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孩子一天天长大,身为父母,你也许满心期待,希望集中精力做好两件事情:第一件事是着眼于孩子的未来,思考怎样才能把孩子培养为一个尽可能成功的人;第二件事是让孩子成为一个在不同环境下,行为处事都颇为得体的人。要做好这两件事情,对于许多父母而言并非易事,而迈克尔·霍顿编著的《自控力成就孩子一生(儿童行为问题管理手册)》要为你提供一种方法,指导你应对从幼儿园到初中阶段孩子的不良行为。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自控力成就孩子一生(儿童行为问题管理手册) |
分类 | |
作者 | (澳)迈克尔·霍顿 |
出版社 | 机械工业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看着孩子一天天长大,身为父母,你也许满心期待,希望集中精力做好两件事情:第一件事是着眼于孩子的未来,思考怎样才能把孩子培养为一个尽可能成功的人;第二件事是让孩子成为一个在不同环境下,行为处事都颇为得体的人。要做好这两件事情,对于许多父母而言并非易事,而迈克尔·霍顿编著的《自控力成就孩子一生(儿童行为问题管理手册)》要为你提供一种方法,指导你应对从幼儿园到初中阶段孩子的不良行为。 内容推荐 迈克尔·霍顿编著的《自控力成就孩子一生(儿童行为问题管理手册)》是一本献给家长的儿童行为问题管理手册。本书提供了一种对孩子的各种行为进行整理、分类的实用方法,针对不同孩子不同类别的行为,指导家长使用“刻意忽略”“释放信号”“情绪引导”及“PASTA对话法”等策略和技巧,培养孩子的自控力,帮助孩子管理好自己的情绪,改变各种不良行为,从而建立良好的行为习惯。 目录 推荐序一 为孩子种下一颗自控力的种子 推荐序二 限制,也是一种温情和保护 前言 导言 这是一本什么样的书 第一部分 亲子教育的流行观念与父母常犯的错误 第1章 亲子教育领域的趋势和走向 01 “积极教养”的亲子教育方式存在局限 02 教养方式:“由外而内”与“由内而外” 03 孩子不良行为的根源 04 孩子学习自控非常重要 05 大脑在自控中所扮演的角色 06 所有的情绪和感受都是重要的 07 孩子是如何练习自控的 第2章 孩子的发展阶段与行为问题 01 孩子的能力取决于他们所处的发展阶段 02 孩子大脑的发育贯穿于童年期和青春期 03 孩子发展的阶段性给父母的启发 第3章 “情绪过载”对孩子行为的影响 01 当一切都可以拿来争辩时,会发生什么 02 什么是“情绪过载” 03 在马迪和妈妈的争辩中发生了什么 第4章 对孩子的行为进行分类 01 为什么要对孩子的行为进行分类 02 如何对孩子的行为进行分类 03 孩子行为的三种类型 第二部分 改变:从系统和模式的角度看待家庭生活 第5章 理解家庭中的系统和模式 01 家庭像系统一样运转 02 我们需要了解家庭中的系统与模式 03 反思你的家庭 04 你能改变家庭中的模式 05 孩子会倾向于拒绝改变 06 当改变来到布鲁姆家的那一天 第三部分 平和应对孩子的不良行为 第6章 “三选”模型:平和应对孩子行为的三种策略 01 什么是“三选”模型 02 保持立场一致很必要 第7章 刻意忽略:父母的自我管理 01 父母首先需要管好自己 02 我们的教养方式受到自己童年经历的影响 03 关于童年经历的自我访谈——赛瑞娜 第8章 释放信号:制止孩子不良行为的平和方法 01 释放信号能控制行为并帮助孩子学会自控 02 释放信号的具体操作方法 03 “隔离反省”在释放信号过程中的作用 04 看待“隔离反省”的视角 05 “隔离反省”结束后,不一定非要让孩子道歉 第9章 情绪引导:感受孩子的感受 01 孩子的强烈情绪体验不同于成 02 如何帮助孩子学会自我安慰 03 情绪引导的第一步:想象孩子当下的体验 04 倾听孩子的感受之后,重要的是解决问题 第10章 PASTA对话法:应对10岁以上孩子的行为问题 01 用:PASTA对话法开展沟通 02 案例:布鲁姆一家的:PASTA对话 03 一份操作指南:设计你们家的PASTA对话 第四部分 促进孩子值得鼓励的行为 第11章 建立联结、教授技巧和鼓励胜任 01 把你希望孩子做的事情教给孩子 02 和你的孩子建立情感联结 03 依恋关系影响孩子一生 第12章 总结归纳,思考未来 01 帮助孩子学会由内向外的自控 02 少一些说教,多一些倾听:一个让改变发生的过渡计划 第五部分 学习资源 测试你的知识 家庭生活与现代科技 延伸阅读资源 致谢 试读章节 相比过去父母奉行强硬管教路线的时代,现在我们更多听到的亲子教育理念是“积极教养”。