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与认知科学哲学(精)》的编者保罗·撒加德教授是一位哲学家和认知科学家,现为加拿大滑铁卢大学哲学系教授、兼任心理学和计算机科学系教授。该书的题目很有特色,十分少见地将认知与心理学糅合在一起。心理学是一种关于思想的研究,认知科学是一种关于心灵、智力,并且包括哲学、人工智能、神经科学、语言学以及人类学的跨学科研究。在这些研究中,许多涉及方法和核心概念的论题也随之而产生。这本心理学与认知科学哲学的手册共包括当前领军的科学哲学家撰写的16篇论文,这些论文阐明了心灵研究中理论与解释的本质,所讨论的论题包括表征、机制、还原、知觉、意识、语言、情绪、神经科学以及进化心理学等,涉及了心理学与认知科学哲学的广泛领域,且这些文章都与科学研究紧密相关。
心理学与认知科学哲学导论
1.心理学与认知科学
2.哲学与科学
3.认识论问题
4.形而上学问题
5.伦理问题
6.本书综述
表征
1.表征的基本问题
2.表征的标准模型与表征
3.表征与信息
4.表征与实现
5.表征的类型学
6.表征的种类
机制与心理学解释
1.导言
2.机械论哲学的产生及其在心灵中的运用
3.信息加工机制及其在心理学中的应用
4.当代的机制概念
5.机制性解释
6.分层机制、组织层次以及还原
7.发现机制
8.心理学中的机制性解释:动机与奖励
9.总结
实现:形而上学的视角与科学的视角
1.两主一仆
2.实现和心灵的形而上学
3.实现和认知科学
4.对实现的一种可行性解释
5.自主性、还原和多重实现
6.结论:共同努力
还原:交叉科学关系模型及其对心理学一神经科学衔接的意义
1.导言
2.还原的标准模型和新浪潮修正主义
3.具有比较良好的理论问映射的新浪潮连续统
4.对非还原唯物主义的两个论证
5.(毕竟)不是这样的新浪潮还原论:对理论的共同关注
6.(毕竟)不是这样的新浪潮还原论:坚持单一模型
7.交叉科学背景下的解释多元主义
8.作为支持(而不是反对)还原性的论证的多重可实现性
9.作为解释多元主义缩影的机制分析
10.启发式同~论和解释鸿沟反驳
前注意知觉与现象知觉
1.早期视觉的结构
2.竞争、选择、注意
3.特征和现象属性
4.前注意的现象属性
5.现象意识,但制约了意识
6.分离的哲学意义
7.分离后的知觉心理学
8.结论
意识:现象意识、取用意识与科学实践
1.导言:意识与科学哲学
2.现象意识的现象学结构
3.现象意识、取用意识与主观特
4.来自认知科学的案例研究
5.结论:捍卫科学实践
论限制语言学的证据基础
1.导言
2.杰瑞德·卡茨:对限制的本体论证明
3.蒯因:对限制的一种彻底经验主义论
4.维特根斯坦:对限制的“规范共同体实践”论证
5.反对限制证据基础
6.详细的例子
情绪:相互竞争的理论与哲学问题
1.导言
2.情绪理论
3.三个哲学问题
模拟
1.导言
2.模拟的可替代理论
3.模拟论
4.发展:错误一信念任务
5.模拟与镜像系统
6.模拟与意象
7.情绪的模拟读
8.高级读心
9.结论
认知神经科学的理论和方法论基础
1.相关研究领域的发展趋势
2.认知神经科学方法论
计算神经科学
1.概述
2.表征
3.计算
4.动力学
5.综合
6.认知
心理病理学:关注心理疾病 枷
1.什么是心理疾病
2.作为心理疾病的心理
3.对提议的阐明
4.心理痛苦和生活问题
5.意识表征内容
6.对心理的限制
7.损伤的大脑
8.意识表征内容和环境互动
9.受到严格限定和治疗的心理疾病
10.结论
进化心理学的适应纲领
1.进化心理学的纲领
2.工程设计与进化心理学
3.自然选择的动态模型
4.设计的动态模型
5.系统发育与适应
6.结论:进化心理学与进化
情境认知
1.导言
2.例证
3.认识论反思
人工智能:历史、基础与哲学问题
1.人工智能的起源
2.早期的人工智能程序
3.微世界人工智能
4.类神经元计算的发展
5.新人工智能
6.图灵测试
7.中文屋论证
8.超计算
9.彭罗斯对人工智能的“哥德尔反驳”
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