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更斯乘坐的“不列颠号”船于一月四日从利物浦起航,于当月二十二日到达波士顿。狄更斯在信中告诉他的朋友托马斯·密顿:“我们绍历了一次可怕的航行。所有船员都一致认为这是他们所经历的最糟的一次。我们在海上漂泊了十八天,承受了一次可怕的风暴。狂风吹走了我们的明幸c罩,卷起并撞破了我们的救生船;我们还在哈利法克斯港附近的礁石和碎潍之间搁浅了,整整抛锚了一个晚上。”
他们到达的前一天,乘客们开了一次集资会议,目的是买一套银质餐具赠送给船长,作为对他那高超的技术和非凡的能力的一点儿敬意……世“作为乘客们永恒的感激之情的小小象征”。穆尔格雷弗主持了会议,而狄更斯则担任了秘书兼会计。
抵岸一周以后,在特莱蒙特剧场的大厅里举行了赠礼仪式——赠送篚物品为一个银质高脚杯、一个银质大水壶和一个银质托盘。希威特船长、狲更斯和另外一位委员走向前台,顿时全场掌声雷动。掌声刚一平息,狄更痔就向大会作了以下发言:
女士们,先生们,今天上午承蒙大家光临,这使我相信大家已经了解我所要履行的职责的性质——这一令人愉快的职责具有双重意义:首先,它肯定能给一个可敬的人带来愉悦,这个人深深地吸引了我,并赢得了我的敬意;其次,它给了我一个与你们相逢的)6丌会——我有一千个理由想见到你们,不管是在这里还是在别处。
你们也许知道,是“不列颠号”载着我和其他八十来位乘客jlz安地抵达了这里的口岸。在靠岸的前一天,乘客们举行了一次会议,商讨如何向希威特船长表示敬意,因为是他的卓越才能和出色指挥使得我们穿越了宽阔的大西洋。我和其他两位先生(其中一位正站在我的身边,另一位则因公不能出席今天的会议)很荣幸地受那天与会者的委托,具体负责实现这一意愿。在执行同船乘客们委托给我们的任务的同时,我们很想向大家强调一个事实,即这次仪式绝不是一种必要的应酬:它并不流于形式,而具有实实在在的意义;我们在向希威特船长赠送这些微薄的纪念品时,并不只是遵循了一种空洞的风俗,而是借用了一种不完美的形式来表达我们心中最炽热、最诚挚的感情。我们深深地知道,我们之所以能逢凶化吉,遇难成祥,全是因为上帝把我们托付给了他——一位才能卓越、勇气非凡和技术出众的船长。
你们大家都会愉快地承认:摆在桌上的这些纪念品的价值不在于它们本身,而在于赠送者想要借此表达的情感;它们等于在告诉世人——不知有多少个漫漫长夜,我们的船长为坚持嘹望而拼尽了全力,为寻找对付风暴的良策而殚精竭虑,结果每一次都及时而有效地完成了常人很少担当的艰巨任务。简而言之,我们只是对船长先生那不同寻常的贡献作了一次平常的回报,但是我们希望大家意识到这些礼品所包含的深情厚谊,并从这一角度来看待它们的价值——苍天作证,这一价值远远超过了礼品本身的价值和美丽程度。
希威特船长(转向后者),我愉快而自豪地接受了全船乘客的委托,特向您转达他们由衷的感谢,并恳求您接受这一微薄的礼物。我发现,生产银制品的天才艺术家们并不总是按时交货,即使在波士顿也是如此。我很遗憾今天这里只有一个酒杯,而不是按计划那样有两个。不过,这一缺憾很快会得到弥补。等到另一个酒杯也送到船长的手里,我们的心愿就可暂告了结。P11-12
无论是在他(狄更斯)之前,还是在他之后,都没有人能够像他那样同时作为作家和演说家而声名远扬。
——(英国)K.J.费尔丁
译本序
在爱丁堡欢迎宴会上的演讲(一八四一年六月二十五日)
在波士顿赠礼仪式上的演讲(一八四二年一月二十九日)
在波士顿欢迎宴会上的演讲(一八四二年二月一日)
在哈特福德欢迎宴会上的演讲(一八四二年二月七日)
在纽约欢迎宴会上的演讲(一八四二年二月十八日)
