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威廉·戈尔丁传/诺贝尔奖获奖者传记丛书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冯丹丹
出版社 时代文艺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他的小说富含寓意,广泛地融入了古典文学,神话,基督教文化以及象征主义。其作品的主题一般是与黑暗邪恶有关,但他的小说中也表达一种昏暗的乐观主义。

戈尔丁在西方被称为“寓言编撰家”,他运用现实主义的叙述方法编写寓言神话,承袭西方伦理学的传统,着力表现“人心的黑暗”这一主题,表现出作家对人类未来的关切。

冯丹丹编著的《威廉·戈尔丁传》讲述了1983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威廉·戈尔丁的传奇人生!

内容推荐

威廉·戈尔丁是一位英国小说家,诗人,1983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他的小说富含寓意,广泛地融入了古典文学,神话,基督教文化以及象征主义。

冯丹丹编著的《威廉·戈尔丁传》通过对威廉·戈尔丁的求学经历、奋斗历程以及所取得的社会成就等方面进行了细致的描述。

《威廉·戈尔丁传》语言流畅,故事通俗,并收录了诺贝尔奖委员会对威廉·戈尔丁的颁奖辞、威廉·戈尔丁的领奖辞、生平、年表、获奖时代背景、获奖当年世界大事记等,具有很好的参考及史料价值。