一个曾上过我课的家长提到,当20世纪七十年代鞭罚e孩子被法律禁止之后,父母开始习惯于不再对孩子的行为设过多的限制。从那个时候起,父母就开始对限制孩子的行为感到不安,因为他们觉得这种限制对孩子的成长没有好处。很快,差不多十年以后,父母双方都出去工作的情况变得更加普遍,这意味着与孩子建立良好的关系变得尤为重要。由此导致出现另一种潮流,即和孩子成为“朋友”。朋友之间自然是不需要用到纪律的,有纪律就没意思了,对吧?别担心,我不是建议父母应该回到“大人在说话,小孩别插嘴”的时代,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如果要有效解决孩子的不良行为,从纪律这个思路去想可能是有价值的。 我之所以谈这个,是因为我始终没有想明白:我们怎么就把情况给颠倒过来了呢?我们总是试图努力以积极的态度面对孩子,即使很多家长其实心里并不想这么做。好像我们都一致同意,我们在孩子面前必须总得保持积极的态度,担心他们万一崩溃了怎么办。 这到底说明什么呢?是上一代及之前的父母愚昧无知(因为他们不知道怎么积极地教养孩子),还是我们被一个假设(只有积极教养才重要)给误导了呢? 我不认为家长为了得到好的结果就必须在孩子面前表现得积极。而且,重要的是,我认为即使家长需要不时地约束孩子的行为,仍然可以与孩子保持一种亲密的关系。 让我们看一看其他领域如何改变人的行为的例子吧。从社会的角度来看,我们降低了吸烟率,因而也降低了肺癌的发生率。这是一个好的结果,但这不是通过给吸烟者传递明显积极的信息而实现的。比如说。大多数人已经在电视广告中知道,吸烟会对别人产生有害影响。这种广告也许会起作用,因为尽管你可能不会为了自己去戒烟,但却可能因为吸烟对你爱的人有害而戒烟。教育、规定(餐厅禁烟的法律条文)、治疗(如尼古丁替代疗法以及征税都是降低吸烟率的种种策略。另一个好的例子是用来处罚交通违章行为的扣分制。大家应该能看到,尽管这种方式不够积极,但是却达到了积极的效果。道理确实如此:司机意识到如果改变了自身的不当行为,他们将继续拥有驾驶权。 我参加过很多家长培训项目,然而我没有看到这些培训所提供的帮助与家长需求之间有什么确切的联系。大多数培训策略不是指导家长与孩子讨论自己的期望,就是让他们对孩子“积极”一点。不管怎样,都要让家长永远给孩子正能量。而作为家长,如果你不顺着这股潮流走。好像你正在做什么错事一样。 在多年的心理咨询工作中,我见过无数家长在教育孩子方面遇到困难。不过,如果告诉家长只通过“说”让孩子明白他们行为中的问题,是不会有什么效果的,更别说去改变那些粗鲁和有害的行为了。很多时候,仅仅靠“说”来解决问题是不现实的。例如,有一个十岁大的孩子,脾气很大,已经很长一段时间都处于失控的状态,威胁他的父母和兄弟姐妹更是家常便饭。这种情况下,你还要让他父母对这个孩子说“我想让你冷静一点”之类的话,大家觉得这有用吗? 我并不是说,从长远来看,积极教养方式对改变孩子的行为没有作用。我想说的是,大多数父母都需要方法以便能够快速解决孩子的行为问题。目前在儿童发展和教养方面的研究已经清晰地表明,教会孩子克制自己的情绪冲动,或者说自控是一种比较好的处理方法。研究表明,当孩子们早一点具备这种能力时,他们在社交和教育方面的发展会因此终身获益。很多研究也显示,当孩子学会了三思而后行时,他们会在各类社交和教育的情景下表现得更好。不过,如果家长只关注积极的行为时,孩子不太可能自行学会自控。摆在我们面前的挑战是,父母可以在适宜的时机教孩子自控,但这个过程会带给孩子一些不适感,对此,爱子心切的父母需要忍耐。只有这样,孩子才能意识到,如何才能更好地成为家庭中的一分子,即使是在自己家,也不能为所欲为。 P4-6 序言 一个朋友曾对我说:“如果孩子教育失败了,你就算拥有全世界也是个失败者。”