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天夜晚,电闪雷鸣,狂风骤雨。
每遇暴雨来袭,学校总是停电,不知是短路跳闸,还是拉闸断电?
位红燕从浴室出来,摸索着套上睡衣,躲到了床上。丈夫不在身边,她必须抱着东西才能入睡,不是绒毛熊便是枕头,充当临时的安慰。一道道雪亮刺眼的闪电,一声声震耳欲聋的雷鸣,吱吱嘎嘎响个不停的门窗,哗啦哗啦冲涮着玻璃窗的雨水,闪电过后,窗后就陷入茫茫的黑暗。她用被子捂紧自己的身体,就像包裹一个粽子。
人是矛盾的组合体,位红燕胆大,她在实习的时候上第一堂课,面对几十个学生,镇定自若,调度有方,表现出一个优秀教师的潜质;但她也有胆小的时候,她五岁那年,和伯父在瓜棚里躲雨,亲眼看到伯父被雷电击死,从此,她就非常害怕雷电,一个响雷,一道闪电,都能把她吓哭。在这个风雨交加的夜晚,她孤零零地呆在宿舍里,她很害怕,可除了忍耐,还能怎么办?
此时此刻,位红燕真希望丈夫能神奇地出现在身边,紧紧地搂着她的身体,安慰她说:“别怕,有你老公我呢!”可是,他远在成都,相距遥远,哪能来得了?别说是一夜雷雨,就算她生病吃错了药,他一时半会也赶不回来。
位红燕充分感受到当一名军嫂的不容易,哪怕自己再害怕雷电,也必须忍受孤独、寂寞,乃至恐惧。这是个让位红燕焦灼不安的夜晚。
她在被子里闷出了一身汗,不敢探出头松口气,她害怕雷电会从天而降,击中自己,大伯的意外之死,让她的心头一直有道挥之不去的阴影。她强迫自己联想美好的事情,以分散注意力,促使心情平静下来,消除此时的恐惧感。
她想到了丈夫余建伟,想起他傻乎乎的笑,想起他的强壮有力,想起他的温柔体贴,她的身体愈发燥热难耐,仿佛正被丈夫温情地拥抱着,亲吻着,抚摩着……然而,一声石破天惊的雷声,破坏了她美妙的遐想,将她从温情中拉回到无情的现实。她热得快喘不过气来,连忙掀开被子一角,大口大口地呼吸着。
如果整宵不睡,会影响明天的精神,在课堂上,老师首先要做到的就是为人师表,如果自己昏昏欲睡,学生更会神游了。以前,位红燕傻傻地认为,结婚就意味着结束单身生活,没想到,结了婚,独处的日子反而绵绵无期。丈夫在没把她骗到手之前,也不知他怎么向领导请的假,三个月就回来一次,说是培养感情,真登记结婚,办了喜酒,他喜滋滋地告诉她,他胜利完成了任务,他要归队了。没结婚之前,聚少离多,觉得是浪漫;结婚之后,聚少离多,却成了折磨。婚后,他一年才回一次家,位红燕恨得牙痒痒,真想把他拴在身边,不让他走了。
余建伟和位红燕是同村的,可以说是青梅竹马。余建伟知道她怕雷电,一下雷雨,他就往她家跑,站在她身旁安慰她。那会儿两人只是同学,还没谈恋爱。后来,他去当兵了,她去上大学,两人相隔很远,反倒进入了谈情说爱的阶段。余建伟从小争强好胜,他悄悄说过,初中时,他就萌发了要保护她的欲望,终于如愿以偿。他说他不但要保护妻儿老小,还要保护国家。她相信他说的话,他是那么强壮有力!一想起他的强壮,她的心禁不住躁动起来……
电闪雷鸣还在继续,她不再胡思乱想,她开始数数,希望自己能在迷迷糊糊中进入梦乡。然而,她越是迫切想睡着,越是睡不着。 “每逢佳节倍思亲”,她想念身在军营的丈夫,已经很久没相会了,她有点渴望,想夫妻之间的零距离活动。此刻,抱在怀里的绒毛熊,代替不了男人炽热的身体,她要求的不多,只要丈夫陪在身边,她就觉得幸福和满足。