目录

序言

Preface

第一章 静谧而孤单的童年

 Chapter 1 The Quiet and Lonely Childhood

 1.艺术的熏陶

 The Influence of Art

 2.童话世界

 The Fairy-tale World

第二章 弃理从文

 The Study of Humanities

 1.坚持文学梦想

 Adhere to His Literary Dream

 2.他崇拜的偶像

 His Idol

第三章 毕业后的矛盾

 Chapter 3 The Contradiction after Graduation

 1.拒绝父亲提供的工作

 Refused the Job Provided by His Father

 2.磨炼自我

 Self-tempering

第四章 爱情与婚姻

 Chapter 4 Love and Marriage

 1.爱情不期而遇

 Met His Love

 2.一个讲师的平凡生活

 The Ordinary Life of a Lecturer

 3.他爱他的孩子

 He Loved His Children

第五章 战争带来的阴霾与灵感

 Chapter 5 The Haze Caused by the War

 1.战争的磨难

 The Hardships of War

 2.参加诺曼底登陆

 Participated Normandy Landing

 3.反思人性

 Reflection of Human Nature

 4.儿子出生

 His Son was born

第六章 开始文学创作

 Chapter 6 Start Writing

 1.灵感突现

 Inspired by Emergent

 2.追回少年梦

 Youthful Dreams Recovered

第七章 英国当代文学的典范——《蝇王》

 Chapter 7 The Example of Contemporary British Literature: Lord of the Flies

 1.《蝇王》创作的时代背景

 The Creative Background of Lord of the Flies

 2.《蝇王》的主要内容

 The main content of Lord of the Flies

 3.《蝇王》的写作特点

 The Writing Characteristics of Lord of the Flies

 4.《蝇王》的主要思想

 The Main Idea of Lord of the Flies

 5.《蝇王》出版前被拒21次

 Lord of the Flies was Rejected 21 Times before Publishing

第八章 灵感再现

 Chapter 8 The Representation of Inspiration

 1.《继承者》

 The Inheritors

 2.《自由堕落》

 Free Fall

 3.《塔尖》

 The Spire

 4.《金字塔》

 The Pyramid

 5. 《过界的仪式》

 Rites of Passage

第九章 信仰、思想与风格

 Chapter 9 Beliefs, Ideas and Style

 1.浓重的基督教信仰

 Christian Faith

 2.人道主义思想

 Humanitarian Ideas

 3.二元对立思想

 Dualistic Thought

 4.存在主义思想

 Existentialist Thought

 5.艺术特点和风格

 Artistic Features and Style

第十章 成名后的生活

 Chapter 10 Life after Establishing Reputation

 1.荣耀背后的生活

 Life behind Glory

 2.8个月的婚姻危机

 Eight Months of Marriage Crisis

 3.为孩子操劳

 Working Hard for the Children

 4.父母去世

 The Death of His Parents

 5.依然不断学习

 Study Continued

第十一章 安逸的晚年时光

 Chapter 11 The Comfortable Old Age Time

 1.怡然自得的生活

 Peace of Mind of Life

 2.享受旅游的乐趣

 Enjoy the Fun of Traveling

 3.感受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

 Feeling the Profound Chinese Culture

第十二章 一生的成就

 Chapter 12 Achievements in Life

 1.国际的认可

 International Recognition

 2.一个时代的葬礼

 The Funeral of an Era

第十三章 威廉·戈尔丁的贡献

 Chapter 13 William Golding's Contribution

 1.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Remove the Dross while Keeping the Essence

 2.作品引发关于人性的思考

 His Works Lead to Think about Human Nature

附录

 appendix

 威廉 · 戈尔丁生平

 Willeam Golding's Life

 获奖辞

 Award-winning Remarks

 获奖时代背景

 Award-winning Background

 威廉 · 戈尔丁年表

 Willeam Golding Chronology

 获奖当年世界大事记

 World Events in the Year of Award-winning

试读章节

1.艺术的熏陶

1911年9月19日,在英格兰南部康沃尔郡的一个中产阶级家庭里伴随着一声响亮的啼哭,一个小男孩出生了!这个小男孩澄澈的眼睛、高高的鼻子甚至是他的哭声,在他父亲亚历克·戈尔丁和母亲米尔德里德的眼里,都是美妙、动人的。他的祖父母看着刚刚出生的、他们唯一的孙子,老泪纵横。这一天,注定给这个家庭带来幸运。

小男孩的到来为这个家庭增添了很多乐趣,从父母到祖父母、外祖父母,他们都为小男孩的名字而动脑筋。最终,亚历克·戈尔丁看到书籍上写的英勇的战士,不禁灵光一现:“威廉?对,就叫威廉。威廉·戈尔丁。”他兴奋地告诉妻子、父母:“威廉,强而有力的战士。这个名字好!”于是,这个孩子便被取名为威廉·戈尔丁。

为了让自己的儿子更好地成长,在他还在襁褓的时候,母亲米尔德里德就不断给他讲述安徒生童话故事,让他听轻音乐。这给了威廉·戈尔丁很好的艺术熏陶。米尔德里德看着自己的小儿子,总是忍不住微笑,这个天使给她的天空带来了阳光。

时间就这样慢慢地从指缝间溜走,转眼间,威廉·戈尔丁就要上学了。米尔德里德给他准备好上学的书包和书具,告诉他上学是一件很美妙的事情,他对此充满了向往。那时候,他的父亲是学校的校长,威廉·戈尔丁天天在佣人的陪伴下去读书。很多人都见证了威廉·戈尔丁的成长,看着他在那条街上和他的佣人一起上学,一起放学,腼腆的他总是不爱说话。但是他喜欢他的佣人,他会在回家的路上,把他学校学到的东西教给小保姆,教他唱歌、教他写字。

威廉·戈尔丁的童年是孤单的。他没有可以和他一起吵吵闹闹、一起玩耍甚至一起做“坏事”的朋友。大多数的时候,他只能待在家里;即使外出,也总是有保姆伴随着;偶尔参加一些聚会或者沙龙,都是父母带着他去……他没有属于自己的自由去寻觅友情,既无法体会到友谊,也不知道友谊其实可以给他带来很多乐趣。

威廉·戈尔丁的童年是独立的。他的父母一直以把他培养成绅士为目的,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教育他。在他很小的时候,父母就注重对威廉·戈尔丁习惯的培养,虽然有保姆,他每天早起依然自己穿衣,甚至在天气温暖的时候,父母会要求威廉·戈尔丁自己去整理草坪。祖父母看着这个不及1米的小人儿推着除草机,不忍心,他们过去帮他,被他拒绝了,威廉·戈尔丁说:我要自己做。他父母自小对他进行的独立性教育对威廉·戈尔丁的一生都有重要的影响。

