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邈编著的《破译肢体语言密码(漫画版)》准确地瞄准了大众的这一心理需求,把2013年出版的专业性较强的《行为心理学:肢体语言解读与识谎》一书改编成漫画版本,删减了一些复杂的理论,增加了一些实用的案例,降低了本书的阅读门槛和难度,增强了可读性和操作性,以专业漫画师的精妙表达手法,把心理学的高级技能通俗化、趣味化和实用化,相信读者一定会有一种全新的阅读体验,也相信读者一定会喜欢读、能读懂、会应用!本书以漫画的形式来表现肢体语言解读与识谎的技术,有一个非常独特的优势,那就是,漫画暗合了人类的无意识思维,读者在阅读的时候,不知不觉地就会将漫画中所呈现的技术要点印刻在无意识当中,逐渐建立并丰富我们解读肢体语言和识别谎言的认知图式。如果能在实践中反复应用,更会使这个技术真正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实实在在地让我们从中受益!
王邈编著的《破译肢体语言密码(漫画版)》是《行为心理学:肢体语言解读与识谎》一书的漫画版本,作者在原作的基础上删减了一些复杂的理论,增加了一些实用的案例,降低了本书的阅读门槛和难度,增强了可读性和操作性,以专业漫画师的精妙表达手法,把心理学的高级技能通俗化、趣味化和实用化。
以漫画的形式来表现肢体语言解读与识谎的技术,有着非常独特的优势,那就是漫画暗合了人类的无意识思维,读者在阅读的时候,不知不觉地就会将漫画中所呈现的技术要点印刻在无意识当中,逐渐建立并丰富我们解读肢体语言和识别谎言的认知图式。如果能在实践中反复应用,会使这个技术真正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帮助读者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识谎这门技术!
4)惊讶
惊讶的表情是中性的,它通常来自于意外的刺激物对人感觉器官的冲击或影响,但这个意外往往是没有威胁性的,不会对个体造成危险和伤害,只是其出现时显得比较突然,出乎意料而已。人在惊讶的时候,面部肌肉群总体相对紧绷,并呈向外辐射状,皱眉肌及额肌同时向上方运动,并在额头形成“三”字形皱纹,眉毛和上眼睑同时上抬,眼球略微向外突出,瞳孔略微放大,嘴巴略微张开,以嘴巴四周的口轮匝肌为中心,其上方的口角提肌、颧大肌,侧方的咬肌、颊肌,还有下方的三角肌、下唇方肌和颏肌,分别呈辐射状向四周运动。
惊讶的表情出现时,持续的时间往往比较短,通常大约是1/4秒,最长也不会超过1秒,如果惊讶的表情持续时间过长,动作过于夸张,则有可能是当事人有意识地将自己的惊讶表演给外界看,这样的表情通常有做假的嫌疑。不过,也有例外,如果引起惊讶的刺激物存在的时间比较长,惊讶的表情可能也会持续比较长的时间。假如,有一天,你整天都觉得不顺利,同事为难你,顾客责难你,晚上,当你垂头丧气地回到家里,一开门,你去开灯,发现停电了,正当要生气的时候,突然,灯亮了,黑暗中,你的家人和朋友为你捧来一个精美的大蛋糕,你一下子就惊呆了。这种情况下,你的惊讶表情通常会持续三到五秒钟,这样才会和情境匹配。
5)恐惧
恐惧是由来自外界的刺激情境对个人安全造成影响和威胁而引发起的一种负面情绪状态。恐惧是惊讶的一个延伸表情,在饱满的恐惧表情出现时,会有一个瞬间的惊讶表情首先呈现在面部,大约持续十几毫秒或几十毫秒,之后就会变成单纯的恐惧表情。人在感受到恐惧的时候,面部肌肉群总体紧绷起来,肌肉与肌肉相互之问挤压和拉伸的幅度比较大。具体来讲,皱眉肌及额肌同时向上方运动,并在额头形成波浪形皱纹,眉毛和上眼睑同时上抬,眼球略微向外突出,瞳孔先略微放大,然后略微缩小,嘴巴略微张开,两嘴角多有下垂倾向,以嘴巴四周的口轮匝肌为中心,其上方的口角提肌、颧大肌,侧方的咬肌、颊肌,还有下方的三角肌、下唇方肌和颏肌,分别呈辐射状向上边、左边、右边和下边运动。
