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帝本纪第一
原典
黄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孙,名日轩辕。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①,长而敦敏,成而聪明。轩辕之时,神农氏世衰。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农氏弗能征。于是轩辕乃习用干戈,以征不享,诸侯成来宾从。而蚩尤最为暴,莫能伐。炎帝欲侵陵诸侯,诸侯成归轩辕。轩辕乃修德振兵,治五气②,藐五种③,抚万民,度四方,教熊罴貔貅虎躯④,以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三战,然后得其志。蚩尤作乱,不用帝命。于是黄帝乃征师诸侯,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遂禽杀蚩尤。而诸侯成尊轩辕为天子,代神农氏,是为黄帝。天下有不顺者,黄帝从而征之,平者去之,披山通道,未尝宁居。
东至于海,登丸山,及岱宗。西至于空桐,登鸡头。南至于江,登熊、湘。北逐荤粥⑤,合符釜山,而邑于涿鹿之阿。迁徙往来无常处,以师兵为营卫。官名皆以云命,为云师。置左右大监,监于万国。万国和,而鬼神山川封禅与为多焉。获宝鼎,迎日推笑⑥。举风后、力牧、常先、大鸿以治民。顺天地之纪,幽明之占,死生之说,存亡之难。时播百谷草木,淳化鸟兽虫蛾,旁罗日月星辰水波土石金玉,劳勤心力耳目,节用水火材物。有土德之瑞,故号黄帝。
黄帝二十五子,其得姓者十四人。
黄帝居轩辕之丘,而娶于西陵之女,是为嫘祖。嫘(lei)祖为黄帝正妃,生二子,其后皆有天下:其一日玄嚣,是为青阳,青阳降居江水;其二日昌意,降居若水。昌意娶蜀山氏女,日昌仆,生高阳,高阳有圣德焉。黄帝崩,葬桥山。其孙昌意之子高阳立,是为帝颛(zhuan)项(xu)也。
帝颛顼高阳者,黄帝之孙而昌意之子也。静渊以有谋,疏通而知事;养材以任地,载时以象天,依鬼神以制义,治气以教化,絮诚以祭祀④。北至于幽陵,南至于交陆,西至于流沙,东至于蟠木。动静之物,大小之神,日月所照,莫不砥属。
帝颛项生子日穷蝉。颛项崩,而玄嚣之孙高辛立,是为帝喾(ku)。
帝喾高辛者,黄帝之曾孙也。高辛父日蟜(jiao)极,蟜极父日玄嚣,玄嚣父日黄帝。自玄嚣与娇极皆不得在位,至高辛即帝位。高辛于颛项为族子。高辛生而神灵,自言其名。普施利物,不于其身。聪以知远,明以察微。顺天之义,知民之急。仁而威,惠而信,修身而天下服。取地之财而节用之,抚教万民而利诲之,历日月而迎送之,明鬼神而敬事之。其色郁郁,其德嶷嶷⑧。其动也时,其服也士。帝喾溉(ji)执中而偏天下,日月所照,风雨所至,莫不从服。帝喾娶陈锋氏女,生放勋。娶j取訾氏女,生挚。帝喾崩,而挚代立。帝挚立,不善,而弟放勋立,是为帝尧。
帝尧者,放勋。其仁如天,其知如神。就之如日,望之如云。富而不骄,贵而不舒。黄收纯衣,彤车乘白马。能明驯德,以亲九族。九族既睦,便章百姓。百姓昭明,合和万国。
乃命羲、和,敬顺吴天,数法日月星辰,敬授民时。分命羲仲,居郁夷,日畅谷。敬道日出,便程东作。日中,星乌,以殷中春。其民析,鸟兽字微。申命羲叔,居南交。便程南为,敬致。日永,星火,以正中夏。其民因,鸟兽希革。
申命和仲,居西土,日昧谷。敬道日入,便程西成。夜中,星虚,以正中秋。其民夷易,鸟兽毛毯⑨。申命和叔;居北方,日幽都。便在伏物。日短,星昴,以正中冬。其民燠⑩,乌兽毹毛。岁三百六十六日,以闰月正四时。信饬百官,众功皆兴。
P1-2
