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书店风景
分类 计算机-操作系统
作者 钟芳玲
出版社 中央编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钟芳玲“书话三部曲”包括《书店风景》、《书天堂》(增订版)、《书店传奇》,在内容上相辅相成、设计风格上同中有异,全面展现女书人钟芳玲读书、编书、买书、卖书、藏书、玩书与写书的完整心路历程。铜版纸全彩印刷,值得广大读者和藏书者收藏。

《书店风景》是该三部曲系列中的一本。

二十多年间,本书作者钟芳玲游走于东西方书业,走访上千家书店,撰写这部引领潮流的《书店风景》。几经修订,本书早已成为爱书人、藏书家、出版者、书店迷们心目中名副其实的圣经。

内容推荐

二十多年间,《书店风景》作者钟芳玲游走于东西方书业,走访上千家书店,撰写这部引领潮流的《书店风景》。几经修订,本书早已成为爱书人、藏书家、出版者、书店迷们心目中名副其实的圣经。

如同作者一样,每个人心中都存有一幅幅难忘的书店风景。时光飞逝,书店或许消失,风景因而改变,但岁月不会忘记留下痕迹。就让《书店风景》陪着喜爱书(店)的你我,编织属于自己的记忆。

目录

Acknowledgements

2014简体字增订版序

2007增订版序

2002增订版序

1997初版序

导读

【Landmark 地标书店】

 第一章 河左岸的传奇 巴黎“莎士比亚书店”

 第二章 从前卫到怀旧 旧金山“城市之光书店”

 第三章 智者在此垂钓 纽约“高谈书集”

 第四章 书籍丛林 纽约“史传德书店”

 第五章 古城的新地标 费城“博得书店”

【Speciality 主题书店】

 第六章 厨房?原来是书房! 法兰克福“玛哈斯饮食书店”

 第七章 厨师、老饕和她的书店 伦敦“厨师书屋”

 第八章 市场中卖食谱 费城“烹饪书摊”

 第九章 犬类大集合 纽约“爱狗人书店”

 第十章 人助不如自助 费城“如何做书店”

 第十一章 世界地理教室 “蓝德麦克纳利书店”

 第十二章 智力大对决 玄秘小说店在美国

 第十三章 四海之内皆姊妹 女性书店在美国

 第十四章 理想与使命的聚合点 伦敦“银月女性书店”

 第十五章 女性书店的圣经 女性主义书店报导

 第十六章 无歧视年代来临 同性恋书店在美国

 第十七章 另一种开放空间 同性恋、书店、图书馆

 第十八章 愿世界充满和平 洛杉矶“菩提树书屋”

 第十九章 赌城中的长青树 拉斯维加斯“赌徒书店”

【Rare & Used 古旧书店】

 第二十章 不容书史尽成灰 新堡“橡树丘书屋”

 第二十一章 庭院飘书香 费城“城市书店”

 第二十二章 黑森林的人文风景 弗莱堡“威慈斯坦书店”

 第二十三章 野地里卖中古书 西彻斯特“鲍德温书仓”

 第二十四章 英伦岛二手书王国 伦敦“史库博书店”

 第二十五章 以书立国 威尔士“黑–昂–歪书镇”

 第二十六章 所罗门王的藏宝地 洛杉矶“遗产书店”

【附录】

 美国超级书店的兴起

 美国独立书店的奋战

 西雅图书店之旅

 因特网与购书

后记

试读章节

本书共分为四大篇章,第一篇章是“地标书店”,介绍了五家极具知名度的书店,前四家为巴黎的“莎士比亚”、纽约的“高谈书集”与“史传德书店”、旧金山的“城市之光”,它们虽然都是个体户经营的独立书店,却因拥有多彩多姿的历史背景而闻名遐迩,第五家为美国大型连锁书店中颇具特色的一间分店──位于费城市中心核桃街的“博得书店”(Borders Book Shop)。“高谈书集”在2007年夏天关闭,“博得书店”那家分店在我拜访几年后迁移,整个书店集团更在2011年全面结束营业。然而它们存在时,都是当地著名的地标,而且对我个人也具有深刻的意义,因此特别保留。地标或许会自地面上消失,但却可能永留人心。