在一次培训的课间休息时间,有位女士问我:“老师,我从小就不知道什么叫害怕,做事从来都是无所顾忌的,天不怕,地不怕,所以,你刚才讲的恐惧表情没有体验过,你能不能再给我讲一讲。”我说:“我先上个洗手间,顺便思考一下这个问题,过会儿一上课,我马上让你明白什么是恐惧。”上课的时候,我把刚才那位女士请到前面,让她闭着眼睛,然后把我事先准备的墨绿色的假蛇拿到手上,慢慢地放到她眼前十厘米的地方,然后说:“请把眼睛睁开吧。”她刚一睁开眼睛,吓得大叫一声,连续后退了好几步,同时用一只手捂住嘴,另一只手捂住心脏的位置,所有在场的人都笑了。我也笑着说:“你刚才体验到的就是恐惧,不用多讲你也应该能明白了吧。”她还没有回过神来,就连连点头称这下子明白什么叫恐惧了。
6)愤怒
愤怒是当人的愿望不能实现,或达到某种目的的行动受到挫折时而引起的一种紧张和不愉快的情绪状态。进化心理学研究表明,愤怒是一种原始的负面情绪,在动物身上,愤怒情绪的产生主要与求生、争夺食物和交配权等行为有着密切的关联。
一般说来,人在愤怒的时候,面部肌肉群总体处在紧张状态,面部肌肉相互之间挤压和拉伸的幅度比较大。具体来讲,主要表现特征有:皱眉肌向下运动,带动额肌下沉,并在额头形成“川”字形皱纹,眉毛下压,上眼睑同时下垂,眼睛圆睁,瞳孔略微缩小,鼻翼扩张,嘴巴略微张开,牙齿紧合并且部分裸露,嘴角呈曲线,以嘴巴四周的口轮匝肌为中心,其上方的提上唇肌、鼻肌向上运动,颧大肌、咬肌、颊肌向两侧运动,并且相互之间紧紧挤压在一起,还有下方的三角肌、降下唇肌和颏肌也不同程度地向上运动,共同协力,使嘴部向对方形成攻击前的准备状态。P12-16
在人类社会发展的漫长历史长河中,人们对谎言的识别,从来就没有停止过。但是,没有哪一个时代的人会像现代人一样对谎言识别如此关注。近年来,关于识谎术、读心术、微表情、肢体语言等方面的新书如雨后春笋般疯狂地出版发行,几乎任何一个综合性书店都可以看到这类书的影子,更令人吃惊的是,这类书的销量一直居高不下,而且还有不断攀升的趋势。有人说,这都是美剧《LIE TO ME》和港剧《读心神探》惹的“祸”。而在我看来,这些现象恰恰准确地反映了人们在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中产生的真实内心需求,《LIE TO ME》只不过是一个导火索而已,《读心神探》也只不过是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如今,人们对这两部片子的热情已经褪去,剩下的只是对瞬间识破谎言、破解肢体语言、快速读懂人心等心理技能的刚性需求。生活中,经常有人想欺骗我们,企图骗走我们手中的钱;商场上,对手会在暗中精心编织陷阱,等着我们掉进去;谈判中,对方会在不断传递虚假信息,等着我们做出错误判断;销售中,顾客明明有购买需求,可是常常在付款时犹豫不定;审讯中,犯罪嫌疑人总是在预审中假话连篇,企图扰乱审讯人员的视线;家庭中,老公经常欺骗善良的妻子,可妻子就是蒙在鼓里,全听全信,眼睁睁地看着老公渐行渐远……面对纷繁复杂的谎言和难以揣摩的人心,人们在期待自己能具备一种本领,瞬间就能够读懂别人内心,看一眼就知道对方是否在撒谎。虽然,这是一种理想化的境界,只有经过训练的专业人士,才可以掌握。不过,大家也用不着那么失望,普通人并非只能望洋兴叹,现在,只要你愿意付出努力,认真地读完本书,并在实践中反复应用,那么,一切就皆有可能。
本书准确地瞄准了大众的这一心理需求,把2013年出版的专业性较强的《行为心理学:肢体语言解读与识谎》一书改编成漫画版本,删减了一些复杂的理论,增加了一些实用的案例,降低了本书的阅读门槛和难度,增强了可读性和操作性,以专业漫画师的精妙表达手法,把心理学的高级技能通俗化、趣味化和实用化,相信读者一定会有一种全新的阅读体验,也相信读者一定会喜欢读、能读懂、会应用!本书以漫画的形式来表现肢体语言解读与识谎的技术,有一个非常独特的优势,那就是,漫画暗合了人类的无意识思维,读者在阅读的时候,不知不觉地就会将漫画中所呈现的技术要点印刻在无意识当中,逐渐建立并丰富我们解读肢体语言和识别谎言的认知图式。如果能在实践中反复应用,更会使这个技术真正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实实在在地让我们从中受益!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受到了各位朋友的关注和支持,在此表示深深的感谢!