说这句话的朋友是个资产过亿的企业家,他因忙于事业而忽略了对孩子的教育,他为了弥补内心的愧疚,把没考上大学的孩子送到国外,结果孩子不但没有上学,反而把带出去的钱都花光了。这个朋友现在恨不得用所有的钱换取孩子的前途,但已经为时过晚。我也是个父亲,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我深刻地体会到,在孩子教育上的成功或失败,关乎每个家庭最深层次的幸福。 我们都想培养成功的孩子,但很可惜的是,我们很多中国家长对于孩子成功的定义是有问题的,很多人觉得孩子考出一个高分数、考上一所名牌学校就是教育的成功,就是家长的幸福。这种对于成功的狭隘定义其实会伤害孩子,到头来也会伤害到家长自己。 在我眼中,真正成功的教育并不是让孩子学到了多少知识,考出了多高的分数,上了多好的学校,找到多高薪水的工作,而更在于我们是否帮助孩子养成了良好的品格特质,如诚信、善良、毅力、自控力、好奇心、责任心、勇气以及自信心等,这些都是影响孩子一生幸福的品格特质。 从我自己的经历中,我体会到自控力对于孩子的成长意义重大。孩子自控力较差的重要原因,就是家长从一开始就没有给孩子建立适当的规矩。说到规矩,好像孩子都遵守规矩,一个规矩只要放在那儿不变,孩子就会一直遵循下去。在家庭教育中,要把握好爱和规矩、自由和纪律之间的平衡,不要片面主张给孩子“爱和自由”。从上小学的第一天开始,母亲对我就有一个要求:每天早上起来必须叠好被子、扫完地才能去上学。这个要求一直到18岁上大学都没有改变。我到大学也一直扫地,这带来一个好处——大家认为我比较喜欢为同学服务,都认为我是一个不错的人。无规矩不成方圆,家长们都懂这个道理,但很遗感的是如果没有把这一点有效地传递给孩子,那孩子就有可能成为一个没规矩的人。当然,也有一种可能,就是规矩定得太晚,孩子的坏习惯都已经养成了。到那个时候再想引导和改变孩子的行为,已经很难。所以培养孩子的自控力,很重要的一点是给孩子立规矩,让孩子的行为有原则。 还有一点对于培养孩子的自控力特别重要,就是父母的情绪管理。父母能够做的一件很伟大的事情,是能够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保持一个平和的心态。我最怕看到这样的事情:一遇到问题父母就急得不得了,说不了几句话就开始指责孩子,反过来孩子也变得非常地急躁。可以想象,一个从不打骂、呵斥孩子的妈妈,当她给孩子提出一个要求时,孩子更容易听话和顺从;相反,如果妈妈动辄呵斥、打骂孩子,那么,当她给孩子提出一个要求时,孩子很可能会反抗、拒绝。一些父母虽然意识到要控制自己的情绪,但面对孩子反复出现的令人头疼的问题,常常感到没办法压住火气。父母要管理好自己的情绪,一是要有自我情绪管理的自觉,二是要掌握一些和孩子沟通过程中控制自己情绪的方法。从这本书里,你可以学习、领悟到这些实操方法。 孩子的成长需要我们持续不断的努力,家庭教育是一门学问,也是一门艺术。家长都愿意把最好的奉献给孩子,除了对孩子全心全意的爱,还要有科学的理念和方法。这本书对于自控力是如何形成和培养的,孩子的行为出现问题到底又是怎么回事,父母怎么做好自我的情绪管理,促进孩子的情绪管理等问题,给出了全面详尽的解答。我相信,这本书可以带给繁忙的父母们一些实实在在的启发与思考。只要开卷,必有收获。 祝愿我们的孩子快乐成长,获得真正的成功与幸福! 书评(媒体评论) 爱孩子自然是无条件的,但这并不等于可以放任自流,因为缺乏自控力不仅会造成生活混乱,甚至可能导致人生毁灭。 ——孙云晓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研究员、家庭教育首席专家 我自己是教师,也是家长。我认为,在教育孩子这件事情上,对一个家长的素质要求,远比对一个教师的要求要高。家庭和家庭教育对一个人的一生具有决定性的作用,所以家长需要不断自我学习和提升。本书是一本供家长自我学习和提升的难得教材。 ——陆士桢中国青少年研究会副会长 我们给孩子的爱应是无条件的,但对孩子行为的引导和管理是有原则的,父母需要从小培养孩子的良好行为习惯,培养孩子的自控力,促进孩子的自我管理。 ——赵刚中国家长与教师合作委员会理事长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