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中华先祖的聪慧先知是我们至今仍百读古书而不厌的根源。作为中国的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的地位与作用就犹如中华一颗旷世珍宝,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对于《史记》,鲁迅曾誉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司马迁以其独特的视角,挥动如椽巨笔,记载了一件件纷繁复杂的历史事件,刻画了一个个栩栩如生的历史人物,从传说中的黄帝开始,一直写到汉武帝元狩元年(前122年),叙述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历史。在《史记》中,风流人物、英雄豪杰可歌可泣的丰功伟绩,奸诈小人、卑躬屈膝者可唾可弃的无耻行径,刀光剑影的战争场面,歌舞升平的盛世景象,一幅幅波澜壮阔的画卷在我们眼前展现。它细数着人世的沧桑,诉说着岁月的变迁。
《史记》全书共一百三十篇,有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五十二万六千五百一十五字。其中的本纪和列传是主体。“本纪”是全书提纲,按年月时间记述帝王的言行政绩。“表”用表格来简列世系、人物和史事。“书”则记述制度发展,涉及礼乐制度、天文兵律、社会经济、河渠地理等诸方面内容。“世家”记述子孙世袭的王侯封国史迹和特别重要人物事迹。“列传”是帝王诸侯外其他各方面代表人物的生平事迹和少数民族的传记。
受篇幅所限,在编撰本书的过程中,我们省去了《史记》中的“书”和“表”,只收录了本纪、世家、列传中的内容,并且每一篇文章我们也仅萃取了其中最精彩的部分。
因为《史记》的成书年代比较久远,其中有很多生僻字和难以理解的句型结构,为此,在《史记》原文的基础上,我们对其中部分字词句做了一些简单的注释,以帮助大家更好的理解。
古人云:“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历史是一面镜子,多少兴衰多少荣辱都映于其中。所以我们读《史记》不仅可以丰富我们的历史知识,最主要的是可以以史为镜,探寻社会发展和国家兴亡的规律、经验和教训,寻找人生道路上的坐标。关于这一层意义,我们会在每一篇的“解读”栏目中反映出来,以供大家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历史、感悟历史。
读《史记》就从《史记全鉴》开始。我们衷心希望《史记全鉴》能给读者朋友们的人生之路带来更多积极的影响。
编者
写人写史入木三分字里行间妙不可言!
《史记》是司马迁撰写的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到汉武帝太史元年间共三千多年的历史,详实地记录了这一时期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发展状况。
《史记》有着极高的史学价值,与宋代司马光编撰的《资治通鉴》一起并称为“史学双璧”。同时,《史记》还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在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编者选择《史记》进行解读,不仅在于弘扬《史记》本身的文史价值,更蕴含了对作者的敬意。试问几人受腐刑后还能完成鸿篇巨制,司马迁做到了,如此意志,可敬可畏。
司马迁编著的《史记》全书共一百三十篇,有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五十二万六千五百一十五字。其中的本纪和列传是主体。“本纪”是全书提纲,按年月时间记述帝王的言行政绩。“表”用表格来简列世系、人物和史事。“书”则记述制度发展,涉及礼乐制度、天文兵律、社会经济、河渠地理等诸方面内容。“世家”记述子孙世袭的王侯封国史迹和特别重要人物事迹。“列传”是帝王诸侯外其他各方面代表人物的生平事迹和少数民族的传记。
在《史记》中,风流人物、英雄豪杰可歌可泣的丰功伟绩,奸诈小人、卑躬屈膝者可唾可弃的无耻行径,刀光剑影的战争场面,歌舞升平的盛世景象,一幅幅波澜壮阔的画卷在我们眼前展现。它细数着人世的沧桑,诉说着岁月的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