在里士满交谊晚餐会上的演讲(一八四二年三月十八日)
在曼彻斯特文学协会年度晚会上的演讲
(一八四三年十月五日)
在利物浦技工讲习所的晚会上的演讲
(一八四四年二月二十六日)
在伯明翰多科技术学院社交集会上的演讲
(一八四四年二月二十八日)
在伦敦疗养院周年庆祝会上的演讲(一八四四年六月四日)
在普通戏剧基金会周年庆祝会上的演讲
(一八四六年四月六日)
在普通戏剧基金会周年庆祝会上的演讲
(一八四七年三月二十九日)
在利兹技工讲习所晚会上的演讲(一八四七年十二月一日)
在格拉斯哥文学协会首届年度晚会上的演讲
(一八四七年十二月二十八日)
在普通戏剧基金会周年庆祝会上的演讲
(一八四九年五月二十一日)
在普通戏剧基金会周年庆祝会上的演讲
(一八五〇年三月二十五日)
在款待W.C.麦克里迪的宴会上的演讲
(一八五一年三月一日)
在普通戏剧基金会周年庆祝会上的演讲
(一八五一年四月十四日)
在都市公共卫生协会周年庆贺宴会上的演讲
(一八五一年五月十日)
在园丁慈善会上的演讲(一八五二年六月十四日)
在曼彻斯特为文学艺术协会而设的宴会上的演讲
(一八五二年八月三十一日)
在曼彻斯特市免费公共图书馆开馆仪式上的演讲
(一八五二年九月二日)
在伯明翰市赠礼仪式及为文学艺术协会而设的宴会上的演讲
(一八五三年一月六日)
在伯明翰市《圣诞颂歌》朗诵会上的演讲
(一八五三年十二月三十日)
在旅行推销员学校校庆宴会上的演讲
(一八五四年十二月三十日)
在皇家普通戏剧基金会周年庆祝会上的演讲
(一八五五年四月二日)
在报贩慈善会周年纪念会上的演讲
(一八五五年五月二十一日)
在行政改革协会第三次大会上的演讲
(一八五五年六月二十七日)
在谢菲尔德《圣诞颂歌》朗诵会结束之后发表的演讲
(一八五五年十二月二十二日)
在皇家文学基金会年度大会上的演讲
(一八五六年三月十二日)
在达尔威治学院戏剧同仁大会上的演讲
(一八五六年三月十三日)
在皇家普通戏剧基金会周年庆祝会上的演讲
(一八五六年三月十七日)
在皇家普通戏剧基金会周年庆祝会上的演讲
(一八五七年四月六日)
在皇家绝症病人医院成立周年纪念宴会上的演讲
(一八五七年五月二十一日)
在曼彻斯特杰罗尔德基金会举办的《圣诞颂歌》朗诵会上的演讲
(一八五七年七月三十一日)
在曼彻斯特演出《冰海深处》以后的演讲
( 一八五七年八月二十四日)
在仓储员工和店员子弟学校成立四周年宴会上的演讲
( 一八五七年十一月五日)
在为儿童医院征集捐赠的宴会上的演讲
( 一八五八年二月九日)
在皇家文学基金会年度大会上的演讲
( 一八五八年三月十日)
在皇家普通戏剧基金会周年庆祝会上的演讲
( 一八五八年三月二十九日)
在第一次自我营利性朗读会上的演讲
( 一八五八年四月二十九日)
在皇家学院宴会上的演讲( 一八五八年五月一日)
在艺术家慈善基金会周年纪念会上的演讲
( 一八五八年五月八日)
在运动场和普通娱乐社团成立一周年纪念会上的演讲
( 一八五八年六月一日)
在戏剧学院成立大会上的演讲(一八五八年七月二十一日)
在兰开夏郡和柴郡业余学校协会授奖大会上的演讲
(一八五八年十二月三日)
在考文垂赠礼仪式和宴会上的演讲
(一八五八年十二月四日)
在皇家乐师协会周年纪念会上的演讲
(一八六〇年三月八日)
在伦敦市长官邸宴会上的演讲(一八六一年四月一日)
在报贩慈善会周年纪念会上的演讲
(一八六二年五月二十日)
在皇家普通戏剧基金会周年庆祝会上的演讲
(一八六三年四月四日)
在皇家福利医院成立三十五周年纪念会上的演讲
( 一八六三年五月六日)
在印刷工人年金社团周年纪念会上的演讲
( 一八六四年四月六日)
在大学学院医院年会上的演讲( 一八六四年四月十二日)