当数至999时,她放弃了。这种自欺欺人的游戏,根本不能催眠,只能徒增伤感。现在这个时候,想得越美妙,就会越失落。 一道雪亮的闪电从窗外划过,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伴随而至!位红燕想,没有急事,谁会在这个时候打来电话?她推开被子,伸手接过电话。一个叫黄玫的女人,这种鬼天气,竟然打电话来要她到镇上去!黄玫是位红燕班上一个叫宣晓晓的学生的母亲,不久前她和宣晓晓的父亲离了婚。
宣晓晓是位红燕最心疼的一个小女孩,她从小生活在一个支离破碎的家庭,她的父母经常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三天两头打骂不休,有时还把气撒在毫不相干的孩子身上。位红燕发现,宣晓晓性格有点忧郁,但又很倔强,她很聪明,心地还很善良,常主动辅导成绩差的同学,但她同时又很叛逆,与她的父母形同水火。在父母离异时,她砸毁了家里所有能砸的东西,她痛恨父亲,因为父亲在房产和女儿之间选择了前者。母亲倒是选择了女儿,可她宁愿露宿街头,也不肯回到母亲租住在镇上的新家,母亲新找了个男人,宣晓晓讨厌那个男人在她眼前晃来晃去。
位红燕问明了黄玫要她到镇上去的原因,原来,宣晓晓正跟黄玫扯皮,又哭又闹,寻死觅活的,黄玫管不下来,想请位老师帮忙,因为老师的话比父母的话管用。
深更半夜,又是这么个风狂雨骤的夜晚,位红燕有点犹豫,心想,黄玫好歹也三四十岁的人了,怎么和女儿搞不好关系呢?一个家长,和自己的孩子计较什么?宣晓晓那么懂事的孩子,稍微对她好一点,就不会闹得不可收拾。当家长的不能老刺激她,前一个家庭阴云密布,父母刚分道扬镳了,这会儿妈妈又准备给她找个继父,叫孩子怎么接受?再说,家长和子女闹意见,把老师叫去也不是良法,老师是代替不了家庭教育的。
位红燕不想起床,却出于本能地撸开了了一下。她明白,要不是万分棘手,家长不会深更半夜打电话来向老师求助,可当她看到那撕破黑暗的闪电时,不由心里有点发慌。这么恶劣的天气,雷电风雨交错着扫荡大地,她实在没有勇气走出去。雷声、风声、雨声,全都笼罩在这黑暗里,闪电只在一刹那撕破它的一角,接下来依旧是无边的黑暗。害怕黑暗和雷电的位红燕,怎么敢冒着风雨,在雷电的威胁下去镇上?
战胜恐惧需要足够的勇气,位红燕至少目前没有。何况,宣晓晓只是和家长闹情绪,不可能闹出多大的事来吧?现在不是白天,要是在晴好的白天,她会毫不犹豫地跑去镇上,毕竟,从位于效外的芙蓉中学,跑到芙蓉镇上,不过一里路罢了。P3-7
当一名教师,首先要是一个充满爱心的人,把追求理想、塑造心灵、传承知识当成人生的最大追求。要关爱每一名学生,关心每一名学生的成长进步,努力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
追求教育理想,享受教育幸福。
——苏州大学教授 朱永新
素质教育,首先是充满感情的教育。一个真诚的教育者必定是一位真诚的人道主义者。一个受孩子衷心爱戴的老师,一定是一位有人情昧的人。
——《爱心与教育》作者 李镇西对
于学生来说,教师高尚的人格和真挚的情感是任何力量都不能替代的最灿烂的阳光。用真情唤起真情,用人格影响人格,用爱心培育爱心。情感育人——我如此坚信,且永远坚信。
——优秀班主任 桂贤娣
偶然看到这部《我是老师》,我像磁铁一样被吸引住了,小说流露的真情和真诚,包容的智慧和温暖,让我感动不已。看了小说,使我想起了我的小学和中学老师,我思念他们,感谢他们,我辜负了他们太多!同时感谢作者奉献了一部好作品!