第二篇章介绍的是特色鲜明的“主题书店”,或可称为“专业书店”。此类型涵括了饮食、旅游、女性主义、同性恋、心灵、DIY、赌博、犬科、玄秘小说等,此外,尚有许多拜访过的主题书店未能一一列出,例如儿童书店、运动书店、艺术书店、歌剧书店、企管书店、科学书店、电脑书店……,凡是人们有兴趣的主题,只要书种够多,总会有些热衷此好者开起相关书店,这些未能着墨的主题书店,许多都能经由因特网查询得到,这要感谢科技的进步!

在许多地方,特别是在欧美国家,“古董书店”(antiquarian bookshops;本书一律简称“古书店”)及“二手书店”(used books或是second-hand bookshops)是读书人的最爱。这两者的划分有时不是那么严格,大体而言,二手书店指的是一般贩卖便宜书的旧书店,古(董)书店则专卖绝版与年代久远的书籍,另外也包括设计、装订、印刷精美的书籍,书价自然偏高,因此又被称作“珍本书店”(rare books),由于这些店中的书在质与量上都属稀罕,除了参考、阅读的功能外,往往还兼具历史与审美的价值,是不少爱书人收藏的对象。虽然古书多半是二手货,甚至转过好几十手,但是,千万别在自称古书商者(antiquarian bookseller)面前说他是个二手书商(second-hand bookseller),以免换来严重的指正。本书第三大篇章“古旧书店”介绍了几家古书店、二手书店,并包括由狂人理查?布斯所创立的威尔士传奇书镇。

附录部分将美国大型连锁书店及小型独立书店的个别发展和相互对立作了一个简介与比较。其中所提的现象不单是美国所独有,事实上也是许多国家所面临的状况,对于华文世界的书业人员与一般读者相信也能给予一些启示。本章另一篇“西雅图书店之旅”,简略地介绍我两次去西雅图时,所逛的几家书店。附录的最后一章“因特网与购书”则是以实用讯息为主其中列出了几十家网址,希望读者能通过因特网有效地寻书、购书、查询书店所在,或是进行一些与书相关的活动。

《书店风景》一书自然不是(也不想是)一本百科全书式的书店指南,它毋宁是属于夹叙夹议的抒情导览,反映的是一个爱书人外在的观察与极自我的品味。除此之外,它仅仅是希望能挑引一些人对这些风景的渴望。书店之美一如山水之美,等待有心人的开发。P14-15

序言

2014简体字增订版序

——书店风景,人人有责

世上处处皆有好风景,然而最最吸引我的,还是书店风景。这也是为何我会写出《书店风景》并数度修订。这本书的最原始版本,是1997年的台湾繁体字版。我在初版发行五年(2002年)、十年(2007年)、十六年(2013年)时,曾先后在台湾出了增订版,针对书中所描述的书店进行追踪报道,每修订一次,不仅文字与图片增多、版式也更新,页数更从原本的一百多页演变为三百多页。

大陆简体字版的《书店风景》最先是在1999年底问世,基本上沿用1997年台湾版的封面与格式,除了图片由部分彩色变为全彩外,两者的内文与版型大致相同,只有增减两三篇书店介绍。直到2008年,中央编译出版社才以2007年的台版为基础,出版了精装本的简体字增订版,并于2009年出版平装本,这两个版本不仅封面重新设计,最重要的是加入先前简体字版未能包含的《同性恋书店在美国》与《同性恋、书店、图书馆》两篇报道。

中央编译出版社并于2012年出版我的另两本著作——《书店传奇》与《书天堂》增订版,这也是我的三本著作首次在同一家出版社合体,中央编译出版社因而推出了精装版,以利读者保存与收藏,今年则推出便于阅读与携带的平装本。