在为建立莎士比亚基金学校而召开的会议上的演讲
( 一八六四年五月十一日)
在报贩慈善会周年纪念会上的演讲( 一八六五年五月九日)
在报纸出版基金会年会上的演讲( 一八六五年五月二十日)
行业协会楼房落成后在乃伯华斯的演讲
( 一八六五年七月二十九日)
在演艺界疾病救助基金协会成立十周年纪念会上的演讲
( 一八六六年二月十四日)
在皇家普通戏剧基金会周年庆祝会上的演讲
( 一八六六年三月二十八日)
在铁路慈善协会周年纪念会上的演讲
( 一八六七年六月五日)
在印刷业校对工协会公开会议上的演讲
( 一八六七年九月十七日)
在访问美国前的告别宴会上的演讲
( 一八六七年十一月二日)
在美国普罗维登斯的一场朗诵会开始之前的演讲
( 一八六八年二月二十日)
在波士顿告别朗诵会上的演讲( 一八六八年四月八日)
在纽约欢迎宴会上的演讲( 一八六八年四月十八日)
在纽约告别朗诵会上的演讲( 一八六八年四月二十日)
在利物浦圣乔治大厅的款待宴会上的演讲
( 一八六九年四月十日)
在为牛津大学和哈佛大学赛船队举行的宴会上的演讲
( 一八六九年八月三十日)
在伯明翰和米德兰学院的年度开学典礼上的演讲
( 一八六九年九月二十七日)
在伯明翰和米德兰学院颁奖仪式上的演讲
( 一八七〇年一月六日)
在告别朗诵会上的演讲( 一八七〇年三月十五日)
在报贩慈善会周年纪念会上的演讲( 一八七〇年四月五日)
在皇家学院的宴会上的演讲( 一八七〇年四月三十日)
我们面前的这个文库,其前身是“外国文学名家精选书系”,或者说,现今的这个文库相当大的程度上是以前一个书系为基础的,对此,有必要略作说明。
原来的“外国文学名家精选书系”,是明确以社会文化积累为目的的一个外国文学编选出版项目,该书系的每一种,皆以一位经典作家为对象,全面编选译介其主要的文学作品及相关的资料,再加上生平年表与带研究性的编选者序,力求展示出该作家的全部文学精华,成为该作家整体的一个最佳缩影,使读者一书在手,一个特定作家的整个精神风貌的方方面面尽收眼底。“书系”这种做法的明显特点,是讲究编选中的学术含量,因此呈现在一本书里,自然是多了一层全面性、总结性、综合性,比一般仅以某个具体作品为对象的译介上了一个台阶,是外国文学的译介进行到一定层次,社会需要所促成的一种境界,因为精选集是社会文化积累的最佳而又是最简便有效的一种形式,它可以同时满足阅读欣赏、文化教育以至学术研究等广泛的社会需要。
我之所以有创办精选书系的想法,一方面是因为自己的专业是搞文学史研究的,而搞研究工作的人对综合与总结总有一种癖好。另一方面,则是受法国伽利玛出版社“七星丛书”的直接启发,这套书其实就是一套规模宏大的精选集丛书,已经成为世界上文学编选与文化积累的具有经典示范意义的大型出版事业,标志着法国人文研究的令人仰视的高超水平。
“书系”于1997年问世后,逐渐得到了外国文学界一些在各自领域里都享有声誉的学者、翻译家的支持与合作,多年坚持,惨淡经营,经过长达十五年的努力,总算做到了出版七十种,编选完成八十种的规模,在外国文学领域里成为一项举足轻重、-'@All目的巨型工程。
这样一套大规模的书,首尾时间相距如此之远,前与后存在某种程度的不平衡、不完全一致、不尽如人意是在所难免的,需要在再版重印中加以解决。事实上,作为一套以“名家、名著、名译、名编选”为特点的文化积累文库,在一个十几亿人口大国的社会文化需求,也的确存在着再版重印的必要。然而,这样一个数千万字的大文库要再版重印谈何容易,特别是在人文书籍市场萎缩的近几年,更是如此。几乎所有的出版家都会在这样一个大项目面前望而却步,裹足不前,尽管欣赏有加者、啧啧称道者皆颇多其人。