——天涯网友 浅蓝叶长城
我的创作方向,一直关注于现实题材,写《环保局长》和《毕业生当村官》,以及这部《我是老师》,莫不如此。这是一部蕴涵了教师无私爱心和德行教育的小说,也是一部师生心灵沟通的鲜活教材。当有些作家对揭露假恶丑乐此不疲的时候,我仍追随李大钊先生“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的先训,倾心于弘扬人间的真善美,期望我们的社会,多一些和谐与幸福。
若干年前,刘心武的《班主任》,肖复兴的《早恋》,刘醒龙的《凤凰琴》、韩寒的《三重门》……这些教育题材的小说.无不让读者废寝忘食、感触良多。如今,这本《我是老师》,将继承前行者的脚步,重拾草叶上晶莹的露珠,滋润我们日渐荒芜的心灵。
中学时代的孩子正处于青春期,这个阶段,既是人格定型的最佳时机,也是事故多发期,厌学、打架、偷尝禁果、离家出走等现象,层出不穷。管得太严,压制了孩子的个性发展;管得太松,放纵了他们的自由散漫。我们经历过那样的彷徨,为何时过境迁,却让孩子重复我们当初的困惑?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老师,难道眼里只有教书,忘记了育人的职责吗?
教育的作用,不是削足适履,而是善于让每个学生扬长避短,实现自己人生的价值。当我们面对“嗷嗷待哺”的学生,只靠灌输就够了吗?读死书、死读书和读书死,都不是我们教育的宗旨。学生需要的不仅仅是“奶粉”(书本知识),更需要添加“维生素”(生存能力)。还要适当添加“钙片”(胆识和智慧),这才能使他们日后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材!
每个孩子都是天使,他们天真可爱的性情,他们一尘不染的心灵,常使我们为之动容。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父母的言传身教,老师的谆谆教诲,社会的潜移默化,都将影响他们的学养与品性。陶行知、叶圣陶等老一辈教育家,都曾倡导过“教是为了达到不教”的教育理念,这也是“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现代版。单纯追求学习成绩,不利于孩子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
东晋名士谢安的夫人常常教育孩子,而谢安却很少这么做,有一次她问谢安:“怎么从来没有看到你教育孩子呢?”谢安回答说:“我平常的言行举止都是在教育孩子啊。”谢安的儿子谢琰、侄儿谢玄,后来成为名闻天下的将才。我们的老师要为人师表,我们每个成年人,都应该以身作则,给孩子以良好的榜样。学生毕业后再次见到老师,流淌在他们心头的温暖,是老师对他们的关爱,哪怕一个小小的细节,也铭刻在他们的心底,久久不能忘怀。
这本书是我与雷厚国老师共同创作的,雷老师已有21年教龄,是我多年的朋友。要把作品写得真实、生动、细致、感人,必须是真材实料.必须是真情实感。我们提倡爱心教育,希望老师言传身教,在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培养他们的爱心与人格。这本倾注了我们心血和情感的小说,希望你能喜欢!
我相信,作者与读者之间是有缘分的,不期而遇,然后相识相知.直至不离不弃。亲爱的朋友,感谢你翻开这本书,如果你有所得,请转告你的朋友,让大家一起分享;如果你不满意,请告诉我,我愿意随时倾听你的意见,因为我相信,你出于爱我才不吝批评我。
李明诚
2009年11月26日于苏州■直
汶川大地震过去已经快两年了,虽然它给灾区人民带来了很多创伤,但同时也向世人展示出了中华儿女心中的大爱。地震中有无数的感人场景和人物,但最耀眼的莫过于老师和人民子弟兵,他们用大爱和英勇无畏绘制了一幅幅感天动地的永恒画卷,激励着人们将大爱的力量相互传递。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爱是一种伟大的力量,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另一位大教育家叶圣陶也如是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诚哉斯言!教师,被誉为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其内涵无可比拟。每个人,从不知到知之,都离不开老师的言传身教,“鹤发银丝映日月,丹心热血沃新花”,其中蕴含着老师的伟大。韩愈《师说》有曰:“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更是体现出老师的伟大之处。