这个版本,主文内容与结构大致沿袭前一个版本,但此书出版前我所知的一些变化,则以注记方式在部分篇章后简短告示。此外,因特网部分大幅改写,后记则由原先的两页扩增为六页。为了更呼应书店风景的引人意象,也为了使此次的修订版与我的另两本著作在封面与版型设计上更统合、使三本姊妹书能谱成一组协调的“书话三部曲”,我特别由久弗瓦?托利(Geoffroy Tory, c. 1480~1533)的作品中撷取版型设计的灵感与元素。

托利是活跃于16世纪初的雕刻师、拉丁文编辑、作家、书籍装订师、书商、出版商,尔后任皇家印刷师,为法兰西国王弗朗索瓦一世服务,他的作品深刻影响了法国文艺复兴时期的书籍设计。本书各篇文章的刊头木刻花边纹饰,都来自托利出版的时令祈祷书,封面与封底的英文书名装饰前缀,字体就源自他一本论述字体比例的著作Champ Fleury;此论述的书名直译为“花朵遍开的原野”,在古法文中,两字合写(Champfleury)俗称“天堂乐园”,对我而言,书店风景就是花朵遍开的原野、就是书本林立的天堂乐园。

整体书业就像人生般起起伏伏,这么多年来,书中描绘的人物与景物必然各有变迁,有些店主退休或去世,有些店家迁移、重整或歇业,值得欣慰的是,不少书店依然屹立不摇,读者仍可按图索骥,前往许多书店寻幽访胜,但有些重要变化却有必要在此谈谈。  众所皆知,20世纪末英美激增的超级连锁书店曾终结了许多小书店,但网络书店与电子书在本世纪初盛行后,实体书店一律饱受冲击,企业化的大型连锁书店尤甚;例如发迹英国、以贩卖书籍与音乐的“维京超级店”,曾在全球大开连锁店,而今已全面退出美加、欧洲、澳洲与日本的市场。又例如原为美国第二大的连锁书店“博得”,全盛时期曾拥有上千家店面,但也因连续几年无法获利,在2011年走入历史尽头。仍是全美第一大的连锁书店“邦斯与诺博”,近几年已停止扩张并陆续关闭不少店面。大型的连锁书店在本世纪初已不再具有绝对的强势,这是上世纪时,人们难以想象之事。

此外,美国某些类型的书店也有锐减的趋势,例如1967年创立、全世界最老的同性恋书店“奥斯卡?王尔德”,以及另两家有三十余年历史的同性恋书店“蓝达升起”、“不同之光”,于2009、2010、2011年相继关闭;同样在1970年代兴起的女性书店,1990年代中期全美曾有上百家书店,而今大约不到十家。这两类书店在美国大量流失,固然让整体书店风景逊色不少,但从另一积极角度观之,表示同性恋与女性受歧视的现象,已不若数十年前般严重,且这两类议题的书籍,现今多可由一般综合型书店或网络书店取得,美国的同性恋与女性书店已完成了阶段性的任务,我们无需太过感伤。

同时,我还留心到一些中小型书店,因理想性、自主性、灵活度较高,反而有较大存活空间,我也目睹、听闻新书店在世界各个角落纷纷诞生。无论风水如何轮流转,我相信实体书店一定不会从地球上消失,因为这世上永远有人爱逛书店,也永远有人爱开书店。然而我们若企盼书店风景独特、多样又美丽,所有逛书店、开书店的人都必须共同思考、关心书店的角色、功能、意义与前景,我愿如是说:“书店风景,人人有责。”

时间分分秒秒在流动,书中所描绘的人事地物也跟着改变,每一回增订都仿佛与时间竞赛。虽然文字、影像永远只能留下过往,无法抓住现在,但这本书展示了几个阶段的书店风景,也记录了我自己的人生风景及一路所获得的恩情。未来,就让我带着好奇与感恩之心,继续寻访、介绍其他有趣的书人(book people)与书地(book places)吧!此篇序文,无妨视为作者对书中人物与景物念念不忘的深情独白、对实体书店未来的衷心祝祷。