出乎意料,正是在这种令人感慨的氛围中,北京凤凰壹力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的老总贺鹏飞先生却以当前罕见的人文热情,更以真正出版家才有的雄大气魄与坚定决心,将这个文库接手过去,准备加以承续、延伸、修缮与装潢,甚至一定程度的扩建……与此同时,上海三联书店得悉“文库”出版计划,则主动提出由其承担“文库”,以期为优质文化的积累贡献一份力量。眼见又有这样一家有理想追求的知名出版社,积极参与“文库”的建设,颇呈现“珠联璧合”、“强强联手”之势,我倍感欣喜。
于是,这套“世界名著名译文库”就开始出现在读者的面前。
当然,人文图书市场已经大为萎缩的客观现实必须清醒应对。不论对此现实有哪些高妙的辩析与解释,其中的关键就是读经典高雅人文书籍的人已大为减少了,影视媒介大量传播的低俗文化、恶搞文化、打闹文化、看图识字文化已经大行其道,深人人心,而在大为缩减的外国文学阅读中,则是对故事性、对“好看好玩”的兴趣超过了对知性悟性的兴趣,对具体性内容的兴趣超过了对综合性、总体性内容的兴趣,对诉诸感官的内容的兴趣超出了对诉诸理性的内容的兴趣,读书的品位从上一个层次滑向下一个层次,对此,较之于原来的“精选书系”,“文库”不能不做出一些相应的调整与变通,最主要的是增加具体作品的分量,而减少总体性、综合性、概括性内容的分量,在这一点上,似乎是较前有了一定程度的后退,但是,列宁尚可“退一步进两步”,何况我等乎?至于增加作品的分量,就是突出一部部经典名著与读者青睐的佳作,只不过仍力求保持一定的系列性与综合性,把原来的一卷卷“精选集”,变通为一个个小的“系列”,每个“系列”在出版上,则保持自己的开放性,从这个意义上,文库又有了一定程度的增容与拓展。而且,有这么一个平台,把一个个经典作家作为一个个单元、一个个系列,集中展示其文化创作的精华,也不失为社会文化积累的一桩盛举,众人合力的盛举。
面对上述的客观现实,我们的文库会有什么样的前景?我想一个拥有十三亿人口的社会主义大国,一个自称继承了世界优秀文化遗产,并已在世界各地设立孔子学院的中华大国,一个城镇化正在大力发展的社会,一个中产阶级正在日益成长、发展、壮大的社会,是完全需要这样一个巨型的文化积累“文库”的。这是我真挚的信念。如果覆盖面极大的新闻媒介多宣传一些优秀文化、典雅情趣;如果政府从盈富的财库中略微多拨点儿款在全国各地修建更多的图书馆,多给它们增加一点儿购书经费;如果我们的中产阶级宽敞豪华的家宅里多几个人文书架(即使只是为了装饰);如果我们国民每逢佳节不是提着“黄金月饼”与高档香烟走家串户,而是以人文经典名著馈赠亲友的话,那么,别说一个巨大的“文库”,哪怕有十个八个巨型的“文库”,也会洛阳纸贵、供不应求。这就是我的愿景,一个并不奢求的愿景。
2013年元月
《狄更斯演讲集》收录了查尔斯·狄更斯在各种场合所做的演讲七十四篇。狄更斯不仅是一位伟大的作家,也是一位伟大的演讲家。透过狄更斯的演讲,我们可以加深对狄更斯作品的理解,还可以加深对维多利亚时代的文学状况,尤其是小说状况的了解,更能增进对狄更斯文学观的了解。可以说,狄更斯演讲集的学术价值远远超出了文学的范围。
假如狄更斯作品中缺了演讲集,那么它就会逊色一半!
狄更斯不但有旷世的文才,也有出众的口才!
狄更斯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也是关心人民疾苦的社会活动家!
《狄更斯演讲集》收录了查尔斯·狄更斯在各种场合所做的演讲七十四篇。狄更斯不仅是一位伟大的作家,也是一位伟大的演讲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