐的生活才是最幸福的生活。
和贝贝似乎有些孤独的生活不同,小罗杰的生活则繁忙了许多。小罗杰的父母都是独生子女,所以小罗杰是在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六个人的共同照顾下长大的。爷爷、奶奶和外公、外婆拿小罗杰当宝贝,争着抢着让小罗杰去自己的家,为此两家老人还生过气,吵过嘴。小罗杰盼父母为了罗杰的事情也没少挨自己父母的批评。他们不愿意让老人过分溺爱孩子,可是和老人们又讲不通,老人依然带着孩子去吃肯德基、麦当劳,依然给他买各种玩具。其实,渐渐长大的小罗杰并不喜欢这样的生活,他需要有自己的朋友,他想要和同龄的孩子玩耍,可是每次小罗杰和同学出去玩,不是爷爷、奶奶就是外公、外婆,总要跟在他身后,怕他摔跤、怕他被欺负,这样就让小罗杰失去了玩耍的兴致。最让小罗杰头疼的是,每次学校开运动会、联欢会等,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会一个不少地出现在现场,甚至连谁去开家长会这样的事情都要开个会讨论一下。现在的小罗杰已经对这样的生活失去感觉了,他像执行任务一样,周六去奶奶家,周日再去外婆家。当然,他也已经渐渐清楚了,这就是老人们爱他的方式。
尽管贝贝会在打雷的时候一个人躲在墙角哭泣,尽管小罗杰会在家人的溺爱下任性顽皮,但他们都是幸福的孩子,他们拥有幸福的家庭,拥有很多人对他们的关怀与爱。可是有一些孩子却要在很小的年龄面对父母离异或逝世,这样的孩子大多敏感多疑。他们会小心地保护自己,也会排斥他人的爱,特别是继父母的爱。所以在中国的重组家庭中,最难解决的就是孩子的问题。
仁智和铁蛋是一个重组家庭中的两个孩子,仁智由母亲带来,铁蛋由父亲带来。刚在一起生活的时候,他们的父母把大部分的精力放在了协调与孩子的关系上。孩子出于自我保护的本能,对新爸爸、新妈妈、新兄弟产生排斥很正常,父母在结婚前想到过这个,可是没想到的是,实际情况要比他们想象的严重。两个孩子常常打架,而铁蛋对新妈妈的态度更为恶劣。谁都没有想到,一个四岁的孩子会那么敏感,不管对他多好,他都说“不”,不叫妈妈,不吃她做的饭,不穿她给买的衣服……和铁蛋比起来,仁智要好很多,但是他不会和他的新爸爸说超过打招呼以外的任何一句话,并总是躲着新爸爸。好在他们夫妻俩想出了各种各样的办法来解决这样的问题:带两个孩子去做需要相互配合的游戏;用讲故事的办法给他们讲兄弟之间的情谊;尽量满足孩子们的一切合理要求;平等地对待两个孩子。渐渐地,两个孩子开始在一起玩耍,也开始大声地叫着爸爸、妈妈,围着他们跑来跑去了。经过彼此用爱相互感化之后,他们一家四口过上了幸福甜蜜的生活。
对贝贝、小罗杰、仁智和铁蛋来说,生活是简单的,爱是单纯的。从表面上看他们很在意物质生活,可是实际上他们更在乎他人对自己的爱。当代的中国孩子大多是第二代的独生子女,他们的个性很强,自尊心也很强,所以有时候他们会表现出一种满不在乎甚至是反抗的态度。而事实上,他们渴望和父母在一起玩耍,他们也渴望去看望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但是一切要按照他们的方式。他们不愿意被强迫,他们需要宽松的爱,这是当代所有孩子的共性。不能不说的是,在当今的中国,有些长辈过分溺爱孩子,使孩子变得挑食、懒惰、任性、脆弱,给孩子带来很多负面的影响。想让孩子身心健康地成长,家长就要学会:给他们爱,但不过量;给他们自由。但不过度。
P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