后记

十多年前,犹如井底之蛙,自以为《书店风景》初版的完成,是一场豪华级的写作过程。这么多年以后,见识稍广,才晓得自己当初不过就是搭上豪华经济舱罢了。而今数度修订,或许可以算是跻身到商务客舱,未来经历若多累积些,大概才能真正晋升到顶级的头等舱。

虽说如此,1997年版的《书店风景》,就某种角度而言,依然是空前绝后。当时年纪轻,有幸在几个国家来来去去,又带股傻劲与精力,对什么都好奇,所以才能在短时间内走访数千家各类型的书店,现在无论如何,都很难再有这样的“壮举”了。没有初版,就没有日后的增订版,我永不能看轻它的地位,即便当初文字生涩、数据欠缺。每一个历程自有它所代表的特殊意义。

在逐年书写与增订的过程中,整体书世界历经了巨大的变化,例如超级书店与网络书店这些新兴势力的崛起、个性书店的急速消逝、独立书店与连锁书店的激烈抗争、电子书成为阅读的新选项等等,我的情绪也跟着起起伏伏。我固然不排斥大型连锁书店,但是它们势必会影响到我偏爱的小型个性书店的存在;不出门时我也会透过计算机,在网络书店与电子书中遨游,但另一方面却忧心电子书与网络购书的发达,会导致实体书店的消失;毕竟我还是喜欢登门拜访一家家有特色的书店,当面欣赏并赞扬书店主人的品味,和他们谈论彼此倾心的书籍,相互分享对书的热情,最后再由他们手中亲自接下几本购买的书,这种人与人间的第一类接触,还是最让我珍惜与追寻的。即便有时店主不擅言词或不友善,我还是乐于见到形形色色、大小不同的各类书店,这象征了社会的多元、自主与活力。

但这些年来,我也观察到一些现象:例如网络书店与实体书店不再极端对立,后者会透过前者的通路贩卖二手书;例如一些没有经济压力或对物欲所求不高的人,独资或合资在自己的小区开起独立书店,只因他们将书店经营当成一种生活方式(1ife style)或而非一门生意(busihess),并希望嘉惠小区民众,即便没有利润,还是继续经营;例如消费者的小区意识觉醒,愿意光顾经营得有特色的小书店,即便网络或连锁书店的书有更高折扣;例如连锁书店运用其资源,办一些让读者免费参与的大型活动、延长营业时间以服务夜猫族。例如有些书店为了提高产值,在店中贩卖一些非书的商品,有些则跨足出版或自行设计、销售礼品,有些甚至与餐厅、民宿、旅店、服饰店结合,尝试不同的混搭经营方式。又例如有些实体书店设置了一种具有快速印刷与装订功能的新型机器,提供“随选打印” (print on demand;又翻译为“按需打印”)的服务,读者可从数百万笔书目中(内容来自已属公共版权的绝版书或由出版社与个人授权提供),挑选中意者下单,几分钟内此机器就能专门打印并装订出一本原来不在架上的书,读者也可经由此途径自费出版并卖书。每一类型的书店都设法找出他们的利基、建立自己的顾客群。

目睹如此景象,作为一个书店的爱好者、观察者与记录者,只有满心感激。这也让我联想起英文“labor of love'’,这个语词通常指的是“不求回报、源于爱所做之事”,但字面上又可翻译成“爱的劳动”、“爱的苦力”。的确,当你真心全意喜欢一个人、一件事、一条信念或一种行业时,就会甘愿成为“爱的奴隶”。

《书店风景》不仅引领我打开西方书业的第一道窗口,使我在欣赏风景之余,还分享了诸多书人的悲喜故事,因而后继写出《书天堂》与《书店传奇》,读书、访书、写书,已成了我的兴趣、工作与生活。更意想不到的是,这本书让我与华文世界一些老少书女书男产生了奇妙的交流。