王邈
2014年9月16日于甄言堂
如果你仔细地阅读完了本书,并且开始阅读这篇后记,那么,首先请接受我的祝贺,祝贺你已经了解了肢体语言分析的全程。此时的你,很可能感觉对肢体语言分析的技术已经完全掌握,并且跃跃欲试了。别急,接下来我得给你泼一盆冷水,如果在这盆冷水浴结束之后你仍然是热情高涨、信心满怀,那么你就可以真正大胆地去分析了。学完本书中所有的技术之后,很多人会认为非常实用,并且立即在现实中进行尝试,结果发现,有一些结论非常准确,而另一些结论则略有差异,甚至还有一些结论完全相反。那么,如何才能真正让肢体语言分析为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服务呢?在这里,需要给大家理清三种关系。
首先,记住与忘记的关系。尽管我在写书的过程中做过了许多实验,进行过许多调查,但我仍然要非常遗憾地告诉大家,书中所讲到的肢体语言分析技术并不是万能的,其结论也并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如果在具体的分析中,你总是拿书中的结论去与现实情况认真对比,你会发现经常出错,经常碰壁。这是因为你犯了按图索骥的错误,这是学肢体语言分析技术的大忌。其实,学习本书最重要的不是记住书中的结论,而是要掌握书中所讲到的理念和方法,在分析每一个肢体语言之前,要尽可能地记住书中所提到的各种可能的结论,但在具体分析的时候,却要将它们全部忘记,用心去感受、用心去观察,忘记标准答案,你才能找到最终结论。
其次,技术与艺术的关系。在许多人看来,肢体语言分析与谎言识别是门高超的神奇的技术,我却不这样认为。我一直觉得,肢体语言分析与谎言识别是一门技术,但更是一门艺术。艺术对一个的文化修养、理论功底、人格魅力、思维方式等各个方面都有要求,只精于技术的人,不一定能将技术发挥到极致,而如果将其视为艺术,你将会到达另一个境界,艺术的视角能帮助你将技术发挥得淋漓尽致。肢体语言与谎言识别就是这么一门艺术。
最后,“可能”与“就是”的关系。本书所提到的所有技术,并不是每一个都绝对准确,我必须实事求是地向大家坦白这一点。这些结论多半是综合了古今中外的研究成果,结合我们自己的实验和调查以及我个人的体验和分析得出来的,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可信度,但绝对不是万无一失的真理。这些结论只是为大家的思考和分析提供了一个角度,为大家增加了深刻认识他人的一种可能,我们可以由此得出某一种结论,但这个结论一定是“可能”或“很可能”,如果你把它当作“就是”或“肯定是”,那么,你可能犯了教条主义的错误。这是万万使不得的。
在这里,我必须提醒大家,在分析时一定要记住一个原则:大胆猜测,小心求证。即我们可以对一种肢体语言提供多种可能的分析,但最终的结论只有一种是正确的,在下结论时一定要小心谨慎。
如果你觉得我说的有道理,你不妨静下心来,将这本书再重新读一遍,一定会豁然开朗!
王邈
2014年10月18日于甄言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