《我是老师》就是大爱感动之下的一部经典之作。书里的主人公位红燕,是灾区的一位优秀人民教师,她的爱人是一位抗震救灾中献出年轻生命的人民子弟兵。他们各自在不同的岗位上不约而同地谱写着一曲大爱无言的赞歌。位红燕作为一名班主任老师,她身兼教师、慈母、心理医生等多重身份,怀着对事业、对学生、对生活的爱,默默地燃烧自己,照亮别人,做到了“对工作不抱怨不懈怠,对学生不抛弃不放弃”,最终赢得了学生、家长和社会的尊敬与爱戴!本书作者为我们刻画了一位当代“传道授业解惑”者的美丽纤影。她是大爱思想的载体,教书育人的代表。时代需要这样的楷模,民族更需要这样的魂魄。
本书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故事情节感人至深,人物描摹栩栩如生.切近人情,写作思想清晰明了。对小说的主人公位红燕的描写,以“身为世范,为人师表”贯穿始终。她不仅是一位好老师,同时,她还是一名温柔体贴的好军嫂、善解人意的好儿媳。她谆谆不倦传授知识,提倡爱心教育的同时,推陈出新的融合诚信教育、感恩教育、青春期教育、人格教育、家庭教育、心理辅导等多种形式,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英雄不是没有眼泪的人,而是含着眼泪奔跑的人。书中的另外一位主人公余建伟,是我们崇拜的英雄,也就是位红燕的爱人,在抗震救灾中不幸牺牲。关于他的描写,作者没有落入俗套走有关英雄高大悲壮的老路,而是让这个英雄食人间烟火,让他有情、有爱、有感动、有牢骚和情绪,与普通人之间没有什么距离。他少年时没有过人之处,甚至到牺牲也没有发现他有什么壮举。然而,当把他的一举一动汇集起来时。就成了一座巍峨壮丽的喜马拉雅山。小中见大正是本部作品的魅力之所在。
本书的编辑邀请我写一篇推荐序时,对我说:这本书是她编辑生涯里遇到的为数不多的好作品,在编辑后半部分时她几乎是流着眼泪完成的。曾经也有文学爱好者问过我类似的问题:“怎么样才能写出好的作品来?”我给他们的答案是:贴近生活、贴近读者、贴近心灵,让感动的人、感动的事在自我感动中从笔尖自然流淌出来就会是部好作品。这个世界欲望太多,感动太少。过度的欲望只会让我们背弃人生的真谛,离灵魂渐去渐远,直至形同陌路,走向毁灭。而感动却可以将我们彼此之间的距离拉近,让我们在困难面前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共渡难关,在温馨和谐的氛围里安享人生。
一部好的作品,它字里行间蕴藏的能量,能唤醒社会良知,能激励芸芸众生奋发向上。在倡导文明、创建和谐社会新风的今天,《我是老师》是一部难得的好作品。好人互相感动着,坏人互相诱惑着。感动的故事是这个时代的福音,感动的作品洗涤人们的灵魂,是这个时代人们福修。让我们在感动的世界里拥抱和谐远离诱惑,同时也祝愿我们伟大的祖国和人民在大爱的世界里永远祥和、幸福!
唐晓龙
2009年岁末于北京易和书斋
位红燕是芙蓉中学的语文教师,又是一名军嫂,她以对学生满腔热忱的爱,驱逐着夫妻两地分居的寂寞。她收留了遭受家庭不幸、无家可归的学生宣晓晓,并帮她找回了妈妈;她创造性地以笔谈的方式和“问题学生”白琳沟通,使白琳痛改前非;在“5·12”地震中,她不顾危险,把心存芥蒂的杨柳老师从废墟中救出来,两人冰释前嫌……
她倡导爱心教育,尊重学生,因势利导,赢得了全校师生的敬重和爱戴。她的创新教学,得到了教导主任杨斌的支持,被人误会两人有暧昧关系;她的丈夫余建伟在抗震救灾中不幸牺牲,在“遗腹子”要不要生的问题上,引起了位家和余家的风波;坚强的后面是柔软,位红燕慈母般的爱,感动了所有人……
一段教师胸怀大爱的感人故事!
一部当代弘扬师德的优秀小说!
本书里的主人公位红燕,是灾区的一位优秀人民教师,她的爱人是一位抗震救灾中献出年轻生命的人民子弟兵。他们各自在不同的岗位上不约而同地谱写着一曲大爱无言的赞歌。位红燕作为一名班主任老师,她身兼教师、慈母、心理医生等多重身份,怀着对事业、对学生、对生活的爱,默默地燃烧自己,照亮别人,做到了“对工作不抱怨不懈怠,对学生不抛弃不放弃”,最终赢得了学生、家长和社会的尊敬与爱戴!本书作者为我们刻画了一位当代“传道授业解惑”者的美丽纤影。她是大爱思想的载体,教书育人的代表。时代需要这样的楷模,民族更需要这样的魂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