不知有多少读者与书店业者对我说,他们因为看了我的书,而特别走访巴黎河左岸的“莎士比亚书店”、纽约市的“史传德书店”、伦敦的“厨师书屋”或威尔士的黑一昂一歪书镇;未谋面的书友会从远方捎给我书店的明信片与照片;有些学生甚至表明毕业后,立志逛遍我书中所提的书店;也有书店业者因为景仰书中所介绍的旧金山地标书店“城市之光”,因而就将自己的书店命名为“城市之光”;还有些书店主人对我表示,他们开店时,曾由我的书中寻找一些点子;一些超级读者因为喜欢这本书,辛苦收藏了历年来繁体字、简体字、精装、平装、毛边的各种版本,甚至连试读本都不放过;一位退休的优雅外交官夫人,亲手为我编织了中国结的书签;一位名唤李安琪的女孩和他那位爱书的爸爸,亲手为我做了专属的小书夹,还把我书中的一些图片拼贴设计成酒标,贴在酒瓶上送我,里面装了他们父女自制的威士忌;另一位名唤Peggy的女士,从台湾到美国,十多年辗转迁移了许多住所,她总是带着初版的《书店风景》,2012年还与她四岁半的小男孩Ethan拜访了“鲍德温书仓”,母子俩并于次年在书仓与我相会;……这些点点滴滴的小故事,再再丰富了我的人生。

这本以西方书店为主题的中文书出版几年后,华文世界也陆续出现了一些介绍本土书店的著作或国外书店的译作,媒体不时有书店的专题,网络四处可见东一家、西一家的书店介绍,就连台湾某大航空公司的一支广告片与香港的一部连续剧,都不约而同安排演出的明星在巴黎的知名地标书店“莎士比亚”前入镜。

透过纸本或网络,而今我们足不出户也能达到卧游的目的,但多数的书店主人,其实还是期待在他们的书世界与读者不时相遇。一位纽约市格林威治村的书店主人邦妮(BonnieS10tnick),在她非常阳春的网站上,一开头就如此对外呼吁: “请不要到facebook加本书店为朋友、不要到twitter追踪本书店、不要到Instagram、Picasa、Pinterest查看本书店的照片……请你直接来书店浏览、交谈、会会志同道合的人、买几本好书、享受邻近氛围。如果你无法亲自造访,可以打电话来购书,除非必要,才电邮。喔,顺便提一下,这里没有‘我们’——就只有我,邦妮。”邦妮的这段话,着实道出了诸多书店业者的共同心声。

对我而言,书店最美之处,其实是人与书、人与人在书店中擦出火花的光景。企盼这本书不仅是一个时间胶囊(timecapsule),能展示20世纪末过渡到21世纪初的书店变迁,也能促使读者探访并珍惜现有的实体书店。

本书的出版要感谢许多人,首先是我的父母,因为他们的纵容,使我能随心所欲;因为他们不计较功利的人生观,使我在成长期间总是充满理想色彩,也因此才可能持续地买书、读书、旅行、写作。其次,要感谢所有和我接触的书店与店员,愿意与我分享书业与人生的故事。本书第一版内,有许多篇章的初稿曾在报纸上发表;多谢早年《中时晚报》时代副刊严曼丽小姐,以及《联合报》副刊苏伟贞小姐、陈义芝先生对稿件的费心处理,以致每次文章刊登后总有读者来电或来函鼓励。之后版次的部分篇章,也曾在《自由时报》刊登,这全赖邓蔚伟先生与蔡素芬小姐的看重。此次简体字增订版的出版,则要感谢中央编译出版社的责任编辑张维军先生、执行编辑饶莎莎小姐一路耐心、有效率地协助。

最后,要感谢我的伴侣Daniel,能包容一个对阅读比对家事有兴趣的女人、能欣赏这女人对书与书店的爱恋与痴迷。

在这个纷纷扰扰的世界里,唯有在书的世界中,我才能真正地解放,有一种安全、宁静的感觉,可以恣意张狂而不被评断,可以忧郁感伤而无须解释,这一切之所以化为可能,全都是因为书与书店的存在。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7:47:13