威廉·戈尔丁是一个善良的人,这在他小时候就可以体现出来。当他看到街边挨饿的孩子时,他会把自己手里的汉堡给他们吃。他6岁那年,在保姆送他去上学的路上,威廉·戈尔丁看到了一个小孩子因为抢人家的面包而被追赶,他的年龄还不足以懂得生存的艰难,他不理解小孩子为什么要抢面包,他的父母为什么不给他面包吃……回到家里,他和他的父母说起这件事,他的父母摸着他的头,笑着:“Youarealuckychild(你是一个幸运的孩子)”。在威廉·戈尔丁的世界里,每个人都该和他、他的父母一样善良,生活富足。

童年的威廉·戈尔丁非常好学,小小年纪就对很多知识产生了兴趣。他不懂的事情很多很多,以至于经常问妈妈各种各样问题。可惜的是,他并不爱学数学,尽管他的父亲亚历克·戈尔丁是学校的校长,是数学方面的高手,但是这并没有影响到他——让他爱上数学。他的数学成绩不是很好,搞不清楚那些数字的应用,那些符号在他看来都是相似的。

威廉·戈尔丁的童年没有受到挫折,但他的父母对他的要求依然很高,尤其是母亲,对于培养威廉·戈尔丁的兴趣和爱好费尽了心思。在威廉·戈尔丁的童年时期,母亲就培养了他对工艺品的热爱。母亲会带他到圣艾夫斯,那是个工艺品集中的地方。在那里的画廊或者博物馆里,母亲会给他讲述各种工艺品的故事,包括中国的陶器、非洲的牙雕和木雕、刺绣等等。他看着这些做工精致的工艺品,感觉世界如此奇妙。

那时候的威廉·戈尔丁想快快长大,这样就会懂得很多东西。他一直都是一个上进的孩子,母亲给他讲过的故事,他都记在脑海里。虽然,童年的威廉·戈尔丁还不懂什么叫艺术,但是他已经慢慢地在接受艺术的熏陶,这种童年的经历对他后期的发展有着很大的影响。

P2-4

序言

认识自己

“除非你做的事是连自己都怀疑做不到或是你确信别人从未尝试过的事,否则写小说便毫无意义。我认为写两本相似的书是毫不足取的。”

——戈尔丁

高中时,笔者第一次阅读《蝇王》,清晰地记得《蝇王》只是被安排在《选读文本》这本书中,而且仅仅是节选。但是当笔者读下去的时候,就被精彩的故事情节迷住了:一群小孩被困于一个荒岛上,很快一种原始的社会形成了,并且分解成一个个战争小集团。其中,一个以正直和乐于合作为标志,而另一个则以崇拜权势、热烈追求权力和暴力为标志,双方的斗争激烈而残忍。那时候我还不知道《蝇王》的作者威廉·戈尔丁是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威廉·戈尔丁虽然是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但是在中国名气尚不是很大。

后来老师讲解文学知识的时候,提到了威廉·戈尔丁以《蝇王》为代表作获得了1983年的诺贝尔文学奖。重新再读《蝇王》,在看故事情节的同时,笔者开始思考《蝇王》的深度——原来它不仅仅是一部故事情节有趣的小说,而且也是一部探讨人性的小说。一个参加过二战的老兵、一个信仰基督的教师,多重身份的他引起了我们的好奇。

大学期间,笔者开始阅读威廉·戈尔丁其他的作品,《继承者》(1955)、《品契·马丁》(1956)、《自由堕落》(1959)、《塔尖》(1964)、《金字塔》(1967)、《看得见的黑暗》(1979)、《航程祭典》(1980)、《纸人》(1984)、《近方位》(1987)、《巧语》(1995),威廉·戈尔丁以不同的叙事风格开始了一个又一个具有吸引力的创作。

笔者在进行撰写本书的过程中,查阅了大量关于威廉·戈尔丁的作品以及资料。威廉·戈尔丁的文学创作与其参加二战有很大的关系,参加过战争的他对人性开始怀疑:战争中,普通的战士并不会为了自己而逃命、放弃,相反,他们用激情甚至是野蛮来击败敌人;倒是像他那般受过高等教育、曾经具有良好职业和看似道德修养很高的军官。这些都是他不经历战争不曾想到的,也是从书中无法感知的。

2009年9月23日,《泰晤士报·文学副刊》提到了威廉·戈尔丁的《蝇王》,该小说出版遇到了重重困难,出版商以“荒唐无趣的幻想”多次拒绝了他。他依旧执著地坚持,最终出版后一举成名。即使被拒绝多次,他依然不放弃,这就是威廉·戈尔丁的信念!在人类世界中,并非一切都是邪恶的;在威廉·戈尔丁的世界中,并非一切都是黑暗的。按照他的说法,人有两重性——一方面会成为杀人凶手;另一方面,又会相信上帝,天真并未完全泯灭。在《继承人》中,新的种族打败了他们的前人,又逐渐被征服者的一些特点搞糊涂了。他们有一种要摆脱邪恶的努力,这种努力又经常由于自以为是和幻想而误入歧途。但是它毕竟存在着,并且与某种不全是人的东西结盟。《看得见的黑暗》是一部讲述善恶相斗的二神论的书——一个人试图用神话形式来说明一种摩尼教哲学,认为善与恶是生活中两个独立的力量。

威廉·戈尔丁在欧洲地区被称为“寓言编撰家”,之所以有这种称谓主要是因为他运用现实主义的叙述方法编写寓言和神话,承袭西方伦理学的传统,着力表现“人心的黑暗”这一主题。威廉·戈尔丁之所以在作品中表达出看似矛盾的信息,与他参加过第二次世界大战有关,尤其是他参加了战争规模极其宏大的诺曼底登陆。这场战争彻底颠覆了他对人性的看法。在他看来邪恶产生于人类的内心深处——是人类中的恶造成了邪恶的制度,或者改变了最初的状况,改变了原来的发展,是它把美好的事物变成了邪恶、有害的事物。

“威廉·戈尔丁的长短篇小说并不只是阴沉的道德说教和关于邪恶、奸诈、毁灭力量的黑色神话,它们也是丰富多彩的冒险故事。它们可读性很强,充满了叙事的喜悦,别出心裁,富有刺激,加之还有层出不穷的幽默、辛辣的讽刺、喜剧和热烈的玩笑。在这些小说中有一种活力,事实上,它突破了那些悲剧性的、厌世的、令人恐怖的东西。一种活力,一种精力,使它富有感染力。这应归功于它的力量与倔强,归功于它拥有一种作为抗衡力的相反相成的自由。在这一点上,戈尔丁也使我们回想起在一开始就提到的那些先行者。戈尔丁的寓言世界是悲剧性的、感伤的,但并不令人压抑和绝望。那里有一种生命,它比生存的条件更强大。”拉尔斯·吉伦斯坦对威廉·戈尔丁作品做出了上述的点评。

同时,威廉·戈尔丁是一位重视名利的作家。“起初,我母亲是更受人尊敬、更成功的那一个,人们都觉得我父亲娶到她是幸运的,而父亲自己也有些自惭形秽。但是,到20世纪60年代,父亲逐渐功成名就,母亲就放弃了自己的职业,把生活和志向交给了父亲……父亲越来越高的地位有时令母亲非常恼火。在陌生人眼里,她成了他的附属品。在记者、读者和学者对父亲进行过度吹捧的时候,她也只能袖手旁观。”他的女儿茱迪·卡维尔如是说。

笔者带着一种敬仰、一种思考去撰写威廉·戈尔丁的一生,他的一生如此冗长、如此复杂却又如此清晰。恍若一部黑白电影,从呱呱落地到最终的走向墓里流水般上演。

文学史记住了这位伟大的文学家,记住了一本精彩的《蝇王》。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6 19:2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